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有個「程book」
8月28日下午,貴州科技館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的女兒程漱玉和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熊杏林,她們共同為在場的聽眾講述了程開甲成長成才的感人故事。
1937年盛夏,程開甲從秀州中學畢業。就在同學們緊張備考之際,七七事變爆發。盧溝橋上的隆隆炮聲,打破了年輕學子內心的寧靜。一些同學宣布投筆從戎,但程開甲認為:要救國先得有本事,有本事,就得上大學。他同時報考了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考試結果發布,他同時被兩所大學錄取。唯一不同的是,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上,註明是公費生。這是浙江大學給予極少數優秀考生的一種獎勵。公費生每學期可從學校領取100元補助。這在當時那個年代,相當於解決了大學四年的基本開銷。所以程開甲選擇了浙江大學。
開學沒有多久,上海失守,杭州告急。浙江大學被迫內遷。杭州-建德-吉安-泰和-宜山-遵義-湄潭,隨著日軍步步緊逼,浙江大學搬遷了六個地方,有的地方甚至落腳不到半個月就要重新出發。
浙江大學西遷,被譽為「文軍」的長徵。顛沛流離中,同學們吃盡了苦頭。大轟炸中,程開甲所在的宿舍被炸毀,同學們的衣服、被褥、書籍、筆記本,全部化為灰燼。除隨身衣服外,他們頃刻間變得一無所有。夥食方面,更是捉襟見肘。吃飯實行「蜻蜓點水」和「逢六進一」制。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夾菜不能大塊大塊夾,比如吃豆腐乳,只能用筷頭蘸一點點;所謂「逢六進一」,就是吃六口飯才能吃一口菜。
竺可楨
1939年2月,在流亡中,校長竺可楨做了《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著名演講。竺可楨首先講述了布魯諾、伽利略、克卜勒等科學家的重大貢獻,然後說:現在歐美顯得先進,實迄16世紀為止,歐美文明還遠不如中國。但由於這些先賢的求是之心,他們憑自己的良心,甘冒不韙。有的因求真知補燒死,有的被囚禁,但是不變其初衷,終於真理得以大明,然後科學才能進步,工業才能發達,歐美才得先進。中國要想強盛,要使日本或別的國家不敢侵略中國,只有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別人是靠不住的。培養這種力量,就是大家到浙江大學來的使命。聽完演講,程開甲熱血沸騰。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兩行文字:
中國挨打原因:科技落後。
拯救中國藥方:科學救國。
程開甲是公費生,每學期有100元的補助。抗戰之初,這些錢還夠用。1939年之後,隨著物價飛漲,100元已經遠遠不夠用了。程開甲不得不節衣縮食,精打細算。但無論怎樣節省,他夜讀的燈油錢,總要比別人多上好幾倍。不得已,每次夜讀,他都會把燈芯撥到最小。
有一次,一個同學跟他打賭:「老兄,你若能一連三天三夜看書不睡覺,以後晚上的燈油錢全由我出。」
一來是年輕氣盛,二來機不可失,程開甲爽快地接受了這個挑戰。程開甲知道自己一旦進入學習狀態,就可以廢寢忘食。所以,他首先準備了一個筆記本,開列了平日裡沒有想清楚的問題。然後,從圖書館和老師束星北家裡借來一大摞量子力學的書籍。最後,到商店買了幾天的乾糧。一切妥當後,賭局開始。
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著讀著,程開甲完全被知識的力量所吸引,他已經進入了知識的海洋,甚至忘記了自己在打賭的事情。他不停地看書、計算,真的沒有合眼。最後,同學們擔心會出事,提前一天強行「停戰」。程開甲贏得賭局,也贏得一個外號:程BOOK。(王麗)
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