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避世與入世之間搖擺,在焦灼與溫情之間徘徊,淪陷的故裡,回不去的故鄉是我們這幾代人共同的宿命。
然而,隨著城市化、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大量鄉村遺落的老建築,以及隱匿於鄉村山林樹叢間的舊房子,在數年前迅速受到資本家的青睞,大量舊房改造後,搖身一變的鄉村民宿,像雨後春筍般蓬勃成長。
也就在北方鄉村民宿剛興起時,我也加入這一新鮮行業,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都沒有前車可鑑。但熱情足可以抵擋萬難。任何事趕上一股勢能,稍加用心,都可以成網紅民宿。借著勢能趁熱打鐵,各民宿拼設計,講情懷,敘老闆背後的故事,因此,各地對網紅民宿的熱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鬧現象。
對於民宿,大多數人都是出於獵奇心理去探究,流行什麼,跟風什麼。說白了,大多數人只是換個地方玩玩而已。
人才的缺失,酒店人才轉型的不適應,鄉村各方面滯後等因素,民宿的意義,民宿的走向,大家都是鼓足一股勁很擰巴的往前走。現實需要賺錢活下去,但吸引來的顧客參次不齊,有時客人一走留下的殘局慘不忍睹,無法互相滋養彼此。
民宿是什麼?
我認為:
民宿決不是旅遊接待中的酒店補充。
民宿決不是給城市人提供的一處鄉下養養雞、種種田、觀觀光的旅遊場所。
民宿決不是有錢人的任性揮霍開發。
民宿決不是雷同的缺乏創意的複製品。
民宿的建築,應該是世界建築大師賴特所說的:好的建築就像植物從大地中生長出來向著太陽」。
民宿,應該是一個人的夢想,點燃一群人的情懷,構築一座民宿的靈魂,牽引若干人的嚮往。
民宿,應該是一群人的文化,鑄就一座建築的靈魂,吸引無數人的追尋。
民宿不應該只有宿,它還應該有民,民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的文化,也是一段故事。
我理想的民宿狀態,它不是為客人創造的一個家,而是把客人融入到這個主人之家。而作為民宿的客人,更多的不是來享受,而是去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一如南宋文學家吳均在《山中雜詩》所寫:山際見來煙,竹中窺日出,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在這裡,你可以追著一隻螞蟻奔走,或為一條蟲子指路,或喝喝茶,翻翻書,聊聊天,發發呆,賞賞藝術......,或在一頓美食裡追尋食物與靈魂的原點。
在這裡,你沉下的是火氣、燥氣、俗氣,升起的是淡定、細緻、柔軟、智慧。
在這裡,有純樸睿智的男主人和和藹可親的女主人。你可以去感知民宿主的生活氣息與生命態度。澆花、除草、剪枝、手工,緩慢且專注。
在這裡,有濃濃的人情味和舒適自然的人文關懷設施。可愛的頑石,遍地的花草,舊式木門,老式家具,天然素雅的器物,房間裡花香書香交雜,散發著藝術氣息,有情感有美感有歡喜,有鄉野有意境有時光沉澱的味道。
在這裡,民宿與客人氣味相投,彼此滋養。
我是荷子,一個曾經的網紅民宿主,愛好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