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家娃從小練琴卻成不了莫扎特?刻苦練習竟然是罪魁禍首!

2020-11-05 輕描淡寫育兒

01

為什麼很多孩子從小練琴卻琴藝普通?為什麼同樣是從小練琴的莫扎特,7歲就能開巡演?


從小開始上鋼琴課的孩子很多,這些孩子真的需要某些神秘的天賦,才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嗎?

《刻意練習》一書告訴我們,實際上你家孩子之所以不能成為莫扎特,是因為用錯了練習方法,所以再刻苦都沒用!

作者說我們不能指望日復一日重複的刻苦練習來提高技能,而應該採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及時反饋以便能做出調整的「刻意練習」來達到目的。

兩個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一群7-9歲正在學樂器的孩子時發現,在第二次練習時會刻意注意減少犯錯次數的學生,技能提升速度最快。

最優秀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能夠減少每10個錯誤中的8個。而最差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只能注意到每10個錯誤中的3個並改正。

正是這種有意識地糾正,讓這兩個同樣努力的學生的演奏水平,在一年的時間裡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所以家長們不妨下次在你的孩子練完琴後,問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誤,或者知不知道他這次的練習,哪幾處比上一次彈得更好。

如果你的孩子什麼都回答不出來,那你就要當心了!你的孩子就是在進行無意義的刻苦練習,而不是在有意識地進行能提高技能的「刻意練習」。

從四歲開始,在音樂家父親的全職指導下練習各種樂器的莫扎特,能夠得到父親全天候的指導,出現了任何錯誤都能得到立馬的反饋,及時改正。

正是父親對他的這種高強度訓練,讓莫扎特能迅速掌握小提琴和多種鍵盤樂器,7歲時就能讓觀眾沉迷於他的演奏,並開始巡迴演出。

這就是「刻意練習」能取得的驚人效果!

02

讓莫扎特一步封神,被視為舉世罕見的天才的完美音高,被證實是人人都能習得的後天技能。


莫扎特之所以被視為空前絕後的天才,是因為在七歲的時候,人們發現他有令人驚嘆的完美音高。

即便在另一個房間,莫扎特都能辨別出用任何一種樂器彈奏出來的任何一種音調。

莫扎特甚至能分辨類似音樂的其他聲音的調子,比如時鐘的報時聲、大鐘的鳴響聲、人們打噴嚏的聲音。

這在兩百多年前被視為天賜才能,並被稱讚至今的完美音高,卻在2014年被一個日本心理學家,用一年半的時間就解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用一年半的時間,把24個2-6歲的孩子,都訓練出了莫扎特擁有的世所罕見的完美音高。

然而事實證明莫扎特完美音高的獲得方式和這24個孩子完美音高的獲得方式如出一轍。

莫扎特4歲就開始接受父親的訓練,他父親還是個音樂家,所以莫扎特在7歲的時候能擁有完美音高,在現在看來,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這足以證明人人都可以成為莫扎特,普通孩子比莫扎特缺少的就是莫扎特的父親或者榊原彩子使用的訓練方法。

雖然我們無從考證莫扎特的父親用了什麼訓練方法,但榊原彩子的訓練方法卻近在咫尺!

《刻意練習》這本書不僅介紹了榊原彩子的研究成果,還提供了唯一有效的訓練方法,也就是被作者命名為「刻意練習」的方法。

03

什麼樣的練習才能被稱為「刻意練習」,而不會變成無法突破瓶頸的刻苦練習?


