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盡全力,披荊斬棘!用英漢雙語讀懂女排的奪冠故事

2020-12-25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奪冠》雖遲但到,好評如潮。這個講述中國排球「半邊天」的體育電影,把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士帶回了公眾視野。

她,就是郎平。

Starring Gong Li as legendary volleyball coach Lang Ping, the film is a cinematic depiction of the multigenerational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to secure glory for the nation.

這部電影由鞏俐飾演傳奇女排教練郎平,講述了中國女排幾代人為祖國榮譽奮力拼搏的故事。

——China Daily

如果外國朋友只認識扮演她的鞏俐老師,而不熟悉本尊,我們可以這樣簡介給他們:

Lang Ping is a famous former Chinese volleyball player and the current head coach of China wo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郎平是中國著名的的前排球運動員,也現在中國女排國家隊的主教練。

She now has been seen as a cultural icon and i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people in modern Chinese sports history,她現在被視為一個文化符號,以及中國體育史上最受尊敬的人士。

當然,單從上面寥寥幾段話,很難讓人品出郎教頭背後的女排精神。

欲知郎平和各位排球女將更詳細、精彩的中國故事,我們不妨就拿這部電影當主線,捋一捋其中發生的二三事。

時代因她們而改變

或許連郎平自己都沒想到,一個偷懶的「一念之差」,竟陰差陽錯地成就了她一生的排球情緣。

郎平爆料:小時爸媽工作忙,姐姐在籃球隊訓練,家裡的家務就全堆給了她。小郎平不忿,也報名參加了籃球隊,結果被刷了下來,倒被排球隊看上了......

在排球隊,郎平用經歷詮釋了什麼叫「緣,妙不可言」——她遇見了自己的伯樂恩師——袁偉民教練,並在之後入選國家集訓隊。

郎平進入國家隊的時候正值1978年,十年動亂剛剛結束不久,體育事業百廢待興,運動員們的訓練條件自然好不到哪去。

和今天先進、安全、舒適的訓練場館相比,當時位於漳州的女排集訓場地是個名副其實的「竹棚館」,設施十分簡陋。

「竹棚」館內僅有6塊場地,由土、石灰、鹽水三者合一夯就的「三合土」組成,地面堅硬且粗糙,「滾得一身泥,擦破幾層皮」是當時女排訓練的真實寫照。

然而,「硬體的軟肋」並不妨礙「軟體的硬核」

電影中的袁指導對姑娘們講,第一次作為男排隊員出去比賽,看著別的國家都哭了——人家有的的高樓大廈、冰箱彩電,咱們都沒有.....

這支隊伍從上到下,都卯著一股「窮橫」的上進精神:既然科技和設備不如人,那就把「人的效能」開發到極限:

美國人的電腦再怎麼能掐會算,能算到我們「煉」出來的是一群姑娘外形的男排選手嗎?

這麼想著,「把閨女當兒子養」的袁指導,把訓練場的攔網搖高了15釐米。

剛入選國家隊那會兒,郎平也是個新手。自知技不如人的她,腳踏實地,從體能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拼命而穩固地提升。

據她本人回憶,每天早中晚要各練扣球300下,雙臂練得紅腫不堪;練習接球時,被砸得滿臉血對這位妙齡的姑娘而言,同樣是常規操作。

郎平是電影的主角,也是當年女排隊員的縮影:電影中,關於流血和傷痛的鏡頭,便是對大家以命相搏的直觀重現與致敬。

電影中,白浪在扮演母親郎平時,用英文轉述過Erasmus——伊拉斯謨的這樣一句話:

Some people living in dream world; some people live in reality; some make one into the other.

