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醫院如何破解老人「數字鴻溝」?記者現場體驗

2021-01-19 騰訊網

「我現在總算在微信上綁定了銀行卡,可以給別人發紅包、在微信上買東西。我還會用『萬能鑰匙』蹭WiFi。但是我母親已經80多歲,根本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除了在家附近買菜,她幾乎不能獨自出遠門。」已年過五旬的朱女士說。當下,不收現金、打不著車等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本該在數位化時代獲取便利的老年人更是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人的「數字鴻溝」,這是一道必解的題。

10月28日,湘雅醫院門診掃健康碼處,一位老人拿著手機不知所措。最後,他只好向工作人員求助。 圖/記者謝長貴

本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掃碼支付、打網約車、線上買票、出示健康碼、景區預約……如今,隨著手機的普及,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項辦理轉移到了線上,手機更是成為每個人的必備設備,可以說,離開了手機,寸步難行。更準確地說,是一臺連上網的手機。

今年重陽節,「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話題備受關注。你家有老人被智慧型手機「拋棄」嗎?如何讓老人「潮」起來?

不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單獨去景區怎麼辦

10月25日是重陽節,家住長沙的伍先生決定帶著父母出去逛逛。到了景區門口,問題來了。只見景區門口,貼著醒目的二維碼,要先掃碼預約才能進入景區。

「我父母都80多歲了,都沒有智慧型手機,我只能在自己手機上幫他們一一操作。」伍先生說。他通過微信的「掃一掃」掃了景區貼出的二維碼,隨後進入景區的公眾號。在公眾號下方,有「景點預約」的選項,點擊進入後,要選擇日期、選擇預約時間段,並填寫遊客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填寫後,還要進行人臉識別。完成以上程序後,最終會生成一個二維碼,掃二維碼後方能進入景區。

以上這套對年輕人來說不算難事的程序,卻讓伍先生感到了麻煩。「我自己會操作,但我父母就完全不會操作了。他們沒有智慧型手機,根本不能現場掃碼。即便有智慧型手機,兩位老人也沒有微信。」

更讓伍先生感到焦慮的,是數位化小程序本身的不便。「在給孩子進行預約的時候,因為不記得孩子身份證號,我中途打開了備忘錄。等我複製好了號碼再進入,我之前給父母填好的信息已經全部作廢,我又重新開始填。」一套操作下來,伍先生和家人在景區門口就花了15分鐘左右。

「雖然我父母都帶了身份證,但景區並沒有人工入口。現場也沒有太多工作人員,只有幾個保安,他們只會跟你說,『你按說明操作就可以了』。」伍先生失望地說。

有多少老人因為不懂操作而感到窘迫

伍先生告訴記者,因為父母已經年歲較高,基本上「已經與時代脫軌」,當下社會數位化發展帶來的便利,父母基本上無法享受。不僅如此,隨著數位化、智能化設備的普及,老年人不僅享受不到便利,甚至連基本的需求都有了障礙。「在ATM機、銀行卡開始普及的時候,只會用存摺的父母就已經被時代拋棄了。現在,他們不會用網約車,在偏僻的地方不知道怎麼叫車。從老家來長沙,他們不會線上買高鐵票,如果不是子女開車接送,他們甚至寧願坐大巴來長沙。」

伍先生重陽節帶父母去景區的經歷,很多人感同身受。朱女士已經年過五旬,她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老年人,更別說自己的母親。「我現在總算在微信上綁定了銀行卡,可以給別人發紅包、在微信上買東西。我還會用『萬能鑰匙』蹭WiFi。但是我母親已經80多歲,根本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除了在家裡附近買菜,她幾乎不能獨自出遠門。」

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網際網路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群滲透。同時,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已經達到44個。從這個數據來看,中老年網民正在越來越多,但同時,未充分「觸網」的老年人數量同樣龐大。80多歲的老年人「獨立」行動半徑,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而80歲老人的子女,也就是五六十歲的人群,也經常被數位化絆住腳步。相比完全不會操作,他們因為操作緩慢,在公共場所往往遭遇窘迫。

