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2020-12-13 四川新聞網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

  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

  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形下,健康碼,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類似報導並不鮮見。此前,《中國新聞周刊》微博發文稱,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上述事件,看似「手機問題」,卻指向養老困局與社會文明程度。縱觀全國,多地已開展相應服務,助力老人融入數字時代。早在2016年4月,成都雙流區老年大學就舉辦了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而在浙江、北京、深圳、瀋陽等地,近年來,相關活動亦不鮮見。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歷時數日,先後尋訪多位老人,就此展開調查。

  困局

  兒子買的智慧型手機

  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他擱置了

  「現在是2020年×月×日,星期×,上午8點整。」成都市民王先生的一天,是從老年手機的整點報時開始的。每天8點至18點,手機會準時進行10次整點播報。2019年5月,王先生以240元的價格購得這部老年手機。對於78歲的他來說,字體大、功能簡便、自動報時,是他選擇老年機的理由,「我的視力下降很多了,看不清小字。」

  兩年前,兒子曾給王先生購得一款智慧型手機,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王先生擱置了。他回憶,智能機功能繁複,每次接打電話,都需滑動界面、翻過各類軟體,「經常沒注意就點進別的地方,電話一直接不起來,著急。」

  本來沒有智慧型手機,對他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直到2020年,在過去的這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健康碼開始成為大家的出行必備。王先生豁然發現,沒健康碼,出行、就診、購物……沒那麼方便了。

  今年4月,王先生因病去醫院就診。他伸手招車,前後見到兩輛亮著紅色「空車」標誌的計程車,都從他面前呼嘯而過,這讓他納悶。少頃,一輛計程車終於停在附近。一經攀談,他才明白,和前兩輛空車一樣,這輛計程車已通過手機軟體和其他乘客約好了行程。

  又等了十多分鐘,真正的「空車」終於來了。計程車司機卻表示,不收現金,需要掃碼支付。無奈之下,王先生決定改乘公交車。「當時公交只喊戴口罩,沒喊出示二維碼。但(和坐計程車相比)多出差不多20分鐘吧。」到達醫院,需要出示健康碼。王先生表示,自己用老年機,無法出示,院方工作人員稱,若無健康碼,出示身份證也行。只是此前王先生並不知道需攜帶身份證,遂返家,「後來,找的家附近藥店的坐堂醫生看的病。」

  迷局

  點兩下就能用的微信程序

  阿姨學了兩天,記了7個步驟

  「哦豁,咋個又沒得了?」72歲的黎阿姨坐在沙發上,手裡的智能機像一個不聽使喚的高科技玩具,讓她頗為苦惱。「你點到其他頁面了,先退出……不是,點這個……」身旁,兒子正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碼。黎阿姨拿了個本子,記錄下操作步驟,但從頭再來時,又懵了。

  年輕人駕輕就熟的微信程序,黎阿姨舉步維艱。年輕人短短兩步「打開微信,輸入『天府健康通』」,在黎阿姨的本子上,列成了七個步驟:

  1、在手機上往下劃(從最高的地方往下劃)

  2、點兩個箭頭的圖案(點一下 聯網:藍色;沒聯網,灰色)

  3、點微信(如果沒找到,就把屏幕往左劃)

  4、如果點錯了,就按最左邊的三尖角符號退出(在手機最下方)

  5、點放大鏡(放大鏡在微信上方)

  6、在放大鏡那裡輸「健康」

  7、點「天府健康通」。用完了,要再點「兩個箭頭」,取消聯網

  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

  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

  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兒子給她註冊了個微信,還幫她加了十餘位親朋好友和單位微信群。她卻從未用過微信,只是十天半個月讓兒子代看一次,是否有留言。微信群裡,總是亮著提示消息的紅點,打開來,累積的群信息常達四五十條之多。黎阿姨懷念以前使用老年機的日子,「不像智能機,經常出現啥子『更新』,不敢點,怕點錯。」

