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機場跑道外來物和地質形變,「蘇州理工雷科」推進高校雷達研究...

2020-12-27 36氪

近年來,隨著雷達研究成果的日益精進,以及產學研的進一步融合,一些高校雷達研究團隊正在通過成立企業推進民用雷達在日常應用場景的落地。

成立於2018年的蘇州理工雷科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蘇州理工雷科)是致力於民用雷達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公司依託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研究團隊的創新成果,以94GHz毫米波雷達和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為核心技術,研發了機場跑道外來物監測系統、邊坡雷達、無人機載遙感系統等民用雷達應用,是一家具有原創性核心技術開發能力的公司。目前,公司的機場跑道外來物監測系統和邊坡雷達在對應的場景中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應用一:機場跑道外來物檢測

清理機場跑道外來物(FOD)是飛行安全檢查的重要一環。跑道外來物一旦被捲入飛機,會對飛機的正常運行造成重大影響,引起飛機部件損壞甚至引發安全事故。民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由跑道外來物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2000年,法國航空4590號協和式飛機由於輪胎捲起跑道外來物擊穿油箱起火而導致機毀人亡。這一事故加深了民航業對FOD檢測處置的重視程度。

過去,跑道外來物的清理多由機場工作人員完成。由於人工檢查時間較長且準確度有限,機場希望運用效率更高的自動化技術手段來實現跑道外來物的精準檢測,以解決外來物對機場跑道安全的影響,同時提高跑道的運營效率,減少經濟損失,帶來經濟效益。針對這一需求,一些雷達研究團隊利用毫米波雷達技術,研發了運用於機場跑道外來物監測的雷達系統。蘇州理工雷科作為核心毫米波雷達的供應商,配合民航二所在大興機場、天府機場商業落地了國產自研的跑道外來物監測系統。

據悉,毛二可院士創新團隊在94GHz毫米波技術軍民兩用的領域走在國內前列。蘇州理工雷科研發的系統運用頻率為94GHz、波長為3mm的毫米波,頻率高且波長短,適用於對微小目標的探測。並且得益於在軍用民用94GHz雷達研發中的積累,團隊擁有一個基於大量實驗數據的雷達目標特性資料庫,能夠通過機器學習、智能化信息處理算法提升系統的目標識別能力,可以探測到釐米級微小目標,RCS(雷達散射截面積)小於萬分之一㎡。

在抗幹擾能力方面,這一雷達利用自研算法剔除了鳥類、塑膠袋等不影響飛行安全的物體,以保證低水平的虛警率,保證警報準確性。並且,由於目前國內主流的車載雷達普遍運用76GHz-81GHz的頻段,未來智能交通的興起也難以對94GHz的雷達造成衝突和幹擾。

目前,蘇州理工雷科的機場外來物雷達檢測系統有邊燈型、塔架型、車載型三種形態。這三種形態的特點和商用部署程度如下:

邊燈型系統安裝在跑道邊燈旁邊,平均每60m安裝一個探測器,是目前最常用的雷達部署方式。邊燈型系統是適用範圍最廣、商業落地比重最多的一種,蘇州理工雷科是國內唯一開展邊燈型雷達設備商用部署的公司。塔架型系統安裝在垂直於跑道中線、高5-7米的塔架上。一條跑道需要配備3-10個探測器。蘇州理工雷科的塔架型系統產品還在市場推廣階段。產品有監測範圍大的優勢:一條跑道上只需部署3-4個塔架即可完成監測。目前,國內已開展塔架型雷達系統商用部署的公司為成都賽英科技。車載型系統搭載在車輛上,通過車輛的繞行實現監測。蘇州理工雷科的車載型產品採用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目前也還處於市場推廣階段。國內機場目前使用的車載型系統普遍為進口產品。蘇州理工雷科的邊燈型產品已在國內機場的2條跑道上商業部署,目前已獲得約數千萬人民幣的淨收入。

2019年,民航局發布第70號文件,建議2035年前實現國內大中型機場的外來物檢測系統全覆蓋。我國國內年旅客吞吐量達千萬級的大中型機場有40多個,共有跑道70多條。因此,目前機場外來物監測系統的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量,預計這一市場會進一步鋪開。

應用二:地質形變監測

過往由於露天礦山崩塌、泥石流等地災災害,對老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較大的損失。防範與監測地質災害已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在地質災害發生前,山體或者地表會發生或大或小的形變。雷達能夠提前探測地質形變,可結合地質模型對災害進行預警預報。因此,民用雷達也可應用於露天礦山、水電站、鐵路公路等場景。