「我們老年人,一般都很喜歡去一些大型展會逛逛,買點食品、各地特產什麼的。不久前,我想去一個展會看看,在門口就被攔下了,說要出示『健康碼』,我不知道怎麼操作……後來還是後面一個排隊的陌生人幫我操作的。」50歲的趙女士說。

體驗

景區、醫院掃碼進入普遍

志願者忙於幫病患完成手機操作

考慮到老年人出門在外最常見的應用場景就是旅遊和看病,10月28日,記者實地對景區和醫院進行體驗。

老人醫院二維碼前踟躕犯難

在省植物園,記者注意到,所有的入口都必須掃預約二維碼才能進入,現場沒有單獨的人工通道。在排隊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個二維碼,以及入園預約操作流程。遊客需要用微信掃描二維碼,選擇時間,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進行預約。通知處還寫著,不會操作的可進入遊客服務中心詢問。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遊玩的老年人,在掃描二維碼後,基本上操作順利。

「我兒子教我用微信了,會用微信基本上操作這個沒問題。我們老年人就是慢一點。」和老伴前來散步的張爺爺說。

那麼,老年人的剛需——看病呢?記者來到湘雅醫院,上午10點鐘左右,醫院已經人山人海。在進門口處,用防護欄間隔好了一條條通道,在每一條通道前,都有「掃二維碼,辦理健康卡」的通知以及操作說明。

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不會辦理,他在二維碼前踟躕。在入口的最右邊,一名醫院工作人員和保安說道:「沒有二維碼,帶身份證走這邊!」最終,老人帶著身份證從身份證通道順利進入醫院。

在湘雅醫院的大廳,自助機服務區佔了相當大一個片區。掛號、預約、取號、扣費、銀行卡轉帳、住院陪護、核酸檢測等服務都要在這些自助機上操作。記者注意到,不會使用自助機的不僅是老年人,不少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操作就較為困難。好在,醫院大廳有不少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他們幫助病患及病患家屬完成不少操作。記者注意到,需要志願者幫助的人很多,志願者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志願者稱幾乎沒停下過幫忙

王卓是在湘雅醫院自助機區域服務的一名志願者。他是2000年生人,線上操作有關學習、生活的一切,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我8點過來的,到現在幾乎沒有停下來過,我記不清有多少人了。」王卓告訴記者。

「找我幫忙的一般是中老年人,年紀在40歲以上。」王卓說,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需求就是如何掛號、拿診療卡、繳費、補掛號以及病患家屬的核酸檢測。

王卓的父母已經50多歲了,他平時就經常教他們如何用智慧型手機,「時代發展太快了,我父母才50多歲,但還是有很多不會用。我教我爸媽怎麼用微信,怎麼綁定銀行卡。現在他們都有支付寶,但還是很少在淘寶上買東西。他們警惕意識很高,總覺得網上騙子很多」。

邱伶也是一名志願者,他今年已經64歲,但能熟練操作微信等常見軟體。「我經常遇到有人不知道怎麼手機支付。我就會教他們怎麼在自助機上用銀行卡刷卡,銀行卡也沒有的,我就教他們在自助機上用現金充值,把錢充到診療卡裡再支付。」 記者李姝

連結

多措並舉保障老年人就診權益

醫療機構如何保障老年人掛號就診的權益?對此,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宋小琴介紹,醫院預約掛號可以現場在掛號窗口、自助機上掛號,也可以通過電話、網絡平臺、官方微信及第三方App等方式進行掛號,多種掛號方式可以滿足不同老年人的掛號需求。

宋小琴表示,針對老年人,醫院門診部推行「微笑服務」,針對一些不會掛號、不帶證件、不記得證件號碼的老年人,一站式服務臺工作人員可以憑其電話號碼,在自助機幫助老年人辦理臨時就診憑條,掛號看診,竭盡全力保障老年人掛號權利。

在湖南省腫瘤醫院,以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該院門診部採取了諸多方便老年病人的服務措施。門診辦主任任年軍介紹,在醫院總服務臺和門診的4個分區,均至少有2名導醫服務人員或志願者,專門為沒有智慧型手機或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提供接待諮詢、預約就診、就醫指南、分診引導及解釋工作。此外,候診區護士會根據老年人實際情況進行提前就診安排。如遇專家號源掛完,門診辦公室工作人員會酌情幫助獨自前來就診的高齡老人找專家進行彈性門診加號,保證高齡老人順利就診。

