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
為「銀髮族」提供營養膳食,新建、改建、擴建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雨花臺區專場。現代快報記者走進雨花臺區的社區、醫院、園區,感受滿滿的「雨花溫度」和「雨花速度」。
夕陽書苑、銀髮餐廳,打造老人們的幸福「小天地」
9月10日,現代快報記者一走進翠竹園社區,就聽到整齊而富有感情的讀書聲,原來是一群老人在齊聲讀詩。今年74歲的華樂明是閱讀會的一員,她告訴記者,「社區不僅提供場地,想看的書也幫忙協調。每周舉行一次活動,閒暇時大家一起聊天、交流,還有老師進行指導。」
社區黨委負責人單亞麗說,「居民的整體文化層次較高,大家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社區治理的訴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建立了夕陽書苑閱讀會、社區便民小站、遊泳池、網球場等,不斷強化社區治理和服務的 創新。」。
臨近中午,記者隨華樂明來到樓下餐廳,不少老人正在排隊打飯。紅燒肉圓、酸菜魚、榨菜肉絲、花菜肉片、青菜蛋湯……工作人員端上各式各樣的菜品。
「這是『銀髮餐廳』,社區裡有用餐需求的人都可以來,幫我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華樂明說,兩葷兩素一湯,原本24元的價格只需付12元。「這是社區給的補貼,既便宜又健康,讓咱們享受實惠。」
據介紹,2013年翠竹園社區由黨組織牽頭,通過召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社會組織舉行四方定期聯席會議。7年來先後推進銀髮餐廳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環境升級、周邊公交車站提檔升級為港灣式站臺等順利開展,議題350多件,解決了眾多百姓的煩心事。
家門口享「三甲醫院」服務,15分鐘健康服務圈更完善
「以前來的人開藥的多,看病的少。那時設備簡陋,很多檢查做不了。2017年社區醫院搬遷擴建,面積擴大到現在的7500平方米,服務的周邊11萬多人。」 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勝利介紹。
雨花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褚堂琴介紹,長期以來,雨花臺區缺大醫院,缺三甲醫院。近年來,雨花臺區委區政府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並在2017年創成了「江蘇省基層衛生十強區」。
為了緩解居民「看病難」的問題,雨花臺區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區委區政府加大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分鐘健康服務圈更加完善。」褚堂琴介紹,2017年,鐵心橋街道辦事處騰出辦公樓,並投資3000萬元整修建成了鐵心橋社區服務中心。目前該中心成為全國百強中心,也是首批江蘇省「社區醫院」。
吳勝利介紹,「現在醫院裡CT機、DR機、全套的生化及腫瘤免疫等檢測設備,胃鏡、心臟彩超設備等都裝上了,醫療設備的提升大大提高了看診能力。」與此同時,雨花臺區對醫聯體的大力支持加速了醫院的發展。「我們先後與5家三甲醫院建立了醫聯體的合作關係。有10多名專家定期來坐診、教學和查房,有效解決了轄區老百姓看專家難的問題。」此外,在這裡只需繳納15元或50元的籤約費,就能享受醫生「一對一」的服務。醫院每天安一名醫生,專門接待自己的籤約對象。
如今,鐵心橋社區醫院已成為當地居民就醫的首選,去年醫院門診量超31.4萬人次,住院患者近千人,超過80%的常見病都能在這裡得到妥善診療。
近年來,雨花臺區和10多所省屬市屬三甲醫院共建了20多個類型不一的醫聯體。通過醫聯體建設,將省市屬三甲醫院的專家引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社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雨花臺區基層門診量逐年提升,2019年就比2018年增長了11.7%。
打造軟體地標,業務收入再攀高峰
近10年來,雨花臺區打造了產業品牌孵化地——中國(南京)軟體谷。圍繞全市「4+4+1」主導產業發展布局,全區正推動軟體和信息服務、人工智慧等主導產業走向「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化」。
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軟體谷雲密城,這裡佔地約138畝、總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採取「聯合拿地、統一規劃、聯合建設、分割出讓、統一配套、集中託管」的運作模式。以「信息安全」為主題,輔以科技、金融等高端業態,現已入駐企業超100家,年稅收超2億元。
「作為軟體谷的企業,公司的發展離不開雨花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新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 總經理李偉介紹,「公司主營ICT與IDC業務,涵蓋大數據云平臺運營服務、信息系統集成開發服務、數字視覺創意設計服務等。截至去年底,公司的市場估值超過10億元,目前已啟動創業板IPO工作,計劃於2021年底上市。」
「南京是中國首座軟體名城,軟體谷則是其中的核心區、標誌區、示範區。軟體谷目前已躋身國內千億級軟體園區三甲,去年實現軟體業務收入1800億元,集聚了華為、中興等涉軟企業2900餘家,軟體從業人才近30萬人。」 軟體谷管委會副主任黃敖齊介紹,這些企業中,世界500強及世界軟體百強企業等有15家,中國軟體百強、網際網路百強及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共32家。今年底,軟體谷軟體業務收入將突破2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