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2020-12-18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鄭板橋

提起鄭板橋,大家會自然的想到清代的「揚州八怪」,他是「揚州八怪」之一,也會聯想到「難得糊塗」四個字。這似乎是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四個字。看鄭板橋的字,其點畫或粗或細、或濃或淡、或長或短。其結體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並略做誇張的表現出來。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代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一般的學寫隸書者都很重視東漢碑刻,以別於「唐隸」。 「六分半」是鄭板橋獨創的書法字體,他以隸書的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創出這種介於楷書和隸書之間,而隸書的成分多於楷書成分的字體。由於隸書又稱「八分」,因此,鄭板橋戲稱自己所創的這種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其實他的這種創造,是來源於「頓悟」,這種頓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來的,那必須有紮實的書法功底做基礎,是一種日積月累到達一定的程度,形成的「質」的飛躍。

鄭板橋書法

鄭板橋早年書法工穩,初學晉帖,後又廣臨歷代大家法帖,他字學漢魏崔瑗、蔡邕、鍾繇,古碑斷碣(音結),刻意搜求,楷書得益於《瘞(音益)鶴銘》,行書得力於蘇東坡、黃庭堅,草書學懷素。正是在這碑帖兼學的基礎上,才有了他瞬間的「頓悟」。鄭板橋出生在江蘇興化縣一個窮苦的讀書人家庭,名為鄭夑。在他的家鄉興化城外有護城河,人們在河上以木板架設一座橋,稱為「板橋」。居住在古板橋的鄭氏一族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板橋鄭」,後來,鄭夑自號為「鄭板橋」。在他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小小的板橋失去了母愛,又得不到良好的照料和護理,在眾人的眼裡,他是一個目光呆滯、反映遲鈍的傻孩子。

鄭板橋作品

在鄭板橋懂事之後,他的父親開始教他讀書、寫字,還教他畫畫玩兒。父親特意教給了他一句話,叫做「笨鳥先飛早入林」。他見板橋似懂非懂,有一天傍晚,便把板橋帶到村頭的樹林邊,指著一群一群投林歸巢的飛鳥說到:「孩子,你看見了吧,有的鳥飛得快,有的鳥飛得慢。那些飛得慢的鳥早早入巢了,明白了嗎?」鄭板橋說到:「我明白了,我是笨鳥,就應該學習笨鳥的樣子,早早飛,先入巢。」鄭板橋將父親傳授的這一句話,牢牢的記在心裡。他知道自己笨,就想出一個「以勤補拙」的好辦法。以勤奮的精神來彌補自己先天的不足,別人讀書讀一遍,他就讀十遍,別人畫畫畫十遍,他就畫五十遍,別人臨摹字帖寫五十遍,他就摹寫上百遍。

他流的汗水,他付出的辛勤勞動,總是比別人多。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鄭板橋在夥伴之中成了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就連那些認定板橋「天生愚痴」的人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了。鄭板橋在十四五的時候,因為家裡貧窮,他又不願意拖累父親,便在揚州街上擺了一個字畫攤,靠出賣字畫來維持生計,同時繼續鑽研書法和繪畫技藝。後來,鄭板橋的書畫技藝日臻成熟,也成了當地的一個書畫名家。曾先後三次進京為官,擔任過山東範縣和山東濰縣的縣令。

隨著書畫技藝的不斷長進,漸漸地,鄭板橋又有所不滿足了。他覺得自己的書法和繪畫不能總是停留在現有的臨摹水平上,應該朝著更高的藝術境界攀登。他總結到:從古到今凡是有作為的書法家和畫家,沒有一個是因為臨摹而出名的,都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那麼,這條創新的路在哪裡呢?由於長年累月的學習,鄭板橋患上了一種頗為奇怪的職業病,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只要是閒暇無事,他總是不停的用手指在空中划來划去。在別人眼裡,他就像中了魔一樣,瘋瘋癲癲。

鄭板橋故園

有一天夜裡,鄭板橋睡夢中還在練字,他的手指在被窩裡比比劃劃,一下子劃到了妻子的後背上,妻子被驚醒了,睡意朦朧之中她大聲喊到:「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別在我身上劃呀,去劃你自己的體。」說完,又翻身睡去。鄭板橋驚醒過來,妻子剛才說的話聽得清清楚楚,他反覆琢磨著,覺得其味無窮。這哪裡是夢話,分明是在評論書法呀!練字就要有自己的「體」,這種自己的「體」,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一個人的獨特的書法風格。從此以後,鄭板橋不再只學晉代書帖了。他遠學篆籀,近學諸子百家,凡是在書法上有所創新的字體,他都要進行一番耐心細緻的研究。尤其是對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的草書,江蘇鎮江焦山的摩崖石刻《瘞(音意)鶴銘》的研究,使他受益匪淺。