「在醫院一樓掛號收費室還設有老年人優先窗口,專門為高齡患者(75歲以上)提供優先掛號、繳費等人工服務。」任年軍表示,在4個自助機操作區均配備自助機引導人員,現場指導或幫助老年人預約掛號和列印報告單。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程傑 彭璐

觀點

能否給老人留下人工空間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要解決數字鴻溝,除了政府、社會的關注以外,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是消除老年人數字鴻溝的一個重要平臺,通過數字反哺,也就是年輕人去教老年人,能夠拉近親情,更使老年人多了解數位化的功能。除了家庭平臺以外,社會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訓,消除或者縮小鴻溝。此外,針對深度老齡化群體,在社會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要給這部分人提供一些便捷安全的解決方案,如交通、掛號、旅遊、文體都是很重要的方面。農村的老年人、收入比較低的老年人,還有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

志願者邱伶認為,數位化、智能化是時代的進步,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與此同時,公共場所還是應該留下人工的空間。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公共場所正在進行改變,為老年人提供更為人性化的選擇。比如,在長沙黃花機場的入口處看到,除了提醒乘客提前準備好健康碼以外,入口處多了一個醒目的牌子,寫著無湖南省居民健康卡請主動聯繫工作人員,提示牌列舉了這些可以可以尋求幫助的情形:老人機、沒有微信、無手機、手機沒電、不會使用等問題。

