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你家寶寶錯過更多

2021-01-21 小鴻兒媽媽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為訓練孩子走路而跳過了孩子的爬行時期,實際上孩子的爬行階段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家長不要拔苗助長,最後因小失大。

昨天鄰居興高採烈地告訴我:「我家孩子在我的訓練下,已經成功學會走路了,前幾天我看孩子在地上爬,我就想著讓孩子練習走路,沒想到孩子非常配合我。」

很多家長都和鄰居一樣,都認為孩子不用學會爬,直接練習走路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實際上,爬行對孩子非常重要。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會爬,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想爬。其實是因為孩子們的重量太重,影響爬行的速度。

爬行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家長們要引導孩子學會爬行,並且在孩子的爬行時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讓孩子順利爬。

一、孩子爬行需要注意什麼?

不能太早爬行,孩子身體各方面都處於一個發展階段,孩子的四肢還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骨骼比較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爬行過程中會容易傷害到關節。

當然還需要注意孩子爬行過程中的姿勢,有的孩子姿勢不正確就會完全影響孩子的骨骼發展,並且在孩子爬行的過程中,姿勢會影響孩子未來走路的方式,因此孩子的爬行必須注意爬行的姿勢。

家長們在孩子爬行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爬行的環境,避免利器傷害到孩子。

其實孩子在爬行過程中會收穫到更多,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爬行對孩子成長的好處

1、協調能力

爬行的動作需要考驗孩子們的四肢協調,同時還需要用到眼睛和手腳的配合,所以孩子們能夠避開障礙物,這就是在鍛鍊孩子們的左右腦均衡發展。

2、生活經驗

孩子們通過爬行來認識外界,在爬行的過程中能夠接觸到周圍的人和物,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會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從而積累相應的生活經驗。

3、鍛鍊肌肉

爬行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移動方式,更是一個運動過程,爬行需要用到全身的肌肉群,孩子們在爬行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到肌肉,從而促進孩子的四肢發展,肌肉也能夠得到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可以鍛鍊到胳膊和手腕的力量,促進孩子們的成長。

爬行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只有正確的爬行才對孩子有利,家長一定要學會積極引導孩子爬行,讓孩子快樂成長。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爬行?

1、吸引孩子注意力

孩子們如果還沒有學會爬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用孩子感興趣物品吸引孩子爬行。可以準備一些玩具、顏色鮮豔的物品,用這些東西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在追逐物品的過程中勇敢嘗試爬行。

這個時候爬行其實就是一種移動方式,會讓孩子更樂於使用,而不是一種運動方式導致孩子產生厭惡之感。

2、提供爬行環境

很多家長認為只有空曠的環境才適合孩子爬行,所以家長總是禁止孩子在家裡爬,擔心孩子磕碰。

實際上孩子的爬行環境,障礙物越多,對孩子的幫助越大,孩子會通過自己的能力避開障礙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要為孩子提供的爬行環境,可以是有障礙物的狹小空間,但是切記,環境中尖銳物品不能有,否則會刺傷孩子的皮膚。

3、給予孩子鼓勵

家長們如果在孩子爬行過程中,不給予任何反應,甚至帶有一種緊張嚴肅的感受反而會影響孩子們對爬行的認識,他們也會受到這種負面情緒,從而對爬行感到害怕。

相反地,家長們在孩子爬行過程中處於放鬆狀態,並且孩子們能夠得到鼓勵,這個時候孩子們對爬行也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並且更樂於爬行。

家長們要在孩子爬行的前期做好鼓勵的準備,爬行過程中減少鼓勵,爬行結束之後及時鼓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遇到問題也能夠積極處理,對爬行這個動作變得更積極。

