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明拋棄的亞馬遜叢林原住民:500年前的種族滅絕會再現嗎

2021-01-12 老鼠皇帝首席村婦

雖然已經是2020年,但世界上的某些角落依然存在著一些原始部落,延續著幾千年前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人,我們在衣索比亞的奧莫低谷見過,在哥倫比亞的lostcity也見過,但是今天想說的是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的原住民。

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古老」、「神秘」等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橫越9個國家,產生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存活著地球1/10的物種,很多甚至都不被外界所知。

生活得如此與世隔絕,亞馬遜雨林的土著本來是極低調的,這次之所以再次引起大眾關注,還是因為南美洲新冠的肆虐,秘魯熱帶雨林發展民族協會的地區主席柏林·迪克斯(Berlin Diques)表示:在拉丁美洲主流社會病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土著人民的利益將被邊緣化,恐面臨「種族滅絕」。

而上一次類似的滅絕還是500年前。1519年,西班牙侵略者踏入美洲大陸,天花病毒也隨之一起到來,當時的阿茲特克王朝總人口是2200萬,幾十年後卻因為天花只剩不到200萬;相同的事情也發生在了南美印加部落的身上,據估算,在美洲導致約2000萬到3000萬印第安人死亡,是整個印第安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迪克斯關於土著「種族滅絕」的擔憂似乎也不是空穴來風。在其管理的哥倫比亞、巴西和秘魯邊界亞馬遜河區的三個偏遠地區,生活著15個不同的土著群體。已有一些例子表明新冠病毒在土著群體中開始廣泛傳播:據當地媒體報導,在秘魯的帕卡庫羅地區,800名居民中已有600人出現了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而且,被感染的土著人的死亡率高於一般人群,原因包括但不限於高貧困率、醫療保健系統中的種族主義等。

這就是當下生活在亞馬遜叢林的土著們遇到的新問題,那麼,在這場災難爆發之前,他們的生存狀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婦就帶大家去親自看一看相對來說距現代文明近一點的某個土著部落。

離開亞馬遜叢林的Maloka Sadoval營地,我們二人和英國小夥子海若斯在嚮導的帶領下前往一戶土著人家。

說是人家,但其實就是一個大茅草棚子,幾條長凳,可坐可睡,看起來也像是用作接待遊客的地方。

接待我們的是一家三口:一位老婦人,一個中年男子,以及一個分不清楚是男是女的少年。

後來又不知打哪兒多出來一個小男孩。

手裡一直把玩著一根羽毛,我逗他能不能不起玩,他既不表示歡迎,也不知道拒絕,但你也不能說他是冷漠,大約長久閉塞的生活,使得他們完全沒有社交概念?

三個人都穿著寬大的長袍,很髒,老婦人和中年男子的袍子是帶條紋的,少年穿的是純色。都沒有鞋子穿。

少年的腳一直在玩著左右互搏的「遊戲」,無處安放的侷促感。

他們不是第一次接待遊客,但是依然無法和我們進行交流,緊張又木然的情緒交織,永遠瑟縮著挺不直的腰背,讓他們看上去非常的拘謹。

中年人從斜背布包裡取出顏料,在我們的臉上塗塗抹抹,畫出一些簡單的線條。

老婦人拿出兩把「樂器」,一個類似排簫,一個是弓箭一樣的琴,都很迷你,聲音也輕,能出聲,聲音乾巴巴的仿佛拉鋸。

看到這樣的畫面還蠻感動的,物質生活再貧乏,也依然要有追求美好的心。

中年人又教我們玩陀螺。

然後終於輪到少年人,他帶我們去射箭。對於以前的土著人來說,射箭是必須掌握的技巧,因為關係到有沒有飯吃的重大問題。

我們在此大約停留了半個多小時,全程和土著只有眼神交流,便是眼神,也是有點飄忽躲閃的。

這幾個土著人的生活之處相對來說比很多他們的同類都要靠近現代深灰,但依然清貧落後。看得出來,他們了解外面世界的真實情況,內心也極度地渴望改變。有人的造訪顯然會幫助他們更快地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適,傳統的沒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現代人一邊吹著空調一邊喝著mojito,一邊卻鼓吹強調要保持傳統,這是不道德的雙標,理由只需一點:換你去沒電沒信號成天打赤腳住茅草房地生活1個月,你受得了?

