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花8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字埋沒我的努力——莫扎特

2020-12-16 弦月歷史記

「人們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在年僅4歲時就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並開始作曲,6歲時便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1767年,年方十一,他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於1768年夏天寫出另外兩部歌劇,名為《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與善意的謊言(La finta semplice)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為樂團首席。

或許這些看起來真的只能證實莫扎特是個天才,可是他背後的努力不能因此就被忽略。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巴爾扎克

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斷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維納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芥川龍之介

因此,世上的天才你可以說多,也可以說不多。主要看個人的努力。如果你被他人冠上了天才的名號卻不努力,那和平常人也沒什麼區別;而就算只是一個平常人在你不懈的努力下,也會有人說是你天才。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推薦幾部莫扎特最具有代表性作品。

《費加羅的婚禮》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的巔峰之作,這部歌劇無論是在思想情感、人物塑造以及音樂表現力上都堪稱完美,當然也正是這種將藝術美與情感美相結合的表現方式,讓莫扎特成為世界樂壇上獨一無二的存在。《費加羅的婚禮》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上演次數最為頻繁的歌劇之一,有如天籟的歌聲和錯綜複雜的男女人物關係,宛如角力般、層出不窮的小計謀和角色錯亂的對白,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

C大調鋼琴協奏曲 No. 21

C大調鋼琴協奏曲 No. 21完成於1785年3月9日。這也是莫扎特維也納時期的鋼琴協奏曲中,最優雅細緻、最富想像力的創作。不僅如此,本曲還充分體現了主奏者的鋼琴演奏技巧,但並非純粹的「炫技之作」,並且以莫扎特獨有的那種無可比擬的均衡感,使得聽眾根本找不出管弦樂與主奏樂器(鋼琴)之間不協調的絲毫破綻。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

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由活潑跳躍的圓號聲與幽默的弦樂相結合,莫扎特的這首圓號協奏曲讓每個人聽後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圍裡。這首作品是為他的朋友約瑟夫.萊特蓋博(Joseph Leutgeb)而作的。