不會爬行直接走路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家長們要讓孩子們正確學會爬,在爬的基礎上再學會走,只有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才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爬行環境,並且懂得及時鼓勵,讓孩子們積極爬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不會爬就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 不會爬先會走的缺陷,孩子6歲以後就會顯現出來,不要高興得太早
    家有一寶(橙子),當年基本沒爬過就學會了走路,害得我跟橙子爸高興了好久,因為過來人都說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是天才,後來才明白是自己高興得太早了。可能是看到橙子走路有點磕磕絆絆的,老同學一針見血地問到孩子走路前會不會爬?我回答爬過,但沒幾天就會走了。老同學十分誠懇地勸說:「一定要讓娃多練練爬,爬行是一種鍛鍊自身協調能力的機制;會走之前爬得越多,以後自身平衡協調能力就越強。
  • 孩子不爬就會走?家長別高興太早了,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簡而言之,就是說兩個月的小朋友會抬頭,三個月會翻身,六個月能坐起來,七個月可以翻滾,八個月能在地上爬,一周歲的小孩子就能走路了。小朋友的生長也是有節律的,孩子沒經過爬這個階段就會走了,這樣也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 寶寶不會爬就會走,家長要注意了,這有可能降低寶寶協調性
    其實,這都是我們家長過度保護造成的。我諮詢過存在類似問題的家長,這些走路不穩孩子大部分都是直接學會走的,少了一個學爬的過程。我們的老一輩在歷史的長河中總結出嬰兒生長的規律,「三翻六坐八會爬」,是多年智慧的結晶。很多家長或出於擔心寶寶會爬了不好看管,或本身工作太忙,無法照顧到。
  • 寶寶不會爬直接走,這三個危害家長需謹記,「揠苗助長」不可取
    同事說她家寶寶八個多月就會爬了,慢慢地能自己坐起來,差不多一歲的時候就會走路了,陽光聽完想了想自己寶寶,發現寶寶好像沒有經歷過爬行。家裡長輩還說「早走早聰明」,所以就直接讓寶寶練習走路,省略了爬行這個步驟。同事忙問陽光,「你家孩子走得穩嗎?你要知道不爬就會走的寶寶都走得不穩當」。
  • 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應該注意3點,重視寶寶的爬行敏感期
    但是,有一天,小清的朋友跟小清說,你家寶貝走路感覺怪怪的,有時候同手同腳,而且走的也不太穩,小清聽後,開始仔細的觀察自家的寶貝走路的情況,發現自家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起來,走的不是很穩當,四肢似乎有點不是很協調。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區別真不小,家長別大意
    小寶寶從呱呱落地開始,就會得到家長的細心照顧和保護,雖然照顧孩子的過程很辛苦,但是看到寶寶掌握一項一項技能,慢慢成長,家長心裏面的喜悅感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後在每個年齡段的特點都不同,身體發育的快慢也不同,有些孩子三四個月就會翻身,有些孩子直到六個月才能自主翻身。
  • 寶寶兩個月就會坐父母別高興得太早,沒到這個月齡,可能不是好事
    孩子在出生之後幾乎什麼都不會,但伴隨著年齡逐漸的增加,就會學會很多的本領,比如有一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才只有兩個月,居然已經會坐立。此時也會覺得比較自豪,認為自家的寶寶簡直是天才,其實兩個月的寶寶就會坐立,千萬不要太高興,早於這一個月齡,可能真的不是一個好事。寶寶學坐最好不要早於6個月:有很多的媽媽都會在朋友圈炫耀,說自己的寶寶很早就已經會坐立,甚至還拍了一個視頻。
  • 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
    導讀: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大多是先會爬再會走,而有的孩子反之,家長注意這3點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爬就跨入了走的階段,有的家長還特別驕傲,覺得孩子特別棒,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先爬然後再走,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不用經歷爬行階段。本想著醫生會誇獎自己家孩子,可是沒想到醫生卻對小玉說:「你這家長太糊塗了,孩子之所以摔跤就是因為沒有經歷爬行,回家繼續給寶寶練習爬行去吧」!醫生的話讓小玉半天沒有緩過神來。
  • 寶寶不會爬就直接會走,是不是好事?爸媽們需要了解真相
