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臺區古雄社區 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

2020-12-18 中國僑網

圖為華興村僑史陳列館,即華興農業有限公司舊址。

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

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賈平凡文/圖

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人們日常言談中總提及一個村名——華興村。作為南京歷史上唯一一個華僑村,華興村曾承載著百年前無數愛國華僑實業救國、振興中華的光榮夢想,也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

參觀華興村僑史陳列館,漫步乾淨寬闊的華興大道,走訪古雄社區的「僑二代」「僑三代」……近日,本報記者實地探訪華興村舊址,遠程連線旅居海外的華興村後人,對比百年僑村的古貌新顏,感受華興精神的時代傳承。

上世紀20年代初,旅美華僑李殷宏、鄧仙石和李元平,聯合幾位旅居墨西哥、加拿大的愛國華僑,以洪門致公堂的名義,發起振興中華運動,在美國舊金山成立華興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華興公司的號召下,各國華僑踴躍認股,集資7萬多美元回國興業,置地建村。抗日戰爭爆發之前,華興村已成為多國歸僑和僑眷聚居的華僑村,也成為以養蠶養蜂為特色的農業重鎮,在南京名噪一時。因當時居住在華興村的歸僑和僑眷多為廣東臺山人,華興村也被當地人稱為「廣東村」。

十多年前,因建設發展需要,華興村拆遷。部分華興村村民搬至古雄新居居住。如今,古雄新居仍居住著40餘戶100多位歸僑僑眷。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華興人仍心繫故土,不時回鄉探看。傳承華興精神已成為海內外華興後人共同的自覺行為。

一個僑史館——

反映僑界心聲

9月9日下午,從南京市區驅車40分鐘左右,記者到達華興村僑史陳列館外。緊鎖的黑色鐵柵欄門外,一塊黃底黑字的牌子豎掛在門口,上書幾個大字——「華興農業有限公司舊址」。黑色鐵柵欄門裡是一方寧靜雅致的院落:樹木蔥蘢但不飾雕琢,草地青淺而自然成趣;犁、耙、鍁、鋤、石磨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木製農具散落在草地上,難掩歲月斑駁的痕跡;一條石子鋪成的曲徑從門口蜿蜒向一棟紅頂灰牆的歐式小樓。那就是華興村僑史陳列館了!

「走,進去看看!」在記者發愣的片刻間,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童海劍已麻利打開院門。

陳列館不大,共兩層。邊走邊看,不足20分鐘就參觀完畢。「華興由來」「華興盛世」「華興抗戰」「華興新生」4個章節,按時間順序將華興村史娓娓道來,簡明清晰又不失細緻詳實。一張張泛黃古舊的老照片、一份份影印裝裱的珍貴史料、一件件穿越時空的稀有實物,一段段標註準確的文字介紹……每一個細節無不在為歲月留聲,向先輩致敬。

華興村僑史陳列館建館始於一次社區大走訪活動,凝結著海內外老華興村人多年的心願和心血。

童海劍介紹,2007年,因為雨花臺區板橋新城開發建設需要,當地政府對華興村實施了整體搬遷,僅對華興農業有限公司大樓進行了原址復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代歸僑已不在人世,「僑二代」和「僑三代」也年事已高,絕大多數年輕僑眷和「新市民」對華興村歷史知之甚少。2017年3月,古雄社區開展大走訪活動。原華興村村民紛紛反映,華興村百年僑鄉的歷史不應被遺忘,建議社區在原華興樓建設展館。

在當地統戰部門的幫助下,古雄社區利用華興歸僑以及部分僑眷的僑情資料,多方聯動,在海內外尋找華興線索、徵集華興史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童海劍說:「一個月時間,我們召開座談會8場,參加的僑眷60餘人次,收集整理到華興老物件20餘件、老照片近百張、華興故事8篇、有效線索100餘條。」

