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熱文|在非洲「淘金」的中國年輕人:比瘧疾更致命的是AK47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TF

1、專題 | 經濟學家系列訪談

2019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顯著放緩,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回落,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2020年經濟形勢如何?時代財經推出「經濟學家系列訪談」,對話國內十位著名經濟學家,回顧、咀嚼2019,廓清、前瞻2020。

2、專題 | 2019年時代財經年度書單

時代財經根據過往多期專訪大咖們的推薦,整理出年度書單,當中的書籍,有的來自見微知著的經濟學專家,有的來自站在新浪潮上的創業領袖、還有一些來自專業管理財富的投資專家……希望這份書單,能為你我找尋自我、洞察社會、規劃人生有所裨益。

3、專題 | 大佬說

作為公司的主心骨,一方面,大佬們的言行和公司當前戰略、下一步計劃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公司領袖的氣質和企業文化息息相關,從大佬們的語言中透視品格,一定程度上能看出這家公司的氣質。時代財經每周五為您盤點企業家們的最新言論,見微知著,分析公司的當前境遇和發展方向。

4、陪聊、叫醒……「買」得到的陪伴與孤獨的「空巢青年」

陪聊天、人工叫醒、說晚安、為你唱歌……這些五花八門的陪伴服務,看似新奇不靠譜,但卻成為了當代「空巢青年」治癒孤獨的良方。

5、對話陳思進:親歷「911」後,他看破了華爾街的金融遊戲

「我曾和死神擦肩而過,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就會知道,生命未必有明天,那肯定會選擇簡約的生活方式。」陳思進告訴時代財經。與死神擦肩的那次經歷,發生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此前,陳思進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生生死死的命運,竟匯入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慘劇。

6、特寫 | 在非洲「淘金」的中國年輕人:比瘧疾更致命的是AK47

因為安全、文化、生活習慣等問題,在非洲的中國人大部分無法在這塊大陸生根,僅僅把這裡當作淘金地。但也有少部分人在當地娶妻生子,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

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窮人為何無法逃離「貧窮陷阱」?

迪弗洛是繼2009年的獲獎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之後,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第二位獲獎的女性經濟學家。同時她也是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此前,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肯尼斯·約瑟夫·阿羅,1972年獲獎時為51歲。有意思的是,她和丈夫一同獲獎,是諾貝爾經濟學獎首對「夫妻檔」,譜成了國際經濟學界的一段佳話。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除了居裡夫婦,另外還有四對夫妻一同摘得諾貝爾獎的桂冠。

8、剛剛!諾貝爾文學獎開出「雙黃蛋」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0日晚7:00,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9、年輕人突然開始買保險的背後

當代80後、90後既要面對疾病、意外等帶來的風險,還要逐步承擔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的責任。他們害怕自己稍一出錯,人生就會坍塌,保險成了他們認為可以抓住的一根安全繩。

10、電競狂歡背後的年輕人:冠軍的心與流過的淚

金字塔尖的榮耀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熱愛電競的少年扎進電競這個圈。據人社部發布的《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除了職業選手,還有大批量半職業、業餘電子競技選手活躍在各種中小規模電子競技賽事的賽場上。這些懷揣著電競夢的年輕人,有的站在圈邊,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也有人只是在圈邊徘徊,父母的教育、家庭條件、年齡等因素在身後竭力拉扯著他們,最終,他們走上了另一條路。

(按照稿件發布的時間順序)