「刻意練習」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方法明確:我們要練習的技能已經有了成熟有效的訓練方法,好讓我們能夠制定具體的練習計劃。

2、有合適的老師:我們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根據我們現在的水平,布置難度合適的訓練任務,並且及時給予反饋,告訴我們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

3、嚴格執行反饋結果:我們要根據老師的反饋做出調整,能夠自己監督自己,在練習時不斷修正錯誤。長時間的這種修正,就是讓一個人從普通到卓越的關鍵之處。

但是並不是每個領域都有已經被證實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或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合格的老師。

不用著急,我們能想到的問題,作者也能想到,因為他這本書就是為沒有任何優勢的普通人寫的。

艾利克森在書裡詳細介紹了,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該怎麼使用「刻意練習」的建議。

這才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有意義的地方。

更令人振奮的是,音樂領域,尤其是鋼琴領域是一個有著詳細的練習方法,最適合使用「刻意練習」的成熟領域。

在這本書的推薦語裡,國際著名鋼琴家朗朗就排在第一個。

相關焦點

  • 妥瑞兒與莫扎特-中新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兒子從小就喜歡哼哼唱唱  兒子是妥瑞氏症患者(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患者會有不自主重複性動作的症狀,表現在臉部、手部或腳部可觀察的小肌肉規律性抽動),幼兒園大班下學期,開始有一些點頭、眨眼睛的症狀,小學一年級起陸續出現引人側目的清喉嚨、吸鼻子等聲音。有時候聲音太大,被誤認為是調皮、愛搗蛋和過動,帶他去看電影還會遭到旁人喝叱。
  • 別當真,天才莫扎特居然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畢竟具備和莫扎特一樣的能力,只有某些幸運的天才才會擁有,而大多數人是不具備的。安德斯·艾利克斯可不這麼認為,他發現只要通過適當的訓練人人都可以成為莫扎特,莫扎特獲得完美高音的人,都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接受了正規的音樂訓練,都能具備的能力。
  • 《王牌》郎朗誇讚關曉彤勤奮刻苦:半夜12點多還在賓館練琴
    在採訪中,作為世界級鋼琴家的郎朗竟然對關曉彤稱讚有加。在採訪中,郎朗稱自己和妻子到達節目組準備的賓館後,看到關曉彤竟然在樓下練琴。郎朗還感嘆,這大半夜的是誰這麼勤奮。然後仔細一看,才驚訝發現竟然是關曉彤。
  • 大師們的練琴秘訣!
    03、大師從小都練琴好幾個小時以上 練琴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不過要想彈好古箏,每天最少也得四小時至五小時之間,如果不是絕頂聰明,而要有好成績,則必須超過這些時間,尤其是學生時代。
  • 聽莫扎特能讓人變聰明?
    4歲:天賦初現 1760年,莫扎特4歲。莫扎特的姐姐瑪麗婭在父親的指導下專心地練琴,這個時候小莫扎特總是在旁邊靜靜地聽。有一次,瑪麗亞正在聚精會神練琴,莫扎特走過來乞求姐姐讓自己也彈彈剛才那首曲子。但由於年紀太小了,小莫扎特的請求被姐姐拒絕了。
  • 女兒學琴,媽媽卻總說練琴真辛苦,結果出人意料
    ki媽倒不這麼看,學這個學那個,並不一定是要讓孩子出類拔萃,成為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是為了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東西,也只有接觸到了更多的東西,他們才有可能有選擇的空間。2陪伴孩子學習樂器,遠比我們想像得困難。孩子剛開始的興致勃勃很快就會變成不想練習,面對一個個小蝌蚪般遊動的音符,每天需要端坐著練習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要是說孩子會享受,那也是假話。
  • 說說你以前不知道的莫扎特
    今天來說說莫扎特。如果說繪畫領域的天才是達文西,那麼音樂領域的天才就非莫扎特莫屬了。人們用「莫扎特」定義音樂領域的天才比如稱孟德爾頌為德國的「莫扎特」 。聖桑為法國的「莫扎特」。但莫扎特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真的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僅僅因為他是個天才而已嗎?01莫扎特的天賦在很早的時候就展現出來了。
