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五歲的男童在房間裡看電視,奶奶想進去逗弄一下孫子,但不想被自己不單止被孫子趕出來,還動手打她。
這一幕被剛上樓的媽媽看到了,準備去教育一下孩子,但孩子也清楚地知道哪裡是他的安全庇護所,就趕緊跑過去抱著他奶奶的腿,躲在他身後。
但這不是讓媽媽最生氣的,最讓媽媽生氣的是奶奶的態度,竟在一旁說:「沒事沒事,他那麼小的人,打著能有多痛。」
媽媽氣的頭昏,如果說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阻礙是什麼的話,那就是爺爺奶奶無下限的溺愛,於是那位媽媽就把兒子拉住,把奶奶給「請」了出去。
沒了庇護所,要單獨和媽媽在一個空間裡相處的時候,小男孩害怕的哭了,但男孩媽媽也沒有氣的要去孩子和吼孩子,她只做了下面這3點,就讓孩子乖乖主動認錯。
1. 男童哭的時候,只靜靜的看著他哭。
我們都知道,男童哭,並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下了什麼錯,相反的,他哭,只因為是他的庇護所「奶奶」被他的媽媽請了出去,一種不安的情緒讓他不知所措。
媽媽也不動手打他,就這麼靜靜的看著他哭,男童哭著哭著,覺得媽媽並沒有打他和吼他,就壯著膽子問媽媽:「你為什麼不罵我和打我」。
媽媽笑了說:「媽媽為什麼要打你和罵你,」然後又對他說:「兒子,你能幫媽媽一個忙嗎?」
男童一聽,覺得媽媽沒有打罵自己,還需要自己的幫忙,頓時心裡生出了一種責任感,就用力的對媽媽點了點頭。
於是媽媽對孩子說:「兒子,能不能麻煩你幫媽媽,在你的腦子裡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
於是,有著責任感的孩子真的低頭認真思考。
孩子低頭思考後,對媽媽說:「我打了奶奶」。
媽媽一聽,就問他:「你為什麼要打奶奶呀?」
孩子說:「她打擾我看電視」
於是媽媽又對孩子說:「兒子你能再幫媽媽一個忙,伸出你的手嗎?」
男童覺得自己又需要幫助了,心中的責任感又更大了些,就使勁的點頭伸出了手,但他沒想到的是,他媽媽在他的手上打了一巴掌。
雖然疼不是很疼,但男童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傷了心,就難過的問媽媽說:「你不是要我幫忙嗎?你為什麼要打我」
於是媽媽就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兒子,不是媽媽在打你,是在打你自己」
男童停止了哭聲,眼神充滿了疑惑,明明是媽媽打的自己,怎麼就是成了自己打自己了呢?
於是媽媽就問他說:「你以為媽媽是需要你的幫助,但沒想到媽媽打了你一下,你很傷心難過對不對?」
男童點了點頭,於是媽媽就繼續說道:「那奶奶進來想和你玩一下,你不單止趕奶奶出去,還打奶奶,那奶奶那麼愛你疼你,你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也很傷奶奶的心?」
3.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主動去認錯和改正。
男童低下了頭,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錯,會傷害到疼愛自己的家人,就小聲的對媽媽說:「對不起,媽媽,我錯了。」
媽媽看到孩子主動認錯後,對孩子說:「兒子,你的行為是讓媽媽有點難過,但你知道最難過的是誰嗎?」
男童也知道自己打了的是奶奶,就走去打開門。
奶奶怕媽媽會打孩子,就一直守在門外,看到孫子打開門跑到自己面前,抱著她說:「對不起,奶奶,我不該打你,你不要傷心了」
奶奶一直在門外聽到媽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就對孩子說:「孫子乖,以後可不能讓疼愛你的家人傷心了哦!」
男童認真的點了點頭,說:「嗯」
所以在有的時候,孩子犯下錯誤時,家長們不要著急地去吼孩子或者是打罵孩子,孩子在犯下錯誤的時候,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
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感同身受」,然後慢慢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今日話題互動】你的孩子打長輩時,你會怎麼做?
更多的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讚給點鼓勵或者是分享給更多的人,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