  和黎阿姨不同,70歲的張先生習慣了使用智慧型手機。一年前,他學會了手機淘寶、微信支付,有時還會發朋友圈。但直至今年8月22日記者採訪時,他仍不懂何謂「健康碼」,「不曉得咋個申請,我周圍的老年人基本上也不曉得。估計要在手機上預約,還要做個核酸檢測,證明是健康的?」張先生坦言,兒子從未言及健康碼的使用方法,「他都不曉得。」

  破局

  紙質證明代替健康碼

  多地還可用身份證、市民卡

  針對一些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形,各地出臺了用身份證、市民卡、紙質健康證明等代替健康碼的措施。

  成都:

  紙質「健康碼」方便老人出行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的一位工作人員8月21日告訴記者,「成都常住居民,可以去開健康申報證明。健康申報證明在社區醫院都能開。」同時她表示,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例,彼時「直接測體溫就行了。」而且老人的家人也可下載國家政務服務平臺APP,「家屬可以幫助多人申請健康碼。」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今年3月22日,成都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利民社區就發文稱,「利民社區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組長、網格員為轄區中老年人及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居民申領個人『健康碼』,並列印成紙質的,方便居民出行。」社區一工作人員8月22日告訴記者,「整個龍泉街道都是這樣做的。當時我們專門有個網格手機,有個系統,給他們開通權限了,幫他們註冊。申請了,列印出來。」

  她還表示,「現在沒那種系統,沒那種機子了。」究其原因,她解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地方都沒要求用這個(健康碼)了。現在沒有人過來找我們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們基本上都弄好了。」對於仍需申請健康碼的老人,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家人可以用他們的手機,幫他申請。如果有獨居老人,就喊居民小組長去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多地:

  創新開發「健康碼」替代措施

  和成都一樣,多地可由社區或定點醫院出具紙質健康證明,效果等同於「健康碼」。如上海、江蘇等地,無智慧型手機的人員,可由住所地社區審核並加蓋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證明,證明有效期為14天。

  據央視報導,浙江紹興上虞區創新開發了「健康碼暢通行」系統,居民可通過本人身份證代替「健康碼」。針對一些人無智慧型手機、不會申領「健康碼」等問題,可由親屬或社區民警在網上代為申請,待導入系統後,即可憑證通行。

  浙江杭州則開通了「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在全國率先推出「卡碼合一、刷卡讀碼」模式,在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代辦申領健康碼之後,他們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顯示健康碼顏色狀態。廣東省的「粵康碼」可保存及列印紙質「粵康碼」,具有普通「健康碼」同等效力。

  一點思考

  智能化時代,不妨對老年人多點善意!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紅告訴記者,「一個社會不僅要對孩子充滿善意,也要對老人充滿善意,這才是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王紅坦言,「老人的一些東西,社會開始在考慮,但是考慮得很不夠。」

  她認為,「不會用電子設備的老人,其實可以帶一個電子公交卡。這是大數據時代,很簡單。電子公交卡就可以是個最簡單的定位設備,完全可以是動態的。比如老人根本沒有離開這個區域,活動範圍很小,沒有去高風險區,那麼他的電子公交卡應該就是個綠碼。」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進則表示,「疫情防控,事關公共利益。我們應該加大宣傳,讓老年人出行時,家裡或者社區給他列印一份健康碼出來,提前預備。」而對於獨居老人,他表示,「需要找社區居委會幹部等給他提供幫助。或者讓社區委託社會組織來幫助開展一些社會服務,儘量做好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工作。」

  一種溫情

  成都部分醫院開通老年患者綠色通道

  市民姚大媽周一一大早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用自助機掛號時卡在了繳費環節,「我沒用過這些(手機支付),之前都是找志願者換錢。」姚大媽用的是按鍵手機,無法掃碼繳費。姚大媽找到志願者,將掛號費13元現金給了志願者,然後志願者幫她掃碼支付了掛號費。「只要能幫的我們肯定幫,借別的志願者的手機,也會幫助患者掛上號。」志願者小牛說,不過,「如果大家都這樣換錢,我肯定忙不過來。」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應該如何掛號?2016年8月,四川省衛生計生委聯合8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到2017年全省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記者從成都市衛健委了解到,目前部分醫院已經開設了老年患者掛號就醫綠色通道。「我們針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患者開通了專用的掛號交費窗口,針對高齡患者有一對一的就診服務,對於有智慧型手機但不熟悉操作方法的老年患者,我們在門診大廳有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指導他們使用線上服務或自助機掛號。」市二醫院門診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位網際網路行業軟體開發者透露,伴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是老年群體數位化需求的不斷增加。「過去對於老年群體的數位化需求判斷不夠準確,局限在資訊類軟體,如看報、聽書等。老年群體迫切需要的健康管理、就醫類軟體還明顯不足。除了放大字體,還需要精簡軟體操作流程,增加操作提示和客服,實現簡單易懂的體驗效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莉 實習記者 王培哲

