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遊戲」之力,激發孩子的抗逆力?

2020-08-17 春藤家長學院


劉芳

簡耕教育創始人

中國遊戲力養育課程創立者

蓋洛普全球認證優勢教練


這幾年,發生了太多未成年人自殺的事件,其中的原因也讓人唏噓,父母爭吵、同學矛盾、老師訓斥、學習壓力太大、犯錯後逃避懲罰……


在成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卻成了孩子心理不能承受之重,最終釀成任何家庭都無法承受的傷痛。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如此脆弱?是家長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其實兩方面原因都有。


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抗逆力差。


抗逆力,又稱為逆商,是美國著名學者保羅·斯託茨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強大的抗逆力,不僅是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且穩定的保證,更是孩子贏在未來的工具。為什麼這樣說?


抗逆力,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孩子的成績不可能永遠名列前茅,偶有波動是非常正常的。


有的孩子能夠將失利轉為動力,比如參加三次高考才考入北大的俞敏洪。


  • 第一年高考,俞敏洪英語考了33分;

  • 第二年高考,俞敏洪英語考了55分;

  • 看到自己一直在進步的俞敏洪,第三次高考英語考了95分,終於進入了北大。


俞敏洪是強大抗逆力的典型代表,但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個孩子可能無法承受一句批評或一次成績滑坡呢?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五年級的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訓斥,沒過多久,孩子便不顧一切從樓上跳下;


5月6日,西安一9歲女孩因為無法完成作業而跳樓,攤開的作業本上疊放著小女孩的遺書: 「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何讓改變命運的知識不再成為禁錮孩子的枷鎖?


我們應該反思自己面對孩子學習時的態度,同時也應該深度思考,怎麼去提高孩子抗逆力,如何幫助孩子正確地看待暫時的挫折,以及外界的批評和抱怨。


扛得住黑暗的人,未來走得更遠


在我們的教育裡,似乎看不到抗逆力的影子,家長更加關注的是如何才能成功。


龍應臺說過: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傷口,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我們沒有學過。


我們一直督促孩子成功,卻從不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失敗,甚至害怕孩子犯錯。


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孩子擁有多少能力,還取決於在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挫折,以及應接不暇的變數面前,他能發揮出多少能力。



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停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抗逆力差的孩子把挫折當失敗,遇到困難就退縮,還聽不得一句批評,有反對的聲音就陷入自我懷疑,甚至情緒崩潰。


抗逆力強的孩子把挑戰當作機遇,在逆境中磨練出驚人的適應力,即使跌至人生谷底,也能迅速重振旗鼓,續寫新的輝煌。


培養抗逆力≠人為製造挫折


有些家長認為,人為地設置一些挫折,能夠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無底線地向孩子「哭窮」,無視孩子正當的物質需求,導致孩子十分自卑;在寒冷的冬天裡,讓孩子裸著身體在雪地裡跑步,鍛鍊他的堅強意志;人流量極大的車站旁,丟給孩子一個飯碗,讓他跪地乞討,體會生活的不易……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成長本身就充滿了挑戰。第一次走路摔倒、第一次分離焦慮,第一次跟小夥伴爭吵,第一次考試失敗……成長無時無刻不伴隨著壓力和焦慮,孩子還會缺少挫折嗎?



培養孩子的抗逆力,不是故意給孩子挖個陷阱,讓孩子毫無準備地跳進去,家長在旁邊看著,指望孩子自己努力地爬出來。


培養孩子的抗逆力,就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所以家長不要再人為地製造挫折,只要陪伴孩子面對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就夠了。


玩遊戲,激發抗逆力的好方式


問題來了,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如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遊戲,是一種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因為遊戲是兒童的語言,在遊戲中體驗到的失落,沒有現實中那麼強烈。


俄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兩組幼兒園的孩子,其中一組孩子在教室中站立,能站多久就站多久。另一組孩子假裝士兵站隊,也是能站多久就站多久。結果表明,後一組的孩子表現更加優秀。


這個實驗說明:當孩子對挫折的態度比較消極的時候,遊戲可以讓孩子激發孩子的勝負欲,讓孩子找回一些自信。


但是,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有哪些技巧?