鄭板橋故居

有一次,鄭板橋從家鄉的一天小溪旁走過。淙淙的流水象一首永遠也唱不完的情歌,聽起來既熟悉又親切。當鄭板橋的目光接觸到了岸邊沙灘,那一塊一塊被溪水衝刷得又光又圓的石頭時,不由的眼睛亮了,原來,這些曾經看慣了一千次、一萬次的石頭,引起了他豐富的聯想。在他眼裡,那些沒有生命的石頭變成了有情之物。它們各自佔據著一定的位置,顯得錯落有致,互相呼應。在潔白的細沙陪襯之下,簡直成了一幅有意境幽深的藝術佳品。回家之後,鄭板橋就研墨鋪紙,在潔白的宣紙上盡情揮毫,亂點亂抹,縱意揮灑。不一會兒,就把一張紙寫得滿滿的,他停筆觀賞,十分愉悅,自己不斷的連聲叫絕。

鄭板橋的新書體就這樣出現了,它引起了揚州的轟動,在當時的書壇,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這就是咱們前邊提到的「六分半書」,人們形象的稱為「亂石鋪街」,有的人說得好聽一點兒,叫「亂玉鋪街」。 有一本書叫《板橋自敘》,他在書中說自己「每讀一書,必千百遍」;「平生不治經學,愛讀史書及詩文詞集,傳奇說薄之類」。這似乎透露出鄭板橋雜學旁收而且偏離正統的特性,這一點在他的書法上體現的很明顯。

