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於非洲年輕人的印象,基本有兩種。一種是覺得和自己有關的,一些在中國留學的學生,他們經常混跡於酒吧、咖啡廳,不學無術,甚至還做出一些無視我們規矩和法律的行為的非洲人;另外一種只是看到的,是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看到非洲當地,他們遊手好閒地在街上逛或者就是懶散工作的狀態。
關於這兩種印象,我不去解釋,因為確實有一些非洲年輕人是這樣的,但是,他們只是非洲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更不能代表非洲年輕人的真實狀態。作為在非洲工作生活七八年,常駐過非洲兩個國家,去過其他十幾個國家的人,我看到的當地年輕人有另外一種狀態。
我認識法斯先生,是通過來一個到阿爾及利亞的公務團,當時我安排接待,我找到一個當地旅行社幫安排車和酒店,法斯先生就是車的司機。那個時候他大概28歲,第一眼見到,就覺得他是個踏實、能幹的年輕人。
他在開車過程中話很少,而且只要我們用車,他都會很配合,也沒有怨言,更不會像別的一些人,覺得累就開始抱怨,再藉此開口多要一點錢。
隨車的還有旅行社的一個年輕人,因為他在中國學習過,會一些中文,溝通起來更加方便。這個年輕人話倒是很多,總是找法斯先生聊天,當然,聊的多是他在中國的經歷,還給法斯看在中國的照片,向法斯先生顯擺他在中國的生活有多舒服。看得出,法斯有一點羨慕,但並沒有什麼誇張的表現,他對於這個年輕人的行為,也只是禮貌的回覆,然後繼續認真地開車。
工作中認真的法斯,也是一個顧家和孝順的人。我第一次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單身。由於公務團時間不固定的原因,有時用車會很晚,他基本也沒有怨言,出於對他的感激,我會在吃飯時多給他一點錢,讓他吃點好的,他對我的慷慨也表示感謝。但這些錢他並不會全部用於吃飯,當我們去當地的夜市時,他自己也看夜市上的商品,最後選買了一個陶瓷鍋。或許是因為還在工作中,他為自己買了東西不好意思,便主動向我們解釋說,這個陶瓷鍋是買給他媽媽的。在這個國家,婚後的女人基本不再出去工作,主要就負責家務和做飯,廚具是她們要常年用的,法斯說他要給媽媽買一個新的鍋用。
跟他合作第一次後,我再用車就單獨找他。再找他時,他很高興,也欣然答應給我用車,並且給我的報價也不高。這時我才知道,他不只是司機,還是車行的一個老闆。車行是他父親開的,現在他父親年紀大了,就把車行交給他和他的兩個兄弟管,他管理車行,同時自己也做司機。他作為司機時,就只把自己當做一個司機看待,我怎麼安排他就怎麼開,當然,他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給我一些更好的建議。
我與法斯先生(右)在阿爾及利亞城市康斯坦丁
有時我們需要很早出發,但不管多早,他都會按時到酒店來接我們,而當天可能又很晚才到達目的地,他也毫無怨言,這樣的一天他可能要開10個小時以上的車。到達目的地後,他只是說一聲:今天是很長的一天,我有點累。我知道他會很累,所以晚上安頓好後,我就會和他一起去吃晚飯或者是宵夜,且隨便他吃什麼。
和他一起出去,我也從來不把他只當做一個司機,我會讓他和我住同樣的酒店,也會讓他和別的人一起吃飯,當然,我會先徵得別人的同意。同行的人素質都很高,很通情達理,看法斯開車認真,為人謙虛,都會同意讓他一起吃飯。法斯也會表示感謝,並且不只是吃,還會幫著點一些本地特色的飯菜和介紹一下這些飯菜。有時,我和其他人一起慶祝中國的節日時,也會邀請他一起,他在被邀請時和吃完飯後,都會深深地表示一下感謝。
也正是如此,每次我找他用車,他都會很配合我,也願意和我一起,哪怕我會辦事到很晚,哪怕我會突然有緊急情況去多個地方,他也沒有怨言。
再後來,他結婚了,在他結婚後不久,我又需要用一次車。在本市時,還都是他親自為我們開車。但我們需要去外地三天的時間,他找我說,他愛人不想他去,因為他們剛結婚,還算屬於新婚燕爾,而且本地人又特別注重家庭,沒有重要的事情,離開三天就已經很久了。所以在他給我們開車時,我們請他一起吃晚飯,他都沒有參加,說要回家吃,其實這個時間很短,但哪怕這一點時間,他也想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
他說了他愛人不太希望他去外地三天,我說我理解,就問他是否要找別人為我們開車,如果找,就告訴他線路,告訴他我們都會去哪裡就行。他說不,這趟他還是會去,因為是和我一起。聽了這個,我其實挺感動的,我知道他告訴我他愛人不希望他去,不是想讓我加點錢,哪怕他找別人為我開車,他也一樣掙錢,而且他也有別的司機,他還是和我一起去,是因為他沒有隻把我當成工作的夥伴,而是把我當成了朋友。當然,我也很希望他和我一起,因為他熟悉了我要去的所有地點,在路上還會幫我做很多事情。
說到在中國留學的非洲年輕人,茅利塔尼亞的西迪就是一個。在完成學業回到茅利塔尼亞後,他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專門接待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
茅利塔尼亞屬於穆斯林國家,在很多人眼裡,穆斯林普遍的懶和做事慢,尤其是年輕人,雖然他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但喜歡一起咖啡廳看球賽或者一起開車閒逛,晚上通常「瘋」到很晚,第二天接近中午才起床。