    文/銀花今天,有位粉絲媽媽私信我:「有人說寶寶會爬更聰明,可是我家寶寶怎麼教都不會爬,剛11個月零10天,就已經會走了,這對寶寶會有影響嗎?」今天,銀花就對寶寶不會爬就直接會走這個問題來談一談我的經驗和看法。孩子的生長發育有一般規律,一般都會經歷「三翻六坐八爬,周會走」的階段,但是個體發育具有差異性,如果你家寶寶腿部力量強,平衡力很好,也是有可能會跳過爬行而直接走的,所以不會爬行直接會走,也是OK的。
  • 這幾類孩子有可能是「假聰明」,家長別高興太早,將來後悔的是你
    孩子總喜歡在大人面前表現小剛現在已經上五年級了,在班裡面深受老師的喜愛,很多家長都告訴孩子要向小剛學習,小雨的媽媽也是如此,這天家長會回家之後,媽媽就稱老師又表揚小剛了。小雨卻告訴媽媽:「同學們都不喜歡小剛,他總是當著老師面表現,等老師走了之後完全就不一樣了。」
  • 寶寶會很多單詞了?可別高興太早!
    這一幕是不是你也很熟悉?其實,在幼齡階段,寶寶這樣背單詞,是一種誤區,如果你家寶寶也有這樣的「自豪」,可別高興太早!幼兒英語課可不是語文課學英語是目前大多數小朋友的必修課,很多心急的家長花了錢,就要看到效果。
  • 寶寶老是用腳尖走路,別高興太早,這三點家長要注意了
    文|育兒匠人前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自己孩子已經學會站立了,有時候還試著自己走幾步,自己表示很激動。的確很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會讓媽媽感到很欣慰,她家孩子10個月就會走幾步了,這走路能力也算是比較超前的了。
  • 別讓寶寶錯過爬行
    我們常常說寶寶「七坐八爬」,意識就是寶寶七個月要坐,8個月能爬,這是老祖宗總結的經驗,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時也暗示了寶寶生長發育有規律的可循,先會坐後會爬。了解寶寶坐和爬的規律,能更好地幫助寶寶成長和發育。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的寶寶沒有爬直接學會了走,走其實是一個比爬還要複雜的動作,寶寶先於爬就會學走,也說明寶寶心智動作發育並未落後,但這不能代替爬的作用。
  •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別高興得太早,以後有你哭的
    文\文兒昨天,我跟一位家長聊天,這位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從去年上幼兒園以來,從來沒有哭過,照顧起來太省心了。言語還透露著一點小驕傲,開心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其實,我經常能從一些家長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為孩子入園從不哭泣,不給家長添麻煩而高興。但是,說句大實話,家裡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沒準以後就有你哭的。
  • 寶寶太早學會翻身,不一定是好事,別高興太早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是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孩子尤其是嬰幼兒的發育明顯超過了同齡人的發育水平,做家長的可不能高興的太早了,這種超常的"天才"背後往往存在著不幸。對嬰兒活動能力的發育來說,一般認為三個月能夠翻身,六個月能夠坐起,之後到八個月的時候能夠爬行,再到一歲左右走路,這樣的發育歷程是比較合理的,也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如果孩子過早的做出了某種不可能的動作,作家長可千萬別高興的太早,說不準要出問題。
  • 你家寶寶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有的父母把孩子還不會爬就學會走,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認為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天賦異稟,肯定暗示著他更加聰明,更加健康。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可能讓各位父母失望了。其實寶寶的成長,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對他成長的影響大不同,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 寶寶不用爬就會走,你還認為是孩子的優勢嗎?
    導讀:寶寶不用爬就會走,你還認為是孩子的優勢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不用爬就會走,你還認為是孩子的優勢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了,說明寶寶聰明?協調性好?錯了
    前幾天跟幾個寶媽聊天,其中一個寶媽很興奮地跟我炫耀,自家寶寶有多聰明。她說:「我家寶寶走路根本不用教,也不用練習爬,不知不覺中他自己就會走了!實在太聰明了!」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寶媽似乎在刻意炫耀,其實不然,經過深入的聊天我才了解到他們家寶寶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