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爬就會走?家長別高興太早了,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020-10-22 有為奶爸

導讀:孩子生長是有周期規律性的,就像蘋果樹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一樣。幾個月會爬,幾歲會走,什麼時候會說話,這些都有規律性。

"二抬三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我們常背的一句俗語。簡而言之,就是說兩個月的小朋友會抬頭,三個月翻身,六個月能坐起來,七個月可以翻滾,八個月能在地上,一周歲的小孩子就能走路了。小朋友的生長也是有節律的,孩子沒經過爬這個階段就會走了,這樣也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01、不爬就會走,難道不該感到高興嗎?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不就是省略了爬這個階段嗎?不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吧,小孩在地上爬也沒有什麼好,能學會走路不就行了嗎?其實,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畢竟,少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孩子不學爬就會走,也會在他長大之後出現問題。

最近聽我鄰居講,正在為她家寶寶發愁呢。原來她家寶寶剛從鄉下接回來準備在城裡上幼兒園。結果她家寶寶肢體不協調,總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後來去醫院一檢查是感統失調,需要經過鍛鍊矯正。她家寶寶從小奶奶看大的,沒學會爬就起來走路了。家裡人還覺得孩子挺聰明,結果現在家裡人也非常後悔。

02、孩子不爬就會走會有哪些危害呢?

1. 身體協調能力不好

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需要手腳相互配合,也會鍛鍊膝蓋和腿部的力量。爬行鍛鍊讓孩子四肢協調統一,並且有助於四肢肌肉的鍛鍊。而沒有經過爬行鍛鍊的寶寶往往四肢不協調平衡能力比較差。嚴重者容易出現感統障礙,造成感統失調。

2. 不利於大腦發育

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探索周圍的事物,在接觸的過程中不僅有助於四肢發育,也有助於刺激大腦發育。孩子在爬行過程中會試探周圍事物是否安全,會對好奇的東西思考,這樣能促進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發育聯結。

有研究證實:爬行過程中嬰兒會受到極強烈的雙側肢體刺激,這個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皮層中心溝的形成,有利於大腦雙側功能區的分化。

美國醫生在探索腦癱的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在治療腦損傷的病兒中,採用以爬行為主的療法效果相當滿意,爬得好的走起路來好,學說話快,認字與看讀的能力也強。而沒有經過爬行的孩子,則失去了鍛鍊大腦發育的機會。

3. 不利於感官能力的培養

小朋友對周圍的事物應該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通過爬行奔向自己喜歡的東西。拿起來觀察、把玩,這就是寶寶發展感知能力的過程。新事物會刺激寶寶的感官發育,有利於小朋友感官能力的培養。

4. 不利於外向性格的培養

嬰兒沒有經過爬行這個階段,往往對外界缺乏探索好奇心。這類寶寶往往長大後反應比較慢,而且比較內向,不愛和人交流。

03、防止孩子"不爬就走",試試這樣做

高寶勤教授表示:爬行在嬰幼兒動作發育中非常重要,爬行不僅可促進全身動作的協調發展,為直立行走打下基礎,而且可以較早地正面面對世界,增加空間的搜尋,主動接受和認識事物,促進嬰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在地上爬太髒了,而且也不安全。於是剝奪了他們爬行探索的權利,這樣反而對其造成了不良影響。爸爸媽媽擔心寶寶受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讓他們經歷一些磕磕絆絆。以防萬一,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一方面,讓寶寶遠離危險。孩子自己會爬了,家長一定要看好,讓他在空曠的地方爬行。因為他們的好奇心非常重,要避免他們碰到危險的物品。我們要讓他們遠離桌椅板凳,因為他們可能不小心碰到。也要把垃圾桶放遠一些,孩子的抵抗力差,如果不小心翻到很可能染上病菌生病。

最好把家裡的插頭插排藥物放到他夠不到的地方,這些東西小孩子不懂碰到放嘴裡會很麻煩。想讓他們安全的爬行,就得做好保護措施。因為剛剛開始探索的他們還很弱小,還什麼都不懂,需要父母精心護航。