有些人活在夢裡,有些人活在現實,有些人把一種變成另一種。

這一通洋文「炸」出了助教(陳忠和)的一堆問號。

但郎平與各位隊員心裡卻都跟明鏡似的:她們是懷揣夢想,但直面現實,需要把自己變得更強的一群人。

受到袁指導安排的魔鬼式訓練,女排姑娘們迅速成長。其中,郎平也逐漸被磨練成了日後的「鐵榔頭」,為中國女排在國際體壇敲開一片廣闊天地

終於,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盃上,郎平和各位隊員力克東道主日本隊,為中國女排摘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啟了屬於中國的女排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奪冠後,一部由漫畫改編的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傳入中國,紅遍大江南北,把中國的排球熱延續了下去。

正如這部劇的原名《燃燒吧,進攻》(燃えろアタック)一樣,主人公小鹿純子有著一個進攻性的殺招——晴天霹靂。

這個炫酷到「中二」的名字和視覺衝擊,讓觀眾們不由得再度和現實聯繫了起來——想起了那個活躍在賽場的「鐵榔頭」。

憑藉靈敏的撲救,凌厲的扣殺,以郎平為代表的中國女排,戰勝了戲裡戲外都強得不像話的「東方魔女」日本隊。

80年代註定是中國女排「封神」的10年,她們的故事和不屈的精神品質,牢牢地烙印在了一代人的記憶當中。

她們因時代而改變

中國女排雖然勇猛,但還遠沒達到「天兵天將」的程度。

隨著郎平一代的奪冠英雄們陸續掛靴,中國女排進入了人才青黃不接的時期。

1992年奧運會排名第七;1994年世錦賽更是掉到了第八。雖然仍排在世界前茅,但相比80年的風光,衰落的趨勢非常明顯。

不忍看自己為之拼搏多年的球隊沉淪下去,郎平搖身一變,昔日奪冠路上的急先鋒成為了危急時刻的教練,再次歸隊。

在隨後幾年,「鐵榔頭」帶領女排重振魏風,但由於病痛折磨,郎平只得惜別排壇。

之後,雖然有郎平的老戰友——陳忠和教練這樣的「中興之主」出現過,但在他退役後,女排仍舊沒有找回往日的風採。

就在這至暗時期,承載一代人記憶的「鐵榔頭」又回到了他的「娘家」。

Lang Ping realized that the national team was at an all-time low, just as in 1995. That year,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Lang Ping, the national team regrouped to win a silver medal at the Atlanta Olympic Games and again at the World Championship Tournament.

郎平意識到了,中國女排正處在又一個低谷,如同1995年那時一樣。那時,她帶著女排隊伍重整旗鼓,摘得一枚奧運會銀牌與一枚世錦賽銀牌。

Now, she must take advantage of her rich experience accumulated over the years in her career to lead another group of players to reach a new peak.

而現在,她正應該用自己積累的豐富經驗,再次帶領著又一批女排姑娘們找回狀態,再臨巔峰。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提高級)

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

郎平重新但人女排總教頭的那年,她53歲,距離他第一次和隊友在國際冠軍講臺聽到國歌,已經過去32年。

而就在這一代人的時間裡,郎平做出了驚人的決定與改變。

80年代末,國際化的風潮也讓中國人的思想隨之一新。她決定放棄體制內的清閒工作,學好英語,出國進修,在師人長技、充實自己的同時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到中國的故事。

國際上摸爬滾打後,「鐵榔頭」此次回歸的願望也很單純:和女排隊員一起,在國際性的賽事上,再把國歌多聽幾遍。

這個願望單純,卻又不簡單。

今天的訓練設施和「竹棚」時代有著天壤之別,但是80、90後的隊員們也有著更加鮮明和獨立的個性;

另外先前的訓練經驗,對於在當今的實戰是否仍舊有效,其中仍有不少的未知數。

從中國的國家隊到美國的大學和排球隊,郎平一路走來,見過了太多的變化,因此她深知應對當下的局面,方式也要求變。

比如,郎平捨棄了鍛造她這把「鐵榔頭」的魔鬼式訓練,而是站在科學、理性的角度,搞起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

她在面向全世界發布「求賢令」,聘請最專業教練,進行最「時髦」的訓練方法:什麼體能、瑜伽、復健、協調性訓練......但凡有效、對孩子們好,拿來用便是。

隊員們在賽前有了焦慮情緒怎麼辦?郎平沒有集中訓話開導,更沒有用密集訓練帶來的疲憊覆蓋緊張,而是叫姑娘們去放放輕鬆——談個戀愛啥的。

而郎平依時代而求變、踐變的成果,是喜人的。

At the 2016 Rio Olympics the China National Women's Volleyball Team defeated one strong opponent after another, and won the gold medal after beating the tough Serbian team in the final. After twelve years, the Chinese team once again stood on the highest place of the Olympic Games victory platform.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比賽中連克強敵,最終擊敗強隊塞爾維亞隊拿下奧運會金牌。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提高級)