相關焦點

  • 中國「上林幫」非洲淘金:有人變億萬富翁,有人客死他鄉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夜暴富,這也說明年輕人的經商頭腦並不少,而是這些年輕人缺乏經商的機會呀。眾所周知,非洲一直是貧窮的代名詞,大部分居民都不想來到非洲發展,畢竟當地缺乏發展商機和工作機會。然而,非洲的加納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出口國之一,該國家源源不斷地為全世界人們提供黃金,而那些幻想著一夜暴富的淘金人也會不遠萬裡來到加納。
  • 盤點| 上海市法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度熱文
    盤點 | 上海市法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度熱文 2020-01-24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剛果金日記:在非洲的黑暗森林,尋找淘金的中國人
    在這些文字中,你將會看到調研途中驚心動魄的故事:險些被抓進監獄、被勒索、做臥底;你也會通過黃老師的親身經歷學到許多技巧:怎麼拿到國際組織的項目、如何做好一次跨國調研;更重要的是,你會跟隨黃老師的腳步,深入你想都不敢想的非洲國家,探索神秘面紗下的利益瓜葛和無數人的傳奇命運。
  • 女子在非洲被蚊蟲叮咬感染瘧疾 以為感冒沒在意在杜拜去世
    寧波女員工患腦型瘧在杜拜搶救 圖據「領事之聲」這兩天,一名中國女士在杜拜患了腦型瘧,病情危重亟需搶救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了解,感染瘧疾的是湖南姑娘李娜(化名),現為寧波某食品公司員工,被派駐非洲工作。前往杜拜參加食品展前,李娜曾在非洲當地被蚊蟲叮咬感染瘧疾。昨天,記者通過杭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北京時間2月27日下午6點左右,雖然在駐杜拜總領館大力協助下,當地醫院全力搶救,但李娜還是不幸去世。
  • 為創造「無瘧疾世界」竭盡全力
    這些不起眼的「青蒿草」,將用於製造抗瘧疾藥物,銷往非洲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1972年11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率先發現了抗瘧疾藥物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此,深藏廣西偏遠深山的3萬多畝青蒿才逐漸為人知曉。  而鮮為人知的是,青蒿素升級版——青蒿琥酯的發明者,也「藏」在甲天下的桂林秀美山水間。
  • 河南90後妹子闖非洲,賣淘金機械,被搶劫圍堵,終成機械大王
    穿著大白袍的淘金者,在風沙中影影綽綽。他們臉上包裹著紗巾,彎下腰,在沙漠中緩慢移動,用手上的金屬探測儀尋找沙金。找到金子的大致區域後,他們把沙金裝進篩子,迎風揚沙,細細閃閃的金子沉下來,落在篩子裡。 這些淘金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收集金顆粒,最終製成金條。而李華麗從中國帶來的機器,能讓這一切變得更有效率,製成的金條更純。
  • 到非洲去①|每年有1000萬坦尚尼亞人感染瘧疾,一群中國人想去改變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中英坦瘧疾控制項目」現場工作組組長王多全,以及與非洲同道等30餘名同事,從2015年4月到2018年6月這三年多時間內,往返中國和坦尚尼亞十多次,每次共同在試點現場工作,這是中國在非洲大陸實施的第一個公共衛生試點項目
  • 蓋茨要在中國的領導下消滅全球瘧疾,恭維還是抱大腿?
    非洲大陸又是瘧疾的發源地,直到1870年,安全奎寧藥物的出現(奎寧素1820年才被提煉成功,在此之前,奎寧樹皮是一種副作用極大的危險藥物。另外,奎寧能治療瘧疾也不是西方人的原創,而是印第安人的貢獻。)才使歐洲人控制了非洲大陸的10%,而且殖民地局限於沿海地區,至於非洲內陸地區,還是靠著瘧疾的「保護」尚未被歐洲人染指。
  • 非洲,上千萬中國人正在淘金。
    在非洲的中國年輕人去非洲打拼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不是因為【想去】,畢竟那裡遠離故鄉兩萬裡。他們中有一部分是看到了非洲的潛力,但更大一部分是因為在國內他們已很難實現快速飛躍。初步估算,有上千萬的人中國人分布在非洲各國打拼。
  • 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中國向世衛申請國家消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近日表示,中國已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李斌在視頻連線出席會議時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瘧疾防控,2017年至今已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2020年11月已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世衛組織頒發消除瘧疾認證的標準是,一個國家證明了瘧疾的本地傳播鏈已在該國連續中斷3年。此外,該國還須建立一套能夠快速檢測和應對瘧疾病例的國家監測系統,同時制定有效方案,防止瘧疾再次發生。
  • 蓋茨夫婦發布2019年度公開信 分享9件讓人意外的事
