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童打奶奶,奶奶還包庇?媽媽僅用3步就讓孩子乖乖主動認錯

2020-09-05 中衡育兒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五歲的男童在房間裡看電視,奶奶想進去逗弄一下孫子,但不想被自己不單止被孫子趕出來,還動手打她。

這一幕被剛上樓的媽媽看到了,準備去教育一下孩子,但孩子也清楚地知道哪裡是他的安全庇護所,就趕緊跑過去抱著他奶奶的腿,躲在他身後。

但這不是讓媽媽最生氣的,最讓媽媽生氣的是奶奶的態度,竟在一旁說:「沒事沒事,他那麼小的人,打著能有多痛。」

媽媽氣的頭昏,如果說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阻礙是什麼的話,那就是爺爺奶奶無下限的溺愛,於是那位媽媽就把兒子拉住,把奶奶給「請」了出去。

沒了庇護所,要單獨和媽媽在一個空間裡相處的時候,小男孩害怕的哭了,但男孩媽媽也沒有氣的要去孩子和吼孩子,她只做了下面這3點,就讓孩子乖乖主動認錯。


1. 男童哭的時候,只靜靜的看著他哭。


我們都知道,男童哭,並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犯下了什麼錯,相反的,他哭,只因為是他的庇護所「奶奶」被他的媽媽請了出去,一種不安的情緒讓他不知所措。

媽媽也不動手打他,就這麼靜靜的看著他哭,男童哭著哭著,覺得媽媽並沒有打他和吼他,就壯著膽子問媽媽:「你為什麼不罵我和打我」。

媽媽笑了說:「媽媽為什麼要打你和罵你,」然後又對他說:「兒子,你能幫媽媽一個忙嗎?」

男童一聽,覺得媽媽沒有打罵自己,還需要自己的幫忙,頓時心裡生出了一種責任感,就用力的對媽媽點了點頭。

於是媽媽對孩子說:「兒子,能不能麻煩你幫媽媽,在你的腦子裡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

於是,有著責任感的孩子真的低頭認真思考。


  1. 讓孩子「感同身受」。

孩子低頭思考後,對媽媽說:「我打了奶奶」。

媽媽一聽,就問他:「你為什麼要打奶奶呀?」

孩子說:「她打擾我看電視」

於是媽媽又對孩子說:「兒子你能再幫媽媽一個忙,伸出你的手嗎?」

男童覺得自己又需要幫助了,心中的責任感又更大了些,就使勁的點頭伸出了手,但他沒想到的是,他媽媽在他的手上打了一巴掌。

雖然疼不是很疼,但男童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傷了心,就難過的問媽媽說:「你不是要我幫忙嗎?你為什麼要打我」

於是媽媽就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兒子,不是媽媽在打你,是在打你自己」

男童停止了哭聲,眼神充滿了疑惑,明明是媽媽打的自己,怎麼就是成了自己打自己了呢?

於是媽媽就問他說:「你以為媽媽是需要你的幫助,但沒想到媽媽打了你一下,你很傷心難過對不對?」

男童點了點頭,於是媽媽就繼續說道:「那奶奶進來想和你玩一下,你不單止趕奶奶出去,還打奶奶,那奶奶那麼愛你疼你,你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也很傷奶奶的心?」


3.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主動去認錯和改正。

男童低下了頭,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錯,會傷害到疼愛自己的家人,就小聲的對媽媽說:「對不起,媽媽,我錯了。」

媽媽看到孩子主動認錯後,對孩子說:「兒子,你的行為是讓媽媽有點難過,但你知道最難過的是誰嗎?」

男童也知道自己打了的是奶奶,就走去打開門。

奶奶怕媽媽會打孩子,就一直守在門外,看到孫子打開門跑到自己面前,抱著她說:「對不起,奶奶,我不該打你,你不要傷心了」

奶奶一直在門外聽到媽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就對孩子說:「孫子乖,以後可不能讓疼愛你的家人傷心了哦!」

男童認真的點了點頭,說:「嗯」


所以在有的時候,孩子犯下錯誤時,家長們不要著急地去吼孩子或者是打罵孩子,孩子在犯下錯誤的時候,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

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感同身受」,然後慢慢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今日話題互動】你的孩子打長輩時,你會怎麼做?


