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在年僅4歲時就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並開始作曲,6歲時便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1767年,年方十一,他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於1768年夏天寫出另外兩部歌劇,名為《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與善意的謊言(La finta semplice)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為樂團首席。
或許這些看起來真的只能證實莫扎特是個天才,可是他背後的努力不能因此就被忽略。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巴爾扎克
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斷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維納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芥川龍之介
因此,世上的天才你可以說多,也可以說不多。主要看個人的努力。如果你被他人冠上了天才的名號卻不努力,那和平常人也沒什麼區別;而就算只是一個平常人在你不懈的努力下,也會有人說是你天才。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推薦幾部莫扎特最具有代表性作品。
《費加羅的婚禮》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的巔峰之作,這部歌劇無論是在思想情感、人物塑造以及音樂表現力上都堪稱完美,當然也正是這種將藝術美與情感美相結合的表現方式,讓莫扎特成為世界樂壇上獨一無二的存在。《費加羅的婚禮》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上演次數最為頻繁的歌劇之一,有如天籟的歌聲和錯綜複雜的男女人物關係,宛如角力般、層出不窮的小計謀和角色錯亂的對白,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
C大調鋼琴協奏曲 No. 21
C大調鋼琴協奏曲 No. 21完成於1785年3月9日。這也是莫扎特維也納時期的鋼琴協奏曲中,最優雅細緻、最富想像力的創作。不僅如此,本曲還充分體現了主奏者的鋼琴演奏技巧,但並非純粹的「炫技之作」,並且以莫扎特獨有的那種無可比擬的均衡感,使得聽眾根本找不出管弦樂與主奏樂器(鋼琴)之間不協調的絲毫破綻。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由活潑跳躍的圓號聲與幽默的弦樂相結合,莫扎特的這首圓號協奏曲讓每個人聽後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圍裡。這首作品是為他的朋友約瑟夫.萊特蓋博(Joseph Leutgeb)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