另一方面,高的地方注意欄杆防護。雖然他們能爬了,但對危險沒有感知能力。小孩子不會安安靜靜的在一個地方呆著,家長要在樓梯、窗臺等地方做好防護。

奶爸有話講:

孩子總要一天一天的慢慢長大,我們一定不要小瞧爬行這一項小小的進步。在他學會爬行的時候,一定要給其足夠的空間來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探索環境,給他感知外界的機會,抓住發展的關鍵期,才能讓孩子發育的越來越聰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不會爬就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 不會爬先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可能是看到橙子走路有點磕磕絆絆的,老同學一針見血地問到孩子走路前會不會爬?我回答爬過,但沒幾天就會走了。老同學十分誠懇地勸說:「一定要讓娃多練練爬,爬行是一種鍛鍊自身協調能力的機制;會走之前爬得越多,以後自身平衡協調能力就越強。
  • 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你家寶寶錯過更多
    很多家長都和鄰居一樣,都認為孩子不用學會爬,直接練習走路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實際上,爬行對孩子非常重要。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會爬,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想爬。其實是因為孩子們的重量太重,影響爬行的速度。爬行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家長們要引導孩子學會爬行,並且在孩子的爬行時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讓孩子順利爬。一、孩子爬行需要注意什麼?
  • 孩子省心是好事?家長別高興得太早,也許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家長真的希望自家的孩子省心、聽話、從不麻煩自己嗎?這樣的孩子,把自己全部的情緒埋藏在心中,一旦有一天他們情緒爆發,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第一個方法: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有的家長總是習慣性拒絕孩子:&34;&34;;&34;&34;;甚至是小朋友摔倒了想要媽媽抱抱也不可以,長時間下來孩子乾脆不提要求。所以家長要懂得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 條件再難,這3樣東西也別太早給孩子「斷」,不利於娃成長發育
    除了奶粉,家裡再窮條件再難,以下這3樣東西也別太早給孩子停用,不利於長成發育。長時間「把尿」並不利於孩子發育,孩子年齡還很小,括約肌幾乎還沒有發育,經常把尿會傷害他們。尿不溼乾淨衛生,只要定期更換就不會傷害皮膚,而且換取方便,所以家長不用太早給孩子停用。
  • 寶寶不爬就走?將來走姿或異常
    為人父母者,最初的欣慰莫過於來自孩子的第一聲「爸爸、媽媽」,以及第一次蹣跚學步。午後黃昏,推著寶寶在小區裡聚會,不少家長也會炫耀自家孩子早早就學會走路:「什麼『七月坐八月爬』,我家孩子乾脆省略了爬,直接就會走了!」
  •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別高興得太早,以後有你哭的
    文\文兒昨天,我跟一位家長聊天,這位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從去年上幼兒園以來,從來沒有哭過,照顧起來太省心了。言語還透露著一點小驕傲,開心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其實,我經常能從一些家長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為孩子入園從不哭泣,不給家長添麻煩而高興。但是,說句大實話,家裡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沒準以後就有你哭的。
  • 孩子有這幾種「小聰明」,家長先別高興太早,將來可能很平庸
    孩子有這幾種「小聰明」,家長先別高興太早,將來可能很平庸誠誠今年6歲了,是個活潑的小男孩。這孩子平時思想總是很「活泛」,說話思考都比較有邏輯性,但是媽媽最不喜歡的就是誠誠總是「愛耍小聰明」。3)佔小便宜愛佔小便宜的人不佔少數,通常養成愛佔便宜性格的孩子,都有個愛貪小便宜的家長。
  • 這幾類孩子有可能是「假聰明」,家長別高興太早,將來後悔的是你
    孩子總喜歡在大人面前表現小剛現在已經上五年級了,在班裡面深受老師的喜愛,很多家長都告訴孩子要向小剛學習,小雨的媽媽也是如此,這天家長會回家之後,媽媽就稱老師又表揚小剛了。小雨卻告訴媽媽:「同學們都不喜歡小剛,他總是當著老師面表現,等老師走了之後完全就不一樣了。」
  • 有這三種個性特徵的孩子,家長別高興太早,長大以後可能沒出息
    慢慢的孩子就會喜歡上這樣的電子產品,家長也許會認為手機上的短視頻能夠給孩子學習新知識,以為這是好事,但是沉迷於電子產品會毀了孩子。不僅僅是沉迷於小視頻不是好事,一共有三個個性特徵可以看出孩子以後的發展。
