不會爬先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2020-10-27 爆炸母嬰課堂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一天在公園溜娃,正巧碰上了一位老同學,現在是某三甲醫院的兒科專家。可能是看到橙子走路有點磕磕絆絆的,老同學一針見血地問到孩子走路前會不會爬?我回答爬過,但沒幾天就會走了。

老同學十分誠懇地勸說:「一定要讓娃多練練爬,爬行是一種鍛鍊自身協調能力的機制;會走之前爬得越多,以後自身平衡協調能力就越強。現在的家長們都巴不得孩子不會爬就學會走,這是不對的,甚至還拔苗助長強行用嬰兒車推著寶寶往前走,更是錯上加錯。」

不會爬就學會走?孩子兩大能力容易受到影響‍

一、孩子運動能力差

聽專家一番言論我才回過味來,為什麼橙子摔倒了也不爬起來,只是在那幹杵著。而和橙子同齡的侄子,兩個人都是16個月學會走路的,不同的是侄子爬了小半年才開始走路,學會走路後就走得很穩很少出現磕磕絆絆的情況,而且摔倒後很快就能爬起來,身體平衡能力也好過橙子許多。

不會爬就會走的缺陷還表現為:走路順拐,遲遲學不會騎自行車,運動協調能力差,不擅長球類運動,體育課成績差,肢體不協調等等。

二、注意力難以集中

不會爬就會走,在6歲以後還會顯現出來一個較大缺陷,也就是注意力難以集中。6歲以後寫作業慢的,上課容易開小差的,平時拖延症嚴重的孩子,很可能是因為8個月爬得少。

嬰兒在爬行時會觸發兩種反射,即「非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以及「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他們抓握物品和探索世界時都需要通過這兩種反射來完成。

而沒經過爬、沒爬幾天就學會走會導致這兩個反射沒有使用足夠,造成「反射殘存」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將來容易十分躁動,表現為躁動不安,無法安坐,專注力不夠。

相對的,那些充分利用這兩個神經反射充足「放電」的寶寶,在之後的幾年更不容易躁動,能保持正常的神經反射水平。

爬行,是孩子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手膝四點爬行,對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都有巨大好處。不僅可以讓肌肉更健壯,肢體更協調,肩膀更穩定(以後寫字更加漂亮),還能促進左右腦的開發,讓寶寶更聰明。

更有研究指出:爬行較多的寶寶在日後的問題解決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上的表現有可能都要優於其他孩子。

那麼寶寶不喜歡爬、不會爬該怎麼辦?家長可以用手從背後環住寶寶的腹部,別讓寶寶趴下,先讓寶寶熟悉手膝爬行的姿勢,或者用床單或者毛巾兜著寶寶的前胸,鼓勵寶寶用四點手膝的姿勢感受一下「爬一爬」。

此外,還可以用一些好玩又比較安全的東西引誘寶寶向前爬,現在有很多為訓練寶寶爬行設計的一些玩具,我給橙子買的是澳貝學爬下蛋鴨益智玩具。

下蛋鴨通過三種模式吸引小寶寶爬起來:一檔引逗學爬模式,通過搞怪動作、音樂燈光吸引寶寶模仿爬行;二檔趣味下蛋模式,塞蛋、下蛋增加趣味吸引寶寶追趕爬行;三檔智能聲控模式,通過聲控感應、拍手走起,保持寶寶爬行熱情。

這個玩具可以大大提高寶寶學爬的熱情,以前只會倒著爬、匍匐前進的寶寶,可以用這個玩具引導著往前爬。

與此同時,萬向輪設計可以讓下蛋鴨遇到障礙物自動轉彎,更好地確保寶寶的爬行安全。手一拍,小鴨就走起的智能聲控設計更是解放了媽媽的雙手。材質使用的是天然色粉,不含有害物質,安心純原料讓媽媽更放心~

點擊下方購買,比某寶直接下單便宜10塊錢哦~

養娃切記急功近利。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總是想著在起跑線上搶跑以後大概率是要還回來的。想走穩路,應從先學會爬開始。

