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的四個種類

2020-12-24 藝趣生活

在《談美》第六章中朱光潛先生對藝術批評做了四類總結。

"文藝雖無普遍的紀律,而美醜的好惡卻有一個道理。遇見一個作品,我們只說「我覺得它好」還不夠,我們還應說出我何以覺得它好的道理。說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謂批評的態度了。"

第一類,自居「導師」。認為創作者只有遵守某種「教條」,就能做出好作品。「坊間所流行的《詩學法程》、《小說作法》、《作文法》等書籍的作者都屬於這一類。」

第二類,自居「法官」。「這班人心中預存幾條紀律,然後以這些紀律來衡量一切作品,和它們相符合的就是美,違背它們的就是醜。」 這兩類大致可以劃為一類,文藝鑑賞的「門外漢」。

有趣的是下面兩類,可以說是藝術鑑賞的兩大派別。

第三類,自居「舌人」。「我不敢發號施令,我也不敢判斷是非,我只把作者的性格、時代和環境以及作品的意義解剖出來,讓欣賞者看到易於明了。」這屬於從科學的角度來解構。

第四類,印象主義。「他們反對「法官」式的批評,因為「法官」式的批評相信美醜有普遍的標準,印象派則主張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我自己覺得一個作品好就說它好,否則它雖然是人人所公認為傑作的荷馬史詩,我也只把它和許多我所不歡喜的無名小卒一樣看待。」這屬於從主觀感情的角度來賞析。

用表達愛意做個不恰當的比喻。

前兩類,買車買房,過節送禮,平日發紅包,秀恩愛,做到了這些,就是「我愛你」。

第三類,我留心這個姑娘的生活習慣,性格,工作方式,通過改變自己來讓對方更舒適,所做的一切都在不那麼直白地表達「我中意你」。

最後一類,一見鍾情,或自然地吸引,相互激發出靈魂深處更富激情的生命力,不需要表達和形式,也不用藉助「社會認可」來獲得滿足感。兩人如磁石般牢牢吸在一起,「心有靈犀一點通」。

交流的角度。欣賞可以主觀,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是。

交流意在創建客觀的平臺,使得每個人的主觀想法都可以在此平臺上轉換為其他人可以理解的客觀知識。

前兩類是人們所批評的,武斷,沒有交流的禮貌和尊重。第三類,與其說是在欣賞藝術,不如說是在普及科學世界觀,期望從科學知識的共鳴中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第四類最為珍貴,它放棄尋找普遍認同的希望,轉而再創作,再發揮。不盼望多人認同,只為抒發,以及小概率地」尋得知己「。這樣風險也大,話不投機半句多,不認同的人會更討厭你。

文藝工作者的角度。前兩類如常見的文章,模板化的詩歌小說,作者踩到了「得分點」,就是合格的作品。第三類,將前述的形式換個方式表達出來,旁敲側擊,娓娓道來,讓人隱隱感覺::「啊,確實是這麼個道理。」第四類,肆意揮灑,順著感受繼續創作,「明月幾時有」,「海上生明月」,「但願人長久」。這種創作,將借鑑的方式從普通人肉眼可見的「形式」,內化為心中激情的表達,更似於「靈感」迸發。內心的激情成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接力棒,能接的下去,這條路就起伏不斷,叫人大呼過癮

電影,音樂,遊戲的評價,解,皆處於第三類。

從觀眾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人真正欣賞到了電影的魅力,自覺過癮,便不會叨念尋找解讀。相反,很多人欣賞不到,有不明覺厲的心理作祟,才會去看解讀。去尋找電影「現實意義」「現實價值」,並以此作為自己觀影的「判度尺」

小時候二姐推薦《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下來,激動的不行,心裡說不出的鼓舞。將其推薦給朋友,朋友也激動的哇哇讚嘆。這自不用從「電影解讀」裡面找價值。但看《紅樓夢》不是,咿咿呀呀地說道,我始終品不出味。直到後來看了白先勇的《紅樓夢解讀》才有所「醒悟」。但這裡要說的是白先勇先生。他是白崇禧將軍之子,童年患有肺結核,不能與人接觸,在自己小屋裡裡苦悶孤獨。也正因為此,他迷上了《紅樓夢》。他與林黛玉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同時家境殷實,更能體會到大觀園的種種奢靡與腐敗(他患病時期正是國民黨節節敗退之時)。心理與身體上的契合,使得《紅樓夢》貫穿了白先勇先生的整個生命。想想我童年時候幹什麼,玩遊戲,偷土豆,溜鐵軌,怎麼可能有性子讀《紅樓夢》。

總的來說,藝術批評的種類與社會發展情況密不可分。社會越發達,人就越有自由表達和自由追求的空間,就會對藝術越發包容,印象主義者也會更多。

朱光潛先生一直在解釋「什麼是美」。美到底能不能被解釋呢?

