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 | 灣灣
最近有一則令人氣憤的新聞,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身為職場女性的不易。
就在幾天前,某家具公司的一位員工朱女士,剛剛休完產假回來後,卻收到了hr這樣一封郵件。
郵件裡先是強調,讓她自覺加大工作強度,以匹配所支付的薪酬標準;
並要求她每天完成一篇銷售心得,要以每小時600字的速度來完成。
重點是,不允許出現任何一點錯誤:
一個錯別字罰款50元,一句重複句子罰款100元,晚交或漏交罰款500元。
還「體貼」地表示,考慮到哺乳期視力不好,特意安排她手寫。
如此「陰陽怪氣」的郵件,怕是誰收到都要被氣死。
每小時手寫600字,每天工作時長8小時,一天就至少要完成4800字。
這種無意義的高強度罰寫任務,明擺著就是變相逼迫員工離職,卻還要美名其曰成「工作復盤」。
朱女士作為年輕媽媽,同樣也是在「半木」公司工作過6年的老員工。
她剛生產完身體還沒恢復,再加上哺乳期奶娃已經夠受罪,
這樣被百般刁難,只是因為休完產假回去不同意降薪。
更過分的是,在此之前,公司就已經對她進行單向降薪,並扣除了生育津貼。
公司的剋扣和施壓,給朱女士造成了極大的精神負擔。
所幸的是,她的朋友在網上曝光了那份郵件,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在輿論的壓力下,公司雖然補齊了她的工資,
但最終雙方解約,朱女士還是丟了工作,只能另謀出路。
朱女士的遭遇,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作為女性,
想要在職場中贏得一席之地的不易。
越來越多的女性出來為事業打拼,
但她們需要克服的困難與偏見,卻遠比男性要多得多。
每一位職場女性,從開啟事業生涯的那一天開始,
就註定了要時刻與各種無形的施壓做抗爭。
在很多人眼中,一個女人到了年齡就要懷孕生子,遠比事業有成更重要。
在之前的一期綜藝「心動的offer」裡面,藍盈瑩曾戳破這個殘酷的真相:
這個社會對待職場女性的態度,太不公平。
無論怎樣選擇,都會使自己陷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如果不生孩子,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催生壓力;
但是當生了孩子後,又必然會影響工作。
每一位準媽媽,不僅要克服著身體上的不適,
同樣也承受著精神上巨大的焦慮。
而當休完產假,重返崗位後,要面對的,或許已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姚晨曾在「星光演講」中,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2012年,她難得遇到了幾個好劇本。
正當自己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發現自己懷孕了。
於是,整個團隊偃旗息鼓,只能一起休產假。
後來她離開了大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
當她再一次準備重整旗鼓的時候,結果又意外懷孕了。
隨著另一個漫長的產假到來,員工陸續離職,自己的工作室也被迫解散。
對於每位職場女性來說,
「生」還是「升」,都是一個並不容易的抉擇。
而註定的結果,是自己必然要有所犧牲。
最痛心的是,付出再多,也不見得真的會被人理解。
前不久,boss直聘曾展開過一次「職場媽媽生存狀態調查」,結果令人難受。
受訪者中,有大約4分之3的女性,生產後並不能休完產假;
而且有83%的丈夫,並沒有按法定時間休息陪產假。
關於職場媽媽的心理,毫無例外地,幾乎所有準媽媽都對小孩感到愧疚,
但僅有10%會考慮轉型為全職媽媽;
還有65%的職場媽媽,存在著潛在抑鬱的傾向。
當問及:沒有小孩的話,目前事業發展是否會更好,有90%的女性選擇了是。
但是,緊接著問大家是否後悔要了小孩,卻基本沒有人覺得後悔。
這次真實的調查結果,讓我們感受到了身為職場媽媽的要強和心酸。
幾乎所有的職場女性都如此:
她們雖然在工作上不甘落後,
但是因為孩子,卻不得不接受發展受限的現實;
她們雖然盡力做好媽媽的角色,
但是因為工作,卻難以避免少了家庭的陪伴。
面對這些困境,她們責怪的還是自己,
始終對孩子心懷愧疚,覺得自己並未盡到媽媽的責任。
然而,爸爸們呢?為什麼只有女性獨自承受內心的煎熬?
大家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對職場媽媽要多一些包容。
但是,正如何炅所說:
她是去生孩子,又不是犯了個錯,為什麼要叫做「包容」?
在「奇葩大會」上,女老闆劉楠提過這樣一件事。
她曾經參加過一個論壇,和其他5位男性CEO一起接受採訪。
當時,男性CEO被問到的問題,都是:
怎麼做用戶增長?怎麼做更多利潤?
而到了她這裡,問題馬上變為:
你是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平衡工作與生活,是很多女性都要面臨的問題。
奇怪的是,這種平衡的需要,似乎從來都和男性無關。
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有著雙重身份:
「職場人」與「母親」。
為了協調好自己的兩個角色,
她們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是不為人知的。
papi醬在節目中,曾經聊過兩件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情。
她有一個朋友,已經懷孕了七個多月。
但是,因為怕自己被換掉,就跟領導反覆承諾:
你放心,我生產前一刻,只要我還清醒,你發的每一條信息我都會回。
還有另一位朋友,是某公司的一位CEO,已經生了兩胎。
並且兩胎的情況都是,在進產房的前一刻,還在開視頻會議。
職場中,為了克服性別身份帶來的困擾,女性變得更狠更強,
大家恨不得練出三頭六臂,化身為一個個「拼命三娘」。
然而,即使越來越多的女人們看重事業,看重獨立,
她們卻從未真正地從家務壓力、養娃壓力中解放出來,
正是因為習慣了當「甩手掌柜」的男人們,並沒有回歸家庭。
身為妻子和媽媽的女人們,變得越來越能扛,肩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身為老公和爸爸的男人們,依舊不懂得理解和分擔。
錢雖然是兩個人一起賺,養孩子卻還是被默認只是女方一個人的事。
正因如此,職場女性們明明更努力,更優秀,卻費力不討好。
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的是兩個人共同的承擔。
天平如果總是傾斜的,總有一個人會被壓垮。
「人生伴侶」四個字,不應該只是說說而已,
而是真正的相互理解,相依相伴。
Facebook 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說過:
全能女人是個神話,完成遠比完美更重要。
所以,在職場打拼的女性們要記得:
不要再過分自責,也不要再獨自吞咽所有的壓力。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事業和家庭本就不可能完美兼顧。
無需力求完美,只需盡力完成。
每一位職場女性,都值得活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