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習俗「愚昧無知」?看完古書上的記錄,要妙贊「有理」

2020-12-23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在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中,最受大家關注的一定是「坐月子」的習俗,女性分娩生娃後,要經歷「坐月子」,在此期間有很多習俗皆是從古代經歷代代相傳留下來的。

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文觀念的轉變,不少年輕產婦開始質疑,坐月子的習俗是古人的「愚昧無知」,開始慢慢摒棄這些習俗。

這種說法真的對嗎?能站住腳嗎?有人就結合科學觀念和中國傳統中醫古書,對此進行了推理分析,才發現坐月子的習俗「有理可依」,並不是愚昧無知……

中國古書《婦人大全良方》是南宋醫學家陳自明所著,是我國傑出的婦產科專家。在該書中詳細記載了新產婦坐月子的方法以及禁忌,讓我們一起看下古書中的那些坐月子習俗。

01坐月子的習俗「愚昧無知」?看完古書上的記錄,要妙贊「有理」

古書有云:「若末盈月,不宜多語,喜笑、驚恐、憂惶、哭泣、思慮、強起離床行動、久坐」

釋解:產婦分娩後滿月期內,不易多說話,要開心、放鬆,不要哭泣、憂傷過度,要多休息……

古代生產力低下,家裡想要維持溫飽就必須要勞動,女性即便懷孕生孩子也不會得到特殊的照顧,因此在身體還沒有恢復就會立即去幹活。

可剛生娃的產婦氣血兩虧,體質變弱傷口就容易感染,很容易落下婦科疾病,為此,在古書中明確說明,產婦生產後情緒不宜波動太大,這樣就會因為激素急劇下降,而產生我們現代人所說的「抑鬱」。

古書有云:「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被賊風」

釋解:產婦分娩後所處的環境要門窗緊閉,不要留縫隙,避免因為著風而患病

古代的生活環境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乾淨,常常居住的環境不僅緊挨著茅廁,還有雞鴨豬這些禽類的舍圈,到處都是排洩物,充滿了細菌以及臭味。

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開窗通風,不僅不利於產婦的恢復,反而會遭受更多的細菌汙染。

古書有云:「及不避風寒、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

釋解:產婦分娩後不要脫衣洗浴,或者用冷水洗漱,避免遭受風寒

風寒就是感冒,古代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古人常常只是得了一場小小的風寒就不幸離世,何況是剛剛生產後虛弱的產婦,即便是用熱水洗漱也不能保證不感冒,為了避免感冒,就禁止產婦洗澡、更不要用冷水洗漱。

除此之外,古書中還要求產婦晚上不能一個人獨處照顧孩子,避免勞累而造成睡眠不足避免吃生冷、油膩食物等等,這些現如今,都可以用科學角度來解釋。

02現今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不少習俗也可以「合理應用」

①分娩後的一周內儘量不洗頭,剖腹產最好在傷口恢復後在洗澡

古代不建議產婦月子裡洗頭、洗澡完全是因為生活所迫,在那個年代沒有熱水器、電吹風這些高級設施,房子也有可能四面漏風,如果洗頭、洗澡很容易感染風寒帶來致命危險。

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所處的環境生活設施非常便利,不必像他們一樣整月都不洗澡。

產婦長時間不洗澡、不洗頭,會因為清潔不及時帶來細菌,給媽媽和寶寶帶來細菌感染的風險,何況身體都發臭了自己也受不了。

②室內要適當的通風,產婦和寶寶避免著風

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古代之所以不通風也是因為環境的影響,而現如今的居住環境密封性很強,室內不通風很容易造成細菌滋生,長時間不通風也不利於產婦的恢復。

產婦分娩後毛孔都是打開的狀態,如果著風日後很容易造成肢體關節疼痛,所以通風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和產婦到另外房間,幾個房間輪著通風。

③產婦要保持心情愉悅,多休息少勞動

產婦坐月子最起碼要保持心情愉悅,如果整日愁眉苦臉、以淚洗面可不利於身體的恢復,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凡事想開點不要自討苦吃,而讓自己變得抑鬱。

產婦經過分娩耗費了不少的體力和精力,對於氣血兩虧的產婦來說多休息少勞動,養精蓄銳在月子裡把身體恢復到之前的狀態,運動可以適宜,但絕不能過勞。

對於現代的女性來說,我們應該明白千古流傳的「坐月子」習俗是為了我們身體著想,這些老祖宗經過幾千年的臨床經驗是「有理」的。

我們不要盲目的和西方國家相比,畢竟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日常飲食、生活習慣都大不相同,一昧的追從的結果只會深受其害。

