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什麼值得吃」都會在年中和年底的時候出一期餐廳榜單,這個榜單要麼是馬達的私藏,要麼是我們吃不胖天團的美食地圖。
2019 年的上半年悄摸摸地過去了,在過去的半年裡,不管是馬達,還是吃不胖天團,都走過了很多的城市: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東京、臺北、曼谷等等等等,也吃遍了每個城市的必吃餐廳。
在剛剛過去的 7 月 5 日,「大眾點評」發布了今年的必吃榜榜單。這一次,全球共有 1463 家必吃餐廳和 655 道必吃菜上榜,這些上榜餐廳口味怎樣,水準如何,到底值不值得一吃?
於是,今天我們來測評一下 2019 年大眾點評必吃榜的 10 家上榜餐廳,他們分別位於 10 座城市。在我們看來,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味蕾記憶,這個味蕾記憶才能構成真正的必吃理由。
北京:四季民福(故宮店)
幾乎每個在北京的朋友都繞不開「烤鴨」二字,就算在北京生活多年,仍會時不時想吃烤鴨。
「四季民福」是我每次想吃烤鴨時都會去的餐廳,通常我會去故宮店,雖然人有些多,但倘若是能預約到看角樓風景的位置,有一種「賺到了」的感覺,畢竟,邊吃著北京烤鴨,邊看著護城河和故宮的角樓,別有一番風味。
他們家的鴨子鴨皮油光明亮,皮色呈棗亮色。入口脆感明顯,皮脂在齒間化開,鴨油飽滿,滿口溢香,尤其是吃得仔細點還能嘗到一些淡淡的棗木香。由於採用掛爐式烤制,鴨肉在咀嚼中會散出比較突出的煙燻味,再一細嚼,真的是木香,很沁心的口感,不愧是用心的烤鴨,很喜歡。
不得不提烤鴨蘸料了,常見的蘸料是甜醬+黃瓜絲+蔥絲,「四季民福」的蘸料更加豐富,還有白砂糖、山楂條、蒜泥、鹹菜這些。
片完鴨肉剩下的鴨架會再次回到後廚,做成椒鹽鴨架或是煲湯,都無比美味。
除了烤鴨,「四季民福」還有不少好吃的菜。幹炸小丸子就是招牌菜式之一,丸子是油炸肉丸子,很結實的丸子,不會有那種咬下去全是麵粉的感覺,配上三種蘸料,滿足不同人的喜好。
上海:人和館(肇嘉浜路店)
在上海吃本幫菜,十有八九會被推薦這一家。
一進「人和館」,空氣裡都瀰漫著「老上海」的味道,如同穿越時空,來到百年前的老上海租界區那中西融合的餐館:幽暗曖昧的燈光、老上海風情的背景音樂、身著民國女裝的服務員、案桌上擺放著的歐洲古董唱機、牆壁上鑲掛著的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廣告。
說到食物,不得不提老上海醬鴨和老上海陳皮雞。
醬鴨呈色濃重,濃稠的醬汁淋面油油亮亮,看著特別誘人。鴨肉肉質緊實,一塊塊很厚實,醬汁包裹住鴨肉,鹹甜相宜,醬汁滲透進鴨肉中,油潤不乾柴。
老上海陳皮雞,一道歐美唐人街老外最愛吃的必點菜。店家擯棄普遍常用的雞胸肉,改用口感和味道更好的雞腿肉。陳皮經過蜜糖精心炮製,雞肉外脆裡嫩,酸中帶甜,並有濃鬱的陳皮香。
廣州:炳勝品味(珠江新城店)
要說一家餐廳作為廣州粵菜的代表,「炳勝品味」絕對當之無愧。
誕生於 1996 年的「炳勝」,已從一家小型海鮮大排檔發展成坐擁 5 個品牌的大型餐飲集團,旗下的炳勝品味、炳勝私廚、炳勝公館、金礦食唱、禪意茶素,都有著高水準的出品,無數道獲獎名菜,也讓其配得上「吃粵菜,到炳勝」的讚譽。
坊間有言「吃魚生,到炳勝」,就像蓮蓉之於「蓮香樓」,「廣州第一雞」之於當年的清平飯店,魚生也是炳勝的知名王牌之一。
「炳勝」的魚生可謂頗有來頭。
首先,「炳勝」往往會一次性採購大量的魚,然後將魚放在水庫中經過 45 天的特殊養殖,期間並不餵食,以減少魚體內的雜質和脂肪,這樣的魚吃起來便沒有肥膩感;其次,在製作過程中,「炳勝」不是將魚「現宰現做」,而是將魚宰殺後冷藏一下,更能保持魚肉的冰爽鮮美。
水鬼重豆腐也是「炳勝」一絕。水鬼重豆腐是清遠市清新縣浸潭、石潭所製作的一種特色豆腐,事實上是油炸豆腐。經油炸後表面金黃,內裡香滑宜人,須用山泉水浸泡,投入水中沉底的樣子頗像「水鬼」,故有此暱稱。
