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噹噹出品的「慶渝年」讓圍觀群眾連吃了好幾天的瓜,圍繞著幾十枚公章的故事也頻上熱搜。在中國歷經幾千年的印章,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因此收穫這麼大的流量。
其實,這不是印章第一次「C位出道」,源遠流長的印章早就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佔據重要的位置,與書法、繪畫、詩歌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印章的起源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印章已被廣泛使用,當作貨物交流的憑證。到秦一統六國後,規定天子所用印章為「璽」,普通臣民所用印章為「印」,印章開始成為權力和身份的信物。
隨著時代進步,印章用來象徵權力和等級的功能慢慢弱化,而用來證明身份和行為的功能則成為主要功能。發展到今天,融實用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印章,更超越了本身所具備的功能,變成了收藏界的新寵。
印章的分類
印章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不少,但常見的可以分為玉璽、官印和鈐印三種。
玉璽是古代皇帝使用的玉印,秦始皇規定只有皇帝用的印才能叫「璽」,這個規定之後歷朝一直沿用,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官印是古代各級官員所用的印章,官職越高的官印越大,權力當然也更大。嚴格來說,玉璽也算是官印的一種。
鈐印一般是加印在書畫和書籍上的印章,其存在的意義用來宣誓對物品的所有權或認可。加蓋鈐印更多是一種儀式感,一幅字畫若蓋上名人的鈐印,就能錦上添花。
印章的材質
鑑於印章的重要性,以往製作印章的材質通常會選擇堅固耐用的金、象牙或石材,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便是傳統的「四大印石」。到了明清,隨著翡翠成為皇室和達官貴人喜愛的藏品,連帶著翡翠印章也越來越受藏家青睞,翡翠也漸漸成為製作印章的首選材料。
如今,由於好的印石一石難求,文化底蘊厚重的翡翠玉石成為雕刻印章最理想的材料,玉雕師在藝術創作中賦予翡翠印章不同的題材及寓意,也帶來極高的收藏價值。一方玉質上乘、雕工精湛的翡翠印章更會引來無數藏家追捧。
印章的挑選
挑選翡翠印章的時候,第一要看的是印章的材質,第二就是要看雕刻工藝。
關注翡翠印章的材質,無非也是看翡翠的種、水、色,與挑選其他翡翠雕刻製品無異。
而翡翠印章需要關注的雕刻工藝則包含印面、印款、印鈕等幾方面:
印面就是刻有文字的一面,傳統印章一般以正方形為主,後來結合印文的布局設計,逐漸出現橢圓、長方形、葫蘆形等異形印。
印款就是邊款,往往通過雕刻一些文字或者花紋,來起到裝飾或者介紹的作用。
印鈕是印背上高高隆起,打有眼孔用來穿帶的部分,是最能體現玉雕師技藝水平的地方,通常採用圓雕、浮雕和線雕等手法,具有很好的裝飾作用。
要製作一枚好的印章,需涉及到歷史、民俗、書法等領域,對藝術造詣要求極高。翡翠玉雕在此之外,更是對玉雕師雕刻技藝的考驗。可以說翡翠印章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濃縮。
與其他翡翠飾品收藏相比,雖然目前翡翠印章並不是很熱門的收藏品類,但收藏一方色美玉潤、雕工精美的翡翠印章還是極具升值潛力的。如果你也對翡翠印章感興趣,快上對莊翡翠市場看看,收藏一塊屬於自己的翡翠印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