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了,突然變得異常暴躁,一點不如他的意就摔東西,哭鬧,搞得公公婆婆覺得家裡突然出現了個「混世大魔王」,以前那個聽話懂事的小傢伙不見了,為此很是苦惱。2歲的寶寶真的如此可怕嗎?新手爸媽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正確引導寶寶的性格成長?今天小恩和大家分享一下2歲寶寶的育兒之道,希望對各位寶媽寶爸有所幫助~
一、為什麼2歲寶寶會變得煩人?
2歲的寶寶正在經歷人生中的第一個「反抗期」。「反抗期」其實正是孩子心理、智力成長的階段,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願意總是被別人控制。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逐步建立自信心、獨立性、想像力、協作性。
但是很多時候,他們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有些家長又沒有給孩子創造足夠的玩耍、發洩精力的機會。所以在大人眼裡,孩子總是「反抗」,總是對著幹,讓人感覺很煩人。
二、家長如何應對2歲愛哭鬧的寶寶?
1、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不要動不動就吼、罵、打
對於孩子的出現的哭鬧或者搗亂行為也好,要保持平靜的情緒,用理解的胸懷去包容他們,我們要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默默留意著他們,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信,因此孩子也會適當地停下他們的叛逆行為。
如果沒有了解清楚就輕易打罵孩子,會起到反作用,孩子的叛逆心理會變強,更加不聽父母的話,這樣也會傷了孩子的內心。
2、讓寶貝自己拿主意
由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已經意識到自己有自己的權力,希望自己能夠當家做主。因此有時候讓寶貝自己拿主意,這是對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但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依著寶貝。媽咪可以給寶貝們提供2—3個選擇。比如說,讓寶貝自己決定用紅色的還是藍色的毛巾洗澡,這既給了寶貝們當家作主的感覺,又避免了寶貝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3、少用命令的方式溝通
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所以,在跟寶寶溝通時要給予寶寶真誠的尊重,少用命令的方式進行溝通。
比如,寶寶快睡覺時,別問「要不要睡覺」;寶寶玩耍時,命令「不許這樣」「不可以這樣」……容易讓寶寶誤以為自己有選擇,於是互相耗費精力糾纏起來,產生不必要的挫敗感;又或者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認可,心裡悶悶不樂。
4、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給孩子立規矩,才能夠約束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且規矩一旦立下,家長就要嚴厲起來,如果孩子破壞了規矩,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並且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家長這樣做會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能太放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做的。
5、別心軟,就讓孩子哭,哭完再講道理
寶媽看著孩子哭是最容易心軟的,但是孩子哭鬧不止的話,真的要狠下心來,等孩子哭得精疲力竭的時候,寶媽可以給孩子擦擦臉,擦擦手,問孩子「還哭嗎」,孩子如果還哭的話,等他哭夠了為止,等孩子真正安靜下來寶媽在和孩子好好溝通。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兩次之後,孩子就會明白哭鬧是沒用的,以後也就不會這樣了,寶媽別不忍心。
6、幫助寶寶發展語言
2歲的寶寶處在語言發展階段,思維先行於語言,他想得到某樣東西卻得不到的時候會突然惱火,家長要理解,這是寶寶在語言匱乏而產生挫敗感的反常表現。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情感表達,引導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等他心情平靜了,自然也就不再哭鬧了。
寶寶的成長每一步都有他相應的特質,不可能一開始就會像一個大人樣什麼都聽你的。寶寶哭鬧也是他自我獨立意識的覺醒,爸媽們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做寶寶身邊永遠的陪伴者和引領者。(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恩菲特月子中心官方號供稿,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