深圳:潮香四海 · 正宗潮汕風味(南山店)
在深圳有 30 年口碑的潮汕大排檔,憑一道蠔仔烙,常年佔據大眾點評的榜單首位,還是大眾點評上粵菜中星級排名前 1%,這就是「潮香四海 · 正宗潮汕風味」。
它家的蠔仔烙像塊超薄披薩,生蠔裹粉後用熱油暴炸,像黃金酥餅;蛋液靠師傅晃動大鐵鼎,讓蠔仔烙快速成型。頂上是層厚厚的黃金炸酥,比平時吃的多了香脆的口感,生蠔個頭挺大,很飽滿而且量也不少。
除了蠔仔烙,它家必點的是幾近失傳的燻鴨脯,這是蔡瀾專門去潮州探食的鴨脯,帶著甘蔗燻制後的甜香,肉質緊實,沒什麼油脂。
杭州:茶人村 — 百年經典演繹杭幫味道
這家隱匿在杭州龍井路上的「茶人村」,是一個有 170 年歷史的老宅,處處都可以看見濃濃的古韻。
百年的古木材散發著獨特的清香味,別致的木窗、整齊的黑瓦,還有店內整齊又不一的各種陳設,讓人覺著恍如隔世。
私房桂魚是「茶人村」裡最不能錯過的,在主廚出神入化的烹飪之下,不放一滴鹽和味精,也能鮮的恰到好處。新鮮的小魚文火慢燉熬製出了鮮白的高湯,再加入三種菌菇,給了這道菜濃厚的底味。湯汁濃稠成奶黃色,再下入新鮮的桂魚、牛蛙、大閘蟹,多重鮮味相互融合,恰到好處。再加上臨安天目山筍乾、自製的鹹肉,又給這道菜增添了不少鮮味,湯汁入口順滑、原汁原味。
龍井茶香雞:龍井茶搭配上八個月大的放養雞,還有「茶人村」自己醃製的鹹肉,想來都是一口非常誘人的風味。食材經過主廚的處理之後,放入紫藤汽鍋中燻制兩個小時,直到茶香雞入口滑嫩,鍋底沉下了許多雞汁後,這一道茶香雞才算是完成。
成都:馬旺子 · 川小館
「馬旺子 · 川小館」起源於眉山,有著近百年歷史,以血旺著稱,在成都唯一的分店就是太古裡附近這家。店內裝修風格走竹木系,簡約又時尚,人均消費也比較親民。
首先要說的是這道口水雞,辣得恰到好處,雞肉的肉質吃起來也感覺是精挑細選過,味道實在是沒得話說。
宮保茄香蝦球,也算是這家店的招牌菜,微甜,有一點拔絲,服務員端上來的時候附帶了一個沙漏計時,說三分鐘之內是最佳口感。不愧是招牌,甜脆的糖衣包裹著爽口的茄子,外焦裡嫩,裡面的蝦和腰果也非常好吃!
香港:九記牛腩(上環店)
「全世界的清湯牛腩都是學我的」,這是「九記牛腩」老闆的豪言。
香港中環歌賦街 21 號,一個不大的門臉,一個一年四季都需要排隊的店鋪,張國榮、譚詠麟、關之琳等香港名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店裡只有牛腩賣,沒有其他品種,分清湯牛腩、咖喱牛筋腩和牛腩河粉等。牛腩都是每天新鮮購進,再慢火煲熬,從早上煮至中午,所以中午 12:30 才開賣。
「你不喜歡吃,你下次別來,
我又沒拿槍指著你逼你進來。」
這句老闆說的話在電視播出後,成為城中一時熱話。
「九記牛腩」首創加入中藥炮製的牛腩,相比以柱候醬炆制的清淡得多,故名為「清湯牛腩」,但嘗過的人都知道湯底一點也不「清」,鮮濃的湯底牛骨味十足,加上九哥按不同季節調校湯底的味道,所以除了吃麵的湯底,更要來一碗金牌上湯,更能感受到鮮味的牛脂甘香。
其中的上湯牛爽腩最為珍貴,一百斤牛肉裡,只有少數幾斤的爽腩。每天那麼多食客,能吃上一碗鮮濃的牛爽腩,那可是中頭獎般的幸運。
東京:俺的燒肉(銀座 9 丁目店)
他家在銀座四丁目和九丁目都有店,這家是在九丁目的,從京橋站下來走 3 分鐘左右就到了,很方便。店裡環境也比較日式,乾淨整潔。他家除了燒肉外,也有其他系列的主題餐飲:俺のランチ、俺の焼き鳥等等。
牛肉拼盤上來了,實在是驚豔,不同部位的牛肉被分別放在了牛形狀的木託盤上,擺得整整齊齊的。
最好吃的是木託盤肚子那塊,花紋也是它最漂亮,而和牛也是以這樣質量的牛肉出名,肉質滑嫩,脂肪肥而不膩,像汁水一般,口感非常豐富。其他部位的牛肉也有不錯的表現。
總體來說,「俺的燒肉」性價比超高,一頓下來約人民幣 200 多一位,也可以單點其他更好的牛肉,要知道在國內這種品質的牛肉可以翻倍的價格,人氣如此之旺當然是有原因的!