更多的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讚給點鼓勵或者是分享給更多的人,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萌娃打預防針認錯爸爸,不斷「求抱抱」,得逞後爺爺奶奶哭笑不得
    ,不斷「求抱抱」軒軒的父母平時都工作,媽媽在生完軒軒後,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了就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了,所以大部分時間就是爺爺奶奶在帶,爺爺奶奶對軒軒也是非常疼愛,經常帶軒軒出去玩。軒軒快1歲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想著軒軒該到了打疫苗的時候,跟軒軒的父母商量後,第二天就帶著軒軒去打疫苗了,醫院打疫苗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有兩個家長陪同。
  • 8歲男孩沉迷於手機,奶奶僅用3招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
    瓊瓊是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也是因為家庭、工作兩不誤的新時代女性,由於幹著客服的工作,所以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甚至有時候連續加班好幾天,別說輔導孩子寫作業了,陪著孩子的時間都很少。但是讓王女士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奶奶家待了一個月之後,回家後竟然不再那麼沉迷於手機了,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拿起家中的繪本讀,王女士當即就知道是自己婆婆的教育方法有關係,於是便打電話詢問,最後得知孩子奶奶僅僅用3招讓孩子甘願放下手機。
  • 6歲男孩沉迷於手機,奶奶僅用3招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
    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都會乖乖的自己玩,不會吵不會鬧,瓊瓊也是樂得如此。但是讓王女士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奶奶家待了一個月之後,回家後竟然不再那麼沉迷於手機了,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拿起家中的繪本讀,王女士當即就知道是自己婆婆的教育方法有關係,於是便打電話詢問,最後得知孩子奶奶僅僅用3招讓孩子甘願放下手機。
  • 「奶奶,昨晚爸爸打媽媽」,面對孩子的告狀,奶奶的回答很高明
    導讀:「奶奶,昨晚爸爸打媽媽」,面對孩子的告狀,奶奶的回答很高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昨晚爸爸打媽媽」,面對孩子的告狀,奶奶的回答很高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小孩拿棒子打奶奶,奶奶卻滿臉笑容,媽媽的舉動全家人誇讚
    文/山爸爸育兒記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頭疼的莫過於叛逆期的時候,這個階段,孩子不僅破壞力很強,還特別倔強,家長怎麼教育都不聽,其實孩子在6歲至8歲,就已經到了第二叛逆期,兒童時期的叛逆,父母要「狠心教育」,不然等到青少年的叛逆期,就難以管教。
  • 孫子弄壞親戚手辦,奶奶卻還強詞奪理
    其實王奶奶的親戚並不是想為難孩子,而是想要孩子認錯,明明是自己的孫子,做錯了事情,>但是王奶奶還強詞奪理,實在很可氣,所以王奶奶的親戚就氣不過,就一下子讓王奶奶賠了3萬塊錢。但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味的溺愛和包庇只會讓讓孩子以後受到更大的委屈,甚至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 孩子打疫苗哭了,奶奶和媽媽都點讚,誇獎的原因代表著不同育兒觀
    以前帶淺淺打疫苗,還沒有走到社區醫院,她就開始哭。給兒保醫生檢查時,僅需簡單地看一下喉嚨,她會哭得昏天暗地。從半歲起,每次打疫苗她都哭滿全程。小孩子都怕打針,不過像她這樣,情緒失控,哭到不能自己的小孩也算少數了。好在隨著她年齡的增長,加上適當的引導,這次總算讓她克服了內心對打疫苗的恐懼。不過過程中,和老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小摩擦。
  • 6歲男孩天天遭棍打 孩子奶奶:不打疼不行,打了還心疼
    「從表面上乍一看,尹鳴陽與其他同齡的孩子沒啥區別,仔細一看就完了」,尹鳴陽的奶奶李桂菊說,孩子在兩歲時表現的就有些不正常,同齡的孩子都會說話了,他還不能說,後來經過反覆的引導,勉強會叫爸爸、媽媽、爺爺了。那時,家人們沒有帶尹鳴陽去醫院做檢查,一是家人以為孩子「貴人語遲」,二者是家裡接連發生的變故有點顧不上他。
  • 寶寶打疫苗時認錯爸爸,非要小哥哥抱著,爺爺奶奶哭笑不得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任務重,生活壓力大,有了寶寶以後通常就都會把寶寶託付給爺爺奶奶。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還是會最先想到的還是爸爸媽媽。這時候,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就比較可憐了。寶寶打疫苗時認錯爸爸,非要小哥哥抱著,爺爺奶奶哭笑不得
