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馬山雕塑前的沉思:印第安人必須為弱肉強食的世界付出文明滅絕的...

2020-12-20 冰川思想庫

(瘋馬山雕塑,作者攝)

印第安人被奪去土地、生活資源和被迫改變生活方式,印第安人的文化被故意毀滅,上世紀30年代建立的印第安寄宿學校,就是為滅絕印第安文化而設置的,對整個印第安文化的影響至深。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一嫻

美國有個南達科他州,人煙稀少,不為人們所熟知。

注意到這個州是因為偶然知道那裡的拉科塔印第安部落,基於印第安人在保留地的瀕於滅絕的現狀,宣布成立「拉科塔共和國」(Republic of Lakotah ),假定的邊界來自1851年美國政府和拉科塔之間的「拉勒米堡條約」——這是一個最終沒有被兌現的條約。

當然,「拉科塔共和國」是一個實質上不存在的國家,但這一群印第安人仍然不肯放棄,他們甚至建立一個拉科塔共和國官方網站,為著祖先的土地和魂魄,執拗地保存著心中的信念。

自駕遊經過懷俄明的大草原和南達科他的黑山惡土(Black Mountain and the Bad -landls),自然會想起《與狼共舞》,南達科他是當年獲七項奧斯卡提名的《與狼共舞》的拍攝地之一。

《與狼共舞》的作者麥可·布萊克談及他的作品時說,像絕大多數五十年代的孩子們一樣,他對美國印第安人原住民的最初印象不是很正確,印第安人被廣泛描繪成惡魔,他們的被毀滅在西部開拓的進程中是完全必要的。

在作者的孩提時代,他看過的每本書和每部影片都有這樣的傾向,在閱讀和觀看中,作者和絕大多數白人男孩子一樣,和白人士兵同命運共呼吸。

直到有一天,作者讀到一本書中描寫的印第安酋長「瘋狂的馬」。之後十年又十年過去了,作者不停地閱讀美國土著的歷史,進行一種令其難過的研究,那是他們的先祖們以發展的名義和以「後代」的名義所犯下的種族滅絕和文化消滅的研究。

然後有了《與狼共舞》,一部震撼和激動了無數人的作品。人們從那些生活在蒼天下的大草原,黑山惡土中的淳樸和自由的靈魂中,認識了愛和恨。

▲《與狼共舞》劇照

懷俄明州黃石公園東北門外,有一條泛美風景路,其中有個山口,海拔2400多米,山口山風獵獵,1877年,原住民內茲珀斯人和美軍在這裡發生過戰鬥。

內茲珀斯戰爭起源於美軍奉命驅趕原住民到印第安保留地,在這個山口,這一條名叫「印第安人之死小路」上,內茲珀斯人布下疑陣,成功逃出生天……最後結果當然是弱肉強食,山雷酋長在1877年10月5日宣布投降,並發表了千古留名的的演說《我將永遠不再戰鬥!》:

「我厭倦了戰鬥,我們的酋長被殺死了;玻璃鏡死了,羚羊死了。老人們都死了。說「是」與「不是」的是年輕人們。曾經統領這些年輕人的人死了。天很冷,並且我們沒有毛毯;小孩子們正在被凍死。

我們的人民,他們中的一些,已經逃到山裡,並且沒有毛毯沒有食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哪裡——也許正在被凍死。我希望有時間去尋找我的孩子們,並看看他們中有多少我能找到。

也許我會在死者中找到他們。聽我說,我的酋長們!我累了,我的心悲痛無力。從太陽現在所在之處起,我將永遠不再戰鬥了。」

哀莫大於心死!這篇演說蒼涼悲壯。人們一個接一個死去,孩子們也不例外,天很冷,沒有毛毯沒有食物,繼續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部族滅絕……紅晃晃的太陽升起來,曾經視勇敢為生命的山雷酋長和那些印第安人的心卻在死去,漸漸冰涼、碎裂……

然而投降並沒有改善印第安人的命運,在投降談判期間,美軍將領允許山雷酋長印第安人回愛達荷的承諾被駁回,就像在許多介紹印第安人歷史的博物館常聽到的那句控訴:「他們對我們承諾,但從來沒有兌現。」

