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2021-03-01 科學物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科學物」,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

中新社西寧2月14日電 記者14日從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獲悉,                                                                                                                                                                                                                                              由青海師範大學教授、高科院「高原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研究」團隊成員侯光良和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陳宥成聯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新視角:通天河流域石核-石片工業》日前發表,該研究成果顯示,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據介紹,人類對青藏高原的早期佔據過程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

該研究成果對全新世之前是否還有其他的人群從其他路線開發佔據青藏高原中高海拔地區進行了針對性研究,以進一步釐清早期人類進入青藏高原的時間和路線。

近兩年來,科研團隊先後在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通天河玉樹-稱多河谷段海拔3500米以上區域的河流階地上發現2處含有較豐富打制石器的遺址,分別命名為塘達遺址和歇格遺址。科考隊在塘達遺址2-4級階地上發現打制石器67件,在歇格遺址2級階地上發現打制石器43件。

塘達遺址和歇格遺址新發現的石器工業特徵鮮明,均屬於石核-石片石器工業,以近距離的優質綠色矽質巖礫石為主體原料,石核以雙面剝片和單面剝片模式為主,石製品尺寸較大,工具類型以刮削器為主體,存在少量礫石砍砸器。

研究成果顯示,塘達-歇格遺址是中國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的典型的石核-石片工業。據現有考古材料,青藏高原全新世時期石器工業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細石葉工業因素,而塘達-歇格單純的石核-石片工業在青藏高原全新世時期遺址中尚未發現,顯示遺址的年代可能早於全新世。

此外,青藏高原東南部周邊地區更新世時期石器工業呈現顯著時空多樣性,比較研究顯示,塘達-歇格遺址石器工業與長江三峽2-4級階地井水灣、冉家路口等晚更新世遺址石器剝片模式具有相似性。

本研究推斷,塘達-歇格石器生產者的活動年代大約為晚更新世,可能由長江中上遊地區(或其他鄰近的河流)沿河谷擴散至青藏高原,人群擴散的驅動力可能來自MIS5或MIS3階段青藏高原東南部的狩獵採集人群人口壓力的增大。