巴西土著權利組織COIAB的負責人介紹說,許多土著群體都面臨著雙重問題:與主流社會的接觸至關重要,因為他們依賴政府的醫療保健、救濟和就業來養家餬口,但這種接觸又可能帶來潛在的毀滅性後果,「他們被趕出祖先的土地後,現在生活在擁擠的保護區或主要道路兩側的難民營中。在那裡他們營養不良,疾病多發,自殺率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可能自我孤立,單說食物他們就很依賴於外界供給」。

對亞馬遜叢林裡的土著們來說,保護傳統很重要,發展也很重要,但是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如何有尊嚴又體面地活下去。

相關焦點

  • 新冠入侵原始叢林:85萬亞馬遜原住民,可能將種族滅絕
    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男孩沒被確診的三周裡,有多少人和他進行了密切接觸,又有多少人會因此患上新冠肺炎?我們更不知道的是,在南美洲這樣的部落,會有多少人像這位15歲少年一樣,直到最終發展成重症才會獲得檢測的機會?又會有多少原住民重複著不治而亡的過程?
  • 亞馬孫流域九國原住民發起募捐以幫助300萬雨林居民
    6日,來自亞馬孫流域九個國家的原住民團體發起募捐,呼籲國際社會捐款,幫助保護300萬亞馬孫熱帶雨林居民。他們強調,這些居民由於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保健支持,極易感染新冠肺炎。亞馬孫流域原住民協調機構(COICA)的組織者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亞馬孫緊急基金(The Amazon Emergency Fund)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周內籌集300萬美元,在60天內籌集500萬美元。該基金將由美國熱帶雨林基金會(Rainforest Foundation US)財政資助,後者致力於保護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叢林。
  • 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1.2萬年前壁畫,滅絕動物原貌被完整保存
    考古學家在亞馬遜雨林裡發現一面巨型巖畫,時間可追溯至1萬2500年前,而壁畫上也畫滿大量史前生物,包含滅絕1萬多年的乳齒象及冰河時期的馬類等,由於當地氣候溼熱,歷史文物幾乎難以保存,壁畫上的圖像還能夠如此完整,讓考古學家都驚嘆不已,甚至稱其為「史前版」的壁畫教堂。
  • 想給中國貼「種族滅絕」標籤?美政府看看你們國家還有原住民嗎
    據美國媒體援引匿名官員的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將中國對待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做法正式歸類為「種族滅絕」,川普的競選對手拜登立即做出加碼反應,其競選團隊發表聲明,直接宣稱維吾爾族正在遭受「種族滅絕」。▲福克斯新聞網的相關報導。
  • 快拯救亞馬遜部落!名人發公開信促巴西當局迅速採取行動
    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困擾,連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幾乎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不能倖免。生活在亞馬遜雨林極為偏遠地區的亞諾馬米部落,一名十五歲少年上月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讓人關注外來病毒可能會威脅原始部落存亡。
  • 秘魯一地區800居民中600人感染新冠,官員:南美土著恐種族滅絕
    秘魯熱帶雨林發展民族協會的地區主席柏林·迪克斯(Berlin Diques)表示,在拉丁美洲主流社會病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土著人民的利益將被邊緣化,恐面臨「種族滅絕」。據美國廣播公司(ABC)6月30日報導,柏林·迪克斯管理著哥倫比亞、巴西和秘魯邊界亞馬遜河區的三個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生活著15個不同的土著群體。
  • 戴旭:實行種族滅絕最成功的國家
    而這個擴張,主要是針對印第安人原住民的擴張。使用的方法就是種族滅絕。縱觀人類歷史,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的國家並不鮮見,但他們大都難以將這一政策成功推行到底,最後或自身滅亡、或半途而廢,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美國研究出轉基因蚊子,能讓蚊子種族滅絕,你贊成徹底消滅蚊子嗎
    雖然市面上有滅蚊器、滅蚊劑、蚊香等解決它們的產品,但治標不治本,只能在一個範圍內消殺蚊蟲,而不能徹底滅絕這類昆蟲。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辦法誅蚊子九族,讓其徹底滅族?
  • 本網記者走訪南美叢林裡的原住民村落
    南美叢林裡的原住民村落  原標題:南美叢林裡的原住民村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白雲怡):聯合國拉美經合會與青少年基金會日前發布報告稱,拉丁美洲地區印第安原住民兒童貧困率令人堪憂,平均每10個印第安孩子中就有9個無法享有充足的食物、飲用水和房屋等基本生活保障與教育機會,遠遠高出該地區平均水平
  • 一場堪比納粹大屠殺的「種族滅絕」殺戮
