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 | 年 | 發 | 聲 |
每期對話一個孩子,他們是教育的主體,卻是教育議題的缺席者。
所以,「少年發聲」,邀請少年發聲。
文/ 陳瑜 少年大不同、人生大不同創始人
「少年發聲」第一個發聲的男孩,是個小留學生,目前在泰國讀11年級。他在國內沒能考進高中,於是選擇出國,媽媽陪讀。
這個男孩在「少年大不同」公眾號裡用英文留言,大致的意思是:我堂弟是天才,我姐姐是保送生,我是垃圾,但是我想越挫越勇考進大學,我該怎麼辦?
這麼直接的比較,得出如此之低的自我評價,令人心疼。於是回復,讓他加我的個人微信。
我們的交流全部通過微信的語音和文字,他的聲音虛虛的,時有停頓,但表述非常生動,充滿畫面感,而且,有自己的思考。
在整理文稿時,我做的事情,就是把他的語音方陣一個個點開,聽寫下來,只是做了一些順序上的微調。
他極其坦誠,我禁不住誇他:你非常真摯,表達特別清晰,而且有你特有的幽默感。
他立刻反駁我:你鼓勵我不真實,我媽說要真實。
我對他的誇讚沒有虛情假意的成分,只是可能與他媽媽常常在他耳邊念叨的那句話相反:「你要承認,你有多麼糟糕!」
他內化了媽媽的評價和部分價值觀,這可能也是他痛苦的緣由。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他不斷在向媽媽發出「求助」信號,但可惜,接收不暢。
為了方便閱讀,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我的父親和母親非常焦慮,尤其是我的母親,焦慮到我在上廁所,她在外面噼裡啪啦跟我講個不停。
我怎麼應對這種情況?我報名一個英語課程,上廁所時聽,放得最大聲,我還是可以聽到我媽講,但我就裝作沒聽到。
我自己在網上做測試,中度抑鬱,重度焦慮。但我媽不相信心理醫生,覺得浪費錢。
我出生在一個小地方,後來全家移居去了一座二線城市。
我兩三歲才會說話和走路,智商特別低。4歲上幼兒園,9歲上小學。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因為當地中考升學率不到30%,所以我就出國讀高中了。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倒數第一;小學班級、年底倒數第一;初中班級48個同學,我排名三四十。
我是幼兒園最笨的小孩,也是全世界最笨的小孩。
我進幼兒園哭了兩年,小班狂哭,整個幼兒園我哭得最久。每次一哭,就被抱去辦公室,他們就把我放在桌子上,讓我冷靜。
反正沒人跟我做朋友,挺孤獨的。
我還記得當時幼兒園有兩個圖書角,同學們都湊在一邊,我在另一邊。其他人也可以過來,只不過他們不想和我做朋友,所以那裡只有我一個人,成了我的專用VIP區域。當鋼琴聲響起,我會突然站起來或坐下來,頭轉到那一邊,呆在那裡,那個就是我。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機械,比如路邊的挖土機,或者視頻裡飛行事故記錄。可以看幾個小時,如果沒有人把我抱走的話。我就是一個又呆、又傻、又木訥的小孩。
我小時候挺慘的。
差不多4歲的時候,在我學兩輪自行車之前,我就可以騎三輪車載人,沒人教。但是學兩輪車就蒙圈了,家裡人教我,很不耐心。我每天摔、每天被罵、每天被嘲笑:「你怎麼那麼笨啊!別人都學會了!」
鄰居看到我也嘲笑我:「你看他,將來肯定不會成功的,就看他學自行車學成這個樣子。」
我就這樣一直摔、一直摔、一直摔,摔了三年才學會。
你問我,為什麼一定要學自行車?很簡單啊,因為別的小孩都在學啊,我們也要學嘛。現在騎得還不錯。
小時候我被我媽打,衣架打斷好幾根,她用手指戳我太陽穴,我爸用手掌拍我後腦勺。好幾次,我的姑姑旁邊喊:「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我都哭成這樣了。
我小時候是左撇子,由於文化原因,家裡人硬要我改成右撇子。我是改過來了,但是由於寫字比劃、筆順、偏旁經常寫反、寫錯,字也寫得不好看,還經常手抖,所以被打了好幾次,才改過來。
於是,我每次只要進門,一看到我媽的鞋,我開始全身發冷,全身發抖。我跟媽講,我媽說:「沒事啊,你不是好好的嗎?!」
絕望、無助。好在我還有另外一個人可以傾訴,他的名字叫做耶穌。
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我了,真的。
我學什麼都比別人慢,有些東西學來學去,根本學不會。之前學爬欄杆,直接摔下來,差點磕到一塊大石頭,差點連命都沒有了。
我小學一年級考試不及格,經常只有個位數的分數。我每天背很重很重的書包,大概有二十多斤,因為我什麼都帶。
