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

2020-12-27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

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

顏真卿

提起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這是在歷代書法界最響亮的名字,他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曾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書法藝術家喻戶曉的原因,而掩蓋了他浩然正氣的為官之政績。

顏真卿曾歷任太子太師、監察御史、吏部尚書、刺史等職務。太師,在古代是一個榮譽官職,就跟現在軍銜式的,屬於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人大、政協之類的,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待遇。 監察御史,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長。自明代取消宰相之後,吏部尚書就是百官之首。 刺史,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從顏真卿的這些經歷來看,他在政治上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啊。

顏真卿雕塑

顏真卿是山東臨沂人,二十五歲時中進士,登甲科,順利踏上仕途。曾四次被任命為御史,一生歷任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由於顏真卿胸襟坦蕩,性格直率,為人正派,為官清廉。常常遭到奸臣的算計,也曾多次被貶官。有一次,顏真卿因為參奏當時的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到貶官。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河道阻塞,直流橫溢,常常淹沒農田的狀況,帶領民眾治水築壩,用石頭砌築了一條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並在旱季引水灌田。受到老百姓的稱讚,百姓為了紀念他,在石壩旁建起祠廟,以方便致祭。

還有一次,在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位置上遭貶後,家裡困難到連下鍋的米都沒有。這從他給後世留下的「乞米帖」中反映出來。「乞米帖」寫在公元765年,正值關中大旱,江南水災,農業欠收。以致顏真卿「舉家食粥,來以數學,今又罄(音清)竭」的地步,於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談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因為自己「拙於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祿,他不會創收,沒有別的生財之道,更不會去貪汙受賄。這個「乞米帖」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無價之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豐碑。話說在「安史之亂」平息之後,顏真卿入京,官至吏部尚書(組織部長)、太子太師(正國級別),並封為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

圖片

顏真卿在朝中依然剛正不阿,軍國之事,知無不言,耿直剛毅,決不與小人為伍。他為了反對尚書郭英乂(音義)獻媚討好宦官破壞朝廷規則,曾上書指責郭英乂的錯誤,義正言辭,令人佩服,這就是有名的《爭座位帖》。他在朝中,簡直成了幾個奸臣的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的想拔掉他。大奸臣盧杞明明知道大將李希烈已經決心反叛朝廷,竟唆使皇帝派遣顏真卿到李希烈行營進行安撫,勸其歸順。實際上是想借刀殺人,排除異己。當時顏真卿已近八十的高齡,行動很不方便,完全可以推辭,顏真卿也知道奸臣有意害他,有朋友勸他不要去。但他還是以江山社稷為重,抱著忠君愛國,鞠躬盡瘁的決心,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毅然乘車直驅叛軍的駐地蔡州。

顏真卿書法

叛將李希烈聽說顏真卿來了,心裡十分緊張。他知道這老頭是個文武全才。朝野內外,全國上下無人不知,十分受人崇敬。是個很難對付的角色。思來想去,最好是將他拉攏到自己這邊,利用他的崇高威望,可以籠絡大唐將官,跟他一起謀反。但是,又想到顏真卿身為朝廷的欽差大臣,李希烈又怕他不服勸說,就想趁他剛到之際,打打他的威風,嚇唬他一下,使他不敢為朝廷說話。於是,李希烈在帥府院內布置了一千多名衛兵,手持兵刃,殺氣騰騰,大小部將也一個個昂首怒目,分列廳堂。然後傳令兵一聲大叫:「著顏真卿進見!」顏真卿看到李希烈這個陣勢,冷笑一聲,毫不在乎。他一手持拐杖,一手託聖旨,邁著穩健的步伐,從容的走進帥府大廳,挺胸昂首,威嚴的瞪著李希烈,高聲宣道:「大唐淮寧節度使李希烈下位接旨!」李希烈為這老頭的膽氣吃了一驚,接著使出第二套辦法,他頭一擺,十幾個將官「唰」地抽出寶劍,指向顏真卿的胸前。