8月18日本周二晚8:00,我們特邀中國遊戲力養育課程創立者劉芳老師,為春藤的家長們帶來一堂《如何借「遊戲」之力激發孩子的抗逆力》直播講座。


上「春藤家長學院」APP觀看本次直播吧,劉芳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遊戲空間,如何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抗逆力,以及玩耍理念的奧秘是什麼,且在直播最後還會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跟智商情商一樣重要,擁有抗逆力的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8月18日,未來春藤特邀中國遊戲力養育課程創立者劉芳老師為春藤的家長們帶來了一堂《如何借「遊戲」之力激發孩子的抗逆力》直播講座。直播中,劉芳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遊戲空間,如何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抗逆力,以及玩耍理念的奧秘是什麼,且在直播的最後為家長們答疑解惑。下文為本次直播課的乾貨整理。
  • 如何培養抗逆力強的「橡膠兒童」
    這樣的孩子在以前的教育理念中被認為是好的,因為他很堅強,有意志力,不屈服。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鋼鐵兒童也有不可取之處,由於自身的堅韌和稜角分明,在自我防禦的同時,也有可能傷害別人。,認為抗逆力強的孩子,有幾個基本特徵,可以用5C+1C來表示,分別用6個以英文字母C為開頭的單詞來詮釋這些特質。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長沙舉行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省圖書館舉辦。)(這是「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女士「新父母力量」全國系列家庭教育講座的第一場。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  星辰在線12月21日訊(通訊員 邱相平)12月20日,「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在省圖書館舉辦,這是「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女士「新父母力量」全國系列家庭教育講座的第一場。
  • 心理學:利用「遊戲思維」,5個角度,全面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以遊戲為榜樣,借鑑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並把它的底層邏輯應用到教養方式上,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提高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自律性。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結合這本書的精髓談一談如何藉助&34;來提升孩子內驅力的話題。
  • 用《藝術遊戲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手把手教你如何與孩子做遊戲
    帶著這樣的疑問,辛有美多次赴法實地考察,與法國藝術教育家西多妮·本茨開啟了一場有關藝術和遊戲的對話,揭開了&34;。《藝術遊戲力》這本書,就是兩人共同完成的。在這本書中,你會感受到藝術遊戲蘊含的無限魅力,並學會如何為孩子創造遊戲的空間和氛圍,成為孩子最棒的遊戲夥伴。
  • 衡陽市圖書館舉辦「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專題知識講座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張聲翱 何志更 記者程聰報導 近日,由衡陽市圖書館主辦,衡陽市圖書館回雁讀書會、樊登讀書衡陽運營中心承辦的「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專題講座在市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近百名讀者到場聆聽。當天,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和育兒經歷,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從學習內驅力、情緒自控力、習慣自控力、學習競爭力、學習抗逆力「五維學習力」入手,解決孩子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能力三大核心問題,激發孩子內驅力,進而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的方法和經驗。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通俗易懂的講課內容,獲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藝術氣息!
    很多家長來問我孩子出門就唯唯諾諾,看到生人就不願意講話。我該如何讓孩子表達?今天糖媽不跟大家講關於溝通的技巧,相信大家這方面的乾貨也聽了不少。剛好這兩天我在讀一本由一位法國媽媽西多妮·本茨,和一位韓國媽媽辛有美合著的書——《遊戲學習力》。
  •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媽媽別焦慮》: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實習生 塔娜 2020-12-02 14:41 來源:
  •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的一門必修課——培養孩子的抗逆力
    抗逆力就是當個人面對逆境時理性地作出建設性、積極性的選擇和處理方法的能力。抗逆力一詞的英文rsilience的原意是物體受外力彎曲或變形之後能很快恢復能力。這樣的恢復能力往往是內在生命力的體現。需要指出的是,抗逆力與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有著密切的關係。客觀的自我意識和有效的自我控制是強大抗逆力的基礎。
