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謝靈運的《歲暮》,寫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心中的苦悶與惆悵

2020-12-19 音樂菜單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這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題寫的一首寫景抒情詩。全詩語言凝練簡潔,格調沉鬱蒼涼,意境高曠清哀,整體情感基調深沉悲愴,堪稱詩中的佳篇。在該首詩當中,詩人率先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悵惘與悽哀之情,通過「殷憂」一詞和一個「苦」字奠定了全詩沉重哀戚的情感基調,點出了詩人心中難以排遣的苦悶與愁悶。

繼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之後,詩人從室內寫到了室外,著重描寫了夜不成寐的夜間所見的景物與畫面,選取了「明月」、「積雪」與「朔風」等景物,從視覺上和聽覺上出發,描繪出了一幅高曠清寒、寥落蒼涼的雪夜月明圖,營造出了清幽冷寂的意境,為下文當中的抒情作下了鋪墊。最後兩句當中,詩人由寫景重新回到了抒情,點明了愁悶與煩憂的緣由,點明卻又不點透,只是輕描淡寫地將苦悶的緣由歸結在歲月匆匆上,使得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全詩寫景抒情相結合,前兩句著重抒情,抒發了詩人心中的愁苦與苦悶,隨後著重寫景,營造意境,寫景的同時寄寓了情感,詩人心中的愁緒與所見所聞的景物仿佛成了一體,渾然天成,不知是觸景生情,還是因為心緒惆悵,以至於目之所及的景物皆是哀景。最後兩句結語,詩人以情語作為結語。而聯繫詩人的身世遭遇,也能對該詩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詩人出身名門貴族,才華橫溢,才高氣盛,性情清高,且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渴望大展才能。

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之下,詩人得不到重用,仕途之路極盡坎坷,遭到貶謫,而詩人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往往寄情山水,題下了眾多的山水詩。而該詩題於詩人暮年時期,暮年已至,壯年不再,但是詩人依舊未實現心中的抱負,堪稱壯志難酬。到了歲暮之夜的時候,眼見舊年又去,新年又至,難免觸動心弦,惆悵不已。「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當中,詩人主要描寫了自己因為煩憂而夜不能寐的現況,強調了內心的愁悶,為結語當中的抒情埋下了伏筆。「殷憂」指的是深深的憂慮,此處極言憂慮之深。「頹」的意思是盡,此處指的是長夜漫漫,難以結束。

詩人內心深處懷著深深的憂慮與煩憂,以至於夜不成寐,夜裡難以入眠,失眠之後,長夜顯得更加漫長,似乎沒有窮盡,這令詩人倍感煎熬。「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當中,詩人著重寫景,描繪了深夜時分自己的所見所聞,營造出清幽寥落、高曠蕭瑟的意境,渲染了全詩哀戚悲愴的氛圍與環境。

前一句當中,詩人主要從視覺上出發,長夜漫漫,詩人因為夜不成寐披衣而起,只見外面一片白雪皚皚,深邃的夜空中垂懸著一輪清冷的明月,涼薄的月光傾灑而下,極盡清寒。後一句當中詩人著重從聽覺上出發,「朔風」指的是北風,呼號的北風強勁猛烈、凜冽如刀,發出悽厲的呼號聲,「勁」字強調了北風的猛烈與強勁,「哀」字強調了北風聲音的悽厲。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當中,詩人繼寫景之後,進一步點明了愁悶的原因。「運往」指的是四季更替。一年四季春去冬來、花開花謝,並沒有能夠永遠停留人世的事物,其中也包括人,人的生命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而如今到了一年的末尾,一年又過去了,詩人也感覺到了自己暮年已至。全詩語言凝練,情感沉鬱蘊藉。

