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農曆八月十六,宜,沐浴,捕捉,入殮,除服,成服;忌,祭祀,嫁娶,安床,開市,入宅。
這也是非常適宜休養的一天啊,祭祀祖先,酬謝神明,一般昨天已經做過了。安置床鋪,做生意,喬遷新居這些需要動的,暫時放一放,不要動,安靜呆著。洗澡,出去捕殺害蟲這些的倒是很合適,靜中稍微動下,保持身體靈活度。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稱為團圓佳節,就該和和美美,熱熱鬧鬧全家人在一塊過節。但說起來,為什麼中秋節會成為家人團圓的代名詞呢?細究下來,還是對家的執念。
從古至今我們對月亮的美化,月圓人更圓
最早在《周禮》中就有見到中秋一詞,在那個時候,純粹就是君王為了祭拜月亮的,表達自己對天地的敬畏之心。後來,貴族官吏紛紛效仿,一層一層地流傳下來。況且,按照農曆算法,八月即是仲秋,三秋居中,月亮尚且如此圓滿,人界自然也該順應天地之意,達成團圓。不過這都是在唐朝之後才有的事情了。
在古代文人筆下,月亮因為柔美溫和的形象,多被人賦予相思之意。也是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可九州之內必是同一個月亮,若是思念之人看著同一樣東西,說不定也能轉寄相思之情?君不見天涯共此時。
相思何人?按照常人對親疏關係的排序,自是親人。東坡先生大醉之時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弟弟,還留下傳世佳作,而此時相思之人若能在身邊,想來更是圓滿無缺。
仲秋之時,恰值豐收佳節,理應合家慶祝
千字文剛開始沒多久就說了一句:「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收穫的季節自然應該慶祝,除了家人,更有鄰居親朋,普天同樂。
有說吃月餅最早便是在唐朝時候,那時候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也有各種時間與精力研究各種活動,那收穫之節一定不能放過。而關於月餅,當時只是在宮廷之中才有,也只是一種點心而已,將中秋與月餅畫上等號的,要歸功於明朝人民。
總覺得中國各種傳統節日都跟吃的有關,中秋節合家團圓可能也是為了有個正當理由吃月餅,喝桂花酒還有吃螃蟹。
小時候每到中秋都會被逼著吃五仁餡的月餅,雖然一直很不情願,也會象徵性地塞幾口。不吃月餅就不算過了中秋,大概是中毒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