    2019年度公開信 | 《意料之外》1. 非洲是最年輕的大陸比爾:全球老齡化趨勢仍在持續,但非洲的年齡(幾乎)沒變。這聽上去令人費解,仔細分析一下就能明白。「非洲年輕人決定了整個大陸,乃至全世界的未來。」普遍的壽命增長導致全球人口年齡中位數不斷提高。
  • 科學家計劃在非洲釋放轉基因蚊子 用科技消滅瘧疾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來自布吉納法索、馬裡(Mali)和烏幹達(Uganda)等三個非洲國家的研究人員最近宣布,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政府已批准他們在今年或明年的某個時候釋放轉基因蚊子。
  • 中國人去非洲旅遊注意事項,自備一面中國國旗,安全有保障
    當一些中國遊客去日本、韓國周邊國家遊的時候,就有另一些中國遊客前往非洲旅行。在很多人眼裡,去非洲旅行,不如說是去非洲探險,因為非洲太亂了!在這裡,要糾正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很多人在聊起非洲的時候,都會把非洲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待。
  • 面對瘧疾,醫學竟手無策,貝克漢姆用9國語言告訴你真相
    貝克漢姆與抗瘧疾運動同行貝克漢姆與抗瘧疾運動同行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瘧疾的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相應的進展,但目前這一進展處在停滯不前的階段世界各國領導人正加緊努力,鼓勵公眾錄製一句 「瘧疾必須死亡」的視頻,將其發送給瘧疾防控中心。每一種語言和聲音都代表著過去和現在受瘧疾影響的國家。除了英語之外,其他來自瘧疾肆虐國家的人也相繼發聲,其中一些人本身就受到患有瘧疾。
  • 法語非洲為何落後於英語非洲
    非洲大陸法語國家中,最拿的出手的兩座城市要算是西非塞內加爾的達喀爾和象牙海岸的阿比讓,但要比起東非說英語的肯亞的奈洛比和坦尚尼亞的三蘭港,還是有不小的距離。更不用說到英語陣營裡還有一個老大哥南非,約翰尼斯堡的現代化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歐洲而不像非洲,而開普敦一直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優雅美麗的城市之一。非洲法語國家和英語國家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
  • 也聊聊非洲的那些年輕人
    關於這兩種印象,我不去解釋,因為確實有一些非洲年輕人是這樣的,但是,他們只是非洲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更不能代表非洲年輕人的真實狀態。作為在非洲工作生活七八年,常駐過非洲兩個國家,去過其他十幾個國家的人,我看到的當地年輕人有另外一種狀態。
  • 特寫|中國馬拉松的非洲淘金客:跑個兩次,就能回老家買地
    像一群候鳥,在馬拉松比賽發令槍響之前,從非洲大陸飛來中國。跑步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們利用這項天賦,改善生活,甚至改變命運。中國馬拉松的非洲「黑」中介,唯一的黑人經紀人——歐辰,目前服務著他的300位非洲兄弟,他們都是高水平的長跑運動員。歐辰希望,通過自己的平臺,讓更多的運動員走出非洲,來中國參加比賽。
  • 4月25日世界防治瘧疾日 近年來瘧疾研究領域最新亮點研究!
    【3】Cell Host Microbe:新研究有助於開發瘧疾疫苗doi:10.1016/j.chom.2019.10.01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熱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AITHM)的Denise Doolan教授等人發表文章,縮小了可用於開發抗嚴重瘧疾疫苗和抗體的範圍
  • 中國已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已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
    記者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了解到,該所與美國哈佛大學、世衛組織近日共同舉辦「從三千萬到零病例:中國經驗助力非洲國家消除瘧疾」國際網絡研討會。李斌在視頻連線出席會議時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瘧疾防控,2017年至今已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2020年11月已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 中國對待瘧疾迷信,歐洲對待瘧疾生猛,到底哪種方法更有效?
    有一本書叫《疾病改變歷史》,書裡面說:在公元前一世紀,一種極度危險的瘧疾,在古羅馬的低溼地區大流行。幾年過去,整個地區土地拋荒。瘧疾,成為當時人們避之不及的恐怖陰影。這本書中還提出古羅馬帝國最終崩潰,其實跟戰爭的腐敗沒有直接關係,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瘧疾。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他的判斷,在2011年找到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