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灰頭土臉到天藍水清,長江邊的南京市雨花臺區三山社區模樣大變。生態環境脫胎換骨的背後,是當地對這裡數百家散亂汙企業作坊關停並轉的努力,提前兩年完成了南京市區長江岸線企業關停清理目標。
清理工作何以加速?「黨建引領。」三山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鑫說,他們通過「黨建+網格化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模式來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後,「我們又想到一個思路,即將海事、公安等部門納入社區大黨委,聯合大黨委成員實現轄區內黨建資源共享,為長江岸線整治形成了合力。」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查改落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雨花臺區委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徵求意見建議1185條,列出問題清單519條,一大批困擾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了有效解決。
久違的江豚回來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大詩人李白筆下的三山,正是三山社區的三山磯。62歲的鐘國保就出生在三山磯腳下,在他兒時的記憶中,江邊望得見青山綠水,江灘上有小螃蟹爬行,白鷺也常常在此棲息。但是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陸續有企業落在江邊,有建碼頭搞水運的,還有修船廠和造船廠,江水變渾了。一陣風吹來,碼頭沙場的黃沙漫天飛揚,加之附近鐵路的噪音,周圍居民無奈地形容這是「水陸空一體汙染」。
2017年6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將省域全境一併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範疇。雖然三山社區長江岸線只有3.1公裡,但正如江蘇提出的「涉及長江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務於生態這個前提,治理汙染不講條件,嚴控空間不讓分毫,修復生態不打折扣。」自2016年起,三山社區黨總支在板橋街道的部署下開始實施沿江無證碼頭取締工作,當年拆除了5家無證碼頭。
在前期啟動實施沿江無證碼頭取締工作的基礎上,三山社區前年又採用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把長江岸線的治理按照網格定人定責定崗。「社區黨總支把長江岸線細分為一個個網格,建起網格長—網格黨小組—網格員生態治理梯隊。」王鑫說,社區結合自身情況積極探索「黨建+網格化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紅色網格,構建網格生態廊。
去年上半年,三山社區長江岸線生態治理進入攻堅時刻。此時,恰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社區黨員幹部全部深入長江岸線整治現場,在汙染防治的最前沿充分發揮先鋒作用。此外,我們聯合轄區內的海事、公安等部門組成大黨委,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攻堅合力。」結果讓人欣慰,王鑫說:「我們8個月拆除了長江岸線10家違法企業及3家碼頭,完成了江邊煤矸石和碎玻璃堆場清理,把原本3年的任務壓縮至不到1年完成。」
沿江汙染企業和碼頭拆除後,三山社區的環境悄然改變,三山磯遊園也在建設中了。王鑫告訴記者:「到今年五六月份,古三山渡口、三山磯磯頭的摩崖石刻和棧道等就會建好了。昔日長江名磯很快就會重現勝景了。」鍾國保也驚喜地發現,原來江水是紅的,現在著實清了很多,去年還在江邊看到有江豚嬉戲的身影。
社區安全多了「守門人」
24歲的快遞小哥王樸在板橋街道殷富社區送快遞。2019年11月初,他和其他近30名順豐快遞員有了一個新組織——「紅殷騎手」服務驛站。這是該社區黨總支在主題教育深入查改居民揪心問題後想出的妙招。
殷富社區內以老舊小區和安置房小區為主,7500名常住人口大多為拆遷安置居民及外來人口,老齡化突出,小區物業管理滯後。這種情況下,黨員志願者成了社區管理的得力助手。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勇介紹,2018年下半年社區建立起以網格為體系的「紅殷」志願者服務站,志願者人數發展到300人,人力卻還是單薄。
能否找一支補充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調研,社區幹部發現所在順豐速運片區有快遞員近30名,日均送快遞2000多件,需抵達2000多個家庭。那麼,能否將他們變為社區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社區有黨建陣地和人群,順豐方面有共建需求,雙方一拍即合。11月5日,殷富社區黨總支與江蘇順豐黨支部共建的「紅殷騎手」服務驛站揭牌,快遞小哥們加入了這支助力社區治理和服務居民的隊伍。
一次,王樸發現一個小區裡有電瓶車「飛線充電」,安全隱患大,他拍下照片傳到社區微信群。「像這樣的志願行為,順手就做了,他們稱得上是社區流動的崗哨。」王勇說,快遞小哥融入社區網格員隊伍,藉助工作之便對小區和樓棟進行巡查,掌握轄區問題的一手情況,社區安全多了一群「守門人」。
不僅是快遞小哥,殷富社區還將轄區內的單位、各類組織和門店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從「單一管理模式」向「多方協商融合」的轉變。「我們通過打造『網格愛心橋』,強化與駐地單位互通聯動,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以此來彌補便民服務存在盲區的民生短板。」王勇說。
「英雄支部」帶來的改變
「之前來辦員工參保要取兩個號,填四張表,現在只要在一個窗口填一張表就搞定了。」這個月初,在雨花臺區人社大廳辦理完新職工參保登記的企業人事經理李先生說道,「現在這個『綜合窗口』很方便,排隊的時間明顯比以前縮短了很多,從我取號到辦完業務就用了不到10分鐘」。
「我們以主題教育為契機,結合『初心行』行動啟動了人社直通車,選派業務尖兵走進街道社區、企業園區,宣講政策法規、收集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出新服務措施。」雨花臺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舉例,比如通過減少、合併表格材料10餘件,杜絕重複取號、業務交疊情形,縮短辦理業務時間;實施午間值班制度,方便群眾辦事;拓寬服務渠道,將自助業務延伸至各個街道(園區)。
對雨花臺區人社局來說,促進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服務,半年就舉辦了24場招聘會。去年夏天,老黨員張衝骨折後沒過幾天就打著石膏來上班,他說:「除了不能活動腿腳,胳膊手都沒問題,這活兒自己能幹。」要說張衝的動力來自哪裡,不得不提「英雄支部」的創建。
眾所周知,雨花臺區是雨花臺烈士陵園所在地,無數革命先烈血灑雨花臺,用生命鋪就了共和國的誕生之路。2019年以來,雨花臺區委在主題教育活動中用好本地紅色資源,在區級機關基層黨組織中廣泛開展「英雄支部」創建活動,64個機關黨支部分別對應一名雨花英烈,以英烈姓名命名。該區人社局機關黨支部選的政治標杆是鄧振詢烈士,「他是我黨早期的勞動部長。我們探討了鄧振詢烈士成長、革命、犧牲軌跡,深度了解英烈的心路歷程,努力和英烈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
堅持問題導向,把學做結合、查改貫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雨花臺區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比如,將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升級為「一窗式」辦理,推行自助辦理、午間值班、快遞送達等便民服務,服務效率提升30%;編制修訂學校布局規劃,2019年內在建和引進學校17所,整合成立9個教育集團,實現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5%;積極在老舊小區探索建設立體停車庫,新建231個停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統計顯示,該區已制定整改項目394個,解決民生實事256個、解決發展難題86個,建章立制8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