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問「積食」問題的人多了,有的說,孩子「積食」怎麼辦?有的說孩子「積食」引起發燒,要怎麼處理?
問這些問題的人,要麼是不了解我對中醫的看法,要麼是分不清「積食」到底是中醫還是現代醫學的說法,鑑於問的人多了,所以還是說一下。
和「上火」、「腎虛」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說法一樣,「積食」也是一個中醫概念。現代醫學裡沒有「積食」一說,如果你根本不相信中醫,也就不會相信「積食」的說法,就此可以打住了。如果你相信中醫,也可以在此打住了,因為後面的內容可能會引起你不適。以下內容只針對既相信現代醫學,又對中醫抱有期望或者好奇的人。
「積食」這種說法最早來自明初一本叫《儒門事親》的書,距今已經快一千年了,再到後來的有本叫《症因脈治》的中醫書裡,提出了「食積咳嗽」、「食積喘逆」、「食積洩瀉」、「食積腹痛」這些說法,再到後來,中醫認為孩子的病大多由飲食引起的,食積是孩子生病的重要因素。
和「上火」、「腎虛」這些中醫概念一樣,到底什麼是積食?中醫的定義也是含糊的。大意就是孩子吃多了東西,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導致脾胃功能減弱,引起孩子不吃東西、肚子脹、大便不好等問題。
懂點醫學的可能知道,胃是一個消化器官,而脾臟主要的功能是造血和免疫,根本就不參與消化,自然不參與什麼運化食物,在這個錯誤理論基礎上設立的病症自然也是錯誤的。
可能有人要說,中醫的「五臟六腑」並不是實際的內臟器官,中醫的「脾」不是解剖上的脾,中醫的「胃」也不是解剖上的「胃」….看不見摸不著的「五臟六腑」在消化吸收著吃進去的真真切切的食物,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估計也會相信世上真的有鬼。
因為對疾病和症狀沒有正確認識,古代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猜測,想出來「積食」這麼一個病症,然後將沒有能力解釋的咳嗽、喘息、腹瀉、腹痛等統統歸因於這個病,然後就有了應付病人的說辭,這應該就是「積食」的來源,「上火」、「腎虛」這些說法也是類似。
受限於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醫學發展到了今天,很多症狀都有了更準確的認識,引起這些症狀的病因也有人更深入具體的分析,自然沒必要去用這些基於想像設立的病症去解釋病情了。
但時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抱殘守缺,守著古人的臆想不放,繼續將超出自己認知的問題往裡面裝,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積食引起發燒「的說法。如果不需要證實也不需要證偽,誰都可以編一個新名詞,提一個新理論,今天你說「積食」會引起發燒,明天你也可以說「積尿」會引起發燒了。
現代醫學裡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這個診斷的,但對它的診斷是慎重的。根據羅馬III的標準,需要在排除其它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有餐後飽脹難受、易飽、上腹痛、上腹燒灼感中的至少一項,而且這些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持續了3個月以上才能診斷,而不是像「積食」這樣連家長自己都能隨便給自己孩子診斷。
現代醫學也確實解釋不了所有的病症,也有針對一些原因不明的症狀群進行命名的做法,很多問題還需要深入的研究,但命名和研究的基礎應該是建立在現有的科學體系上,而不是根據只存在於想像,甚至已經被證實錯誤的理論上繼續編下去。
我們也不需要被這些天馬行空的說法所誤導,給孩子吃各種「化積消食」的中藥,甚至去「挑疳積」傷害孩子,發燒該怎麼應對就怎麼應對。
相信積食的人才會積食,就和相信鬼的人才會遇見鬼一樣。
題圖:Gerd Altmann,授權基於CC0協議。相關閱讀:
感恩中醫
我為什麼反對中醫
如何應對孩子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