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

時隔12年再次站在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上,不知多少人在那一刻高聲慶賀又熱淚盈眶。

女排的「變與不變」

女排和郎平一直是一種互相改變、互相成就的狀態。

30多年前,女排把郎平和隊員們,磨練成了一個個有著不屈精神的運動員和中國人;

今天,年近60的郎平,又帶著「老女排」的幹勁和豐富的實戰經驗,來激勵、提升新一代的排球女將。

而這些良性的變化,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事物貫穿始終,讓郎平和中國女排,在正確的進步道路上披荊斬棘、不斷前行——或者至少,不會偏離正軌太遠。

這,便是中國「女排精神」。

A symbol of the spirit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Lang Ping, the "Iron Hammer,"never shied away from accusations and skepticism. Time and again, she bailed the team out of crises and brought it back on top.

而作為中國女排精神的代表,面對質疑和指責,「鐵榔頭」郎平從未選擇逃避,屢次救中國女排於危難之中。

The spirit of the team, and the tenacity and perse-verance which she embodies, continues to inspire people everywhere, reminding us that,indeed, what can be conceived can be achieved.

郎平代表的女排精神,特別是這種頑強毅力,激勵我們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熟練級)

鐵榔頭的堅持

就像郎平所說的那樣,「女排精神」不是為了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

「鐵榔頭」和女排的故事雖然產生自現代,但它和先賢往聖的經典一樣,同樣是中國文化當中深刻而具備「普世性營養」的精神財富。把它們分享給世界,也是我們作為當代中國人的樂趣和責任。

