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雞是臺灣的一道家常美食,也是出名的月子餐,跟面線一起吃是經典搭配、非常滋補。做這道菜會用到比較多的老薑,切成薄片,越蔳越好,我們還會用到大量米酒泡過的枸杞。下面給大家說一下做法。
需要的材料:
去皮帶骨雞排1隻,老黃酒70克,麻油30毫升,米酒300毫升,枸杞適量,面線2兩,水適量,鹽適量。
做法:
1、接下來把平底鍋燒熱,將去皮的雞腿骨帶著皮下鍋,用小火慢慢至雞呈金黃色,雞油來來為止,然後把雞肉取出來切成小塊,備用。
2、然後用雞油來煎香薑片,等慢慢姜出香味來,將切塊的雞肉放回鍋中,直到炒到金黃色,關小火。、
3、 然後加入黑麻油,然後再加入米酒,然後再加入熱水,酒和水的比例大概一比一蓋上蓋子,中火燜煮。
4、 等雞肉差不多熟透了,然後另起一口鍋來煮麵線,水滾後撈出,然後倒入麻油雞的鍋中,攪拌均勻。出鍋前加入枸杞,再加一些麻油提味,然後就可以出鍋了。
麻油雞的重點在雞湯和姜的味道,一隻雞或半隻雞都可以,我今天做的分量是適合一到兩人的份量,所以選用了去皮的雞腿肉,因為雞腿肉口感也比較嫩,非常容易煮爛。那為什麼要先煎出雞油再煎薑片呢,主要是因為麻油受高溫後,就會氧化,容易發苦,所以不能用來做底油爆香,在最後放麻油的時候也要轉小火,薑片在煎的時候,注意把它煎的幹一些,直到微微有點捲曲的狀態,姜的味道才出的來,保存雞湯香味的秘訣在於雞肉還沒有完全熟的時候,要把酒的水一起加進去煮,雞的甜味才會一起浸到雞湯裡,如果喜歡酒味重一點的人,米酒可以在起鍋前加入,因為在煮的過程中,米酒的酒味會被蒸發掉。
面線不是麵條,是一種帶有一點鹹味的麵條,其本身就有鹹味所以放鹽的時候注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