相關焦點

  • 和孩子一起讀古詩詞02|田園詩人謝靈運(詳細列出了一周的閱讀計劃)
    [賞析]這首詩是謝靈運在永嘉太守任期所寫,時間是景平元年初春,寫久病初起時登樓所見。 《登池上樓》前部分抒發官場失意的牢騷,中間描繪登樓遠望所見到的景物,最後表達了懷人思歸的情緒。詩中成功地描寫了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鳴禽的變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從全詩的思想情調來看卻有些低沉。
  • 《歲暮歸南山》唐代孟浩然
    首聯兩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頷聯兩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頸聯兩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尾聯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覆,風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白髮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歲暮已至新春已經快要臨近。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 一花一葉總關情——寫景抒情散文複習
    今天我們複習寫景抒情散文。「散文就像一座乾淨的村莊溫暖著焦灼的讀者,薰陶滋養著一個又一個心靈。」 寫景抒情散文指的是描繪景物、抒發作者情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七上第一單元為我們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四季美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三篇文章中,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是三篇經典的寫景抒情之作。
  • 詩詞名家眼中的「惆悵」是什麼樣的?讀詩詞揣摩箇中滋味
    敘說離別之景,抒發離別之苦。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清代: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這首詞採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手法,是一首以抒發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最後一句「斷腸聲裡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悽絕之美打動。
  • 唐詩三百首|《歲暮歸南山》孟浩然
    創作背景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頗有詩名。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 解讀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
    這首遠遊山水詩中不僅有對山川景物的描寫,其中也包含了複雜的情感,固然有樂善怡水之情,但更多的是詩人的牢騷失意,煩躁不安,惆悵感傷。再有《入彭蠡湖口》中「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徒作千裡曲,弦絕念彌敦。」詩中表現的遠遊時的憂愁並非一端,還有無法揮去的離鄉外任的陰影。謝靈運的遠遊詩有隱與仕的矛盾,有被貶謫的落寞,還有對故鄉山水的懷戀之情。
  • 謝靈運是古代山水詩的鼻祖,他的詩使人心曠神怡
    謝靈運是古代「山水詩」的鼻祖,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其始,山水詩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其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
  • 開課了|鑑賞古代詩歌的抒情手法
    因為針對它的回答,不只是答出抒情方法,還需要從寫作內容和層次的梳理、所要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完整而準確地表述這兩個要點(如何抒情、抒發什麼感情)。另外,在回答抒情方法時,角度也較寬泛,不要局限於幾種常用的抒情方法,還需要綜合考慮選材、語言、意境等方面。常見抒情手法的解題方法:1.結合詩題、作者、主題、註解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樂、哀)。
  • 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融寫景、抒情、說理為一體,被千古傳誦
    他在謫貶黃州期間,「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以縱情山水來排遣心中的苦悶。據說,黃州城外有一塊朝東的山坡,面對長江,竹樹掩映,風景優美,蘇軾十分喜歡這塊地方,經常與朋友一塊到這裡飲酒賦詩,並自號「東坡居士」。《前赤壁賦》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寫成的。這是一篇賦體文。
  • 古典詩歌的抒情手法
    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敘事抒情。 1、直接抒情,又稱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例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 是屬於間接抒情的一種。
  • 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雨恨雲愁」一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寫江南多雲多雨令人感到惆悵,以表現詞人的心緒。B. 「江南依舊稱佳麗」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著美麗的景象,「依舊」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C. 「水村」兩句抓住江南水鄉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展現了一片明麗、溫馨的景象。
  • 謝靈運的單純,讓他成為山水詩人,如此單純的人最後被處死
    人活在世上,總是會有些煩心事的,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一二」,其實,對於謝靈運也是如此的,所以,他自然也會時常遇到自己的煩心事。因此,謝靈運之所以會寄情山水,除了因為他真的是喜歡山水以外,也因為他想要借山水雅韻,排解自己心中的煩悶之情。
  • 讀納蘭容若的《菩薩蠻》,春盡不能歸去,抒發惆悵與思念
    而在這首詞當中,詞人主要敘述了隨帝出巡春盡難歸一事,抒發了公務在身春盡難以歸去的惆悵,同時也抒發了對於遠在故園的妻子的思念之情。在上片當中,詞人率先以妻子的口吻質問自己,為何如此輕易地別離?首句當中即開門見山,點出了所要題寫的主題——離別與相思。而聯繫詞人的生平經歷,也能對該首詞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 讀納蘭容若的《採桑子》,懷念離去的佳人,抒發悵惘的心緒
    在詩詞創作當中,往往寫景、抒情相互結合,借景入情,寫景刻畫逼真,尤其是在渲染環境與氛圍上,尤為出眾。且詞人本身多愁善感,極其重視愛情與友情,重情重義,乃是個真正的性情中人,加之心思細膩,情感豐富,這也使得其詩往往情真意切,耐人尋味。在該首詞當中,詞人著重描寫自己那段已經失去的愛情,佳人已經離去,只剩下詞人一人獨自品嘗著失落、孤獨與悵惘。
  • 【為學分享】抒情文的寫作指導
    抒情,就是對主觀感情的抒發和表達。抒情文則是以情感的抒寫作為主要寫作目的的文章。
  • 抒情散文的基本寫法
    像我們熟悉的朱自清抒情散文名篇《春》主要側重幾幅自然場景的構畫;而一同學寫的《幸福》一文,在主體部分則抓住「幸福在勞動者的汗水裡」、「幸福在有志者的追求裡」、「幸福在無私者的奉獻裡」、「幸福在我們偉大的時代裡」所展示的一幅幅社會畫捲去抒發情感。當然更多的抒情散文常常採用自然場景和社會場景相結合的形式。這樣虛與實、動與靜的緊密結合,文章會更富表現力。
  • 詞的四種抒情手法
    填詞抒情手法最常用的無怪乎四種: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3、敘事抒情4、借史抒情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含任何隱晦。在詞中這種抒情方式是比較常見的,適合於各個階層段學詞的人。
  • 先抒情再寫景,韋應物這首五言絕句,為何能吸引人?
    我們通常見到的借景抒情的古詩,都是先寫景,再抒情。這樣寫有兩個好處:一是感情變化線會比較清晰,二是可以把感情留作懸念,吸引讀者往後讀。韋應物的這首《聞雁》,就是先抒情再寫景的代表作。那麼詩人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他又是如何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呢?我們來讀一讀。
  • 各個時代中最出色詩人系列——南北朝謝靈運吳均
    他就是南朝詩人謝靈運。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複雜的情緒。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田園的志趣等等,借物借景起興,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夢裡見鬼,夢醒被殺」據說元嘉五年,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裡忽然有大蟲子。謝靈運這一次次的胡作非為終於惹怒了宋帝,宋帝下詔將謝靈運棄市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