針對這一場景需求,蘇州理工雷科研發了邊坡形變雷達監測系統。這一系統採用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技術和雷達圖像差分幹涉技術(D-INSAR),可對地表成像,並對有一定時間間隔的兩張成像圖片進行對比,檢測地表的形變狀況。據悉,公司研發的監測系統可探測亞毫米級的形變。

蘇州理工雷科以外,義大利的IDS公司、瑞士的GAMMA公司、國內的中安國泰都致力於研發邊坡形變雷達監測產品。這些公司都運用SAR和D-INSAR技術,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滑軌型產品。蘇州理工雷科的滑軌型產品軌道長度約2米,重量約60~100kg,測量精度可達0.1mm上下。中安國泰的產品指標與其類似。且這兩類國產產品的價格相較於國外公司產品更有優勢。

第一代滑軌型產品技術精度良好,但存在體積較大、運輸成本較高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蘇州理工雷科通過一年多的時間,研發了第二代MIMO(多輸入多輸出)邊坡雷達產品,採用相控陣電掃方式,這一技術使產品規格縮小且更加便攜。產品長度為1.5米,重量在20kg以內,可單人背負,適用於應急監測和野外監測。目前,蘇州理工雷科是同類公司中唯一滿足產品輕量化需求的公司。

針對邊坡雷達產品,蘇州理工雷科採用多樣的商業模式,可以出售、租賃設備,或為客戶提供數據服務。目前公司產品在首鋼、包鋼、紫金礦業、平朔煤礦、九寨溝震後修復等項目都有商業應用,可以完全取代進口設備。當前公司在邊坡監測領域的年營收約為1500萬元。

公司也已與國家和地方的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相關部門開展合作,可以為我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提供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支持。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地表形變監測技術有三種:星載SAR技術、北鬥導航高精度定位技術和地基SAR技術。蘇州理工雷科採用的是邊坡雷達是基於地基SAR技術。這幾種形變監測方式各有優勢,可以相互補充。具體特點如下:

星載SAR技術利用衛星,可以進行大面積非接觸式測量。但衛星存在重訪周期較長,數據更新頻率低,南北向滑坡形變不敏感等問題,因此更適用於大範圍、長期的普查,例如高鐵、公路的長期形變監測,和石油管道、城市沉降等的勘察工作。北鬥導航高精度定位技術已十分成熟,精度可達釐米級,數據刷新頻率可達小時級,且成本較低。但為了架設設備需要在測量地施工,設備的部署和維護難度較高。因此這一技術更適用於長期項目的監測。地基SAR技術原理和星載SAR基本一致,只是觀測位置和角度不同。地基SAR的數據刷新頻率更高,且更具靈活性,可對各個方向進行形變監測。和北鬥技術相比,運用SAR技術的設備不需要現場施工,但設備成本更高。考慮到數據更新頻率和設備便攜程度,蘇州理工雷科採用邊坡SAR技術進行監測。為了精進設備使用效果,深入行業應用,公司也正在對互動設計、地質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優化。

雷達監測產品擁有的廣泛市場前景

雷達技術從軍事應用起家,近年來逐步滲透到民用領域。蘇州理工雷科研發的外來物監測、形變監測雷達是民用雷達的重要應用,與競爭激烈的無人駕駛雷達、智能安防雷達相比,這兩個應用領域的雷達系統複雜度較高,技術門檻相對更高,參與者較少,尚有許多待開拓的新應用市場。

按照民航局的規劃,機場外來物監測系統將在未來10-15年間逐漸成為大中型機場必備的系統。目前國內仍有大量跑道等待部署這一系統,因此預計蘇州理工雷科在這一場景將繼續獲得收入。但這一場景缺少市場增量,未來系統部署完畢後,公司持續在這一場景獲得收入的可能性較小。

運用雷達進行地質形變監測也正在成為災害防範場景的新選擇。由於基礎設施和地質災害的風險存在隱蔽性,很難通過人力開展大規模有效排查,且雷達擁有高準確性和大面積監測的優勢,因此已成為災害預警的重要技術。據悉,蘇州理工雷科在這一場景的設備佔有率排在國內同類公司的前列。