相關焦點

  • 不會爬就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別高興得太早,以後有你哭的
    文\文兒昨天,我跟一位家長聊天,這位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從去年上幼兒園以來,從來沒有哭過,照顧起來太省心了。言語還透露著一點小驕傲,開心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其實,我經常能從一些家長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為孩子入園從不哭泣,不給家長添麻煩而高興。但是,說句大實話,家裡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沒準以後就有你哭的。
  • 寶寶不會爬先學會走,頭腦發育會不會受影響?聽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有的孩子沒學會爬,就先學會了走路,讓寶媽們一度感到十分擔心。那麼這類寶寶日後的發育會不會受到影響呢?我們來聽聽專業醫師的說法。寶寶不會爬先學會走,頭腦發育會不會受影響婧婧的女兒剛滿9個月大,大家都說孩子應該先學會爬,後學會走,可是婧婧的娃還沒學會爬,前幾天坐在地板上,自己卻先扶著牆站了起來,還邁開小步優雅地走了一步。
  • 孩子三歲就識字了?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危害特別大
    導讀:孩子三歲就識字了?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危害特別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三歲就識字了?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危害特別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學校長直言:這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沒有,家長不要高興太早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也是父母最關心的人,孩子只要做出一些看似小聰明的舉動,父母就會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事實上家長千萬不要高興太早,有些孩子是真聰明,但有些孩子是假聰明。其實,像小於這樣的孩子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有一些大學校長也曾說過:看一個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並不是光看成績,只會考高分的孩子看似聰明,實則沒用,家長不要高興的太早。父母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
  • 「神獸」歸籠: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不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黃崢博士卻提醒各位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習慣在家生活的孩子,回到班集體,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進行疏導和幫助。根據中科院心理所的調查,「愛告狀」「學習、做事情總是知難而退」「缺乏耐心」和「等不及」是孩子在學校學習、同伴交往中最易出現的代表性問題。
  • 寶寶兩個月就會坐父母別高興得太早,沒到這個月齡,可能不是好事
    孩子在出生之後幾乎什麼都不會,但伴隨著年齡逐漸的增加,就會學會很多的本領,比如有一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才只有兩個月,居然已經會坐立。此時也會覺得比較自豪,認為自家的寶寶簡直是天才,其實兩個月的寶寶就會坐立,千萬不要太高興,早於這一個月齡,可能真的不是一個好事。寶寶學坐最好不要早於6個月:有很多的媽媽都會在朋友圈炫耀,說自己的寶寶很早就已經會坐立,甚至還拍了一個視頻。
  • 這個部位發育得過快,媽媽先別高興太早,孩子可能長不高
    芬芬的女兒小時候個子躥的非常快,超出同齡人一大截,任誰見了都說孩子將來肯定是個大高個,芬芬也特別開心。但是慢慢地孩子長大了,身高卻沒有明顯變化,反而比同齡人矮了不少,芬芬也開始擔心起來,為什麼孩子小時候長得這麼高,長大了卻成了小矮子了呢?
  • 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
    導讀: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媽媽別高興得太早,後果可能很嚴重
    爸爸在孩子面前會有挫敗感,以後會更少地參與育兒在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這件事上,媽媽心裡有多滿足,爸爸的心裡就會有多失落。如果孩子習慣性地向著媽媽,爸爸就會認為在孩子心裡媽媽更重要,媽媽說的話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有關孩子的事情,爸爸都會習慣讓媽媽出面解決。
  • 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
