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

2020-10-03 找大狀


大狀說:找大狀,中小企業自己的法律顧問。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是關於企業股權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導讀:股東在公司裡是有權利的一方,因此相關法律也要求部分股東需要向公司出資。那麼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

1、根據我國《公司法》第199條和《公司註冊資本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公司註冊資本需要實繳的公司,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

2、只有按法律規定實行註冊資本實繳制的公司,也就是需要股東實際完成出資的公司,比如證券公司,金融公司的股東,才會有招致行政責任的風險,如果上述情節非常嚴重的,還可能撤銷公司的登記或者吊銷公司的營業執照。

3、對於實行認繳制的公司,由於法律沒有要求成立公司時必須實際繳納承諾的出資,就不存在虛假出資或抽逃資本,因此也就不會產生上述的行政責任。


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

1、虛假出資:是指宣稱其已經出資而事實上並未出資,其性質為欺詐行為,如以無實際貨幣的虛假銀行進帳單,對帳單或者以虛假的實物投資手續騙取驗資報告和公司登記。

2、抽逃出資:是指在公司成立後或資本驗資之後,將繳納的出資抽回,其性質亦屬欺詐。

3、遲延出資:是指股東不按章程規定的期限交付出資或辦理實物等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4、出資不足:所謂出資不足,是指在章程規定期限內,股東僅僅部分履行了其所承諾的其出資義務,且至今未能補足出資的情形。出資不足是股東違反出資義務中最為普遍的現象。

5、瑕疵出資:是指股東交付的非貨幣財產實際價值顯著低於評估價值,造成財產實際價值降低的。


股東出資的形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7條第1款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事物、智慧財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德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所確認的股東出資方式有貨幣和非貨幣財產兩種,具體可分為:

1、貨幣

這裡所說的貨幣,通常是指我國的法定貨幣,即人民幣。設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數量的貨幣,用以支付創建公司的開支和公司設立後的生產經營費用。所以,股東可以用貨幣進行出資。股東一方是外國投資者的,也可以用外幣出資。

能否以有價證券出資?《公司法》沒有將有價證券規定為一類出資方式,是因為大部分有價證券屬於債權證券,他們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以作為出資方式的財產,都是可以為公司所直接利用的,股東只有在將有價證券變現後,才能以該比款項出資。

2、實物

實物指有形物,法律上把財產區分為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兩大類,實物屬於有形財產的一部分。

有形財產又可以分為動產和不動產。所謂不動產是指不能自由移動或一旦移動會破壞其物質形態或經濟價值的財產。動產則是指不動產以外,可以移動並不因移動而破壞其原有經濟價值和物質形態的財產。

作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出資種類的實物,主要是動產,不動產屬次要地位。股東以實物出資一般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該實物原為股東所有。第二,該出資實物是公司生產經營所必須的,否則這種出資就沒有意義,只是給公司增加變賣該實物的麻煩而已。

3、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包括著作權和工業產權。智慧財產權是指民事主體對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智慧財產權上不斷擴張的開放體系,其範圍主要包括著作權和鄰接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商號權。

4、土地使用權

公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一定的場所,因此,公司股東可以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一般來說,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股東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後向公司出資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二是公司向所在地的市(縣)級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過審查批准後,通過訂立合同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公司則依法交納場地使用費。前者為股東出資方式,後者則是公司設立後的經營行為。股東以土地使用權出資,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要履行有關法律手續。


以上為《公司股東未出資承擔什麼責任?違反出資義務情形有哪些?》的全部內容,若您有企業股權相關的問題,歡迎在本文章 底部留言 或 私信找大狀,將竭誠為您服務!