  • 奶奶帶5歲孫子逛書店,孩子撕掉8本書,奶奶:書質量不好
    奶奶帶5歲孫子逛書店,孩子撕掉8本書,奶奶:書質量不好朋友小圓帶著孩子去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兩位書店職工揪著一位老太太和5歲小男孩不放,嘴裡嚷嚷著,一定要買下來不然就賠錢。本以為是什麼欺負童叟的行徑,小圓湊近一聽才知道,原來是小孩撕掉了書店的八本故事書,奶奶和孫子搖頭抵賴,職工愣是調出監控錄像他們才勉強承認。老奶奶還言辭鑿鑿地說:"分明是你們書質量不好!我孫子才5歲,懂什麼撕書不撕書。別看我們祖孫倆沒旁人撐腰,就想著訛詐我們!"說罷就想拂袖離去。
  • 男孩地鐵辱罵奶奶:孩子沒禮貌,真的打一頓就好?
    出版過很多家庭養育書的珍妮·艾裡姆認為,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可能辱罵奶奶的男孩,父母平時就是這樣對待家中長輩,孩子只是看樣學樣;也可能男孩的父母有打過他,但男孩表面認錯,內心卻並不服氣。因為他不能理解,同樣的事情,為什麼父母能做就對,他做卻是錯。
  • 萌娃打疫苗時認錯爸爸,不斷「求抱抱」,爺爺奶奶哭笑不得
    萌娃打疫苗時認錯爸爸,不斷求抱抱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有趣的視頻,視頻記錄了一位萌娃將陌生人錯認為爸爸而求抱抱的過程。據知,這件事發生在山東濟南,寶爸和寶媽帶著自家娃去打疫苗,沒想到寶爸竟被站前排的別人家的萌娃求抱抱,想必當時他的內心也有許多問號。
  • 奶奶陪1歲的孩子玩,「被打」後誇力氣大,媽媽:不能這樣逗孩子
    對於一歲左右的孩子,出現了打人現象,很多家長不解。這時候的孩子可能剛學會走路,也可能剛會說幾句簡單的話,這麼幼小的孩子,按理說還不知道打人。對於大幾歲的孩子打人,多數家長會知道原因,可是一歲的孩子打人,就不確定是怎麼一回事了。
  • 萌娃打預防針認錯爸爸不斷求抱,感謝陌生的你對孩子如此溫柔
    近日山東濟南,一個1歲左右的小寶寶被爺爺奶奶帶著去打預防針。小寶寶本來被爺爺抱在懷裡,但在排隊的時候,他卻把站在後排的一位男士認成了自己的爸爸,拼命的朝這位男士伸手,不停的要抱抱。寶寶的爺爺奶奶看到孩子認錯爸爸,都感到哭笑不得,周圍的人也紛紛被逗笑。
  • 奶奶過世爸爸讓孩子跪在靈前,孫子最後叫聲奶奶,送奶奶最後一程
    昨天隨老公參加他同事小剛媽媽的葬禮。讓我看見一副震驚的畫面。曉剛身穿麻衣正在教孩子跪在奶奶靈前給前來弔唁的人還禮。要知道他家孩子才五歲大,小孩子一邊抽搐著哭著一邊點頭,應該已經知道了奶奶過世是代表了什麼,在這一刻我在想這個小剛怎麼如此狠心,讓一個五歲多的孩子就這麼的跪在地上,而且一直跪了一上午,直到孩子累的睡著了,才讓媽媽把他抱走。
  • 孫子不寫作業奶奶暴打兒子,家人報警,兒子真該打還是奶奶管太寬
    ,你應該要教,這是你責任」;然後又對孩子奶奶說「你兒子30多歲了,你也要照顧他的自尊」。都說「三十而立」,而這位30多歲的爸爸,既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孩子作業,奶奶下班後,看到孩子作業還沒寫,才出面替孩子「要求管教」,可以看出這位爸爸也是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其次,孩子的媽媽可能存在嚴重的缺位。
  • 3歲寶寶不吃飯,奶奶一句話讓他乖乖吃飯,結果越吃越挑食
    同事小玲有個3歲的兒子,最近不知怎麼了,變得越來越挑食。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兒子總是沒吃幾口就飽了,兩口子真是既焦慮又擔心。奶奶就聽到了孫子的變化,親自上門監督吃飯。一開始,孩子和之前一樣沒吃幾口就說吃飽了。奶奶走過去和他說了句悄悄話,就見他拿起碗狼吞虎咽,一會兒就把飯吃完了。
  • 孩子3歲後最好不要讓姥姥帶,其中有3點原因,奶奶的截胡很機智
    ,可是這其中就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3歲前的孩子多數都是姥姥在照顧,但是3歲之後,多數都是奶奶在照顧,很多人對這樣的現象都會吐槽,還是奶奶機智,知道3歲前的孩子不好帶,專門等3歲後來「截胡」。為女兒著想婆婆和兒媳似乎自古以來就是天敵,還是需要和睦相處的天敵,這其中就需要投入無數的智慧和雙方的包容,可姥姥還是擔心女兒會受氣,所以在3歲前,姥姥都會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讓自己的女兒能輕鬆一點,但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奶奶對於姥姥帶孩子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所以姥姥為了女兒的婆媳關係,多數都會主動退位讓賢
  • 孩子終於能說短句了!5歲男孩的媽媽和奶奶激動不已
    杭州網訊 5歲的浩浩(化名)被媽媽和奶奶帶到了杭州市兒童醫院康復科。原來,浩浩沉迷電子產品,不給他手機玩就發脾氣,想要的東西就只會用手指或者上手搶。經過醫生評估,發現浩浩雖然已經5歲了,但不太能配合完成醫生的指令,不能正確稱呼對象,詞彙量不到20個,不會說短語。
  • 2歲寶寶打疫苗哭鬧,被陌生奶奶無端說教,媽媽回懟讓人拍手叫好
    2歲寶寶打針哭鬧,卻被陌生奶奶說教一位媽媽帶2歲的二寶去打疫苗,當針扎進他的右胳膊的時候,二寶大哭。媽媽抱著大哭的寶寶出來,就遇到一個陌生奶奶對二寶的說教。那個奶奶懷裡抱著一個兩三個月的嬰兒,坐在椅子上。媽媽弓著腰一手抱著大哭的二寶,一手壓著二寶胳膊上的棉籤,這時聽到那個奶奶說:「哭什麼哭啊,都是大小夥子了,還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