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一書中說:「板橋書,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極瘦硬之至,亦間以畫法行之。」阮元在《廣陵詩事》一書中說:「鄭夑少為楷法極工。自謂世人好奇,因以正書雜篆隸,又間以畫法,故波磔之中,往往有石文蘭葉。」縱觀鄭板橋的書法,有兩大特點:一是錯綜、融合各種字體,另一個是書法融合畫意。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以畫竹著稱,他把畫竹的畫法融入書法之中,而在他的竹子中也能看到書法的筆法。看他寫的「人」字可見一斑,一撇一捺,就像竹枝竹葉。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書法藝術家喻戶曉的原因,而掩蓋了他浩然正氣的為官之政績。顏真卿曾歷任太子太師、監察御史、吏部尚書、刺史等職務。太師,在古代是一個榮譽官職,就跟現在軍銜式的,屬於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人大、政協之類的,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待遇。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日本國有一個書道院,它的性質跟咱們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差不多,是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人民團體,原書道院的院長大角凡澈是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我們因書法結緣,至今都在保持聯繫。日本的書法一開始是從中國而來,據《日本書記》記載,是一個叫王仁的到達了日本,帶去了系統的漢字和漢文的典籍,因此這算是日本人學漢字的開始。後來日本與隋朝建立了邦交,隨著留學生和留學僧的歸國帶回了中國的書法,這大概就算是日本書法的起源了。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格式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格式中國書法藝術是靠書法作品來展現的,書法作品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也有著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現形式。8、冊頁冊頁就是將小幅作品裝裱以便翻閱,合之成冊,展開也成冊,故名冊頁。其內容或相互連貫,或單獨成立。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而且獨愛王羲之的字,李世民以天子之重、書家的眼光和酷愛者的熱情,確立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宗主的地位。李世民曾下詔重金求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搜集購得真跡2290幅,其中楷書50幅,行書240幅,草書2000幅,後來又得到了《蘭亭序》。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曹氏父子」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曹氏父子」「曹氏父子」,是指曹操和他的兒子曹植。曹操和曹植父子倆也是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只不過他們的存世作品較少,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從35歲開始「興義兵,誅暴亂」,直到66歲去世的三十一年間,他為使中國實現統一,結束全國混戰、動蕩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復生產,不是南徵北戰,就是為穩定複雜動亂的政局,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治理國家和應付險惡的明爭暗鬥上。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倍感時間的寶貴,經常發出:「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嘆。可以設想,如果曹操把主要精力用於研究書法,那歷史上就會少一個政治家,多一個重量級的書法大家。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永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它是將楷書的「永」字分成八個不同的筆畫,每一筆畫都有一個名稱及其寫法。但不管是誰所創,這永字八法的貢獻是巨大的,為我們後人學習書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永字八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永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側為點,勒為橫,弩為豎,趯為鉤,策為提,掠為撇,啄為短撇,磔為捺。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丹青中國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一般而言,都是先從整體著眼,一眼看去,整篇作品給人的印象如何,是美?還是不美?然後再看,墨色是不是舒服啊?用筆是不是流暢啊?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中國書法史上的前兩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書」就是的《寒食帖》,它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宋朝詩人蘇東坡。
  • 陸抑非:從「獺祭而成」到「信手拈來」
    白描禽鳥花卉課徒畫稿系列 陸抑非紙本白描 尺寸不詳 年代不詳歷來窮畫家,浙江人稱之謂「丹青師傅」,也有人、山、花三行,相傳是「吃飯面孔」(即喜神),「餓煞山水滿師後自己收了徒弟,也如法炮製。學徒是「幫三年,學三年」,和別的行業一樣。丹青師傅的生活來源,就是依靠畫喜神吃飯的。有空餘的時候,也偶爾畫些寫意花鳥畫送送人,這種寫意畫稱之謂「散作」,意思是閒散的作品。對畫人來說,暇時散散心來陶冶性情,要「等米下鍋」是不行的。窮畫家一旦成名之後,才能夠依靠「散作」賣畫過活,任伯年、任渭長、任阜長、任立凡都屬於丹青師傅之流。齊白石早年也畫過神像。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中國書法與混合雲之間的靈魂共鳴
    漢字之妙出於「混合」。  橫出斜逸的恣意之間,  打破字型的隔閡,突破時間的界限,  讓美好的意涵合於一處,在混雜與融合中,創出新機。  大家好,我是黃新平,大家可能更熟悉我的另一個稱呼——「黃陵野鶴」。我是一個中國書法融合字的創作者。
  • 辜廣生—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水墨丹青書畫院常務理事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冷印社出版社廣東分社執行社長、中國書畫院名譽院長、海南省玉蟾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常務理事,曾任潮州市書協主席;廣東省作家協會事業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建設學院客座教授、廣東韓山師範學院書法客座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創作。
  • 「康智峰」:書法---中國特有的藝術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之作,既取象於客觀,也與人的主觀世界相通相類。仔細觀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並非個別時代,個別作者的觀點,而是貫穿中國美學史一條紅線。這是中國古代藝術家的經驗結晶,是唯物思想與辯證思想在藝術創造中相結合的電光石光,是正確解決主觀與客觀關係的「不二法門」。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問道丹青——全國道教題材美術書法名家...
    從古至今,道教思想和文化為中國美術書法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啟迪了眾多藝術家的智慧。世界歷史上最早關於繪畫的描寫出自《莊子》。無論是在理論影響上,或是創作實踐上,莊子的「解衣般礴」論是穿越時空的藝術理論真諦,對中國書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藝惠藏」書法大家周慧珺掄起巨筆寫字為何很多人評價是「醜書」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1965年 由書刻會選送作品參加「中國現代書法展覽」。她的書法受到沈尹默先生的親授,書法風格以二王、米芾的行書和北碑書法相融合,而且她這種書法風格還是蠻有特點的,以女子之手,寫出來的書法卻有將軍之氣,這種書法風格蠻適合大字創作的。而如今年近八旬的周慧珺老師能用巨筆寫榜書,也說明她本身的書法功力的了得,她創作的這些大字書法作品確實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衝擊,讓人過目不忘。
  • 「萬人寫萬福 浙江祝福你」在中國美術學院啟動
    新春「送福」是中國美術學院在每年元旦時的特別活動,從2009年開始持續至今已是第十一個年頭。今天是2020年的1月2日,農曆的臘八節,書法送福活動一方面貼合新年到來的喜慶氣氛,辭舊迎新,傳遞新春氣息;另一方面,借名家書法宣揚傳統書法國學,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夠感受到書法文化的魅力。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當代,韓姓人口近884萬,為中國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0.68%。河南為韓姓第一大省,約佔韓姓總人口的14%。在中國的分布,在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蘇、遼寧、安徽、山西、黑龍江、陝西,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韓姓人口。
  • 「藝術中國」——書法滋潤過的人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南省分會會員和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青年書畫家協會理事,無錫錫梅詩書畫院常務理事,榮獲第三界屆東方紅偉人頌全國書畫大賽金獎,榮獲 2019 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兩會重點推薦「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多次參加全國各級書法作品展大賽活動,併入選河南省十五、十六屆群眾書畫優秀獎,入選中國環藝書畫展,2015 年最佳創作獎,
  • 「大愚書論」書法結構十五條
    四、左低右高中國古代文化多以右為尊,具體到書法上同樣有其審美意義,字體結構的整體取勢應為左低右高,蓋因橫畫如果絕對水平雖然穩重,但會顯得死板缺少變化,因而應有一定角度的向上傾斜,從視覺角度來說,這樣更容易產生立體感和動感,而且整個字體會呈上揚之勢,從而能給人以挺拔、生動、積極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