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很多人都回老家給家裡的老人們上墳、燒紙、敬孝心,不過也有的地方不準女孩子去上墳,只準男孩子去上墳,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這是因為在古時候有一個謠言,家裡如果有女孩子上墳的話對家裡不好,而且也沒有這項傳統,所以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流傳了下來。
古時候還有一種家族的概念,意思就是:家裡面是靠男人傳承的,並不是靠女人傳承的,所以有這種大的事情,一般都是男人出面,所以不讓女人聰明,但是到了現在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了,而且每個人都想盡孝心,所以在農村也沒有不準女人去上墳的謠言出現了,大家已經有了一種默認的態度,就是兒女只要去盡孝心,無論是誰都可以去上墳,也可以去燒紙,這樣的現象才是最公平的。
不僅僅是上墳,有一些古老的傳言,甚至對男女的地位不平等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家裡如果有老人去世了,在做喪事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好的傳統概念,這是因為家裡的老人去世農村都會找很多的鄰居,或者是很多的親戚一起抬棺材,但是農村對於棺材還有葬禮的觀念是非常的重的,他們一定要在棺材這些花費上花很多的錢,才能夠表明自己的孝心,所以這些木頭是用什麼樹木做成的,或者是有什麼講究,中間也是有很多的門道的。
家裡面越有錢,給老人去世時選了棺材也要越貴重一些,其實這些並沒有什麼,如果家裡有這些財力能夠承擔的話,表表孝心也不是別人能夠議論的,關鍵的問題就是,一旦這些棺材選好了,它們的重量就會變得非常的重,抬棺材的人也就是一個很困難的工作,偏偏這些人家也不會找一些專業的工作人員,按照傳統,他們會選擇自家的青壯年還有一些鄰居和親戚來幫忙,而且抬棺材的人全部都是男人。
這種力氣活還有需要男人做的事情,所以在去世的葬禮這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時間久了大家就會對男人產生一種重要的心理影響,覺得這些人非常的有力氣,還能夠在葬禮上忙幫助抬棺材,家裡如果有人出事情了,也是要靠這些男人出面的,因為在古時候,大家對於女人是不太重視的,一方面感覺女人們沒有很大的力氣,做不了什麼力氣活,一方面覺得女人嫁到了男人家裡之後就要聽男人的話了,所以說話都沒有什麼分量。
就是這因為這些影響,久而久之大家就越來越看輕女人,家裡無論是葬禮還是去上墳燒紙,都沒有女人的地位了,但是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了,大家看的並不是誰的力氣大或者是誰特別有力量能夠幹活,大家現在看的是人品還有孝心,甚至是在社會上取得的社會地位,還有自己的學歷能夠掙到的錢財,很多的女人甚至比男人還要厲害有能力,這樣就能夠讓大家重視到男女的問題了。也明白了女人在這些事情當中的重要性,所以現在在農村和以前的農村有很大的不同了,很多的女人也可以去上墳燒紙在各種重大的環節當中展現出和男人一樣的重要性,兩性的地位越來越平等,在農村來說,也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讓大家在心裡也能夠認同這件事情的公平發展。長久的眼光來看,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不過在清明節無論是男女,回家看望老人儘儘孝心都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