  • 維也納古典樂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天才成長之路多坎坷
    用他的話說:「我與世隔絕,沒有人打攪我或使我煩惱,但我也因此被迫成了一個創造者。」1762年6歲的莫扎特從,便與11歲的姐姐一道,由父親帶領週遊各國舉行音樂會。莫扎特不僅能熟練地演奏事先準備好的作品,在演奏技術艱深的陌生作品時,也同樣得心應手,就像早已經練得滾瓜爛熟。
  • 練琴是一種修養,越努力越幸運
    鋼琴學習有句行話是: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外行知道。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堅持」二字,越優秀的人,越拼搏,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和堅持,鋼琴學習也一樣,越努力越幸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鋼琴家,但是陳薩還是會拿出很多時間來練琴,她告訴記者,現在雖然會因為一些原因影響到練琴的時間,但是她基本上每天還是要保持四、五個小時的練習,多的時候可能達到每天六個小時。
  • 天賦異稟,顧聖嬰沒日沒夜練琴,終成鋼琴家,天才也需要努力
    千百年前,王安石寫下的《傷仲永》散文,講述了天賦異稟的方仲永,不努力學習後,從一個天才淪落到了普通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即使是再天賦異稟的人,沒有後天的努力只會是一事無成。我國近代女鋼琴家顧聖嬰,也是一個天縱奇才的人。只是與方仲永不同的是,天賦異稟的她從小就很努力,經常沒日沒夜的練琴。
  • 莫扎特音樂比賽賽程已過半 小提琴組今晚收官
    在他看來,莫扎特音樂充滿快樂、自由、熱愛生活的豐富內涵,這跟他學習音樂的初衷十分相符。2009年12月,布拉耶夫進入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現就讀於拉脫維亞Emila Darzina音樂學校。不過每天布拉耶夫花在練琴上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其餘時間他喜歡彈鋼琴、跳舞、遊泳等等,像普通小學生一樣體驗各種樂趣。
  • 朱旋:學古箏應該如何練琴?
    彈琴的現狀,從本質上來看,無非是「過往的彈琴經驗的積累」,如果現狀不太讓人滿意,那可能是過往積累了大量低效或無效的經驗。掌握了好的練琴方法,起碼會有兩大效用:1、提高「單位」練琴時效性;2、達成高質量「完成率」。
  • 我為什麼不練琴
    >我為什麼不練琴  著名鋼琴家格倫 古爾德有很多怪癖,其中在如何練習鋼琴這個問題上也是劍走偏鋒……    坦白說,我想不通,為什麼談到練琴就必然伴以「欲罷不能」或者「強制」之說,換言之,大多數人把強制看成人與樂器的恰當關係。
  • 聲樂「掌門師太」郭淑珍:學音樂不刻苦,老師是神仙也不行!
    郭先生還打趣的說,如果學生不努力、不刻苦,老師是神仙也沒用!郭淑珍先生是我國第一代女高音歌唱家,也是我國聲樂事業發展的奠基人。這樣一位泰鬥級的大師都在堅持每日歌唱,可想而知刻苦練習對於學習聲樂的重要性!不僅是學習聲樂,所有器樂亦是如出一轍。如今已90歲高齡的周廣仁教授,作為當今中國在國際樂壇中最具影響和權威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她對於練琴的態度也是如此。
  • 我每天花8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字埋沒我的努力——莫扎特
    「人們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莫扎特在年僅4歲時就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並開始作曲,6歲時便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
  • 練琴時間決定學琴進度!不練琴還想進步?休想!
    ,每天練琴半小時比不練強點兒,每周偶爾練半小時跟沒練一樣。」初學的小朋友想要安安靜靜坐在琴凳上練琴是非常難的,注意力和耐心都相對較弱,所以不需要強迫完成多少小時的練琴,學琴初期的內容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重要的是培養練琴的習慣以及基本功的形成。能夠保證每天1小時左右的練習就可以。
  • 曾被逼練琴的汪峰如今卻說:感謝父母的逼迫,成就了現在的我
    搖滾音樂給人的印象,總是與叛逆的個性,放蕩的內心劃上等號,作為搖滾歌手的汪峰也不例外。但又有誰能想到,汪峰小時候卻是一個每天堅持練琴四個小時,並不負眾望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的乖孩子呢?當他回想起小時候練琴的日子,滿懷對父母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