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的人們通常都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每每在走完一段旅程後,在歇腳兒的功夫,總期望能藉助過去所歷經的道路和經驗總結並結合眼前所看到的景致對未來做出某種預測,進而從心理上給自己建立一種預設,並希望藉此能夠實現主動駕馭未來的人生道路。我們今天要同諸位家長朋友和同學們交流的這個議題就屬於這種情況。
在正式就今天的話題展開交流和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中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已經將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進行了分類,中考成績處於高中錄取分數最低線之上的學生分別被不同類型的高中錄取。按照我們大多數人現在所熟悉的情況,高中至少可以分成四個類型:省市級示範高中、區縣級示範高中、優質高中和一般高中。對於這個結果,我們常常借用數學上的一個概念叫做『合併同類項』來對此現象進行形象的描述。
據此,我們再進一步分析,既然大家都已經被『合併同類項』了,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結論:高中以後個人的成績好與不好跟過去基本沒有關係了,關鍵還是得看新起點上各自的努力程度了?對此,筆者本人的觀點是70%認可,另外的30%還是和初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我們為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出進一步的說明:
1、 學業態度和學習動機
想必大家一定會認同這兩個要點是對學生學業建樹高度有著最根本性影響的深層次原因。那些從小接受良好學習動機引領和培養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會發現他們逐漸開始在學業生涯中表現出很強的自覺、自律和自主性,這樣的學生一般都是主動學習,正所謂源頭活水,因為內在驅動力很強,故而學習中能創造出許多方法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樣的學生升入高中後,他的這種慣性力依然保持並繼續推動他在新的學業階段創造更好的成績。
相反,初中階段在這兩點上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常常需要依託外界的監督、激勵和鞭策才能進入學習狀態,學習對於他們來說就會顯得充滿壓力,心理上也處於被動狀態,內在的靈性和創造力也激發不出來,常常被人誤解為學習方法不好,所以學習成績不夠好。儘管如此,但由於初中整體學業難度係數不高,故而在外界各方壓力督促下憑著自己聰明的頭腦和考前的必要突擊和衝刺,也能最終考入高中。但這類同學在高中學業新起點上要想創造新的優良成績,就須認識到自己在這兩個關鍵點上存在薄弱並從設法督促自己從內在進行努力改變,才會激發出自己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靈性,那麼新的奇蹟是完全可以被創造的。
2、 日常學業和習慣表現
日常學業表現通常指學生在課堂聽課、課後作業及定期複習和歸納總結這三個方面的綜合表現情況,而且其中又包含許多重要的學習習慣。
初中學業內容以基礎性知識為主,因此即便學生課前不能夠做到提前預習,但只要課堂上能做到認真聽講,大部分知識都是可以學會的。但是到了高中就不太一樣了,由於學業知識難度的加深和知識面的拓寬學生如果不能在課前有效預習和準備,不到三個月你就可能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進度和節奏了。因此初中時期能有效培養課前預習的同學上了高中後很容易因此受益。
談到課後作業習慣,我們在實際中發現,有些同學非常善於利用在校零碎時間來完成作業,晚上放學回家後作業往往已經完成了大半甚至還要多,這個好習慣在高中繼續保持,那麼無形中他的學習效率就比一般同學高出不少,這也變相的等於延長了一天的時間。一般學生一天只有24小時,他可能會發揮出28甚至更多小時才能有的產出。
定期複習和歸納總結是成為上遊學生的重要手段,因為學生在複習、歸納和總結中常常會開動腦筋展開思考,而思考就是實現知識內化、思維能力提升和增添智慧的重要舉措。擁有這方面良好習慣的學生高中階段將不會明顯感受到難度增加帶來的不適,反而會如魚得水的汲取各類豐富的知識,不斷地獲得更多的自信和勇氣,從而實現更大的學業進步。
3、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
這裡面有兩項關鍵點,一是『化繁為簡』的能力;二是『重複和堅持』的素養。前者會讓學生把難題巧妙地分解成簡單題,後者讓學生在日復一日的重複訓練中不會感到厭倦,甚至於還能有滋有味的享受學習的過程。
具備這兩個關鍵點的同學到了高中後,即便遇到阻力也能很快的化解並消除,做到乘風破浪前行。相反,這兩點做的不夠好的同學可能就會感到壓力空前,挫折感倍增,容易被困難壓制阻礙前行,久而久之就容易洩氣,不可不防。
上述為大家分析和歸納的三個方面內容,旨在幫助同學們將初中學業中那些對高中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能力和素養挖掘並顯現出來,從而幫助大家在新高一的起點階段能夠深入思考和多加借鑑,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通盤考慮,由此便可相信你可以有更充分的信心發揮長處,再有意識的彌補薄弱項目,進而能更好的在新的學業階段站住腳並且為日後的長足進步打好基礎,鋪設好道路,有了這些堅實的努力付出,日後的學業進程你們將會過得充實並富有極大的收穫感。
閱後滿意請您添加 『關注』,後續還會有系列內容發布,持續努力為大家奉獻更多的精品。
END,全文完。
文章來源 | 帝都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