山雷酋長最後沒有逃脫被害的命運,他及其部落的遭遇是所有印第安部落,還有那些著名的如「坐牛酋長」、「瘋狂的馬」…… 遭遇的縮影。

「瘋狂的馬」山體雕塑博物館裡的影片,也是以這句控訴為開頭。

「瘋狂的馬」(Crazy Horse)是印第安英雄的名字,因為黑山地區發現金礦,殖民者欲毀約搶奪,「瘋狂的馬」帶領族人不屈不撓地抗擊白人殖民者,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傳說,最後死於殖民者的暗殺。

▲瘋馬山雕塑

瘋馬山雕塑是印第安人不忿自己的遭遇,由部落酋長「立熊」出面請到著名雕塑家科爾恰克,在總統山建成第二年設計動工,據說有PK拉斯莫爾總統山的意思。

這個意思沒有被公開表示,但有也是很正常的,總統山的幾位總統,有史可查,都對歷史上印第安人被屠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瘋馬酋長騎在嘶鳴奮起的駿馬上,臉部表情剛毅又悲涼,一隻手臂平舉向前,直指遠方蒼茫的大地,令人想起瘋馬酋長的那句話:「這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得以安葬的地方。」

可如今,這裡已經不是他們的土地了,儘管他們葬在這塊土地上。歷史地看,文明的進步始終伴隨著戰爭,弱肉強食原則至今在地球上的各種爭奪中仍然有效。但誰能卑鄙而堂皇地炫耀說弱者被滅絕是文明進步的必然代價?問題在於,是否站在白人殖民者的立場說話。

《與狼共舞》作者在對待印第安人歷史所經歷的心路,是很多有良知的美國人走過的。但是直到現在,還仍然有人固執地認為,印第安人當年的遭遇,是文明進步的必然代價。我親耳聽一個美國人這樣說過。

▲《與狼共舞》劇照

用文明進步來掩蓋掠奪、殺戳和種族滅絕的罪惡。文明,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印第安人被奪去土地、生活資源和被迫改變生活方式,印第安人的文化被故意毀滅,上世紀30年代建立的印第安寄宿學校,就是為滅絕印第安文化而設置的,對整個印第安文化的影響至深。

印第安人被驅趕至荒蕪的保留地,曾經的被感恩對象,如今卻被合理合法地在社會最邊緣的地方淪入自生自滅的境遇。

南達科他州奧格拉拉拉科塔縣,有全美第八大印第安保留地Pine Ridge,那裡到處破爛、骯髒,缺乏任何公共設施,只有最原始的衛生環境,男性平均壽命僅有44歲……

如今,印第安人的教育水平是全美最低,印第安人的失業率是全美最高,嬰兒夭折率全美最高。看不到希望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酗酒,吸毒,自殺…….

▲《與狼共舞》劇照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走在懷俄明大草原和南達科他的黑山惡土,呼嘯的風從天邊刮來,穿過印第安人的聖山和魔鬼塔,仿若曠野野牛群狂奔,戰馬嘶鳴勇士長嘯,殖民者的槍炮聲…….