我認為不能。美一旦被解釋,就變成了」次美「。真正的」美「也會退居二線,淪為」解釋「的佐料,他人的嫁衣。

而「解釋」能否成為一種美,這就成另一種創作了。

作者:leooooi

相關焦點

  • 美術作品中的「美」不等於「漂亮、好看」,「四步法」鑑賞請收下
    任何美術種類的任何語言表達方式都是在這四個基本元素的基礎上形成和演化開來的。同時,為了把語言元素組織並體現出來,美術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表達手段:在西方繪畫中就是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在中國繪畫中就是筆墨、章法、虛實、皴法等。
  • 從十二種藝術種類,來看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
    從十二種藝術種類,來看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藝術共有十二種。即1繪畫,2書法,3金石,4雕塑,5建築,6工藝,7照相,8音樂,9文學,10演劇,11舞蹈,12電影。這一打藝術,我們須得把它們分別門類,學起來才有眉目。
  • 教資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中國美術鑑賞
    「學得小課堂」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藝術鑑賞素養」高分秘笈,中國美術鑑賞1.先秦、秦漢與魏晉南北朝的美術鑑賞青銅藝術: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東晉顧愷之:注重以繪畫藝術語言來刻畫對象的心理特徵與精神風貌,現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宋摹本傳世。中國四大石窟: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 【人美版】高中美術鑑賞教案
    (四)內容結構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鑑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麼是美術鑑賞,第三部分為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鑑賞的意義。 二、 講授新課: 1、 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板書):首先從三件具體的美術作品——五代畫家顧閎中的工筆重彩人物畫《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畫家梁楷的寫意人物畫《破墨仙人圖》和美國畫家斯蒂爾的油畫《1954》開始直接的語言辨析。師問:同學們誰能告訴我這三幅作品有什麼區別。生答:繪畫種類不同,有油畫,有中國畫。生答:有具體形的,有看不懂的。
  • 為什麼藝術鑑賞,是最好的世家教育?
    反而刻意將藝術修養融入生活,翻閱摩根家族鼎盛時期的歷史資料不難發現,鑑賞藝術品、遊覽畫廊、聆聽歌劇幾乎是家族日必備行程,正是對於繼承人不遺餘力的藝術薰陶,使得文化、藝術修養渾然融入摩根家族的血脈,更蹴就了家族理念的一脈相承以及長遠興盛。
  • 學藝術很貴?每天陪孩子鑑賞一則藝術,從小培養孩子藝術感
    學藝術的人看起來好像很「貴」?這是很多人對學藝術的印象。審美慢慢趨於成熟、高級化,這就是學習藝術的魅力。每個家長,都想培養孩子的藝術感,但市面上學藝術的成本很貴,多特推出「每日家長」—每日藝術系列,每天鑑賞一則藝術,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感。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玉器約1000多件,其中主要來自私人藏家捐贈。近日,在這家博物館的一次線上導覽中,資深策展人Colin Mackenzie馬麟和專家萬珺介紹了館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戰國時期的玉器,並針對一些玉器愛好者常有的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玉器鑑賞之道。玉,石之美者。
  • 藝術探討:淺議美術教學中繪畫美的鑑賞,真是大開眼界!
    而要讓所畫的內容呈現出美感來,除掌握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具備廣博的藝術修養外,還要學會鑑賞,學會鑑賞美術中的繪畫美。鑑賞別人的繪畫,就是向別人學習的過程。有不少偉人說,我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一點成就。這話是很中肯的。學會鑑賞,不僅對提高自我的藝術水平很有幫助,對豐富自己的審美情趣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麼我們如何在美術課上讓學生學會鑑賞繪畫美呢?
  • 美術鑑賞:高校美術專業鑑賞課鑑賞意義在哪?原來在這裡!
    高校美術專業鑑賞課的意義在我看來有兩個方面:首先,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能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理解,是創作者心靈的表露。我曾經遇見過一些學生,他們雖然也能說出幾個耳熟能詳的畫家名字,但是細問就完全不明就裡。其次,美術鑑賞對全社會的素質提升也是至關重要的。
  • 袁行霈:中國文學的鑑賞
    一、滋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鑑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鑑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
  •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學專業(藝術鑑賞與審美藝術方向)課程班
