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曹氏父子」「曹氏父子」,是指曹操和他的兒子曹植。曹操和曹植父子倆也是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只不過他們的存世作品較少,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曹操,大家都不感到陌生,而且是家喻戶曉。有時候老百姓說個玩笑話,都會提到曹操,「說曹操,曹操到」。
曹操是個歷史名人,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書法上也有獨到的成就。咱就不說家喻戶曉的三國了,很多的影視劇、舞臺劇都塑造過不同形象的曹操,給大家的印象也是多角度的,或叱吒風雲的政治家,或玩弄權術的奸臣,或工於心計的小人,或飽經詩書的詩人,等等。這些都是在不同的角度給於的不同的歷史定位,有時候是為了政治需要。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感情豐富、多才多藝,有著雄才大略的人,在中國歷史的推進演變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據史書記載,曹操青少年時「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博覽群書,特好兵法」,除讀書習武外,喜歡「遊蕩無度」,大有遊俠的氣質和風範。從35歲開始「興義兵,誅暴亂」,直到66歲去世的三十一年間,他為使中國實現統一,結束全國混戰、動蕩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復生產,不是南徵北戰,就是為穩定複雜動亂的政局,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治理國家和應付險惡的明爭暗鬥上。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倍感時間的寶貴,經常發出:「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嘆。可以設想,如果曹操把主要精力用於研究書法,那歷史上就會少一個政治家,多一個重量級的書法大家。
據說曹操只要有時候間,就喜歡讀帖,擅長觀摩。當時,有一個管人事的官員叫梁鵠(音胡),喜好書法。那時曹操剛剛為官,朝廷想任命曹操為洛陽令,可梁鵠認為他年輕沒有經驗,卻讓曹操當了洛陽北部尉。後來,曹操當了丞相,梁鵠就投奔了劉備。曹操因很久就羨慕梁鵠的書法,便下令梁鵠來見他。梁鵠擔心二十多年前因沒有讓曹操當洛陽令事加害,很是害怕,但又躲不掉,就把自己捆綁起來前往請罪。哪知曹操非但沒有治罪,反而很客氣的接待,還讓他當了秘書令,自此,對梁鵠喜愛有加。曹操除與當時出名的書法家鍾繇、韋誕、梁鵠、邯鄲淳等人切磋書藝,還特把喜愛的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仔細揣摩,欣賞。有時候夜裡睡不著,便起來慢慢品味,琢磨釘滿牆的梁鵠的書法。不僅如此,魏國宮裡的所有牌匾都讓梁鵠寫,可以說俯仰皆是。
曹操與鍾繇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鍾繇傾其一生致力於書法事業,為借讀大書法家蔡邕留給韋誕的一部論筆法的專著遭拒後,便又氣又恨,嘔血不止,一病不起,奄奄一息。當曹操得知此事後,馬上將自己專用的「五靈丹」拿給鍾繇服用,鍾繇才病情好轉。曹操雖善書,大概因忙於戰事、政事,沒有機會寫吧,所以他流傳於世的墨跡很少。宋朝的鄭樵在所著《通志· 金石略》一書中,收錄了曹操書寫的「大饗(音響)碑」;明朝楊慎在《丹鉛總錄》一書中,說到元朝時曾見到曹操書寫的「賀捷表」;清朝的葉奕苞在《金石錄》一書中,記載曹操在武昌黃鶴樓側,曾寫有特大而且勃勃生機的正書「湧月臺」三個大字。只要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稱讚其作品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璨」,「筆墨雄渾,雄逸絕倫」之大美。
在漢朝末期的時候,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音廠)、曹操。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玉灌,在他的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在全國的書法家中是數得著的,按理說,曹操是一個書法大家。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曹操的書法作品,只有刻於陝西褒水中大石頭上的「袞(音滾)雪」二字,那是在曹操徵戰漢中時所寫,現已遷入漢中博物館內。對於「袞雪」石刻,民間還有許多傳說,相傳有人問曹操:「袞雪為何不寫三點水」,他聽後大笑說:「江中之水甚多,何必畫蛇添足」。雖是傳說,卻看出人們對這兩個字的喜愛。
關於曹植,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氣,文武雙全,詩書畫樂無所不能。是曹操最看重且喜愛的一個兒子。曹植自幼聰穎,十多歲的時候,就能誦讀詩、文、詞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的行為放縱,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不滿。而曹植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逐漸佔了上風,並於217年立為太子。
三年後,曹操病逝,曹丕繼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從一個過著逍遙自在的貴公子,變成一個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後來,在他母親的保護下,保住了一個比較低的爵位。但曹丕總想置於他死地。據說,曹丕為了懲罰曹植,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時間裡做出一首詩。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邁開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隨口就念出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音其,意為豆莖),豆在釜(音府,意為古代的一種鍋)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覺得自己對弟弟也逼得太狠,心裡也感到慚愧,就免去了曹植的死罪。南朝大詩人謝靈運對曹植讚許有加曾說到:「天下才共一石(音但,意為十鬥),子建(曹植字號)獨得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成語「才高八鬥」便是由此得來。
據唐朝張懷灌《書斷· 妙品》一書記載,「曹植亦工書」。並將曹植的書法與邯鄲淳、梁鵠、衛夫人等人並駕齊驅。論曰:「或奇材見拔,或絕世難求,並蔗幾右軍草書之價。」其價值可以和王羲之的草書媲美。《宣和書譜》上也記載著曹植少年聰慧,記憶力驚人,萬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氣發於筆墨間。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堪稱書法中一極品。他的書法作品傳世不多,也許跟他的去世太早有關,曹植去世時只有41歲,可謂英年早逝,如果在世時間長一些,也許我們會欣賞到他更多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