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離不開跟錢打交道,財商教育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我一直很重視。從娃3、4歲起,我就開始了對娃的財商教育,陸陸續續,帶著娃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八年有餘。
本文由花友 @Steven0215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一、最初的啟蒙,從識錢認錢開始
小時候,我帶著娃辨認紙幣、硬幣,了解錢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為什麼需要錢,頗花了一些心思。
1.教孩子辨認紙幣、硬幣及相應的幣值
一上來,我就讓娃接觸真正的錢。
我找了當時現行的所有面值的紙幣、硬幣,一溜兒排在桌子上,可惜當時沒拍照哈哈,讓娃分辨各種紙幣和硬幣的大小、面額,感受紙幣、硬幣的不同材質、手感、重量。
講述著名的周總理的「18塊8毛8分」的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極好,了解新中國成立時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合計為18元8角8分。
我把小額的零花錢直接交給娃保管,娃也收藏了一些。
這是娃收藏的部分紙幣、硬幣 ,最早的是最右邊第二個,1974年的一分硬幣。
這是最早的一張,1962年的一角紙幣。
2. 帶娃認識各種商店、餐館、超市、商場,辨認哪些東西需要用錢來買
3. 在繪本、故事中學習與錢有關的知識
這裡就推薦我覺得最好的兩本,第一本是《媽媽的生日禮物》
這是一本很好的財商教育啟蒙書,西班牙的,很暖心。書中通過小老鼠為媽媽購買生日禮物的故事,幫助孩子認識到金錢是什麼,怎麼樣獲得金錢,有助於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很推薦,適合低幼娃。
第二本是《小狗錢錢》
這是歐美暢銷的理財童話,通過一隻深藏不露的理財高手小狗錢錢,教會你如何從小學會支配金錢,而不是受金錢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樣思考,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如何進行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 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娃。
4. 通過學習歷史了解古代貨幣的由來、各個朝代的不同貨幣
這是宣統元寶,廣東省造七錢二分;民國三年袁大頭,一元大洋,分別拍了正反面,結婚時婆婆給的,我送給了娃讓他了解貨幣用的,現在這兩個是他的珍藏了。
5. 了解假幣、練習鈔與真幣的不同
有一次娃外婆撿到一張100元毛爺爺,回家發現是假幣,我趕緊要過來,讓娃和真的100元紙幣辨別。
6. 了解常見外幣
這是娃的部分收藏
娃收集的各種紀念幣,紀念鈔:分別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高鐵紀念幣、和字楷書紀念幣、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紀念幣、猴年紀念幣……
這是娃喜歡的航天紀念鈔
二、賺錢,也要從小孩子抓起!
1. 了解通過工作賺錢
帶娃到單位看媽媽如何工作,指給娃看各種行業正在工作的人:司機、警察、店老闆、服務員……等等。我讓孩子體驗書店服務員工作,最後他賺到20元,深刻體會到工作的辛苦
2. 收集廢舊用品
廢舊紙板、報紙、易拉罐、飲料瓶…… 賣了它們,又能賺錢,又能節約資源。
3. 參加小集市義賣活動
獻了愛心,學了本領
三、教孩子做理財規劃
1. 做好記帳,把零花錢管起來
小儲蓄罐
我的舊小包給他當大錢包
我們也做好了記帳,讓孩子零花錢的收入、支出都能有明細。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記帳執行得不夠到位,並沒有每一筆都記錄了下來
2. 銀行開戶,讓孩子成為錢的小主人
我們以娃自己的名字開戶建卡,把大額的壓歲錢等存起來,看到自己名字的銀行卡,娃更真實感受到自己是這些錢小主人。
經過開戶這一遭,孩子知道了可以通過存款來獲取利息。
3. 當家庭小管家,嘗試掌管家裡的生活費
去年嘗試讓娃做了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預算表,因為離月底剛好十天,把預算的十天生活費交給娃,讓他當了十天的小管家,家裡吃喝都找他,由他安排管理,最後他省了300多大洋。
我把這省下來的都獎勵給他,他讓我買了書。
4. 參加「小小銀行家」實踐課活動,學習理財小知識
娃爹加入並成為主力,下階段計劃帶娃了解投資的多種形式,認識股票、基金、國債和其它一些常見理財產品,了解錢對整個經濟帶來的影響,討論人與錢之間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等等。
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前一陣子過年,孩子收到了壓歲錢,他覺得存餘額寶有利息,又和銀行卡關聯,又能轉到微信上方便他買東西,便把壓歲錢存到餘了額寶……
四、教孩子如何花錢
1. 從小的日常支出開始培養
從小到大,凡是家裡突然需要買醬油啊、料酒啊、鹽啊、飲料啊,都是給娃零錢,讓娃去小區門口的小賣部裡買,既懂得了怎麼買東西,又鍛鍊了獨立能力。
去超市,列需要物品的清單,全程讓娃自己學著購物。
這個過程中,娃學了什麼是生活的必需品,什麼是想要的卻不是必需的,學了貨比三家,學了看生產日期和產品成分,學會如何付錢,學了理性消費觀念。
2. 讓孩子懂得金錢的價值,讓錢花在有價值有意義的地方
這個是中文閱讀的時候,通過講《威尼斯商人》、《歐也妮·葛朗臺》等故事,讓孩子學習守財奴的故事,懂得錢應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應該花在有價值有意義的地方。
慢慢地,孩子懂得了金錢的價值。在媽媽生日的時候,或者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的時候,娃會用自己的零花錢請我們吃一頓他心目中的大餐。
這是微信中翻出來的多年錢娃自己排隊買的母親節禮物,蛋撻。
這是幾年前娃請爸爸媽媽吃大餐,全程他點餐、付錢,小主人樣子足足的。
3. 學做合理的消費抉擇,逐漸建立自己的消費觀
比如買衣服,娃不追求品牌,讓我買穿著舒適、質量好的普通品牌就可以,但鞋子要求我買好一點的牌子。
去年去紹興參加演講會,訂酒店時不要爸爸說的湖景房,說要欣賞湖景走幾步就能看到,沒必要定貴的湖景房。但演講會的門票,他堅持要買最貴的A區票,坐第一排最好的位置。演講會現場有個活動,他曾經購買的音頻課只要1元,娃大呼自己以前原價買的太虧了,但馬上又說;「嘗鮮嘛,不虧!」
財商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需要根據自己的生活適時引導的事兒,共勉!
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