  • 法學日常|優勢視角下青少年抗逆力的提升 ——社會工作專業講座
    (4)家庭矛盾衝突,親子關係失衡(第一,邊界不清,父母過度保護;第二,家庭關係疏離,父母不聞不問;第三單親之家,家庭結構不完整等)。(5)失學失業問題(學歷低、缺少工作技能、自我認知偏差、就學就業動機低等)。(6)其他方面(道德品格、生活方式、社會交往、弱勢青少年群體權益保障等)。老師帶領我們回顧了由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及其具體運用,以圖示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展現了社會工作實踐的整合觀。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鄰居蔡女士家裡的孩子,今年剛開始因為疫情只能呆在家裡上網課,每天一到了上課的時間就把自己反鎖在屋子裡玩遊戲看漫畫而提高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說白了就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第一:用表揚和鼓勵來激發學習興趣在完成事情的目標之後,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的,尤其是孩子,他們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
  • 心疼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受打擊?提升抗逆力,超實用的3I策略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通關遊戲,成功的人只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一路在升級打怪闖難關。其實,導致這兩類孩子差異的關鍵因素在於他們抗逆力水平的高低。愛孩子,不是傾盡全力為他們遮風擋雨,也不是心甘情願為他們傾注一切,而是跟他們一起應對問題,提升能力,給他們披上「心靈鎧甲」,教他們做人生贏家。
  • 如何在遊戲中教孩子?學學風靡美國的遊戲力養育法
    更有魅力的是——基於玩耍式遊戲的養育方式,可以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梁。遊戲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可以幫助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而遊戲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玩」遊戲,而是最平常的遊戲中,也含有層層深意。比如孩子跟爸爸玩飛鏢。
  • 孩子愛玩遊戲,怎麼辦?各位家長們,請注意啦
    這遊戲從古玩到今,就是拆解九連環。01.相傳,九連環在我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發現規律的過程,往往令人心醉神迷這樣還能活動手指,強健大腦,對肢體起到鍛鍊的作用跟著邱老師一起學九連環,不但有挑戰性、磨鍊孩子的抗逆力,
  • 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力覺醒」當是教育追求的最終方向——我們最做為教師,教給孩子多少知識,引領孩子考取怎樣的名牌大學,都無法與「學生內力覺醒」相比較。當每個孩子真正的內驅力被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等終將被孩子實現。而被我們培養出來的眾多的「高分數人才」,如果他的內力沒有被激發,一旦遇到困難,他只能選擇放棄——因為他真的不具備挑戰的勇氣和能力!
  • 南開大學「Yes I Can」創客抗逆力訓練營順利舉辦
    「Yes I Can」丨創客抗逆力訓練營本次訓練營為期一天半,邀請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校友、天津理工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王淼作為嘉賓導師。訓練營以社會工作小組的形式,分別在交流合作能力、同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開展主題活動,營員通過設計團隊Logo、DIY手工機器人、製作24時鐘、穿梭任意門、繪製創意王國地圖等方式,引導營員分享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幫助創客衝破在人際交往、需求表達、情緒疏導方面的固有模式,學習了換位思考、積極暗示、澄清表達等溝通交流技巧,增強了學生在面對逆境之時保持樂觀
  • 從閱讀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蔡家意 陳昊)今天,由湖南圖書館和小讀者學堂湖南省分會聯合舉辦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講座在湖南圖書館舉行。「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學過的知識很快就忘」「我家孩子缺乏自律,沒有規劃」「看過了很多書,諮詢過很多人,但親子關係還是搞得雞飛狗跳」……現場家長表達著各自的困惑。
  • 你如此為孩子焦慮,可能是缺失了家庭「遊戲力」
    孩子總是討厭上學,交不到朋友?學習時經常注意力分散,沒有進取心?遇到小問題總愛哭哭啼啼,等著他人幫忙?不願與家長交流,彼此難以溝通?這些讓家長焦慮的普遍問題,其實都源於家庭「遊戲力」的缺失。遊戲激發想像力,玩耍提升行動力。
  • 激發孩子的潛能,量身打造家庭遊戲區是關鍵
    英國早期教育大綱EYFS中提到的第三項原則是提供給孩子有激發能力的環境,意思是孩子在有激發能力的環境中學習和發展的更好。 有激發能力的環境,不僅僅包括給孩子安排合適的活動,室內和戶外的實體環境的設置,還包括情緒和同伴環境等。有激發能力的環境通常可以顧及到孩子學習的各種方式,可以鼓勵和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勵孩子積極的探索和發現新事物,以及嘗試新的辦法去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