  • 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
    導讀: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實則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別高興太早
    現在大多父母評判孩子能否有出息,就是看孩子小時候機不機靈,能不能比別的小孩腦子轉得快,能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讚揚。但是有些孩子看起來很機靈,卻是一種小聰明,上不了臺面,反倒會阻礙孩子以後的發展,難有大出息,所以家長不能高興太早,得懂得分辨,哪種是假機靈,哪種才是大智慧。
  • 孩子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聰明父母用3招讓孩子更有主見
    父母喜歡太老實聽話的孩子嗎?老實聽話的孩子看起來很省心,但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長大後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遇事沒有主見。德國心理學家海茨進行過一次調查,以2至5歲的兒童為對象,分成具有反抗精神和沒有反抗精神的兩個測試組各100名進行調查,一直到孩子青年期進行追蹤調查。
  • 看似聰明的3類孩子,長大後難有大出息,家長們別高興得太早
    作為家長,大部分都希望自己家孩子一生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在好的基礎上當然也希望孩子能夠事業有成,人生美滿。所以孩子還小的時候希望他聰明伶俐,在同齡人中也是佼佼者。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聰明機靈的,特別是有些只是看上去聰明而已。
  • 4種「運動」孩子別太早接觸,反而耽誤身體發育,父母要重視起來
    想讓孩子運動可以,但4種「運動」孩子別太早接觸,反而耽誤身體發育父母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孩子是不適合在4歲以前遊泳的,當然了這裡的遊泳指的是真遊泳,而不是「玩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玩玩水也是有好處的。4歲以前的孩子身體發育還不完全,體力也不高,遊泳是一個非常消耗體力的運動,孩子太早接觸,反而大大增加了危險性,不僅有溺水的危險,對心肺功能也有很大影響。
  • 大學校長直言:這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沒有,家長不要高興太早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也是父母最關心的人,孩子只要做出一些看似小聰明的舉動,父母就會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事實上家長千萬不要高興太早,有些孩子是真聰明,但有些孩子是假聰明。就算是家長認為孩子最淘、最不好管的青春期,小於也沒有讓父母太過生氣,反而是越來越乖巧,越來越聽話,許多家長都拿小於當做自己家孩子的榜樣,而父母看著小於也是越來越自豪。
  • 孩子總愛粘媽媽是好事?多半是這「3大原因」,家長可別高興太早
    多半是因為這「3大原因」,家長別不在乎小語的寶寶3歲了,作為新手媽媽,她對孩子可謂是盡心盡力,一直都是自己帶孩子。孩子出生後,小語甚至辭了工作在家裡做全職太太,只為能陪著孩子成長。她的付出也是有回報的,寶寶從出生開始最依賴的人就是小語。
  • 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
    導讀: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早「成人化」,過於懂事,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他並不開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媽媽別高興得太早,後果可能很嚴重
    爸爸在孩子面前會有挫敗感,以後會更少地參與育兒在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這件事上,媽媽心裡有多滿足,爸爸的心裡就會有多失落。如果孩子習慣性地向著媽媽,爸爸就會認為在孩子心裡媽媽更重要,媽媽說的話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有關孩子的事情,爸爸都會習慣讓媽媽出面解決。
  • 兒科醫生呼籲:這3種運動不宜讓孩子太早接觸,家長別揠苗助長
    ,家長千萬別揠苗助長,否則只會傷害到孩子的健康,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要知道即使是一個水桶或者洗臉盆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窒息,而遊泳這樣長時間處於泳池裡的運動,無疑增加了這些風險性。因此,要帶孩子去遊泳的話,最好選擇孩子已經成長到能自主避險的年齡階段,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會因為手腳不靈活而出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