相關焦點

  • 印第安人用50年時間為瘋馬雕像,和總統雕像相對
    原來,這座山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巖組成,質地堅硬,抗腐蝕性極強。白人在印第安人奉為聖地的布拉克山脈為總統塑像,是對印第安人極限的挑戰。帶著對白人的無限憤慨,幾年之後,印第安人開始著手用花崗巖為瘋馬雕刻石像。
  • 一家三代斥巨資,為打敗美國人的印第安英雄雕巨像,如今完工了嗎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前總統頭像,全都存在在這一個公園裡面。讓這裡不僅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勝地,還成為了美國文化中,美國總統的象徵。但是,世人所不知道的是,這座山上的雕像,曾經讓印第安人非常的不高興。先不說,美國在當年是如何殘忍地屠殺印第安人,佔領他們的領土的。更何況這座山所在的地布拉克山脈,就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聖山。
  • 扒一扒美國的黑歷史,那些被滅絕的印第安人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一個地地道道的移民國家,原住居民為印第安人,後被殖民地大規模屠殺殆盡,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屠殺印第安人是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殘暴的歷史,美國人選擇了遺忘和漠視這段歷史,享受著殺害印第安人的勝利成果,毫無悲鳴懺悔之意,甚至還洋洋自得。
  • 美國感恩節的真相:印第安人的血流成河
    剛開始印第安人與世界其他地方原始人類一樣,以打獵捕魚為生,過著原始的採集文明。北美印第安人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馴化了玉米,開始定居種植玉米,從而進入了農業文明。 但新航路開闢後,100年間印第安人人數銳減90%以上,中美洲一帶印第安人幾乎滅絕。只有一些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地方,印第安人相對保存比較完好。
  • 悲涼的輓歌——消失的印第安文明
    他帶領士兵大規模地焚燒印第安人的土地,頒布法律將印第安人定義為野蠻人,甚至下令收購印第安人的頭皮。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也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好的印第安人是死掉的印第安人,為了滅絕印第安人,他開始下令屠殺印第安人重要的食物和工具來源——北美野牛,北美野牛目前的瀕危狀態,是要歸功於這位「美國功臣」的。
  • 地理大發現帶來的災難:非洲喪失一億人口,印第安人差點滅絕
    而美洲(瑪雅人除外)、大洋洲、北亞、南非則尚未形成階級社會、文明國家和前資本主義時代的民族形態——部族。 地理大發現導致了人口大遷移,人種分布大變化,種族大滅絕,大融合,最後便實現了民族大形成。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
  • 印第安人的血淚:歐洲與美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文明
    西方白人殖民者罄竹難書的罪行1495年以後,哥倫布開始在一個名叫阿拉瓦克的印第安部落中抓人,將阿拉瓦克人裝船運到歐洲當奴隸販賣。因為條件過於惡劣,這些奴隸死亡率非常高,哥倫布不得不想辦法搜羅更多的財富。因為相信當地有金礦,於是,哥倫布他們下令所有14歲以上的印第安人必須每3個月交出一定量的黃金。交上的阿拉瓦克人,脖子會被掛上一個銅圈。
  • 印第安人為何要求退出美國,回顧美國與印第安人的血腥歷史
    早在美國尚未獨立之前,在其統治的十三個殖民地,便曾執行過殘忍的種族滅絕政策,而為了提高這種滅絕效率,他們甚至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懸賞。例如《世界通史全編》的記載,當時的新教大師和新英格蘭清教徒便曾在1703年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而到1720年時,這個價格上漲到了100鎊。
  • 美國印第安人今安在?那些被掩埋的「死亡之路」
    在美國華盛頓市中心有一座美國國家印第安人博物館,距離國會山不遠,是一棟4層高的建築。博物館4樓有一尊名為「戰爭同盟·和平夥伴」的雕塑。一名白人殖民者與兩名印第安人站在一起,雕塑在的圓形展廳中央,四周投影是印第安人與白人手牽手,仿佛在篝火前跳舞的場景。事實果真如此嗎?
  • 印第安人救助了102個英國移民,400年後,印第安人後悔嗎?
    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著名的「感恩節」,「感恩節」如今在全球的影響力其實離不開美國文化的流行,看似很古老的感恩節其實被美國國會正式確定為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也不過80年的時間。直到1941年,美國國會才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