徵集活動得到海內外老華興人的積極響應。現居澳大利亞的李美齡女士發動全家族搜集資料,將爺爺、華興村第一發起人李殷宏相關的資料和老照片通過電子郵件發回中國;僑眷梁壽勝將爺爺、墨西哥歸僑梁鳴穩遺物捐出來;僑眷黃卓寧將父親、古巴歸僑黃信洪曾使用的護照和登記註冊證書原件交到社區;華興村旅美歸僑、抗日風雲人物鈴井先生的後人,將鈴井先生生前所獲的多枚軍功章、在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等悉數捐出……

2017年12月底,陳列館正式開館。當天,近百位散居海內外的華興人到場參觀。「老華興人多年的心願終於了了!」老華興人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駐足良久的畫面,讓童海劍至今唏噓不已。

一次聯誼會——

喚起無限鄉情

2017年,就在華興村僑史陳列館正式開館當天,第一次華興村僑眷聯誼會也在館內隆重舉行。

居住在南京市區的老華興人趕過來了,定居在廣西的老華興人「飛」過來了,旅居美國費城的僑胞跨海越洋回來了……當天,近百名歸僑和僑眷在社區文化志願者的引導下,參觀、座談、暢聊、留言、聚餐。

為了解聯誼會的更多細節和華興村的更多歷史,在古雄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圖書室,本報記者採訪了墨西哥歸僑僑眷曾永田、墨西哥歸僑僑眷黃彬和古巴歸僑僑眷黃卓寧。作為老華興村的「僑二代」和「僑三代」,3位老人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

「一談起過去老華興村的人和事,大家就親近了!」在3位老人互相補充的講述中,第一次華興村僑眷聯誼會的盛況如在眼前:很多人久別重逢,百感交集。現場猶如一個熱鬧的家庭大聚會。重溫舊時光,暢談新變化,那次聯誼會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意猶未盡的老華興人相約來年再聚。於是,2018年和2019年,華興村僑眷聯誼會又連辦了兩次,場面一次比一次熱鬧。

「好耐無間,好掛住雷啊!屋企人點啊?」(「好久不見,好想念你啊!家裡人都好?」)在聯誼會現場,有人用廣東話打招呼,有人也馬上用熟練度不一的廣東話回應。

「年紀更大的老華興人不會說南京話,只會說廣東話。」 3位老人回憶:「長大離家前,我們在家都說廣東話。這些年,廣東話早撂下了,但聽說還基本不成問題。」

除了近幾年的聯誼會,散居在海內外的華興人也不時自行回鄉探親訪友。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變化太大了!東南西北都不認識了!」2019年9月,旅美僑胞、原華興村村民陳智榮夫婦回中國探親。短短3周時間裡,他們不放過家鄉一絲一毫的發展變化:「到哪裡交通都方便,到處都有大量高檔的住宅樓。各個小區裡,道路寬敞,超市、菜場等便民服務一應俱全。」

一代傳承人——

賡續華興精神

華興村命名「華興」,寄寓「中華興盛」之意。這是一代又一代華興人的思想共識和使命擔當。為此,華興人通過嚴格的家教和優良的家風村風將華興精神代代相傳。

「為兒孫者戒除舊好,須要節儉自愛,前途發展興家立業,吾人志願也。」半個世紀前,李殷宏用毛筆手書的家訓,被李家後人珍藏至今。「成由勤儉敗由奢」,是李殷宏生前告誡家人最多的話。

華興村的每一個歸僑之家,都有樸素而飽含智慧的家風家訓,讓後代受益無窮。

「記張愛,高張敗,擰張貓了賴。」(大意為:豬多吃長得快,狗多吃就不好;人多吃更沒有意義,只要七分飽就行了。)華興村僑眷梁壽勝多年來一直銘記祖父梁鳴穩對飲食習慣身體力行的教誨,堅持規律生活,從不暴飲暴食。

「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談起父親黃榮念生前的教誨,75歲的黃彬言語裡充滿感激和崇敬。為使子孫免於漂泊海外的辛酸和吃盡沒有文化的苦頭,黃榮念極其重視子女教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吃不飽肚子的年月,我父親賣掉了家裡所有能變賣的東西,供我們姐弟4人讀書。」 這種家風不斷延續和傳承,黃彬自豪地說:「在『教書育人強中華』家訓的薰陶下,這些年我們黃家一門出了15位教師。」