關於「女排精神」的純正英語講法,相信大家在我們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組織國內外教育界、翻譯界權威專家編寫。本書採用漢英對照形式,通過不同級別內容的變化,幫助青少年中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雙重提升。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恰到好處的雞湯,有深意又不刻意 《奪冠》全片一直都在為我們傳遞著正能量的精神,沒有刻意的喊著口號,而是通過故事和比賽,潛移默化的讓我們去感悟: 民族榮譽感 當時的中國體育條件非常落後,在別人用計算機分析打法、研究技戰術的時候
  • 《奪冠》詮釋: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女排精神
    向頂級女團中國女排學習:永不言棄、堅持到底!《奪冠》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女排精神引領時代 冠軍底蘊代代相傳「朱婷,為什麼打球?」鞏俐所飾郎指導大聲問朱婷。彼時《奪冠》中的朱婷還未找到真正的答案,遂回覆:「成為你!」球員時期的「鐵榔頭」,幾乎是所有女排運動員心中最高的目標。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但是看完電影後發現,這個故事是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的,而並非屬於陳忠和。
  • 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
    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 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 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本次世界盃,中國女排已經迎來七連勝,戰勝了美國、巴西等主要爭冠對手,距離衛冕又近了一步。但郎平和中國女排深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道理,對她們來說,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從零開始」,每一次比賽都要拼盡全力,惟其如此,才鑄就了強大的中國女排和傳承至今的女排精神。
  • 奪冠上映後廣受好評,橫跨38年的故事引起共鳴,女排精神值得學習
    電影《奪冠》最近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這部電影是講中國女排的故事,這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故事,因為無論是郎指導還是中國女排都有一個很漫長的成長和發展歷程,人物和時代的前後變化也有很大的看點,其次還有很細膩的家庭故事,比方說女兒很理解郎平做指導這個情節,人物的感情糾葛刻畫的非常出彩
  • 高考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這種精神無疑將激勵億萬中國人《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排球星空專訪女排電影《奪冠》老女排隊長飾演者毛雯
    毛雯參演《奪冠》時與其他演員合影(右一為毛雯) 女排白金一代續創佳績,陳可辛導演拍攝電影《中奪冠》,讓老女排隊員們又聚到了一起。陳導演沒有忘記老女排,把她們全部搬上了銀幕。感謝電影《奪冠》的問世,讓我們又可以重溫女排精神誕生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通過銀幕我們又看到了老女排隊員那一個個青春鮮靚的面容。
  • 愛拼不會贏,愛國才會,《奪冠》的背後,其實是陳可辛不小的妥協
    以中國女排名宿兼教練郎平的職業生涯為骨幹,陳可辛最初想說的是中國女排三十年的故事,但無奈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被需要的,被期待拍成傳記的,卻是中國女排三十年的「奪冠」事跡。認真一想,改名《奪冠》本身其實已很直接說明了電影的主題:除了冠軍,就什麼都不是的中國女排勝利悲歌。
  • 致敬中國女排的《奪冠》,也是一部人生勵志片
    《奪冠》更是陳可辛多年磨一劍的力作,不僅有現役和退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也有鞏俐、吳剛、黃渤等老戲骨加盟,因真實性和觀賞性俱佳而吸睛無數。 中國女排屬於中國體育大IP,由於該片深度還原真實奧運賽場,紀錄片般的故事結果觀眾早已知曉,如何營造戲劇張力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力。
  • 中國女排《奪冠》最全素材彙編,素材解讀+女排精神+金句+標題+時評...
    《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 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影片以郎平重回女排漳州訓練基地的回憶視角,串聯起1980年代女排的拼搏訓練和比賽場景。
  • 《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
    張冀編劇、陳可辛導演的《奪冠》,通過對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數代女排人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與時代相互激揚的讚歌。《奪冠》作為商業類型片,對於訓練和比賽的完成度還原的相當充分,營造出一種沉浸式觀影體驗。主要角色的性格體現也到位,特別是鞏俐飾演的郎平其外形神似、與內在執著,都能夠讓觀眾覺得堅毅的態度、高水平的臨場反應可信,這是一個四十年始終在中國女排、世界女排在場的人。
  • 《奪冠》是不是《郎平傳》?女排故事該怎麼講
    電影《奪冠》在國慶期間叫好又叫座,短短幾天時間便斬獲6億票房,成功引起一波「女排熱」。在票房和口碑齊飛的同時,這部電影也引起一些爭議,部分網友認為《奪冠》更應該叫《郎平傳》。《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這部電影從立項之初就得到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從籌備、拍攝到後期首映宣傳,片名一直是《中國女排》。當時郎平與陳忠和兩位女排冠軍教頭還曾為電影站臺宣傳,大家也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 《中國女排》國慶檔《奪冠》,女排精神背後的故事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影片中所有的運動員角色,都是由排球專業運動員或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飾演,但教練角色,則全部由職業演員飾演,如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
  • 成就冠軍未來,《奪冠》聯合營銷合作夥伴迪巧D-Cal致敬女排精神
    女排,是三大球中中國唯一奪得過世界冠軍的球隊,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以一種極度寫實的方式將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歷程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帶來無比的震撼與感動。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觀後感
    因為特殊情況好久沒有上映新片了,期初的《八佰》沒趕上,最近比較熱門的三部影片就數《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了。期初我不看好《奪冠》,認為只是一部紀錄片而已,但是有陳可辛,鞏俐和黃渤的加持,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
  • 《中國女排》能否奪冠
    >《中國女排》凝聚了觀眾最大的期待。 如今,陳可辛傾力執導,相信他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裡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 天津女排不奪冠即為失敗,江蘇女排盡力而為即可
    天津女排不奪冠即為失敗,江蘇女排盡力而為即可 津蘇排超決賽的首回合將於今晚19:30開戰,作為衛冕冠軍天津女排紙面實力在江蘇之上
  • 《奪冠那一天》中國女排冠軍故事徵集 一起瓜分萬元現金
    騰訊體育出品的 《奪冠那一天》女排系列訪談節目將於3月20日播出。節目邀請了五連冠時期的老女排隊長孫晉芳、主攻楊希,黃金一代的主帥陳忠和、隊長二傳馮坤、主攻楊昊、副攻趙蕊蕊,裡約奧運冠軍隊長惠若琪,老女排功勳陳招娣的女兒郭晨及著名解說宋世雄等參與錄製。他們是中國女排輝煌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與中國女排這支金牌之師有著不解之緣,一起聆聽他們為您講述感人的女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