相關焦點

  • 成都一老年大學教老人玩轉智慧型手機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從用手機買菜開始老年人也要學習新東西「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時尚。」今年57歲的徐淑君,是肖家河街道的一員。在學校裡,她報了兩門課,其中一門就是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
  • 成都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課,教老人網上購物、繳費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課堂上。「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時尚。」
  • 「教會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應只是老年大學的事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12月4日《成都商報》)<br/><br/>  近年來,諸如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老奶奶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老年人在網際網路面前「被拒」的新聞屢見不鮮,幫助老年人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順利跨越「數字鴻溝」已成為老年群體的一種迫切需求。
  • 沒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怎麼用健康碼?湖南多項舉措方便老人、兒童順利出行
    不僅是在地鐵,在公交車等其他公共場合,同樣有老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犯了難」。沒有電子健康碼就真的一拒了之?專家認為這折射出當地公共服務存在缺陷。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長沙在內的不少城市推出了紙質健康碼等一系列補充措施。
  • 線上支付、預約掛號……多地社區為老人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從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在安徽蕪湖、四川成都、甘肅蘭州等地,很多社區都推出了智慧型手機課,幫助老年人熟悉掌握運用智能技術。
  • 智慧型手機課上來了82歲老人:「想跟上『數字經濟』的步伐」
    82歲獨居老人袁泳賓今年聽到了一個新詞:「數字經濟」。「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我不成社會的淘汰品了嗎?」12月6日,她第三次參加社區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老人說。向12歲的「小老師」請教袁泳賓曾是一名初中化學老師,現在一個人住在長沙中南院社區。她在4年前就買了智慧型手機,但只會基本的打電話發簡訊拍照,其餘功能都不會。看到別人手指在手機屏幕熟練滑動,她有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特別今年疫情期間得知「數字經濟」,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什麼叫數字經濟?
  • 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公共場所的電梯一般都有這樣的安全提示:行動不便的老人須由家屬陪同監護乘梯,以免發生危險。相對於不少老人來說,電梯運行速度太快,容易站不穩,有的老人自己根本站不上去。更多老人擁有了智慧型手機,但如何用起來,又是一道巨大的「數字鴻溝」。儘管手機上並無「請家屬幫助老人學會使用」的提示,這其實是「家屬」分內之責。全國老齡辦等組織2012年發布的新版「24孝」中,就有一條是「教父母上網」,如今,這一新孝行早該成為子女們不言而喻的默契。
  • 事關2.5億老人!破解數字鴻溝,這些問題還需思考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近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和「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兩條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引發網友熱議。帶現金繳納社保的老人被拒,圖片源自網絡對不少老年人來說,智能技術、數位化服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及時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關於破解老年人數字時代困境,還有一些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是科技的快速發展還是老年人自身造成了老人數字弱勢?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 「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
    老人認真學習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連日來,本報刊發了「破解數位化社會『老來難』」追蹤系列稿件,聚焦網際網路智能化時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不便,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2月15日上午,甘家巷社區黨委書記楊鈺娟介紹社區老年智慧型手機課堂「駐點常學」經驗時說,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還設立了智慧型手機應用諮詢服務點,幫助老年人及時解決日常手機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書記王婷介紹,該社區老年人人數約佔轄區總人口的40%,她希望聯合專業社工組織在社區舉辦系列智慧型手機培訓課程,引導老年人融入現代生活,提升幸福感。