摘自網絡,侵權請聯刪。

相關焦點

  • 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由於出資瑕疵直接導致法人財產的減少,大大增加了其它市場主體與之交易的風險,使債權得不到充分的財產擔保。那麼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網友諮詢: 股東出資瑕疵的責任是什麼,股東出資瑕疵有哪些責任?
  • 未出資股東對債權人的責任承擔
    [裁判要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不論轉讓股權是否早於公司債權,公司債權人均可向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請求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 「未到期未出資的股東」是否提前承擔出資加速到期的責任?
    本案中,一審法院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規定:「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認為該案中股東出資應加速到期。
  • 最高院案例:董事未履行督促股東出資義務時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再366號判決確認了董事督促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責任。 本案中,涉案公司(即本案原告)股東未按期繳清全部認繳出資額,由於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執行過程中已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後因無可供執行財產,法院終結執行,涉案公司已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另,涉案公司的六名董事均擔任過股東的董事。
  • 股東出資瑕疵責任分析
    股東未出資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原則上公司其他發起人與該出資人承擔連帶責任,承擔連帶責任僅限於「發起人」,不包括公司成立後的新加入股東。但是有限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為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受讓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該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對債權人的責任。
  • 認繳出資未到期,公司債權人能否追加股東承擔清償責任?
    當公司有未清償的債務,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時,公司股東就可以通過修改公司章程的方式,對出資期限進行修改不斷延長,理論上將不存在出資期限到期的問題。反方觀點: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時,公司股東認繳出資未到期的,不應當追加該股東在未繳納出資範圍內對公司未清償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 認繳出資未到期,是否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這樣問題就來了,當公司經營不善,無力對外清償所負債務時,股東所認繳的出資又是對公司的負債,雖然股東認繳出資尚未到期,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股東是否有義務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則相關的實務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 追加未出資股東的配偶承擔連帶責任的3個標準
    實踐中,存在一些股東超期未繳納註冊資本,或抽逃註冊資本的行為。《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明確規定,若股東存在未出資情形,債權人可以要求該股東就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進一步,如果該股東存在配偶,債權人否基於夫妻共同債務而要求追加配偶承擔連帶責任呢?
  • 股東未按時足額出資,可能有這4種法律責任!
    但是,從法律實務來看,不少的股東有未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情形,對此,未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股東未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不但違反公司章程中關於股東出資的規定,而且也違反了與其他股東之間關於設立公司的相關協議,屬於合同違約行為,其他守約股東可以追究未按時足額繳納出資股東的違約責任。
  • 股東未盡出資義務,轉讓股權後,受讓人要承擔責任嗎?
    法律知識要點:在實務中,有不少公司股東,在存在出資瑕疵的情況下,將公司股權轉讓第三人,這種情況下,未盡出資義務的法律責任,是由轉讓股東承擔,還是由受讓股東承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八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公司請求該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受讓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債權人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二款向該股東提起訴訟
  • 關於股東出資不實的法律責任
    現XX公司對外債務累累均無法執行到財產,未履行出資義務的發起人股東、歷史股東、現存股東應當通過什麼方式被追加承擔公司債務呢?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股東出資期限未屆滿即轉讓股權,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
    裁判要旨   公司股東在認繳的出資期限未屆滿前轉讓股權的,應視為其明確表示不再履行未屆滿的出資義務,但該轉讓行為及認繳期限未屆滿並不能免除其出資義務,應按照申請執行人的申請追加其為被執行人。
  • 公司破產股東得承擔哪些責任,是什麼?
    現在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相當迅速,所以每天都會有新公司成立,但是有一些公司因為各種原因可能要面臨破產的風險,公司都是有股東的,如果公司破產肯定也會影響到股東的利益,那麼公司破產股東得承擔哪些責任,是什麼?  網友諮詢:  公司破產股東得承擔哪些責任,是什麼?
  • 【法官說法】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限制
    另外,無證據證明某建築公司股東存在惡意延長出資期限以逃避履行出資義務的情況,也無證據證明某建築公司因存在到期債務不能清償,具備破產條件,故某建築公司及其股東不存在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情形,其股東不應承擔責任。該案判決後,當事人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在二審過程中,上訴人撤回上訴,該案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 股東是否履行了出資義務,產生爭議時,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法律知識要點: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對自己的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這就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分配規則。舉證分配規則,在訴訟當中非常重要,因為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如果無法完成舉證的,其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法律後果,也就是承擔敗訴的法律風險。
  • 公司股東瑕疵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二、股東瑕疵出資的基礎問題分析  股東瑕疵出資,是指股東違反出資義務,未按法律規定或者公司章程約定繳納出資,或事後抽逃出資的行為。可見,股東瑕疵出資就是股東對出資義務的違反,因此,我們在探討股東瑕疵出資的問題時,非常有必要結合公司資本制度對它所涉及的基本問題進行分析。股東的出資是公司財產形成的基礎,也是公司具備獨立人格的最基本要求。
  • 公司不能清償債務時,能否要求認繳出資未到期的股東承擔?
    導讀:公司經營不善,無力清償所負債務,債權人經過訴訟,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後也因無財產可供執行,被法院裁定終止當次執行。公司無力清償債務時,股東所認繳的出資是對公司的負債,雖出資尚未到期,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股東是否有義務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則相關的實務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 股東「抽逃出資」全解析
    公司債權人的債權未過訴訟時效期間,其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股東以出資義務或者返還出資義務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董事不能承受之重:股東欠繳出資的連帶責任
    舉例來說,公司有五位董事和五位股東,各股東均欠繳出資100萬元,共計欠繳出資500萬元,董事沒有催繳。現公司欠債權人600萬元無力償還,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股東只需在各自未出資範圍內承擔補充責任,即,各股東的責任上限是100萬元;而按照本案的判決,各位董事卻分別要對全部的500萬元承擔連帶責任。即,法律上沒有出資義務的董事的責任上限,反而超過了負有出資義務的股東。
  • 出資義務在股權轉讓後到期,轉讓方是否還有出資義務?
    如股權轉讓方在轉讓股權時其出資義務並未到期,但受讓人並未在章程所約定的出資義務到期後繳納出資,債權人是否有權要求轉讓方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公司是否有權要求轉讓方與受讓方對出資義務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