本研究基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新發現的典型石核-石片工業,提出了晚更新世東亞人群從東南路線向青藏高原擴散的假說,早期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技術、路線和驅動力可能是多樣化的。(完)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高原流石灘植物,花在高原上,不得不低頭,它是石灘上最靚的仔
    草木譜高原流石灘植物□李波卡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低溫、低氣壓、強輻射、溫差大、營養貧瘠……一系列難題讓流石灘成了同地區多數常見植物的「禁區」。但有些植物就是憑藉卓絕的生存策略,在惡劣條件下綻放出或妖冶奪目,或精緻小巧的花,讓眾多植物愛好者趨之若鶩。
  •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史前彩繪手印巖畫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剛察縣文旅廣電局邀請陝西考古專家張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賈鴻鍵在青海湖北岸進行調查,在剛察縣發現了彩繪手印巖畫,這在青藏高原尚屬首次。  手印巖畫是一個世界性的巖畫題材,在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澳洲均有發現,是所有巖畫中最古老的一種表現形式。最早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近代原始部落巖畫中都還保存著這種題材。
  • 武漢巖土所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
    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武漢巖土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濟大學、四川省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共7家單位聯合組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地質災害科考隊」,在四川省境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實地考察。
  • 考古2019︱舊石器考古:新發現層見疊出,探起源精彩不斷
    團隊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盆地的白石崖溶洞中,發現中更新世古老型智人的下頜骨,古蛋白研究結果表明,其為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是青藏高原目前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也是除俄羅斯丹尼索瓦洞之外首次發現丹尼索瓦人個體。該發現為探討東亞直立人、古老型智人、和現代人演化及其相互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 這裡的地貌都讓美國探險家驚嘆不已,而且就在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腹地,地質學家發現了300多平方公裡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深峽谷、密密麻麻的河流和各種各樣的生物使美國探險家們驚嘆不已,並稱之為「中國黃石公園」。這是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位於青海省玉樹州扎多縣安塞鄉「翁塞地質公園」內。
  • 「視草為寶」的青藏高原守護者
    新華社拉薩2月4日電(王嘉藝 魏夢佳)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也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在這裡,42歲的董世魁已經為「草」奔波跋涉了20年。
  •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2014-12-10 16:19:47這是澳洲龍蝦首次在青藏高原養殖成功。」青海省共和華茂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麟10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澳洲龍蝦屬於名貴海水經濟蝦種,通體火紅色,爪為金黃色,肉質最為鮮美。澳洲龍蝦的天然分布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18℃—32℃之間能取得較好的生長率。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在如此高海拔地區成功繁育澳洲龍蝦後代較為罕見。
  • 北京疫情復發,北極火災,青藏高原28種新病毒,大自然在報復人類
    巴西出現不明病毒今年2月,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巴西東南部城市貝洛奧裡藏特一個名叫Pampulha的人工湖發現了一種攜帶不明病毒的變形蟲。科學家通過顯微鏡發現這種變形蟲寄生著一種人類前所未見的病毒。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亞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文明史上聞名遐邇的伏羲、炎帝、夏禹、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等都是高原古羌人。其間,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叢林茂盛,但青藏高原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其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 新發現!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柴達木盆地到底有什麼,使得它成為了青藏高原的「聚寶盆」?
    X2YTourism 坐辦公室也要心懷世界之中國最神秘的高原-青藏高原。對於青藏高原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它「世界屋脊」的外號,因為它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由於它獨特的地理條件,讓它看起來似乎只有無盡的沙丘、雪域高寒、荒漠蒼茫和永遠的褐黃色……這樣的看評價對青藏高原是有失偏頗的,這裡地域遼闊、擁有者豐富的地貌特徵,並且產生了豐富多樣甚至獨步天下的景觀,這裡還有流傳千年的歷史傳奇和人文故事。而聞名世界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就是這片土地的精華和魅力所在。
  •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4000萬年前古高度低於2300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長江源頭高清全景影像首次發布 首次拍攝到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哺乳動物
    央視網消息: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是長江正源的發源地,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裡)園區管委會發布了最新視頻影像,這也是他們首次全程採用4K解析度影像記錄到長江源頭的壯美自然景象。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青藏高原的地氣雲雨及其對下遊天氣的影響
    為增進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我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在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多次系統性的大氣科學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 發展了針對多源衛星的遙感參數化方案,將「點」的地氣通量觀測拓展到了整個青藏高原「面」上,且時間解析度也由以往的數天提升至小時。進而揭示了2001至2012年以來,青藏高原增溫增溼的背景下,高原地表感熱通量減弱而潛熱通量上升的現象。 3) 揭示了小尺度複雜地形的次網格地形參數化的拖曳效應,可有效降低WRF模式對青藏高原的降水高估。
  • 青藏高原植物於苦寒處綻芳華 來了解一下它們的生存之道
    該影片以紀實的方式,介紹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像塔黃、綠絨蒿等因獨特性而著稱的植物,它們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為生存繁衍所煥發出的頑強生命力,十分令人驚嘆。  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中國三大自然階梯中最高一級。
  • 颱風「塔巴」影響東部海域 青藏高原華西地區等地有降水
    颱風「塔巴」影響東部海域 青藏高原華西地區等地有降水 2019-0920日至25日,受冷空氣影響,青藏高原中東部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
  • 南方大部陰雨寡照 青藏高原西北地區等地有弱降雪或雨夾雪
    青藏高原東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有弱降雪或雨夾雪。預計,受冷空氣影響,17日白天至19日夜間,東海大部、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南海大部、北部灣將有6~7級、陣風8級東北或偏北風,其中臺灣海峽、南海北部、巴士海峽的部分海域風力可達8級、陣風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