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縣探索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
    然而,網上購物、網上掛號、網上繳費等,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卻成為了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老年化遇上數位化,這道題該如何破解?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縣政協科協界別組的關注,在今年的縣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委員們提出了《關於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的建議》。
  • 事關2.5億老人!破解數字鴻溝,這些問題還需思考
    帶現金繳納社保的老人被拒,圖片源自網絡對不少老年人來說,智能技術、數位化服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及時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關於破解老年人數字時代困境,還有一些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是科技的快速發展還是老年人自身造成了老人數字弱勢?
  • 在玉林,老人就醫遭遇「數字鴻溝」怎麼辦?記者走訪得到的答案……
    我們將探訪玉林老年人數字生活,並尋求解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辦法,為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助力。關注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綁定就診卡,點開門診服務或導診,就可以預約或掛號,一分鐘都不到,高效、便捷。像這種網絡預約掛號、自助繳費、自助列印檢驗報告等智能化就醫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 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
    手機行動支付購物、線上掛號預約醫生、刷臉驗證身份領取養老金……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卻橫亙在老年群體面前。如何讓老年人適應數位化社會,讓他們也能分享數字紅利,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解題。
  • 江蘇南通:金融機構推「適老」服務,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南通網...
    南通銀行機構又是如何破解難題,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記者就此進行探訪。老年群體金融服務需求須關注當數位化浪潮撞上人口老齡化,如何讓老年群體共享智慧社會的便利,成為各行各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交通出行、看病就醫、消費支付等高頻事項,旨在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 知名醫院取消現場掛號 老人大喊」不能把我們拒之門外啊」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邁向數字時代的路途中,老年人似乎被落下了?今年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後數字健康碼的推廣,一個接一個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難題的案例見諸媒體。有的老年人不懂如何註冊健康碼,有的不會操作各種複雜的手機功能,甚至沒有使用過智慧型手機。
  • 今日視點丨填平「數字鴻溝」最需要的是?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七大方面提出具體舉措,要求著力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智能技術帶來的智慧生活,理應讓老年群體共享便利,而不是被「屏蔽」。破解「數字鴻溝」需要跨過幾道坎?如何在數字時代給老人更多關愛?今天,我們就從這份《實施方案》和記者的實地採訪中來尋找答案。首先我們跟著記者去看看,在醫院、車站,老人們通常會遇到怎樣的數字生活場景。
  • 消除老年人就醫「數字鴻溝」,我們去這幾家醫院看了看……
    國家出手,從掛號渠道、服務窗口、就醫指導、簡化流程、居家老人服務、「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消除老年人看病的」數字鴻溝「,看看三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還有老百姓身邊的社區醫院都有哪些做法。
  • 長興多渠道助力 消除老年人「數字鴻溝」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年人的 「數字鴻溝」,長興一直在行動。智慧社會老年人漸成「慢半拍」群體今年71歲的老吳因患有冠心病,每月必須得上醫院檢查配藥。「說實在的,對於很多人而言,現在看病的確比以前方便多了,但是我們老年人不會操作。」老吳告訴記者,兒子之前陪他來過幾次,也教過幾遍自助看病流程,但有些操作細節還是忘記了。
  • 醫院取消現場掛號,老人們急了.....
    ,老人到醫院因掛號不便,無法就醫,有老人急得大喊「你們不能把我們拒之門外啊!」針對此事,10月23日,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諮詢臺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處理此事,醫院目前有多項舉措解決老年患者掛號不便的問題。前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防疫要求,醫院今年3月取消現場掛號,除急診之外的科室均採取全預約制掛號。考慮到老年患者預約掛號不便的問題,醫院推出多條便利通道。
  • 真如鎮街道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預約掛號、在線訂票、出行導航……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卻是橫亙在不少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為積極回應老年群體的關切,解決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用不好等難題,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免費教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朋友歡迎,幾乎期期爆滿,熱度空前。 今年70歲的金阿姨來自真北一居民區,聽說有免費的智慧型手機課,她立馬約上同小區的姐妹陳阿姨和劉阿姨來報名。「我想最快學會手機繳水電煤氣費,這樣就不用再跑營業廳了。」
  •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 青島服務機構仍提供人工專席
    原標題:智能青島,老年人仍享「人工專席」文/圖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寶年青島市在這方面是如何應對的?還存哪些問題呢?11月25日~26日,記者對市區內的市民中心、醫院、銀行等場所進行了探訪。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設備,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許多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 90後淘寶客服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孟蝶曾接了一位90多歲的葉姓老人打來的電話,溝通了將近一個小時。老人曾經參與過原子彈研究,年少成婚,為學業為祖國遠離家鄉,幾十年分隔兩地,對太太滿滿的愧疚,現在就想和太太一起走過最後的歲月。葉老想要幫太太做飯,家裡的油煙機過於老舊,老兩口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上門測量、設計安裝的公司。孟蝶搜索了很多商家,最終找到某國產品牌旗艦店有這樣的服務,她幫助葉老聯繫好安裝事宜。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老年人使用有障礙有讀者來信反映,一些手機程序、智能化設備、網站等沒有充分照顧老年用戶,導致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形成一道「數字鴻溝」。
  • 如何破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柯橋這樣做
    老年人由於不熟悉智能化設備而存在使用困難的情況一直存在,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並且,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該通知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醫院要保證一定現場號源和人工服務窗口;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賣菜的錢轉進孩子微信 不會使用健康碼……銀髮族VS數字鴻溝,我們...
    掃碼付過去的錢,老人真的就能為自己所用嗎?老人不會使用二維碼,但賣菜卻不得不主要靠二維碼收款。其實,在手機智能化時代的今天,年輕人拿著一部手機即可走天下。但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因為手機不智能或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他們也許要吃很多「閉門羹」。目前,社會各方能提供給老年人的人性化服務有哪些?老年人與社會之間的「數字鴻溝」如何化解?
  • 調查丨新政出臺滿月,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消除了嗎
    隨著「全面預約時代」的到來,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就此,一個月前,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各方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如今,針對新政實施效果,北京商報記者深入調查了醫療健康、旅遊、電商等近10個與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了解當前各行業為老年群體到底做出了哪些調整,以及未來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到底應如何建立。
  • 不會網上掛號、手機銀行難操作……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近日,兩則視頻在網上熱傳:一則是老人冒雨去繳醫保卻被拒收現金;另一則是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較大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然而,老年人群體因不會操作智能設備而無法享受基本民生服務的話題,屢屢引發社會熱議。
  • 【中央媒體看甘肅】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 題:社區服務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記者崔翰超、何問  75歲的鄭輝芳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當起了學生,上起了「智慧型手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