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老乾媽的合同糾紛,讓全網吃瓜了好幾天。疑點重重的案件背後,最為核心的關鍵點在於:3個騙子是怎麼聯手製造了這起驚天大案?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兩大主角「老乾媽和騰訊」目前都沒有作出最新的官方回應,不過,檢察機關已經介入了。
7月2日,深圳市南山法院稱,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最終結果以合議庭的意見為準;
7月3日,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檢察院稱,對此案高度重視,已經在第一時間指派檢察官介入,了解案情,引導偵查。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真相。網友們要做的,除了等待官方發布的最新消息,還需要從中汲取2個方面的教訓。畢竟,連騰訊和老乾媽這樣的企業都會被騙,誰能保證自己和公司不會「踩坑」呢?
第一方面,騰訊的遭遇,除了成為全網談資外,也向公眾普及了「財產保全」的重要性。福州大學法學院老師楊莉萍表示,從法律角度來看,財產保全是任何一方訴訟當事人的正當權利,「即使最終因為合同被騙,騰訊在最開始不知道此結果的情況下,也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當然,一方當事人行使財產保全不可避免地會對另外一方當事人造成財產風險,所以申請財產保全要提供擔保。騰訊採取財產保全的措施提供了保險公司作為擔保人,並無任何不當之處,出現保全錯誤的後果會有保險公司承擔相應責任。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接受《財經》採訪時也提到,騰訊採取的訴前保全,目前看來操作是比較規範的,「如果弄錯了,給老乾媽造成了損失,裁定書中提到的兩家擔保公司需要承擔責任。」
第二方面,就是避免出現「蘿蔔章、假合同」引發的糾紛頻。根據貴州警方公布的資料,3名騙子偽造了老乾媽的公章與騰訊合作。他們是如何用假公章瞞天過海的?估計大家都很想知道。但是,在檢察機關公布調查結果前,企業方面還是要打醒警惕,不要忽略「蘿蔔章、假合同」帶來的危害。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的是,騰訊在審核老乾媽合同的流程當中出現了紕漏,才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近年來,因『蘿蔔章、假合同』引發的糾紛頻發,連很多大公司也未能倖免。這一現象暴露了部分公司在合同審核時,對於相對方主體資格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旻說道。
對此,李旻建議說,對於金額較大的合同來說,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要求對方在蓋章的同時,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表籤字,其中,授權代表還需提供相應授權書;2。籤約前對公司進行實地考察;3。籤約前要求公司提供營業執照、房屋產權證明或租賃合同、社保繳納證明、銀行資信證明、相應許可文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等材料。
目前,這起案件還在調查當中。貴州檢方的迅速介入,說明案件很受重視、就快水落石出了。作為當事方的騰訊和老乾媽,看起來都在等待司法調查的結果。而對於吃瓜群眾來說,瓜最有營養的部分還是防騙的法律意識和知識,在事實結果還未清晰的前提下,沒必要被網絡上的情緒發洩帶著跑。
比如,字節跳動副總裁公開吐槽騰訊的做法,甚至還帶有一定情緒的言論,帶歪的輿論走向,對本次案件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讓吃瓜群眾們遠離事實核心。要知道,這件事情,無論是受益還是受害,主體都是老乾媽和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