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格哈的窗外景色》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張可以永久固定影像的照片。該照片由法國攝影先驅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於1826年拍攝(一說1827)。尼埃普斯與兄弟克勞德的往來信件顯示,尼艾普斯早在1824年就首次成功使用瀝青在暗箱中創建了永久照片,該照片後來在承載它的石印石表面上消失了。
在1826年或1827年,尼埃普斯再次在布滿瀝青塗層的錫器上拍攝了同一場景,即從他家的窗戶上看到的景色,結果得以保留,就是現在人們已知的、利用相機拍攝的、最古老的永久照片。該照片似乎在20世紀初期丟失了,但是攝影史學家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曾在1952年成功追蹤到了其下落。
▍勒格哈的窗外景色(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1826年或1827年
▍現代PS技術上色後《勒格哈的窗外景色》呈現的影像
暗箱這種繪畫輔助工具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美國富裕的藝術愛好者中很流行,它美麗而短暫的小「光繪」激發了包括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託馬斯·維奇伍德和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在內的許多攝影先驅的靈感,他們都在尋求一種比鉛筆更有效的追蹤、捕獲事物的方法。
尼埃普斯第一次進行攝影實驗的日期目前尚不確定。基於對平版印刷術的熱愛和對暗箱的了解引起了他對攝影的興趣,但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缺乏必要的技術和藝術能力。1816年左右他寫給嫂嫂的信表明,尼埃普斯成功地在塗有氯化銀的紙上捕獲到了小的照相機圖像。顯然,他的首次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得到的結果是「負片」:應該暗的地方反而變亮了,反之亦然。當尼埃普斯把這些「照片」拿到日光下,照片開始變暗,尼埃普斯卻找不到任何辦法來阻止。
之後尼埃普斯將注意力轉移到受光影響的其他物質上,最終發現了天然存在的「猶太」瀝青。在尼埃普斯時代,藝術家將其用作銅板上的耐酸塗層以進行蝕刻。尼埃普斯將瀝青溶解在薰衣草油中(薰衣草油是一種常用於清漆的溶劑),然後將其薄薄地塗在石印石、金屬或玻璃板上。塗層乾燥後,將測試對象(通常是蝕刻印在紙上的作品)緊密接觸地放置在表面上,並將兩者置於直射陽光下充分暴露。
尼埃普斯用暗箱將場景捕捉到一個16.2×20.2釐米的錫板上,上面塗了一層薄薄的瀝青,瀝青在明亮的地方硬化,而在昏暗的地方則保持溶解狀態,可以用薰衣草油和白色汽油的混合溶液洗淨。此時的照片需要在相機中長時間曝光。因為傳統的拍攝建議是持續曝光約8個小時,所以現在普遍認為這張照片曝光了8小時。有一位研究人員發現在根據尼埃普斯筆記進行這項操作的還原時發現,曝光必須持續幾天。
帶著自己的作品,1827年末尼埃普斯訪問了英格蘭,他向植物插圖畫家弗朗西斯·鮑爾展示了此作品以及其他一些作品。《勒格哈的窗外景色》是用相機拍攝的唯一一張照片;其餘的則是接觸曝光的藝術品。鮑爾鼓勵他向皇家學會介紹他的「攝影」過程。尼埃普斯撰寫並提交了一篇論文,但不願透露其中的任何具體細節,因此英國皇家學會根據「禁止發表未公開秘密程序的規則」駁回了該論文。但是筆者最近讀到了另一篇蘇格蘭研究者撰寫的論文發現,尼艾普斯的論文被拒絕,是因為當時英國皇家學會對攝影並不感興趣,同為攝影先驅的塔爾博特提交的攝影發現也被拒絕了。返回法國前尼埃普斯將他的論文和曝光樣本交給了鮑爾。
不幸的是,尼埃普斯因中風於1833年突然去世。1839年,路易斯·達蓋爾(被認為是銀版攝影術的發明者)和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公開宣布了「開創性的」照相工藝後,鮑爾則擁護尼埃普斯成為永久性照相工藝的第一位發明者。1839年3月9日,尼埃普斯留給鮑爾的樣本終於在皇家學會展出。鮑爾於1840年去世後,這些作品幾經易手,偶爾會被作為歷史奇觀展示。
▍尼埃普斯與達蓋爾合同原稿
《勒格哈的窗外景色》最後一次公開展示是在1905年,之後便被歷史遺忘了近五十年。
歷史學家赫爾穆特和艾莉森·格恩斯海姆夫妻二人於1952年才追蹤到了這張照片,並將其突出強調,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尼埃普斯才是攝影的發明者。1915年他們在著作《從11世紀最早使用暗箱到1914年的攝影史》裡詳細描寫了發現這張照片的過程:尼埃普斯於1833年去世之後,根據合同,他的兒子繼承了研究成果,並且繼續與達蓋爾進行合作。