臺北:林東芳牛肉麵
來臺灣不吃上一碗林東芳牛肉麵,在臺北旅行便是不夠完整的。
位於八德路上頗有名氣的林東芳牛肉麵,門口破舊不堪的鐵皮平房前,永遠排著長長的隊伍,空氣裡總是會飄過一股牛肉湯的香味。
窄小的桌面上擺放了三種辣椒,若是愛吃辣,膏狀辣牛油最值得一試。別小看這罐牛油,是由店家自己熬製而成,以生牛油、花生油、燈籠椒、大紅袍花椒、白豆蔻、八角、細辣椒粉、白芝麻、月桂葉、香辣豆瓣醬、蔥、姜和香菜梗熬製數小時後,方才濃縮凝結而成。一罐小小的辣醬都能看出店家的用心。
叫上了一小碗招牌半筋半肉牛肉麵和一份切牛肚。大約等了不到五分鐘,熱騰騰的牛肉麵便被端上了桌。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湯底色澤清澈。湯頭喝上去淡雅清香不油膩,略帶三星蔥的蔥香味。
如果說林東芳牛肉麵的湯底是整碗面的靈魂,那麼牛肉和牛筋則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它們家的牛肉選用帶著均勻筋度的澳洲牛腱肉,為了使牛肉軟嫩,店家特意反著紋理切片並長時間燉煮。牛肉和牛筋雖然不至於入口即化,但柔軟易嚼,一點都不費牙口,仔細嚼還會吃出牛肉本身自帶的淡淡奶香。
曼谷:INTER
雖然曼谷的美食豐富,有多國的美食可供選擇,但遊客來到泰國,當然要嘗一下泰國菜!而本地有家人氣超旺的泰式餐廳,叫「INTER」。
「INTER」位於在大街上,而且人特別多,比較好找,雖然人特別多,但店鋪翻桌速度比較快,所以等待時間不會太長。
由於這家店遊客不算多,味道比較正宗,和商場的泰式餐廳相比,味道可能會辣一些,價格也當然沒有商場貴,平均人均 100 泰銖就可以了。來這裡一定要吃豬頸肉、各式炒飯、炒通菜和冬陰功,當然少不了點一杯泰式奶茶降降溫!
這 10 家 2019 年大眾點評必吃榜上的上榜餐廳,確實是好吃的,得到「吃不胖天團」的蓋章認證。在我們看來,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好吃、都是當地人會去吃的餐廳,最重要的是,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分都很高。
為什麼我們推薦必吃榜?
必吃榜和其他榜單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不像「米其林指南」、「亞洲 50 佳餐廳」等榜單一樣,是由極少數專業評審選出的榜單,而是基於 16 年來的用戶大數據,這些大數據來源是「大眾點評」全部用戶的海量點評,通過數據模型進行篩選品質餐廳,外界不能進行提報幹預,而且,大眾點評必吃榜是經過第三方公正機構公開認證的、公平公正的大數據榜單。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基於大多數普羅大眾的味蕾選出來的榜單,更符合大眾的味蕾審美,就像有餐飲業者表示:「必吃榜相當大眾,去吃過的店都符合消費預期,沒踩雷,也不覺得吃虧。」
有句話說的好,「好吃的真理,掌握在大多數人嘴裡。」我想正是這個道理。
2019 大眾點評必吃榜,和往年不同,今年進一步擴展至全球 50 城,覆蓋中國港澳臺地區,而且引入了東京、大阪、新加坡、曼谷、首爾 5 大海外城市。
這意味著必吃榜上的餐廳,不僅是你日常的首選,也是你旅遊時的必備餐廳指南,不知道去哪裡吃的時候,看必吃榜就對了。同時,必吃榜聚焦最真實的消費體驗,幫助用戶尋找高性價比的好店。
看到這裡,你一定也想跟我們一樣吃遍必吃榜的上榜餐廳,現在,大眾點評必吃榜萬元高薪誠聘首席評論官,必吃榜自由了解一下。
怎樣才能成為大眾點評必吃榜首席評論官呢?
大眾點評必吃榜「首席評論官挑戰賽」,是大眾點評官方組織的一次優質點評大賽。活動於「 2019 必吃榜」的公示期及上榜期,號召用戶點評自己去過的必吃榜商家,分享在必吃榜商家的獨特體驗,產出更多美食優質內容。活動最終將會選出 5 位用戶成為「首席評論官」,得到大眾點評提供的超值權益作為獎品。
參賽方式
用戶探店必吃榜入圍商戶,並在活動期間為必吃榜入圍商戶寫優質點評即可參賽!
參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