相關焦點

  • 每天練琴4小時的5歲琴童,會是下一個王羽佳嗎?
    薄荷爸就更不懂音樂了……」關於努力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小薄荷就是這樣一個有天賦又肯付出努力的孩子。薄荷說喜歡,於是我們開始每天1-2小時練琴,打卡了49天,一天沒落下……」49天,一個5歲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自己夢想的禮物,同時,也收穫了一種最美好的品德,叫做堅持。
  • 說說你以前不知道的莫扎特
    今天來說說莫扎特。如果說繪畫領域的天才是達文西,那麼音樂領域的天才就非莫扎特莫屬了。人們用「莫扎特」定義音樂領域的天才比如稱孟德爾頌為德國的「莫扎特」 。聖桑為法國的「莫扎特」。但莫扎特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真的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僅僅因為他是個天才而已嗎?01莫扎特的天賦在很早的時候就展現出來了。
  • 莫扎特:《小夜曲》第一樂章,靜靜地品味與呵護這如淨水的藝術
    莫扎特:《小夜曲》第一樂章,2008年11月21日實況錄音,歌手: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所屬專輯:2008-2011 演奏實況合集。「莫扎特說,我每天用八個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埋沒了我所有的努力。」「因為八小時並不天才。
  • 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天才成長之路多坎坷
    )03:21來自Sunny收納整理18世紀下半葉「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三位音樂大師,先後在維也納為生活、創作奔波過;他們之間存在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藝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傳承關係;因此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
  • 怎樣看待華晨宇說做音樂的天賦佔百分之九十九,努力佔百分之一?
    如果一個做音樂的的人,每天花在音樂上的時間是八小時→我就按正常工作時間來算。你比他更努力,你沒有業餘愛好,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音樂上,我算你十二個小時,不過是1.5倍而已。蕭邦6歲學鋼琴,7歲作曲,8歲登臺。李斯特5歲學琴,8歲作曲,9歲登臺。貝多芬,6歲作曲,8歲在科隆登臺演出,11歲在劇院樂隊演出,13歲成為管風琴師,並發表3首奏鳴曲。
  • 聽莫扎特能讓人變聰明?
    Glenn Schellenberg)的研究中,證實並非是莫扎特的音樂導致了這種現象,而是人們在歡快的能夠調動積極情緒的音樂之下的表現會更好。也就是說,哪怕把莫扎特的音樂調換成歡快的流行歌曲,所獲得的結果也是一樣的。 不過在莫扎特的曲子中使用大調譜寫且節奏快速的佔了多數,因而總是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
  • 別當真,天才莫扎特居然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你看她學習好棒,肯定是她父母基因好,他爸媽都是老師」「你好擅長做數據分析,真聰明一學就會」「你真的很有天賦,我都比不上你」你可能會想到天才莫扎特的故事,年幼的莫扎特無論是哪種調子,都能馬上聽出來,甚至能在這個房間聽到另一間房間彈奏的調子,分辨出小提琴和古鋼琴彈奏出來的調子
  • 為啥你家娃從小練琴卻成不了莫扎特?刻苦練習竟然是罪魁禍首!
    01為什麼很多孩子從小練琴卻琴藝普通?為什麼同樣是從小練琴的莫扎特,7歲就能開巡演?最優秀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能夠減少每10個錯誤中的8個。而最差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只能注意到每10個錯誤中的3個並改正。正是這種有意識地糾正,讓這兩個同樣努力的學生的演奏水平,在一年的時間裡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 練琴是一種修養,越努力越幸運
    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鋼琴家,但是陳薩還是會拿出很多時間來練琴,她告訴記者,現在雖然會因為一些原因影響到練琴的時間,但是她基本上每天還是要保持四、五個小時的練習,多的時候可能達到每天六個小時。(陳薩演奏蕭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1第二樂章)蕭邦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蕭邦說:「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最終世人用天才兩個字總結我所有的汗水」。
  • 妥瑞兒與莫扎特-中新網
    妥瑞兒與莫扎特 2015-11-09 16:53:05  醫師告訴我,這是因為妥瑞兒的大腦神經受刺激,精力過於旺盛無法排除,因此才會出現不由自主、重複性的動作,也就是抽筋(tics);只要讓他們多運動,或專注做一件事情,像是閱讀、畫圖、學音樂等,就能獲得改善。果不其然,兒子每次一練琴,症狀就明顯減少,他也樂在其中,常在睡夢中哼唱練習曲。
  • 哪有什麼天才,只有無比孤獨翻山越嶺的勤奮
    但到了8歲左右,差別開始顯現出來。一些學生的練習時間開始多於其他學生:9歲的時候每周6小時,12歲的時候每周8小時,14歲的時候每周16小時,20歲的時候每周超過30個小時。'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個小時定律'。
  • 莫扎特音樂比賽賽程已過半 小提琴組今晚收官
    不過每天布拉耶夫花在練琴上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其餘時間他喜歡彈鋼琴、跳舞、遊泳等等,像普通小學生一樣體驗各種樂趣。   「我最愛小提琴,沒有別的興趣比得上它,我從小提琴演奏中得到很多快樂,也希望將來小提琴家能成為我的職業。」安東尼說。   最勤奮——李恩淑 每天練琴5小時   來自韓國的李恩淑是本次比賽小提琴A組的第三名,對於這個名次李恩淑和她的媽媽都十分滿意。
  • 天賦異稟,顧聖嬰沒日沒夜練琴,終成鋼琴家,天才也需要努力
    千百年前,王安石寫下的《傷仲永》散文,講述了天賦異稟的方仲永,不努力學習後,從一個天才淪落到了普通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即使是再天賦異稟的人,沒有後天的努力只會是一事無成。我國近代女鋼琴家顧聖嬰,也是一個天縱奇才的人。只是與方仲永不同的是,天賦異稟的她從小就很努力,經常沒日沒夜的練琴。
  • 我為什麼不練琴
    我肯定多次談過這件事,現在再談,難免重複。可是,在我看來,同鋼琴的這種關係——    同任何樂器都一樣,不過,我只能根據第一手經驗談談鋼琴——是一種觸覺的奴性,每天非要有8-10小時的運動鍛鍊不可,甚至後臺都需要備一架,好讓他審核一下自己同鋼琴的關係是否牢靠,才敢放心大膽地上臺。我無法說明這種關係和我本人的經驗,或者說信仰,相去之遠。
  • 莫扎特也不是天才!懂得「一萬個小時」定律,孩子成才無憂
    但經心理學專家研究,就算是天才,最後所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關鍵也是準備,而非才能。到了8歲,差距開始顯現了出來,能在班級上名列前茅的都是練習時間比其他孩子要長的。而到了12歲每周要練8個小時,十四歲則是16個小時。
  • 小提琴家何子毓:我覺得天才就是與生俱來的
    他是第一位在維也納愛樂樂季演出的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十二歲考上莫扎特音樂學院,成為全球僅招兩名的「天才班」學生之一。 十六歲前,何子毓已經把梅紐因、申塔爾、西蒙歌德堡等一系列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收入囊中。 而今年何子毓也才剛剛過完自己的二十一歲生日。
  • 我的書舟雅詞
    *我每天花8個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字埋沒我的努力。*我們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明知是腦子餓極了,卻只會拼命的餵肚子。*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岀問題時,請在原件上找問題。*我對反對我的人,感悟的是他的善意。我對反對我的人,考察的是他的智慧。*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暴強,老則好利。30歲後仍能快意恩仇、開心狂放者,非凡之人也。這就是人性的特點。
  • 天才的隕落 莫扎特的最後往事
    音樂史上的天才很多,但極少有人像莫扎特那樣,無論創作哪一類作品,都當之無愧地佔據天才序列的最頂端,音樂史上鮮有爭議。不過,讓人遺憾的是,這位尤同天使下凡的天才只在人間停留了35年,對於他的生平和死亡,則歷來頗多議論,不乏猜測、臆斷和傳說。
  • READ HER | 10000小時有多久?
    所有這3組學生都被問及同一個問題:從首次接觸小提琴至今,你練琴一共練了多少小時?3組學生大約都在5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小提琴。在最初幾年,所有學生的練琴時間都大致相當—每周2小時至3小時。但當他們到了8歲,不同組別的學生練琴時間開始產生差別。
  • 紅遍世界的中國琴童:我每天都練琴,沒有一天不練的!
    最近,陳安可再一次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她又參加了澳大利亞的一檔電視節目。有了之前參加節目的經驗,這次陳安可顯得更加遊刃有餘,現場主持和翻譯幾乎無法掌控她!早在去年,陳安可就曾因一段在家練琴的視頻爆紅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