    在我們的歷史上也有過政治謀殺、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的例子,但從「二戰」結束以來,從聯合國在納粹大屠殺後通過《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來,就沒有哪個國家或社會因為一場純粹的、明確的種族滅絕而陷入如此深重而徹底的震蕩中。2、問:圖西族和胡圖族是怎樣的民族?能請你總結下這次種族大屠殺發生的背景(內戰爆發、籤訂停火協議、派駐聯合國維和部隊)嗎?
  • 【解讀美國】戴旭:實行種族滅絕最成功的國家
    而這個擴張,主要是針對印第安人原住民的擴張。使用的方法就是種族滅絕。縱觀人類歷史,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的國家並不鮮見,但他們大都難以將這一政策成功推行到底,最後或自身滅亡、或半途而廢,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一:印第安人「悲歌」不絕
    400年前,歐洲「五月花」號船抵達北美大陸,開啟美國印第安人慘遭驅逐和屠戮的「至暗史」。時至今日,這些北美原住民仍在面臨系統性漠視和侵害。美國歷史學家估計,在白人殖民者探索北美大陸之前,這片大陸的原住民約有1000萬。殖民者帶來了戰爭和瘟疫,而美國在建國後近百年時間裡,又通過種族滅絕政策、西進運動等大肆驅逐殺戮印第安人,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9世紀末,美國原住民僅剩下不到25萬人。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曾將印第安人比作狼,「儘管體型不同,但都是猛獸」。
  • 還記得400年前北美大陸上的累累屍骨嗎?
    美國歷史學家估計,在白人殖民者探索北美大陸之前,這片大陸的原住民約有1000萬。殖民者帶來了戰爭和瘟疫,而美國在建國後近百年時間裡,又通過種族滅絕政策、西進運動等大肆驅逐殺戮印第安人,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9世紀末,美國原住民僅剩下不到25萬人。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曾將印第安人比作狼,「儘管體型不同,但都是猛獸」。
  • 如果森林全部被毀掉了,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
    前言眼下,人類面臨的生存困境窘迫,一場大火把「地球之肺」亞馬遜叢林燒的痛苦不堪,鳥兒在火裡面哭泣著傲叫,一片一片的花海,還有大火,不知道是花海還是火海,只知道,在這場大火之後,許多的動物會葬身火海,徹底的失去家園,失去生命。
  • 瘋馬山雕塑前的沉思:印第安人必須為弱肉強食的世界付出文明滅絕的...
    自駕遊經過懷俄明的大草原和南達科他的黑山惡土(Black Mountain and the Bad -landls),自然會想起《與狼共舞》,南達科他是當年獲七項奧斯卡提名的《與狼共舞》的拍攝地之一。《與狼共舞》的作者麥可·布萊克談及他的作品時說,像絕大多數五十年代的孩子們一樣,他對美國印第安人原住民的最初印象不是很正確,印第安人被廣泛描繪成惡魔,他們的被毀滅在西部開拓的進程中是完全必要的。在作者的孩提時代,他看過的每本書和每部影片都有這樣的傾向,在閱讀和觀看中,作者和絕大多數白人男孩子一樣,和白人士兵同命運共呼吸。
  • 國際觀察丨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一:印第安人「悲歌」不絕
    400年前,歐洲「五月花」號船抵達北美大陸,開啟美國印第安人慘遭驅逐和屠戮的「至暗史」。時至今日,這些北美原住民仍在面臨系統性漠視和侵害。1995年9月13日,一些美國印第安人在華盛頓集會,抗議國會提出的將印第安人保留區的1996年財政預算縮減30%以上的提案。
  • 12公裡長史前巖畫帶驚現亞馬遜雨林,繪有冰河時代動物
    英國和哥倫比亞聯合考古隊在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發現一堵長達8英裡(約12.8公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描繪了數千幅冰河時期巨型生物和人類的圖案,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至12600年前。
  • 亞馬遜大火與原住民問題②|玻利維亞:左翼政府的原住民困局
    八月的一場大火,讓亞馬遜引發了全球震動,它帶出了公眾對亞馬遜近年來驚人的毀林速度的警覺。亞馬遜作為地球巨大的儲碳池,其破壞將給整體人類帶來無法預測的危機,然而它卻分屬於不同的主權國家之內,其命運與這些主權國家的政治生態息息相關。與此同時,它也是眾多原住民的家園,原住民在亞馬遜的過度開發中權益一再被損害。
  • 土耳其為何不承認種族滅絕?
    今天的世界對二戰中的納粹暴行早已達成共識,那是一場可怕的種族滅絕,但包括亞美尼亞大屠殺在內的諸多歷史慘劇,至今多方仍然各執一詞。事實上「種族滅絕」(genocide)是個二十世紀發明出來的新詞,最早在1943年被一位波蘭猶太人律師拉斐爾·萊姆金用來控訴黨衛軍針對肉體消滅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然而萊姆金卻從未將一百年前製造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土耳其青年黨等同於納粹。
  • 恐龍滅絕的新猜想,不是隕石撞擊,而是遠古核戰爭?
    單從尺寸就可以判斷出,當年這顆隕石會對地球造成何等毀滅性的影響了。簡直可以說是山崩地裂、洪水海嘯、地震和火山爆發齊發,也巨大的衝擊力所造成的煙塵混合著各種有害物質也使得整個地球籠罩在不見天日的陰霾之下,最終導致了物種的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