目前,蘇州理工雷科的年營收約為3500萬元,成立兩年已實現盈利,歷年研發投入佔比約為20%-25%。公司團隊全職員工人數約為50人。公司首席科學家姚迪博士曾參與多項863課題和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2011年起,姚迪擔任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雷達系統方向的負責人,在任職期間負責某重點型號雷達系統研製的課題。2018年,姚迪牽頭策劃了理工雷科民用雷達產品發展的型譜及路線圖,並作為聯合創始人建立了蘇州理工雷科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蘇州理工雷科將在近期完成A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於機場跑道外來物系統的市場推廣和94GHz毫米波新產品、合成孔徑雷達新產品的研發。

相關焦點

  • 基於雷達幹涉測量技術的珠三角地形和形變監測
    中南大學出版社 馮光財 李志偉 著 《基於雷達幹涉測量技術的珠三角地形和形變監測/中南大學地球科學學術文庫
  • 空間激活新社區:徐匯濱江「跑道公園」整裝待發
    其中,我提到最多的,就是位於徐匯濱江跑道公園的「那行零度文化空間」。△ 門前開滿了花的「那行零度文化空間」還記得去年12月,我們與那行發起了《2020商業空間新機遇》的年度專題,在「那行」與數位建築、設計、品牌主理人進行對談,通過話題+行家專訪的形式
  •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正式開工 機場工程計劃...
    重慶機場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5日11時訊(邱小雅)今(2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獲悉,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將新建T3B航站樓、第四跑道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後,江北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布局,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飛機起降58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的需求,運行保障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 機場跑道變公園!
    「教場」之名,在正史中最早見於《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後大教場和大校場混用,再後來定名為大校場。史大校場機場修建於1929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也是當時設施最好的飛機場之一。>拉開帷幕地上跑道噴彩繪地下空間建「客廳」南京大校場機場主跑道將被完整保留打造全國規模最大
  • 36氪首發|專注毫米波雷達感知智能研發,「清雷科技」完成數千萬元...
    36氪獲悉,毫米波雷達智能感知初創企業「清雷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真格基金、策源創投聯合投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毫米波雷達智能解決方案的研發,推進AIoT行業的應用落地。清雷科技成立於2019年9月,核心技術和創始團隊來自清華大學。該公司專注於毫米波雷達智能感知技術研發,針對AIoT行業應用場景需求,提供雷達智能感知解決方案,包括系統設計、智能算法、硬體模組及數據服務等。
  • 桃園中正機場尚無地面雷達 當局擬花7億元配備
    中新網香港8月22日消息:臺北訊,前年新加坡航空班機在桃園機場發生走錯跑道事件﹐當時正值颱風過境﹐機師在視線不佳的情況下誤闖跑道﹐因機場沒有地面雷達﹐塔臺無法及時發現。  位於桃園的臺灣中正機場,年進出航班架次約11萬,但目前尚無地面雷達。臺灣當局「民航局」已規劃在桃園機場裝設地面雷達﹐預計2005年啟用。
  • 第五屆中國機場空側運行及安全高峰會議將於2019年5月22-23日在...
    主要機場集團與運營機構都在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如何通過提高機場管理並應用最新技術手段提升機場安全水平與運營效率,保證旅客安全,減少事故發生。  會議以空側區域,保障飛機飛行安全為主,飛機地面活動安全為輔,針對於飛機起降跑道區域、飛機地面滑行區域、以及飛機地面服務活動區域的安全保障問題,邀請國外大型機場主理人分享經驗,並與國內機場主理人研究討論,得出最佳做法並在保障其方法絕對安全的背景下進行有效的空側安全保障實施。
  • 「成田機場超實用攻略」:成田機場出境大廳完全解析
    ▋一分鐘了解三個航廈的出境大廳第一航廈是一個呈現「倒V」字型的建築,分為南翼、北翼和中央大樓,出境報到大廳位於四樓,南翼、北翼都有國際航班出發口,機場購物街和餐廳都集中在中央大樓的四樓和五樓。第二航廈構造相對簡單,整個航廈的平面呈現長方形,出境報到大廳位於三樓,國際航班出發口有分為南側和北側,機場購物街和餐廳在四樓。第三航廈的出境大廳和入境大廳都位於二樓,位於同一層樓的還有等候區、機場購物店、餐飲區、便利商店等。
  • 高分七號圖像發布 能看清首都機場跑道線
    高分七號衛星北京首都機場真彩色融合影像,機場跑道標誌標線和汽車等能清晰識別,航站樓和機場跑道等色彩自然。新京報訊 昨日,國家航天局發布高分七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首都機場、大興國際機場、雁棲湖、安徽涇縣、廣東陽春市、山東菏澤等多地區圖像。發布的北京首都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圖像中,能清晰看到跑道標誌線、汽車,航站樓和機場跑道的色彩還原得很自然。廣東海陵港的圖像中,植被和水體的色彩也被逼真還原。
