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有啥好處?編制只是一個死物,能有什麼好處。只是編制代表的崗位,代表的工資福利,代表的穩定職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事業編制是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人員使用的編制,和行政編制一樣,由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管理、監督使用。行政編制和事業單位,是編制管理的兩大分支,行政是管理,事業是服務,不同的單位,使用不同的編制,代表不同的職能。
事業編制規範的分類,是按財政供養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和差額事業編制,原來還有自收自支編制,已經明文要求取消,因而不再討論。全額事業編制,顧名思義,是財政全額供給,所有的人員工資、經費,都是財政保障的。而差額事業單位,則是財政供給一部分,單位自己解決一部分,比如公立醫院、衛生院,有經營收入,收入高的,差額比例就小,財政承擔的比例就小,自己承擔的比例就大;經營情況不佳的,比如鄉鎮衛生院,有的差額比例高達95%,甚至100%,幾乎或者純粹就是財政全額供給,但單位卻是差額單位,編制也是差額編制,財政供給的比例再高,也改變不了這些單位的差額性質。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後,除鄉鎮衛生院外,其他單位儘量不用差額,用全額置換差額,事業單位編制以全額為主要存在方式,這是因為改革後,事業單位的職能,主要是公益服務類,收費職能、生產經營職能要麼改企,要麼推向社會,不允許再有生產經營收入。這樣一來,事業單位主要使用全額編制,那麼事業編制就意味著更大的保障,和行政編制幾乎一個樣。
公平來講,事業單位的工作穩定,有保障,人員、編制合理規劃,工作量也不是太大,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工資收入並不高,但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水平還是挺高的,幾乎和公務員收入差不多。這樣的工作,雖然收入不算太高,但勝在穩定,尤其是經歷這次疫情磨難,有一份旱澇保收的穩定收入,也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孰優孰劣,如何選擇,在個人綜合考量。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