近年來,南京市日益重視家風建設。2019年成立的古雄社區家風家訓教育館,成為南京首個社區家風家訓主題場館。而華興村僑史陳列館也成為古雄社區開展家風教育的重要教學點。

「翻開華僑百年奮進史,滿目家國情懷。華僑們多數家風優良、家訓嚴明,其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愛國。」童海劍說,目前,古雄社區歸僑僑眷有100多人,各行各業英才輩出。這些華僑家庭形成了「艱苦創業、實業興邦」「師夷長技、拳拳報國」「勤勞務實、重文載道」等一批閃光的家風家訓,直到今天都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隨著參觀僑史陳列館人數越來越多,華僑家庭的優良家風家訓也隨之「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關焦點

  • 傳承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南京市古雄社區
    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古雄社區,人們日常言談中總提及一個村名——華興村。作為南京歷史上唯一一個華僑村,華興村曾承載著百年前無數愛國華僑實業救國、振興中華的光榮夢想,也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
  • 南京多了一個古雄街道,你知道古雄名字的由來嗎?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白雪銀/文 劉暢/攝)7月10日,南京雨花臺區古雄街道揭牌成立。古雄這個名字可能不少南京人會覺得陌生,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名字,現代快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在雨花臺區境內,不少地名都沾著「古雄」元素。
  • 南京雨花臺區設立古雄街道 板橋新城成歷史
    人民網南京3月10日電(顧姝姝)日前,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覆了雨花臺區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古雄街道辦事處(暫定名)的請示》。根據該文件,雨花臺區將新設立古雄街道,管轄大方、古雄、柿子樹、新林4個居委會。人民網注意到,這四個居委會原先屬於板橋新城管轄範圍。
  • 板橋新城區劃大調整,新古雄來了
    古雄街道辦事處 從南京市雨花臺區獲悉 經市政府3月6日批覆 同意該區部分行政區劃變更
  • 【南京】僑村變化大,「回家感覺好」
    黃斌祖籍廣東新會,父親黃榮念是上世紀30年代的墨西哥歸國華僑,紮根雨花臺區古雄街道華興村興業救國。從小就在華興村長大的黃斌,見證了古雄街道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小康路上的「古雄蝶變」。藍天更多了多年前,黃斌曾去美國費城探親,逗留了一個多月。
  • 講述身邊的幸福「全面小康百家談」活動走進南京雨花臺區
    中國江蘇網8月8日訊 (通訊員 鄭穎玲 記者 羅鵬)8月7日,由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雨花臺區委宣傳部、雨花臺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協辦,龍虎網、鐵心橋街道承辦的南京市「全面小康百家談」活動走進雨花臺區。
  • 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
    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20-10-16 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依託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
  • 「教授村」的百年家風
    百餘年來,從這個小村莊裡走出了中科院院士,300餘名教授,40餘名博士、碩士,該村被當地政府命名為「教授村」,省屬重點中學南昌二中前身——心遠中學也發源於此。百年滄桑,百年奮進,百年風雨,百年壯歌。凝眸歲月之河,讓我們在月池村那些盪氣迴腸的人和事中,感觸歷史與現實跳動的脈搏。
  • 淮南市婦聯「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良好家教家風」講座走進田家庵區
    安徽網淮南頻道訊4月15日,淮南市婦聯在洞山賓館舉行「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良好家教家風」巡講走進田家庵區。淮南市婦聯副主席楊燕出席並講話,田家庵區婦聯主席蘇曉紅主持,全區各鄉鎮街道婦聯幹部、社區群眾代表共百餘人參加活動。
  • 各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 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近年來,下韓村利用傳統道德文化為指引,淨化家風村風民風。同時進行了道路硬化、街道綠化、下水道工程建設、電網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改變了「髒亂差」的村莊舊貌。如今,下韓村的鄉村建設成為了晉城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亮點。
  • 邯山區:培育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
    邯山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眼點,以尋找、徵集、傳播、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為工作切入點,緊緊抓住家庭「小細胞」,用好家風「老家底」,深入開展「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主題創建活動,讓「老家底煥發新光彩」,釋放傳統文化「正能量」,初步形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邯山新樣本」。