但作為旅遊工作者的西迪倒沒有,至少在工作時不這樣,或許是他的工作要求他必須不能懶,不管怎麼說,工作中他都是比較勤快的一個年輕人。
西迪(左)和瓦丹古圖書館的管理員
旅行團通常會有團隊很早就出發的情況,這個時候司機和導遊必須比約定的時間提前到,西迪也總會在出發時間之前到。他個頭不高,瘦瘦的,又穿著茅利塔尼亞特有的寬大的袍子,在應遊客招呼時,總是一隻手拖著袍子,呈現出小跑的狀態。
雖然他會說中文,但說的並不是太好,有時理解不了別人說的話。別人和他開玩笑地問一些問題他不懂時,他也總是露出一副疑惑和呆萌的表情,但還是會儘量去找出他自己知道的詞句回答。有時多個人招呼他幫忙,他就會顯得比較慌張,不知道該先去幫誰,但還是盡力對每個人都幫到。
有時在酒店會出現意料外的事情,必須得解決,解決該麻煩得在我們和他的老闆以及酒店方之間協調,此時他開始不停地溝通,又出現了他那種一隻手提著袍子,小跑式的姿勢,來把事情解決到我們都接受。當事情有了解決,他就會露出一副欣慰的笑容,再詢問我們是否滿意。
非洲一些年輕人願意為中國人工作,也願意為在非洲的中國公司工作,哪怕他不會說中文,哪怕他的家境其實並不錯。
2019年我跟隨一個旅行團行走西非十六個國家,所到的國家,有一些是在當地工作的中國人接待,他們通常都是私人老闆,負責安排行程。這些中國老闆身邊不少都會有一個當地的年輕人,緊身跟隨,為他們辦事,並且只為老闆開車。
據中國老闆介紹,這個年輕人已經跟隨自己多年,有的年輕人家境也不錯,父母在政府機構上班,甚至職務還不低,但這些年輕人則在很踏實的跟著自己。有時旅行團需要凌晨三點趕飛機,中國老闆要過來安排,他身邊的年輕人就在為他開車;有時旅行團半夜才抵達,中國老闆要去迎接,他身邊的年輕人也還在為他開車。
家境的優越並沒有讓這樣的年輕人形成好吃懶做或者態度輕浮的習慣,他們反而表現出很努力的在工作,而且通常他們也會說兩種語言。中國老闆給他們交代的事情,他們會盡力地做,有時會為中國老闆辦一些比較私人或者重要的事情。
當然,作為老闆的重要助手,他們也會得到更多的機會,拿到更多的報酬,老闆也會讓他們負責更多的事情,甚至有的中國老闆會把他們帶到中國看看。這是很多非洲年輕人所想要的。
這樣有家境的年輕人,願意不怕辛苦地為中國老闆工作,也許是他們想從中國人身上學習更多,或者想得到更多與中國人交往的機會;或許是家裡希望他們為中國公司好好工作,尋找與中國公司合作的機會。但不管出於哪種原因,他們在中國老闆身邊的工作態度,對於二十多歲的非洲年輕人來說,已屬不易。
希望走出非洲,尋找更多的機會,為理想或是為生活,是很多非洲年輕人想的。
我在阿爾及利亞時,每當外出辦事在等待的時間裡,總會碰到當地年輕人,他們或是收停車費的,或是剛畢業的學生,見到我是中國人,總會上來搭訕聊天。聊天中也總會問到,有沒有什麼工作機會給他們介紹,說在這裡工作崗位太少,他們希望能有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就會說他們想離開這裡,去中國或者別的國家,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很好,有很多的機會,也想到別的國家尋找機會。他們不想浪費自己的青春,想為自己創造一個好的未來。
我知道他們說的是實話。我們在非洲的公司招聘工人時,就有不少的大學畢業生應聘,他們一般是本科生,有的還是研究生。當看到有中國人在招聘時,哪怕是工人,也會應聘。
在這裡,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限,他們本國的就業機會比較少,即便是研究生畢業,他們在當地公司找到了職位,收入也並不高。但在中國公司工作,哪怕只是工人,他們只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所以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是大學畢業而瞧不起工人的工作,相反,會努力地工作,有時也會利用所學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
我接觸的這些非洲年輕人,都是在認真地從事著基礎的工作,還有更多的年輕人,在做著更加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他們或是創造平臺,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途徑;或是進行科學研究,來解決當地用水、醫療等方面的困難。就像馬雲曾在非洲舉辦的創業者大賽,參賽的基本都是年輕人,並且他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創造出了不俗的成績。
現在在中國的年輕人被稱為「後浪」,非洲的這些年輕人,我倒覺得他們可以是非洲的「前浪」。
非洲當前正處於快速發展中,這個發展也是要從落後和固化的狀態向更加開放的狀態轉變。此時他們需要的是科技,是創新,更是一種不畏艱難的精神,他們要改變原有的思維和模式。在整個世界高速發展的推動下,非洲也在這個發展的浪潮中被推動著前進,而能夠擔當起非洲更好地前進的重擔,需是這樣有想法、敢於突破舊狀態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