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引注是怎麼來的?頁下腳註是時下最為常見的引注格式,但是引注一定要採取這種方式嗎?
1.法學引注的產生
何老師以朱熹集注為例,指明從古代時已經存在引注的先例。而當下引注方式與古代不同,具有鮮明的與時俱進的風格。如北大法律信息網在正文附加超連結,以此來索引引注內容,或者如《哈佛法律評論》將引注置於文章的左右側欄,言而總之,網絡時代的引注方式,正向更加便利閱讀的方向在發展。
2.走向統一的引注體例
引注被廣泛使用後,就需要有統一的引注格式作為規範指引,《芝加哥手冊》就是這一方面的經典例證。因Bluebook的繁瑣厚重,《芝加哥法律評論》編纂了作為獨立適用的法學引注手冊,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不統一的注釋體例給作者和編者都造成了諸多不便。而目前《芝加哥法律評論》已經宣布放棄原用規則,從2021年開始適用Bluebook的引注體例。
就此,何老師富有深意地指出,在引注體例的問題上,完善的體例是好的,而統一的引注體例則是更好的。如同「車同軌,書同文」之理,在引注問題上,我們也要「書同文,注同例」。
3.當代中國法學的引注體例
反觀國內的引注體例,長期以來都面臨雙重「不統一」的問題:一為法學刊物的注釋體例都不盡相同,二為法學刊物和出版體例也不一致。引注體例雖然不是學術研究中的大事,而不統一的體例卻耗費了作者和編者大多的精力。為此,多家法學刊物、出版社、資料庫聯合制定了《法學引注手冊》,標誌著中國法學界朝著統一的引注體例邁進了一大步。
若對《法學引注手冊》簡單概括的話,何老師認為應當是「當代中國法學的引注體例」,接著,從解釋學意義上對「法學」「中國」「當代」等三個關鍵詞展開了詳盡的說明。
首先,在何種意義上,《法學引注手冊》是法學的?
法學文章除了學術文獻之外,還有諸如法條、案例以及其他作為補充說明的注釋,若引用社會科學領域文獻解說的一套引注方式,就要同時交替使用文後注和頁下注,極為不便於閱讀。因此,與其他學科相比,法學有其獨特的引注體例,也需要有自己的體例,在此意義上,《法學引注手冊》是法學的。
其次,在何種意義上,《法學引注手冊》是中國的?
Bluebook中文章標題以引號標明為例,何老師表示此處的引號使用方法既不符合我國標點符號使用規範,也不符合日常使用習慣。由於不同國度的讀者、作者群體在知識背景上的差異,實際上,引注體例無法照搬國外的規則,應警惕食洋不化。
最後,在何種意義上,《法學引注手冊》是當代的?
國外的引注體例中要求標明出版社所在城市,而在我國當代的出版語境中不標記也並不會引起誤認。相比與此,在網際網路時代怎麼引用網絡文獻更為重要。對於較為流行地標記「最後訪問日期」的引注方式,何老師反思道,不能發揮其應然的擔保學術誠信的功用。在此基礎上,強調應改變觀念,要做符合當代需要的引注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