    導讀: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你家寶寶錯過更多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為訓練孩子走路而跳過了孩子的爬行時期,實際上孩子的爬行階段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家長不要拔苗助長,最後因小失大。昨天鄰居興高採烈地告訴我:「我家孩子在我的訓練下,已經成功學會走路了,前幾天我看孩子在地上爬,我就想著讓孩子練習走路,沒想到孩子非常配合我。」
  • 這3種孩子看似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泯然眾人」,別高興太早
    而同時是不是也會說:你家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聰明,長大以後肯定不得了之類的話。很多時候家長自己也會這樣誇。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家裡面有孩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由父母「寵出來」的。,長大以後多半「泯然眾人」,別高興太早我們確實看到很多孩子很聰明,但是孩子是真的聰明還是看似聰明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我身邊的朋友看完這個劇都深有感觸,從小很乖的孩子,是大人理想中的孩子,不折騰、不鬧心,說什麼話都聽,讓做什麼事都做。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反而容易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列舉一個場景,一個孩子吃飯時,他說吃飽了,但是你認為他沒吃飽,或者說他沒有吃足夠的量,就勸他再多吃一口,然後孩子皺著眉頭多吃了一口。這種情況,孩子就是「乖」。孩子乖,等同於服從安排,不去反抗、不去逾越,所以「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必須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事情。一個很乖的孩子,習慣了服從,習慣了掩藏自己的想法,他心裡能不委屈憋悶,出現問題嗎?所以,乖孩子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 孩子不爬就會走?家長別高興太早了,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導讀:孩子生長是有周期規律性的,就像蘋果樹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一樣。幾個月會爬,幾歲會走,什麼時候會說話,這些都有規律性。01、不爬就會走,難道不該感到高興嗎?有些家長覺得,寶寶不就是省略了爬這個階段嗎?不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吧,小孩在地上爬也沒有什麼好,能學會走路不就行了嗎?其實,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畢竟,少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 寶寶太早學會翻身,不一定是好事,別高興太早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孩子尤其是嬰幼兒的發育明顯超過了同齡人的發育水平,做家長的可不能高興的太早了,這種超常的"天才"背後往往存在著不幸。對嬰兒活動能力的發育來說,一般認為三個月能夠翻身,六個月能夠坐起,之後到八個月的時候能夠爬行,再到一歲左右走路,這樣的發育歷程是比較合理的,也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如果孩子過早的做出了某種不可能的動作,作家長可千萬別高興的太早,說不準要出問題。
  • 6件事不宜讓孩子學得太早,學的太早弊大於利,家長必知
    導讀:6件事不宜讓孩子學得太早,學的太早弊大於利,家長必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件事不宜讓孩子學得太早,學的太早弊大於利,家長必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學走路晚,不要著急,該走的時候自然就會走
    (兒科---小兒生長發育順口溜du:)2抬、 4翻、 6會坐, 7滾、 8爬、 周會走 。指寶寶:2個月能抬頭,4個月學翻身,6個月能獨坐一會兒7個月會翻身,獨坐很久,8個月會爬、會扶站,9個月試獨自站立,10個月獨站片刻、扶著東西能走幾步,,12個月獨走,15個月走得好,18個月能爬臺階。
  • 看似聰明的3類孩子,長大後難有大出息,家長們別高興得太早
    確實這個孩子很「顧家」,才4歲,看見鄰居家的東西放在門口,就順手拿回自己家裡去了,還說這是自己家的東西,別人來要還不給。別人也不能想從他那借一點東西,因為他不會借的。老張一直覺得孩子這樣就是聰明,很顧家,長大以後肯定會有出息。
  • 寶寶3歲就會自己刷牙,家長到處炫耀,過來人:別驕傲以後會後悔
    寶寶3歲就會自己刷牙,家長到處炫耀,過來人:別驕傲以後會後悔開心果媽媽加了一位託班老師的微信,她的朋友圈動態,開心果媽媽也是比較關注的。然後一條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在小區裡玩耍,聊到刷牙這個問題,男孩奶奶就很驕傲:"我孫子現在都是自己刷牙,早晚各一次,都不要我們催,可棒了!"其他帶著孩子的鄰居都在一旁誇讚著,這時候,一位寶媽出聲了:"別高興太早了,小心以後後悔!我家那時候就是,2歲多開始就自己刷牙,早晚都沒拉下,5歲的時候滿嘴的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