圖片

顏真卿毫不退縮,對著叛將「哼」了一聲,迎著鋒利的寶劍向前大跨一步,更加威嚴的叫到:「李希烈,下位接旨!」李希烈嚇不到這老頭,反被顏真卿那堂堂正氣嚇得倒抽一口冷氣,虛張的聲勢一下垮了下來。他只好搖搖頭,下位給顏真卿作了個揖,說到:「魯公,你那聖旨算個鳥,我佩服你的人格,請受我一拜!」隨後,李希烈將顏真卿安排在龍興寺內,表面很客氣,實際是軟禁了起來。叛鎮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絡,勸李希烈早日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宴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到:「早就聽說顏太師德高望重,現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裡,不是有了現成的宰相了嗎?」顏真卿高聲斥責叛鎮使者:「什麼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李希烈對顏真卿毫無辦法,只好把他關起來,派兵嚴加監管。士兵們在院子裡挖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裡。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一年後,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裡,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丟到火裡燒死!」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裡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公元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盡一切辦法,始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顏真卿縊(音譯,吊死)殺,終年77歲。

顏真卿雕塑

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半年後,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於顏氏祖塋(音英,祖墳)。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皇帝唐德宗親自頒布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縱觀顏真卿的一生,不能不令人掩卷嘆息。他出身進士,本是文臣,又任武將,書法傳世,犧牲壯烈。他為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他身上,閃耀著傳統士者的美德,為後世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漢隸八分體,是漢代隸書的統稱。因為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二、中國書法的種類中國書法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由實用性的文字演變而來。後經幾千年的演變,為了使用方便和適應欣賞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字體種類以及書寫風格流派。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而且獨愛王羲之的字,李世民以天子之重、書家的眼光和酷愛者的熱情,確立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宗主的地位。李世民曾下詔重金求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搜集購得真跡2290幅,其中楷書50幅,行書240幅,草書2000幅,後來又得到了《蘭亭序》。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中國書法史上的前兩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書」就是的《寒食帖》,它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宋朝詩人蘇東坡。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十一、中國書法在國外日本國有一個書道院,它的性質跟咱們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差不多,是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人民團體,原書道院的院長大角凡澈是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我們因書法結緣,至今都在保持聯繫。日本的書法一開始是從中國而來,據《日本書記》記載,是一個叫王仁的到達了日本,帶去了系統的漢字和漢文的典籍,因此這算是日本人學漢字的開始。後來日本與隋朝建立了邦交,隨著留學生和留學僧的歸國帶回了中國的書法,這大概就算是日本書法的起源了。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譚延闓的字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其行書也是功力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峰於紙能藏峰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格式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格式中國書法藝術是靠書法作品來展現的,書法作品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也有著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現形式。8、冊頁冊頁就是將小幅作品裝裱以便翻閱,合之成冊,展開也成冊,故名冊頁。其內容或相互連貫,或單獨成立。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曹氏父子」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與「曹氏父子」「曹氏父子」,是指曹操和他的兒子曹植。曹操和曹植父子倆也是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只不過他們的存世作品較少,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從35歲開始「興義兵,誅暴亂」,直到66歲去世的三十一年間,他為使中國實現統一,結束全國混戰、動蕩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復生產,不是南徵北戰,就是為穩定複雜動亂的政局,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治理國家和應付險惡的明爭暗鬥上。