對於月子裡的那些習俗你遵守了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說說一起分享!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各個國家女性坐月子的習俗,看完印度的後,網友不淡定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結婚生子是很多人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尤其是生孩子,大家都知道十月懷胎很辛苦,尤其是在寶寶出生後媽媽是要坐月子的,坐月子的講究非常的多,一旦不注意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可能很多人因為只有在中國才有坐月子的習俗,其實在很多國家女性都是要坐月子的,並且坐月子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古代人都是怎麼坐月子的?看完了包你幸福感爆棚!
    但是坐月子這麼淚奔的事立馬到來,尤其是在比較傳統的家庭,坐月子期間要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像什麼沒出月子不能洗頭、不能洗澡、天天得喝寡淡的豬腳湯雞湯下奶等等,真的是讓很多剛生產完的寶媽們欲哭無淚啊。很多寶媽甚至直呼受不了,坐月子比生孩子還累人。其實坐月子是女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雖然有些坐月子的陋習在現在聽起來不太靠譜,但出發點都是好的,就是怕產婦以後落下月子病。
  • 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夏天坐月子,這些「習俗」別全信
    其實坐月子本身是一件對產婦很好的事,但是由於某些「習俗」可能會使產婦坐月子變成受罪,嚴重的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去年夏天新聞就報導了一名產婦月子期間中暑最後不治身亡的事。事情發生在山東淄博。一名產婦在生完孩子之後,家裡人說生完孩子身體虛弱不能受涼,所以大夏天的給產婦蓋被子。
  • 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夏天坐月子,這些「習俗」別全信
    導讀: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夏天坐月子,這些「習俗」別全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夏天坐月子,這些「習俗」別全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坐月子為何是中國女性所特有的習俗?
    坐月子最早的書面記錄可追溯至西漢的裡《禮記內則》,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時稱之為"月內",更多的像是一種儀式,據此標誌及認可產婦從妻子到母親、從外人到家人的角色及位置的轉換,後經一系列的發展演變,方最終成為了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傳統習俗。
  • 坐月子奇葩習俗多 如何健康吃
    坐月子的各種奇葩飲食習俗,絕對能讓你瞠目結舌。雖說女人生產消耗大,坐月子要好好進補,但也不能亂來。有些地方坐月子要吃雞蛋,一個月下來隨隨便便就吃了上百個雞蛋,寶媽怕是有好一段時間不想見到雞蛋了!  ▍產後媽媽吐槽坐月子的奇葩飲食習俗  @芯倪:生孩子之前整整胖了三十斤,生完孩子坐月子十幾天就瘦了十斤,一日三餐除了雞肉、豬肉、雞蛋,什麼都不讓吃,青菜水果都不能吃
  • 婆婆說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傳統月子習俗要遵守嗎?
    確實,很多準媽媽們在等待寶寶發動的日子裡,最重要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迎接TA的到來,如何呵護新生小寶寶,卻忘記了自己生產過後的那個月裡(醫學上稱為產褥期),自己也是需要得到科學的照料護理。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是老一輩的經驗總結。現在時代不一樣,生活條件不一樣,自然對產婦照料的方式也不可同日而語。
  • 產婦坐月子中暑身亡:夏天這麼熱,坐月子可別輕信這些「習俗」
    大家對坐月子都很熟悉,或許國外沒有「坐月子」這個說法,但是在國內,可是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而在不同的地域,坐月子的習俗也有不少差別,比如時間問題,有地方是30天,有地方是42天,甚至還有3個月。當然,這些習俗可不能全信,如果不會分辨,受傷的還是產婦自身。
  • 農村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能回娘家過年,夫妻不能同房
    農村的習俗還是挺多的,有的挺有道理,值得一再傳承下去。有的則是一些傳統觀念對人們的束縛,毫無道理可言。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外嫁女和娘家人的習俗,不知道你們老家有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 盤點坐月子的老習俗,你中招了幾個?