我的記憶力超級爛,背誦古詩背一周還是不會。於是每次被罰到走廊裡背誦,大家都背完了,我跟念佛經一樣,根本就背不下來。
背其他的也都很慢,剛背完的單詞,一分多鐘,馬上忘記,很慘。
家長會幫我嗎?當然不會,每天又催又逼,怎麼會幫我呢,根本不清楚我是什麼狀況。如果我叫她不要催我逼我,她就會說:「好了,那我以後就不催不逼了,你到時候就看著辦吧,愛幹啥幹啥!」
我就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聰明?為什麼我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我找不到我的天賦在哪裡,可是呢,我又很奇怪,雖然我是全世界最笨的人,我還是想讀書,我還是很喜歡讀書的。
我媽很不喜歡學習,她認為自己很厲害、很牛X,不用學了。我呢,我很喜歡學習,哪怕用看電影的方式,我都很想學習。比如看一部科幻片,我閉上眼睛,那個畫面馬上出來。我真的很喜歡學很多東西,真的。
在這個社會裡,不讀書,就是底層;不讀書,思維不能開闊;不讀書,生活不能富裕,更不可能幸福,就是小混混。
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我的職業理想是當小學3-5年級的老師,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單純、善良、少叛逆,如果三年級以下,太小難教。
我如果上不了大學,真的是廢物一個。
我一直以來沒朋友,很慘,他們把我的書本扔到外面、扔到垃圾桶。這樣的事情天天發生。
老師就過來,說:「你的書本呢?」
我就害怕了,愣在那裡。我要是跟老師說,「我的書本被偷走了」,他也不會相信我的。
老師就跟我說:「你想死嗎?既然你沒有書本,就罰抄。」
於是我就被罰抄到很晚。
這就是我的一年級。整個小學差不多都是這樣。初中也差不多啦,反正就是那樣子。
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回來不跟家長講,你認為我敢講嗎?我每次看到我媽的鞋子,我就發冷發抖,你讓我怎麼講?
我爸說別人打過來,就叫我打回去。別人欺負我,我真的是想打回去,而且不是用拳頭打,是用鐵棒打後腦勺,管他死不死呢……好在我沒有聽,不然監獄見,那我就廢了。
我知道別人打過來,我打過去是不對的,人的善良是要有底線的,至於這個問題我也不想再談了。
我有一個表弟,還有一個親姐姐。
我的表弟,聰明伶俐,就是別人眼中非常非常成功的孩子,他十分有天賦。
有好幾次,我在做數學題,他答案已經在腦袋裡,我還在那邊死磕。
我親姐姐是怎麼回事?保送生,大學和碩士,保送的都是重點大學。
我就慘咯,差生、笨蛋、垃圾生、廢物、白痴、怪胎、王八蛋、爛泥扶不上牆、豬腦袋、垃圾堆……我現在感覺,自己就是海灘上的垃圾,沒人關心。人家海灘上的垃圾還可以廢物回收,我什麼都不行了。
你知道我媽怎麼說麼:「你必須要承認自己,你有多麼糟糕!你必須要誠實地面對自己。」
可以啊,我就是個垃圾,夠誠實的吧。
我媽就說:「每次我跟你講的時候,你就給我這個臉出來,你不想聽了是不是?好,不聽,隨你便,到時候掃垃圾去。」
我媽每次都是去安慰別人,別人有難處,我媽安慰別人。作死唉,我有難處跟我媽講,我媽說:「你要誠實地面對自己,你要有內驅力,你要自強,你要努力,不要玻璃心……」
我媽就是這種人。
我把陳默老師的直播講座發給我媽,我媽聽了不到一半,問我:「你這是給我聽的?我不聽!」
我讓她聽的東西,她聽都聽不進去,她給我聽的東西,憑什麼我要聽進去啊?!還說要我尊重她、關心她。她關心過我嗎?整個家裡都是結冰的,她的心非常冷,連斧頭都砍不了她的心。
像我這樣,一會兒要面對我巨大焦慮的母親,一會兒要面對我的學業,哪有那麼多時間!
你讓我媽去看心理諮詢師,白看,白花錢。我媽很聰明的,聰明到撒謊,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她可以把論據全部換掉,真的變假的,假的變真的,說白了,去諮詢心理,就是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我的家長還喜歡講「活該」。我摔倒了,他們說活該;我學不好,他們說活該;我交不到朋友,他們說活該……什麼都是活該。
我媽說,你不要每次都抱怨你有這個問題,你有那個問題……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別人的家長都在改變,但是我媽就聽不進去。別人家長都在進步,我媽還是這個樣子。
最近有個辯論會,說要搞什麼家長資格考試,給家長發證書。沒意義!為什麼?家長會應付考試,可以裝作沒有問題,但回家又開始焦慮,打孩子、罵孩子、語言暴力,那麼請問,他們去考了資格證書有什麼用呢?