  • 暖心分享,傳承良好家風
    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月9日,賽罕區總工會在中專路街道開展「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座談會,邀請優秀職工代表分享最美故事,將良好的家風家教發揚光大。優秀職工代表李爽告訴記者:「對於我自己來講,我也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我的家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我的孩子,將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現場掌聲不斷,一個個暖心的事跡感動著現場每一個人,工作人員還為現場的每一位職工獻上了鮮花。「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最小單位,小家庭的風氣就是個人作風,就是社會風氣的縮影。
  • 為愛啟航 陪伴成長——揭陽市啟動「千場家庭教育進村(社區)」活動
    市婦聯主席李麗曼、副主席江淑茹、市文明辦副主任邱一萍等領導,市、區婦聯幹部和相關社會組織、巾幗志願者、學生及家長代表參加了活動,活動還吸引了不少周邊社區群眾的熱情參與。啟動儀式上,李麗曼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將家庭作為婦聯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積極發揮廣大婦女在家庭建設和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 老物件傳家風 鄉愁館潤鄉風
    近日,彭州市民張秀英和老夥伴一起參觀通濟鎮橋樓社區鄉愁記憶館後感慨道。鄉愁記憶館是橋樓社區的「文化地標」,館藏「文物」來自當地居民,從風谷車、犁耙、土陶水缸,到石磨、糧食櫃等不一而足,總計80餘件,全是傳統農用老物件。
  • 南京雨花臺、將軍山一日遊攻略
    南京雨花臺雨花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裡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雨花颱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蹟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遊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餘處名勝古蹟和樓臺亭閣館。
  • 最新雨花臺區行政區劃變更!
    2020年的雨花臺區又有迎來重大區劃變更新設立古雄街道下轄大方、古雄、柿子樹、新林4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1.29平方公裡 這也就意味著存在10餘年的板橋新城正式更名! 1 3月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變更雨花臺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通告同意雨花臺區新設立古雄街道,管轄大方、古雄、柿子樹、新林4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1.29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12萬人,常住人口約6萬人。
  • 探訪南昌「教授村」
    百年古樟、旗杆石、烏沙門……9月22日,記者在「『贛』勁十足、昌南爭先」2020年全國重點網媒江西行暨中國江西網創辦20周年大型集中採訪活動中走進南昌縣月池熊家村,一步一景都在清晰地傳遞著這個村子的文化基因。
  • 江寧、雨花臺、浦口3區小學初中招生方案出爐!
    (主要指符合《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安居的實施意見》(寧政發〈2018〉1號)文件要求的A、B、C類人才子女);經雨花臺區相關部門認定,對雨花臺區社會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子女。符合人才安居辦法A、B、C類人才的子女申請入學需登錄人才安居網站,提交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申請表,經市區教育局審核後,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符合對雨花臺區社會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子女申請入學,需經相關部門認定、教育局審核後,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符合其他條件的照顧對象子女入學需到區教育局小教科登記、審核後統籌安排。
  • 進祠堂、進學校、進社區,車陂好家風「吹」進千萬家 !
    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在歷史悠久的車陂村,一個個祠堂濃縮著千萬種家風,為了挖掘傳承這些流傳多年的好家風、好家訓,由車陂街道黨工委指導、車陂街道紀工委主辦,車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支持、車陂街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攜手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承辦的「廉潔家風 勤勉車陂」2020年車陂街「家風美·村社美」社區家風行主題活動,從10月底開始走進轄內祠堂、學校、社區,讓好家風「吹」進千萬家。
  • 重溫紹翁經典詩詞 傳承勤儉耕讀良好家風
    龍泉新聞網訊(記者王蘇珍通訊員餘麗美葉林傑)3月31日,第一屆「紹翁文化節」在西街街道巖後村舉行,重溫紹翁經典詩詞,傳承葉氏「武惟耕讀,謀在勤儉」良好家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