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倍感時間的寶貴,經常發出:「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嘆。可以設想,如果曹操把主要精力用於研究書法,那歷史上就會少一個政治家,多一個重量級的書法大家。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永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它是將楷書的「永」字分成八個不同的筆畫,每一筆畫都有一個名稱及其寫法。但不管是誰所創,這永字八法的貢獻是巨大的,為我們後人學習書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永字八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永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側為點,勒為橫,弩為豎,趯為鉤,策為提,掠為撇,啄為短撇,磔為捺。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丹青中國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一般而言,都是先從整體著眼,一眼看去,整篇作品給人的印象如何,是美?還是不美?然後再看,墨色是不是舒服啊?用筆是不是流暢啊?
  • 孟子「浩然之氣」淺釋
    所以孟子此言,正可引以為「四體不言而喻」的一個例證。不過此一例證所證的,只是不善的一方面,沒有兼攝善的一方面。仁義禮智「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面背與四體莫不可以表現出仁義禮智。浩然之氣,「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所以表現仁義禮智的面背與四體正是浩然之氣。「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
  • 楷書:書法的楷模!「漢字書法史4」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北方的老百姓為了逃難都渡江南下,史稱永嘉南渡。而藝術品,最怕亂世。戰火一燒、活命快逃,一本房產證可能還沒一個饅頭來得有價值。那些金貴的傳世書法,失的失、散的散。好在真有人把書法作品看得比命還重要。後來東晉政權的奠基人王導王丞相,在逃難時把楷書之父鍾繇的代表作《宣示表》縫在衣服裡面,明確表示:以命相守、人在書在!
  • 顏真卿書法究竟好在哪?
    在這一書作中,顏真卿直接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和楮遂良遺韻、六朝以來的傳統筆法,同時又吸取了民間書法的營養。而在藝術風格上表現出與前人書法相去甚遠的鮮明特色,初展顏體風貌,開啟了顏體書法的革新之路。
  • 長安又見顏真卿
    結合墓誌內容可知元大謙的侄女即李憲之妃、李璡之母。  這方墓誌書丹於天寶五年(746年),那時的顏真卿,書壇嶄露頭角,政壇仍籍籍無名。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認為,這一顏真卿早年書跡,是他早期書法作品纖巧精雅風格的體現,與其晚年作品的渾厚遒勁有所不同。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當代,韓姓人口近884萬,為中國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0.68%。河南為韓姓第一大省,約佔韓姓總人口的14%。在中國的分布,在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蘇、遼寧、安徽、山西、黑龍江、陝西,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韓姓人口。
  • 顏真卿的書法為何備受爭議?
    實際上顏真卿的書法歷來批評的聲音很多,但是歸結起來其實就是一點,那就是顏真卿「壞了規矩」。但是我必須要說明的是,我對這種無端的指責是不贊成的。我認為顏真卿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創新家,應該值得我們學習和讚賞。
  • 陸啟成先生 楷書《正氣歌》
    中國書協會員,秦皇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啟成書法學校校長。師承蕭勞,李鐸,劉一聞,巴根汝,盧中南,梅墨生等諸先生。學書初從唐四大家入手,後一直以臨習歐陽詢楷書為主,兼習王羲之、米芾書體。書風純正,尤精楷法,上取魏晉鐘王之韻,硯穿率更傳世之碑,著作頗豐,文採飛揚。先生性直量大,不因名揚而自傲,禮賢愛才;常履薄冰而自謙,虛懷若谷。「知道」平臺特約藝術顧問。
  • 文天祥最為經典的八句名言,看淡生死,浩然正氣!
    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平庸,後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存詞不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表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震撼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一、青春豈不惜,行樂非所欲。此句出自文天祥的《山中感興三首其一》一詩,大致意思就是說:青春年華哪有不珍惜的道理,及時行樂也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 養浩然正氣,邪不可幹也!
    這種浩然正氣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重要源泉。2400多年前的孟子對此有過精闢論述。有人問孟子:「先生,您擅長什麼?」孟子回答說:「我善養浩然之氣。」那麼,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 長安又見顏真卿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結合墓誌內容可知元大謙的侄女即李憲之妃、李璡之母。這方墓誌書丹於天寶五年(746年),那時的顏真卿,書壇嶄露頭角,政壇仍籍籍無名。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認為,這一顏真卿早年書跡,是他早期書法作品纖巧精雅風格的體現,與其晚年作品的渾厚遒勁有所不同。
  • 書法正氣浩蕩,典型的字如其人!
    在書法史上,「字如其人」這四個字,一直都能得到很多人的擁護,事實上,這字如其人,確實能在很多書法家身上體現出來,就比如顏真卿。顏魯公一直都是無數書法愛好者的偶像,在很多人心中,顏真卿這三個字,甚至要比王羲之還要重上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