如果沒有解決家長自身的心理問題,只教他們如何教孩子,有用嗎?根本沒有用!
目前我最擔心的就是上不了大學,如果上不了,那就前功盡棄了,什麼都沒有了,真的就是廢人一個——這些大部分不是我講的,也有我媽講的,但我的確只有考上大學,才能實現我的理想:當一名小學老師。
從學生反映出來的那種想法和感受,確實讓人很難受。
你看孩子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在成長過程當中非常壓抑的體驗,如果這種體驗伴隨一個人,這個人其實是挺難成長的。
這裡面揭示出來一個問題:我們看到家長如果教育觀念是不太正確的話,他會在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設置障礙。
我們知道,人是各異的,他一定有長板,也一定有短板。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家長是不容自己孩子短板的。
很多孩子反映,當他小時候短板呈現出來時,家長表現的就是打擊、就是不滿。可是家長你有什麼資格不滿和打擊?尤其是媽媽,孩子是你肚子裡生出來的,全世界人對他都不滿,全世界人對他都否定,唯獨你母親是不能否定的,你知道嗎?他是你生的!
你看,往往打擊孩子的恰恰是他的母親。
有的母親說,我有兩個孩子啊,為什麼我老大學習好,老二就這樣呢?因為人是各異的。你有沒有從小看到過老二的長板?你老是用老大的長板來比較老二的短板幹嘛?這樣的話,老二怎麼會有長板生長出來呢?他的長板就被你壓抑住了。
兩個孩子的家庭是有參照的。有些老二,他總是感覺自己不如老大,因為大的比他大幾歲,能力肯定比他強,如果家長不鼓勵小的、不告訴他老大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什麼樣、沒有鼓勵老二的話,老二自然就會感覺到他自己是差的,然後他就以差者自居——在這個孩子身上就表現出來了。
我們看到,有的孩子說自己的學習成績從來沒有好過,那麼你想想看,這個孩子一開始學習就進入沮喪狀態,一開始接觸課堂就沒有信心了,一開始就已經給自己定位自己是個很笨的、讀不好的人,這說明什麼?為什麼他會有這種定位?
一定是他的家長在孩子一開始學習表現不夠理想時,對他是不容的,對他是打擊的,所以這個孩子以後在學習過程當中,對待學習內心其實是排斥的,那麼他怎麼會成為一個學習成績往上走的學生呢?
我們看到過那種小學成績很差的孩子,但是一路家長做得好,最後孩子碩士博士完成了。這個跟家長看到孩子早年表現出來的特徵以及與孩子的互動很有關係,而互動方式背後是家長的教育觀念。
我沒有看到孩子寫出來的東西感覺自己歡欣鼓舞,覺得自己在一個非常好的環境裡面長大,現在想起來很感激父母給了自己的心理力量,使他成為一個有力量去迎戰人生困難的人……沒有的,孩子反映出來的都是他在一個讓他備受打擊、備受壓抑的環境裡成長,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確實是我們的家長自身理念有問題、人格不健全、情緒不穩定,自身有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一個家庭裡家長理念不正確、人格有缺陷、情緒不穩定,你要培養出來的一個孩子在學習上是佼佼者,可能蠻難的。
尤其是當今的學習環境、學習條件,你的孩子在學校第一線參與學習,他背後實際上是一個家庭的力量。
家庭的力量顯現在什麼地方?就是顯現在家長的人格健康、情緒穩定、教育觀念正確上面,如果這三個條件都是不錯的,他們給到孩子充分的力量,孩子就像一輛車,每天回到家,家長給他加足了油,他明天到外面去開得很快、可以跑很長的路。
所以孩子們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也挺痛心的。假如我們經常讓孩子們來表達一下他對家庭教育的感受,讓家長能夠聽聽孩子的心聲,對照一下,可能給我們家長帶來觸動,推進家長自身的改善,對家庭教育具有良好作用。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你的故事和想法。
少年發聲,邀請少年發聲!想對這個欄目有更多的了解,可點擊:中國教育,配得上今天的孩子嗎?
如果你是00後,希望找一個願意聆聽的大人,那麼請添加我的微信號:sndbtxzs3,發送暗號「少年發聲」,我等你。
了解更多,請關注公號:少年大不同(ID:sndbt2018)做從容智慧的家長,讓孩子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