  • 別將老人屏蔽在「智能」之外!22部委合力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94歲老人被抬起做人臉識別……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 關愛銀髮一族 山東聊城高新區積極破解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
    聊城新聞網訊(通訊員 蔡志儒 董思齊)近日,「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老人冒雨交醫保卻無法手機支付」等案例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老年人無法適應現代政務服務工具的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 吉康街道多種形式為老人提供智能服務
    東北網綏化1月6日訊(宋傑莊義彬金林)慶安縣吉康街道黨工委針對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中的難題,通過網絡知識培訓、上門入戶輔導、組建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努力為老年人破解「數字鴻溝」,提高共享智能服務水平。  吉康街道有60歲以上的老人1800多名,其中有手機的佔93%,使用平板電腦的佔41%。
  • 衡水市圖書館舉辦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使用培訓
    玩轉掌上閱讀樂享美好生活市圖書館舉辦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使用培訓本報訊 (記者 夏曉婷 通訊員 於靜瑤)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滿足老年讀者的學習需求,25日,市圖書館為老年讀者「量身定製」了一場智慧型手機使用培訓課。
  • 中國電信湖南公司十大暖心舉措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困難
    近日,一位老人到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營業廳諮詢手機微信語音一直發不出去的問題。針對不方便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營業人員主動幫老年人進行風險排查,老年群體可登記有效身份證件、持紙質證明等多種方式作為輔助行程證明。二是設立老年人愛心臺席。營業廳設置"老年人愛心臺席",擺放相應臺卡,負責優先受理老年人業務和諮詢需求。配備愛心服務專員,專項負責接待老年人、殘疾人及優撫人群,引導業務受理、組織智能設備應用輔導活動。 三是保留渠道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國家發話了!
    為了讓老人不再因掃碼、刷臉、手機支付等困難而「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其中涉及老年人交通出行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 貝殼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溫暖蓉城
    直到貝殼總部接到了這樣一封表揚郵件,旁人才從中找到了答案。郵件這樣寫著:我是成都市民,因新啟用的智慧型手機使用欠佳,前晚近10點冒雨歸家時特赴所在小區的鏈家門店求助。 該店只有一位正做清潔準備打烊的員工,他急人所難熱心助我很快解決了問題(手機始終處於勿擾狀態,來電無振鈴)。
  • 90後淘寶客服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她把奶奶的老人機換成智慧型手機,教她怎麼使用,怎麼下載和支付,成功下了人生的第一單——把爺爺生前的照片列印成有塑封的紙質版本,奶奶很開心。孟蝶曾接了一位90多歲的葉姓老人打來的電話,溝通了將近一個小時。老人曾經參與過原子彈研究,年少成婚,為學業為祖國遠離家鄉,幾十年分隔兩地,對太太滿滿的愧疚,現在就想和太太一起走過最後的歲月。
  • 「我是我」還要證明?90歲老人取錢被卡,銀行非讓派出所開證明
    近日,太原的魏女士爆料,稱自己90歲的外婆去銀行取錢的時候,因為新舊身份證號碼不一樣,被銀行要求證明"我就是我",跑了三次都沒有取出來,老人在該銀行存了3萬塊錢,是她守寡30多年攢下來的。對此,銀行方面表示,身份證號碼和銀行存單號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所以需要派出所開具紙質證明。
  • 景區、醫院如何破解老人「數字鴻溝」?記者現場體驗
    我還會用『萬能鑰匙』蹭WiFi。但是我母親已經80多歲,根本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除了在家附近買菜,她幾乎不能獨自出遠門。」已年過五旬的朱女士說。當下,不收現金、打不著車等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本該在數位化時代獲取便利的老年人更是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人的「數字鴻溝」,這是一道必解的題。
  • 如何讓老人「玩轉智慧型手機」?西安30多位老人收到最美重陽節禮物
    華商報聯合西安老年大學、蓮湖區北院門街辦二府街社區舉辦線下培訓課,邀請西安老年大學的專家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給老人們過一個特別的重陽節。  10月25日,30多位老人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方法,西安老年大學苗彩群老師的講課深入淺出,老人們很快學會了智慧型手機的基本操作和微信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