    1、設計美學 2、現代西方美學3、科學哲學 4、倫理學5、西方古典詩學6、文化創意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 選修課(選開)1、宗教文化與藝術表現2、藝術品投資、經營與拍賣 3、書畫藝術鑑賞 4、玉器、陶瓷藝術鑑賞專題講座(選開)1、從實踐美學到生活美學2、新媒體產品創意與策劃3、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研究專題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招商與運營
  • 超4成四、八年級學生語文藝術家庭作業時間超標
    本次監測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了331個樣本縣(市、區)、4097所小學和2522所初中,對116578名四年級學生和79086名八年級學生進行了現場測試,對6611名中小學校長,47334名語文、藝術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
  • 復旦大學EMBA文創協會「東陽木雕藝術」鑑賞之旅
    7月盛夏正是花草繁茂,蟲鳥蟬鳴的美好時節,近日,個木園中迎來了一群遠道而來的老朋友。7月25日,2020復旦大學EMBA文創協會—7月「東陽木雕藝術」鑑賞之旅來到黃小明木雕藝術館,一同感受木雕藝術的經典與時尚!
  • 教育部監測稱超4成四、八年級學生語文藝術家庭作業時間超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24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公布了語文和藝術學科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顯示,超過四成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班主任減負願望強烈;農村小學藝術教師缺口較大。
  • 蘭花鑑賞|雲南蓮瓣蘭大雪素的種類辨識及鑑賞
    蘭花鑑賞|雲南蓮瓣蘭大雪素的種類辨識及鑑賞花木君在雲南蓮瓣蘭眾多品種裡面,若要說栽培歷史最悠久名氣最大的名蘭,當屬大雪素。正月開花,株花二至四朵。葉匕,寬四分,長尺餘,如綿綿垂柳,葶淡白如雲,粗如若,挺拔為上品,荷瓣,潔白如雪,人字肩,寬兩寸,舌淡白如臘而娟秀,花清香。」,這是關於大雪素的最早記載。
  • 藝術鑑賞: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事實上,欣賞課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適時地教給學生一些美術鑑賞方法,並有意識地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使學生通過鑑賞活動增強美術學習的熱情,能在欣賞過程中領悟到美術作品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 逾四成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家庭作業時間超標
    本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張爍)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超過四成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兩成四年級學生僅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語文作業就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家庭作業總時間。
  • 引火燒身的日本「美術館女子」企劃:社交網絡時代的藝術鑑賞
    活動本身對於性別平等意識的缺乏無疑是導致它失敗的最大原因,但在批判的聲浪中所凸顯出的關於藝術鑑賞方式的討論雖然可能被疫情所放大,卻也是網絡時代不得不面對的核心矛盾之一。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日本老牌藝術評論雜誌《美術手帖》。在活動開始三天後就刊出的一篇文章中,該雜誌引用了多位評論家的觀點指出了「美術館女子」企劃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首先,企劃在有意無意間都把一種無知和膚淺的屬性賦予了女性參觀者。在刊登的採訪中,小慄被摘抄出來的語句都是類似「我對於繪畫什麼的完全不了解」,「沒有知識也能感覺到藝術帶來的感動呢」等等。
  • 去英國讀藝術管理專業,這四個注意事項快好好看看!
    藝術管理越來越受藝術留學生的青睞和關注,並且有很多藝術學子選擇赴英學習該專業。那麼,英國留學藝術管理專業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今天南昌留學雲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 ,特別是專門的藝術類院校非常明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結合費用和有文化藝術氛圍的都市、地區做好合理選校。
  •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設計
    《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藝術語言的含義,並初步認識具象藝術、意象藝術、抽象藝術三大美術類型,了解具象藝術的藝術語言形式。【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分析、討論認識不同類型美術作品上的具體特點,並且通過對中西美術作品的賞析,體會中西藝術語言的不同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對藝術語言的認識並逐步養成正確的鑑賞意識,開闊美術鑑賞的視野,提高審美素養,養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美術語言及其表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