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開始上鋼琴課的孩子很多,這些孩子真的需要某些神秘的天賦,才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嗎?
《刻意練習》一書告訴我們,實際上你家孩子之所以不能成為莫扎特,是因為用錯了練習方法,所以再刻苦都沒用!
作者說我們不能指望日復一日重複的刻苦練習來提高技能,而應該採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及時反饋以便能做出調整的「刻意練習」來達到目的。
兩個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一群7-9歲正在學樂器的孩子時發現,在第二次練習時會刻意注意減少犯錯次數的學生,技能提升速度最快。
最優秀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能夠減少每10個錯誤中的8個。而最差的那個學生,在第二次演奏同一個作品時,只能注意到每10個錯誤中的3個並改正。
正是這種有意識地糾正,讓這兩個同樣努力的學生的演奏水平,在一年的時間裡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所以家長們不妨下次在你的孩子練完琴後,問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誤,或者知不知道他這次的練習,哪幾處比上一次彈得更好。
如果你的孩子什麼都回答不出來,那你就要當心了!你的孩子就是在進行無意義的刻苦練習,而不是在有意識地進行能提高技能的「刻意練習」。
從四歲開始,在音樂家父親的全職指導下練習各種樂器的莫扎特,能夠得到父親全天候的指導,出現了任何錯誤都能得到立馬的反饋,及時改正。
正是父親對他的這種高強度訓練,讓莫扎特能迅速掌握小提琴和多種鍵盤樂器,7歲時就能讓觀眾沉迷於他的演奏,並開始巡迴演出。
這就是「刻意練習」能取得的驚人效果!
莫扎特之所以被視為空前絕後的天才,是因為在七歲的時候,人們發現他有令人驚嘆的完美音高。
即便在另一個房間,莫扎特都能辨別出用任何一種樂器彈奏出來的任何一種音調。
莫扎特甚至能分辨類似音樂的其他聲音的調子,比如時鐘的報時聲、大鐘的鳴響聲、人們打噴嚏的聲音。
這在兩百多年前被視為天賜才能,並被稱讚至今的完美音高,卻在2014年被一個日本心理學家,用一年半的時間就解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用一年半的時間,把24個2-6歲的孩子,都訓練出了莫扎特擁有的世所罕見的完美音高。
然而事實證明莫扎特完美音高的獲得方式和這24個孩子完美音高的獲得方式如出一轍。
莫扎特4歲就開始接受父親的訓練,他父親還是個音樂家,所以莫扎特在7歲的時候能擁有完美音高,在現在看來,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這足以證明人人都可以成為莫扎特,普通孩子比莫扎特缺少的就是莫扎特的父親或者榊原彩子使用的訓練方法。
雖然我們無從考證莫扎特的父親用了什麼訓練方法,但榊原彩子的訓練方法卻近在咫尺!
《刻意練習》這本書不僅介紹了榊原彩子的研究成果,還提供了唯一有效的訓練方法,也就是被作者命名為「刻意練習」的方法。
「刻意練習」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方法明確:我們要練習的技能已經有了成熟有效的訓練方法,好讓我們能夠制定具體的練習計劃。
2、有合適的老師:我們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根據我們現在的水平,布置難度合適的訓練任務,並且及時給予反饋,告訴我們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
3、嚴格執行反饋結果:我們要根據老師的反饋做出調整,能夠自己監督自己,在練習時不斷修正錯誤。長時間的這種修正,就是讓一個人從普通到卓越的關鍵之處。
但是並不是每個領域都有已經被證實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或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合格的老師。
不用著急,我們能想到的問題,作者也能想到,因為他這本書就是為沒有任何優勢的普通人寫的。
艾利克森在書裡詳細介紹了,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該怎麼使用「刻意練習」的建議。
這才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有意義的地方。
更令人振奮的是,音樂領域,尤其是鋼琴領域是一個有著詳細的練習方法,最適合使用「刻意練習」的成熟領域。
在這本書的推薦語裡,國際著名鋼琴家朗朗就排在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