  • 戴旭:實行種族滅絕最成功的國家
    客觀地來說,美洲唯一、真正的最早發現者是印第安人的祖先——那些幾萬年以前從亞洲進入這塊大陸的人們。歐洲殖民者對美洲的這次所謂「發現」,其實是對美洲物質財富的大搶劫,對美洲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進行的種族大滅絕。實際上,如果不是中國的四大發明經過伊斯蘭世界傳播到歐洲,歐洲至今可能仍然是野蠻之荒。
  • 1492年:哥倫布到來前,印第安社會或許比歐洲社會更文明
    幾個居住區的骨頭和頭骨構成了這樣一個奇觀,對莫頓來說,麻薩諸塞州森林似乎是「新發現的受難地」——基督教耶路撒冷的處決之山。令朝聖者驚訝的是,他們在科德角挖出的一具屍體長著金髮。幾年前,一艘法國船在那裡失事了。Patuxet部落的印第安人監禁了幾名倖存者。據說其中一個人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當地語言,可以告訴綁架他的人,上帝會因為他們的惡行而毀滅他們。
  • 瘟疫滅族:500年前數千萬印第安人就是這麼滅絕的……
    要是沒有這場大瘟疫,殖民者很難在印第安人的包圍環繞下獲得土地和生存下來的權利。要知道北美洲東部的印第安人還處於原始氏族公社末期,本身就非常的野蠻與殘酷,而且武力也不低,是一場瘟疫徹底改變了一個大陸的版圖和一個族群的命運。 武漢新型冠狀性肺炎目前死亡人口已經超過2200多人,如今人們談疫色變。然而,在美洲歷史上,也經歷過多次瘟疫大傳播。
  • 120年前的印第安人老照片:幾乎被美國人趕盡殺絕,圖2女子很漂亮
    由此,美洲大陸成為了印第安人的故鄉。在這裡,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和語言,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打破了他們上萬年生活以來的平靜。照片中就是百年前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語言的劃分情況至今都沒有公認的分類。照片中就是印第安女子。
  • 【解讀美國】戴旭:實行種族滅絕最成功的國家
    解讀美國歷史之二:實行種族滅絕最成功的國家美國剛一獨立,就開始擴張,使美國從偏居一隅的前殖民地,變成了一個擁抱兩洋的大國。唯獨美國,不僅成功推行了種族滅絕政策,而且這一驚人暴行不僅沒有引起當時世界的憤怒,現在也幾乎遁出世人的記憶,避免了歷史的審判,以至於今天中國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提到種族滅絕政策就想到希特勒這個「小巫」,卻不知道在他之前還有一個重量級的大巫。說美國是在原住民屍骨上堆建新帝國,一點都不過分。
  • 最後一個印第安人在美國博物館去世,1000萬印第安人遭遇了什麼?
    文明的交替必然面臨著毀滅,這種毀滅是無情的、甚至是殘酷的。最後一個印第安人在美國博物館去世,1000萬印第安人究竟遭遇了什麼?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有多少種族經受著苦難,接受著洗禮,最終走向滅絕。任何一種文明在現在看來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有多少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揭開真相。
  • 印第安人的長相,很像中國人
    而且是用特別血腥的手段,將原本生存在美洲大地上的黃種人,給近乎於徹底滅絕。 蒙古人種美洲支系 印第安人喜歡在臉上塗抹紅色顏料,這是他們的文化傳統,因此歐洲白人入侵者在最開始的時候,稱呼印第安人為紅種人。
  • 1900年代:印第安人險被趕盡殺絕,一個美國人用相機拍下珍貴照片
    消失中的美洲印第安人1900年前後,也就是愛德華·柯蒂斯剛剛開始決定拍攝美國本土印第安部落的時候,美國南北戰爭剛剛結束。而實現南北統一之後,華盛頓就立刻把針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政策提上了案頭,評價說之前英國對印第安人的政策太寬容了,而他們不會。
  • 刻有4位美國總統的總統山,被譽為美國標誌,實際上卻是爛尾工程
    但是,當時身為共和黨人的美國總統約翰·柯立芝卻提出了這樣一個特殊要求:除了國父華盛頓不可或缺以外,其他三位總統,必須包括2個共和黨人和1個民主黨人。共和黨人要佔據多數。最終,能夠榮登總統山的另外三位總統也被敲定,他們是:託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
  • 印第安寄宿學校,把原住民「文明化」成功了嗎?
    直至在菲利克斯Heard博物館見識了「寄宿學校」(Boarding School)歷史展,並與相關負責人交談後,才算對這塊土地上的原本主人有了膚淺了解,並知道了他們為融入由外來者書寫和定義的文化,在一百多年歷史中所不得不付出的、近乎喪失自我身份的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