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諮詢熊老師,要上初中了,給孩子報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很糾結。
這是個年年都要被許多家長問起的問題,或者換個問法:私立學校靠譜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問的是:家長朋友你自己靠譜嗎?
如果你靠譜,幹什麼工作也會靠譜;如果你不靠譜,做啥也不靠譜。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本身,孩子的學習同樣如此。先得培養個靠譜的孩子,這比選擇公辦還是私立更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先看辦學初衷
不管是教育家辦私立學校還是資本家辦私立,都是為了賺錢而來的。而公辦學校是國家設立,為了普及國民教育,讓公民普遍享受教育而設立的。兩者都有追求高質量教育的願望,但私立追求高質量教育,大多是為了明年更好招生,公辦教育則主要為了獲得社會認同,並不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鈎。雖然有教育情懷的教育者也在辦私立,但最終基本屈從與資本的力量,滿足社會中的世俗需求,沒有錯誤,但絕不是教育的初心。
二、再看師資條件
辦學條件如果細分內容很多,但無可否認師資力量是最重要的。
公辦學校師資的選拔往往具有比賽性質,幾乎是百裡挑一;私立學校往往是招聘性質,滿足要求即可。即便是有個別優秀老師,大多也是公辦學校退休,或從相對欠發達地區招聘充充門面。因為一般的待遇,根本無法撼動公辦學校優秀教師,因為私立學校可能給較高的薪資,但很難給公辦學校名師的光環效應。
三、再看學校管理
公辦學校管理是依法依規,基本有規章制度和教代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民主管理和校長負責制的高效管理相協調。所以學校能夠以較為合理的制度、節奏進行教育教學,尤其是社會不正之風,有主管部門的嚴加管理,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少。
私立學校大多是資本當家,任何人都要能夠給學校創造利潤,而私立學校的教師中,有一定的比例是把當前工作的學校當渡口,下一步幹啥、到哪去都不一定,所以也比較容易接受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反正不會在這待多久。
因此,私立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底線遠遠低於公立學校,加班加點是常態,這也是平常考試,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私立的成績相對高的最主要原因。
而對學生的管理,則通過教師傳遞到學生和家長端,許多不合理、不合情的規章制度得以暢行無阻。
而私立學校許多都採取所謂的末位淘汰制,不管成績是否優秀,只要是「末位」就淘汰,這樣就在教師中形成激烈競爭,甚至殘酷的競爭,這種競爭最終演化成大量的補課、超額的作業、對學生近乎無情的「壓迫」,私立學校成功把教師的生存壓力變成學生的額外成績。
四、再看生源差異
公辦學校招生往往是就近原則,如果人數較多,則採取電腦隨機派位,公平是放在第一位的。
私立學校許多都提前與周邊小學或明或暗的有些「合作」,甚至有班級前幾名報考私立,班主任有提成的現象。大家想想動輒數萬的學費,提成也必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有些小學也就樂於把班級裡成績優秀的學生動員到私立初中,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詆毀附近的公辦初中。
還有一些所謂的聯合辦學、組織競賽、中小學銜接,背後都是為了招生,屬於超市深處吸引大媽的「雞蛋」。
而許多私立學校為了達到提高升學率的目的,在搶優質生源的同時,對於後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成績下降的學生,就有「勸退」現象,而如果不聽「勸」,則有些非正常手段「伺候」。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就遭受過這種待遇,那種諷刺和侮辱給孩子和家長留下了永遠的心理創傷,一談起來就潸然淚下。
所以作為一名老教師,作為一名在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都有好多朋友的家長,我想說的是,如果可能,儘量去公辦初中,除非家很遠,經濟條件又允許。
至於那些媒體和私下轉發的宣傳資料,都是噱頭,千萬別信,就當是市場上的吆喝叫賣吧。
筆者無意詆毀私立學校,有些在某些方面還是不錯的,但以賺錢為目的、以造假為手段、以行賄做招生的現象確實是一些私立學校的發展「優勢」,大家務必謹慎,不管私立初中說的多麼好,與之相比,公辦初中總歸是有底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