    因此要求坐月子的新媽媽不許洗頭、不許洗澡、不許裸露肌膚、不許透風等等。更有甚者,在夏天也不許開空調,而且還要捂著嚴嚴實實的長衣長袖,並且還要捂上大棉被。產婦坐月子中暑不治身亡去年夏天新聞就報導了一名產婦月子期間中暑最後不治身亡的事。事情發生在山東淄博。
  • 產婦坐月子不洗澡導致尿路感染,而且總復發:這些月子習俗別全信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高阿姨都會按照婆婆的吩咐去辦。比如,婆婆不允許高阿姨在月子裡洗澡,一整個月子裡,高阿姨就真的一次都沒洗過。婆婆還不允許高阿姨看手機,哪怕跟老公聯繫,也只能通過家裡的座機。婆婆解釋:「還不是為了兒媳婦好嗎,這就是習俗!」高阿姨當時真的都聽了,都信了。
  • 中國「坐月子」習俗開始向歐美傳播
    人民網訊  雖然現代人認為「坐月子」麻煩、古板,但如今這個中國傳統卻讓「歐美媽媽」稱羨。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稱,雖然「坐月子」習俗在當下的中國已有爭議,但歐美國家卻日漸重視,甚至西方對產後照護的觀念也開始改變。
  • 傳統坐月子習俗靠譜嗎?科學的坐月子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坐月子可是大事,那麼傳統習俗到底靠譜嗎?到底該如何科學「坐月子」呢?其實,關於「坐月子」的陋習已屢見不鮮,不能吹風、洗澡、洗頭、刷牙等等,對於不少產婦來說「坐月子」就是一種折磨。那麼傳統習俗到底靠譜嗎?到底該如何科學「坐月子」呢?坐月子不能洗澡?不洗澡皮膚易發炎、感染老人說,「坐月子」忌風忌水,這些說法同樣缺乏科學依據。
  • 產婦坐月子,過度保暖中暑:夏天坐月子,這些「習俗」別全信
    文/瀟媽聊育兒每位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不管是婆婆還是媽媽,都會告訴寶媽要注意保暖,否則會落下月子病,而對於年輕的寶媽來說,完全沒有經驗,只能言聽計從,雖然有些時候自己也受不了,但想到萬一落下病可是伴隨著一生啊,所以多數寶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長這麼大,見過最坑寶媽的一個坐月子經驗,網友:細思極恐
    像之前留下來的很多坐月子經驗,也折磨著初代媽媽的神經。比如不能吹風、不能洗澡,理由就是產婦身子虛弱,得警惕風邪入侵。而且按照「風邪」理念,連一切冷食都不能吃。試想一下大夏天的時候,外面太陽烤的火熱,裡面門窗關的嚴實,頭上還會綁一個頭巾,不能吹電扇,不能吹空調,身邊還得餵養一隻隨時哭給你看的小人。
  • 科學坐月子——錯誤的生活習慣
    我有個好朋友最近剛剛生完二胎,知道我做我在做育兒領域的自媒體創作者,看了我前幾期的文章,買了我在文章裡推薦的那些書,跟我反饋說好多知識在她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都不知道。另外發現好多醫生跟她說的都是錯的。最後跟我感嘆,在現在這個社會,要帶好孩子真的需要自己付出時間好好學習。
  • 關於坐月子的方法和習俗,很多說法是錯的,你做對了幾個
    往往大家一提到坐月子就會想到很多規矩,比如:不能下床、不能洗澡等,還有很多關於坐月子的方法與習俗,而這其中很多說法都是錯誤的。很多媽媽都知道產後是要坐月子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坐月子?以及坐月子的很多規矩都是怎麼來的?其實坐月子是指在產後的左右,而在醫學上的官方名詞叫產褥期。
  • 注意,這些「坐月子」習俗並不科學!寶媽們需要謹慎選擇
    所以,科學的「坐月子」,關係著每一位媽媽一生的身心健康,如若養護得當,則寶媽媽的恢復更快,且不會留下病患,如果養護不佳,則會留下後遺症狀,將是寶媽們一生的「痛楚」。由於「月子」時期需要謹慎,所以便出現了很多「月子」習俗,特別是老一輩們的思想和傳統「經久不衰」,但其實,很多「坐月子」習俗都不科學!
  • 中國式「坐月子」科學嗎?關於「坐月子」,新媽媽該知道的12件事
    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在這個月也延伸了一些養生相關的內容,融入了很多地方性的習俗,於是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坐月子」。那麼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到底要不要坐月子呢?其實也是要的,專業的說法是產褥期恢復。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們需要一個時間使身體恢復到孕前水平,這個時間就是產褥期,一般認為需要六周。
  • 坐月子滿30天就成功了?能不能「出關」,要看4個表現是否合格
    坐月子吃什麼,還有月子到底要堅持多少天。身邊的人多數以30天為標準,也有一部分寶媽會堅持40天,還有的地區會有60天月子的習俗。生完孩子後的一個月她每天數著日子過,在月子期間終於體會到什麼是「度日如年」。終於等來了第30天,一大早她就請婆婆看一會寶寶,自己迫不及待地洗澡出門逛街,一逛就是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