  • 阿拉善機場開展跑道道面綜合評估工作
    為確保阿拉善左旗機場跑道處於良好適用狀態,6月28日起,阿拉善左旗機場開展跑道、聯絡道、機坪的道面綜合評估工作。本次道面評估工作由中設設計集團民航設計研究院負責進行,根據阿拉善左旗機場跑道道面現狀、檢測需求以及檢測範圍與內容,進行道面損壞狀況調查、跑道道面平整度檢測、道面排水性能檢測與評價(含沉陷區道面板高程測量)、道面無損彎沉強度檢測、探地雷達無損檢測、道面現場鑽芯取樣及室內試驗,共計6個檢測項目,歷時5天完成。
  • iPhone 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為什麼給了雷射雷達?
    今年全新一代 iPhone 發布前,不少人推測 iPhone 12 Pro Max 會配備第四顆攝像頭,           沒想到 iPhone 12 Pro 系列在寶貴的「第四顆攝像頭」位置,放置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 不按「常理」出牌,一直是蘋果的「常理」。 LiDAR 是什麼?
  • 北京大興機場天氣雷達:可靠性由600小時提升至3000小時以上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即將睜開「天眼」8月13日,隨著行業驗收的通過,由華北空管局牽頭建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相控陣天氣雷達正式進入試驗驗證評估的試運行階段,大興機場監測風雲變幻的「天眼」即將睜開
  • 日本政府將決定在那霸機場增設跑道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共同社5月10日消息,日本政府的衝繩振興審議會10日上午召開會議,同意了為那霸機場修建第2跑道的衝繩振興基本方針草案。增設跑道是為了改善該機場的高負荷運轉現狀。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最快將於11日正式敲定該基本方針。
  • 車規級雷射雷達量產的「渴」,華為能解?
    12月22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上,華為首次面向行業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此前北京車展上,華為也曾展出過雷射雷達產品,但彼時細節尚不外宣。這一次,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揭開了其雷射雷達產品面紗。而「車規級」、「高性能」等產品特性是華為給行業帶來的大禮。
  •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將新建4F等級第二跑道
    南寧雲—南寧晚報訊(記者趙金玲 通訊員嶽欣欣)11月11日至13日,南寧吳圩機場改擴建工程舉行預可研評估會,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將在現有跑道東側新建4F等級第二跑道,跑道長度3800米。據介紹,南寧吳圩機場是廣西唯一一個千萬級機場,也是全國重要的省會幹線機場,定位為面向東南亞的區域航空樞紐。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正式批覆設立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自治區高度重視,為全力推進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將建設第二條跑道。
  • 徐匯濱江兩大重要斷點打通 昔日機場跑道將變公園跑道
    徐匯濱江兩大重要斷點春申港橋、張家塘港橋雙雙主體結構竣工,最後一座景觀橋澱浦河橋方案也在公示之中,7.48萬平方米的「跑道公園」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而在所有的新建貫通工程中,都預留了有軌電車道。  未來的徐匯濱江,將打造一條複合型交通動線,包括濱水步道、健身跑道、有軌電車、林蔭大道,與建設中的綠色生態堤防一起,形成慢行交通體系的自然有序銜接。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實現全國地表形變監測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合作,已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的監測和製圖。
  •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擴建二期東二跑道項目啟動徵地徵收協議開始籤訂
    龍頭新聞訊(記者仲亮)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市道裏區政府獲悉,黑龍江省重點項目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擴建二期東二跑道項目(以下簡稱「二跑道」項目)徵地徵收工作18日進入協議籤訂的重要階段。同時深入村屯,收集涉徵村民的各類產權證照、經營手續和戶籍信息等事關徵收工作的重要基礎性資料,並對地上物情況進行統計測算,建立徵收檔案,為制定補償安置政策和有序推進徵收工作奠定基礎。村民趙喜奎是「二跑道」徵收項目啟動後,首個籤訂補償協議的人。趙喜奎說:「通過這次徵收,我從過去普通磚瓦房換得了一套100平方米的門市房。
  • 「卡拉OK」竟是日英結合?來看看日本的新式詞彙——和制外來語!
    和制外來語就很好地體現出這一文化特色。和制外來語大多是日本人為了方便交流,以簡化、改造的手段吸收其他種類的語言,使其日語化,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詞彙。在明治維新時,日本脫亞入歐,更多地學習了西方文化。從那時起,日本就開始創造和使用和制外來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