▍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
由於生活貧困,尼埃普斯的墓碑都是由政府資助的,所以他的遺孀和兒子不得不將《勒格哈的窗外景色》出售。1884年第一張照片被亨利·普利詩哈德買走。他是《攝影新聞》的編輯和《歐洲攝影工作室(1882)》的作者。不幸的是,普利詩哈德在獲得這張照片不久之後便去世了,他的收藏、遺物都留給了遺孀瑪麗。
瑪麗於1917年去世之後,尼埃普斯的藝術作品就被裝入卡車運到了倫敦的倉庫裡存放,之後被遺忘了。
由於對攝影史的關注和研究,現實主義攝影師曼·雷變成了尼埃普斯的狂熱粉絲並且於1932年在尼埃普斯的家鄉聖盧德瓦爾內樹立了紀念碑。
前文提到的歷史學家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從1947年開始追蹤這張照片,直到1950年的4月他們在《觀察》(The Observe)發表了一篇呼籲文章後,瑪麗的兒子給他帶來了一絲希望。他告訴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他記得這張照片,還記得他母親對於這張照片的丟失感到難過。
他提到這張照片在1898年由皇家攝影協會的國際展覽展出之後就沒有再歸還。18個月之後,他也去世了,他的妻子在整理物品時發現了被遺忘在倉庫裡的尼埃普斯照片,然後寫信給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她在信中提道「這張照片已經完全褪色了,沒有任何細節」。
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知道瀝青是不會褪色的,於是打電話給她希望可以親自去看看。1952年2月14日,在她的家裡,裝裱過的瀝青板終於到了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手上,他像看達蓋爾銀版照片一樣,把它放在床邊,在不同的光線下觀察照片,最終看到了勒格哈的窗外景色。
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把照片裝裱的背面文字拿給其他歷史學家看,發現上面的文字是植物插圖畫家弗朗西斯·鮑爾於1927年寫的: 「尼埃普斯先生的第一個成功永久性地固定大自然圖像的實驗。」
在1952年冬天的一場對話中,瑪麗的兒媳問格恩斯海姆這張照片的價值,格恩斯海姆回答道:「無價之寶。」瑪麗的兒媳將照片贈送給了格恩斯海姆,因為世間除了他沒有人能更好的保管這張照片。
後來德克薩斯大學購買了格恩斯海姆的藏品,格恩斯海姆就將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張照片和其他尼埃普斯文物以瑪麗的名義作為禮物送給了該大學。
格恩斯海姆對尼埃普斯失落作品的發現使他將攝影的出生日期由原來的1839年(此前公認達蓋爾在1839年發明攝影)提前至1826年,這一發現也為他的著作《攝影史》奠定了基礎。
這張珍貴文物的全部面容,直到2007年在現代科技的力量之下才得以完全展現。
20世紀50年代照片重現之後,柯達研究實驗室的一位專家製作了現代照相副本,但事實證明,要對檢查實際印版時可以看到的所有圖像進行充分呈現極其困難。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大量潤飾了其中的一張拷貝印刷品,使場景更清晰,直到1970年代後期,他才只允許出版該增強版。很明顯,在1952年複製之後的某個時間點,該印版被「毀容」,並在其三個角附近形成了凸點,這導致光線反射,從而幹擾了這些區域和整個圖像的可見性。
在2002至2003年度的研究和保護項目中,蓋蒂保護研究所的科學家使用X射線螢光光譜法,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和其他技術對照片進行了檢查。他們證實圖像由瀝青組成,並且金屬板是錫制的。該研究所還設計並建造了精美的展示櫃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文物處在一個有連續監控,穩定、無氧的環境中。
2007年,羅浮宮博物館的科學家發表了使用離子束分析對照片進行的分析,以及在靜電加速器上拍攝的數據,從而顯示了腐蝕圖像的細節。至此,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的神秘的面紗終於被揭開,公示於眾。(責編:袁新雨)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李嶽
編輯:姜寶君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