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安康水災慘狀:大洪水導致蛇群遍地爬,當地人都以為有天災

2020-12-17 說書人北齋

引言

在很多人眼中,蛇都是一種可怕的動物,因它是一種軟體的冷血動物,且部分蛇類還有劇毒,讓人看著、摸著都不由得生畏。在我國古代文化中,蛇也是一種充滿爭議的動物。《列子》中記載:「皰犧氏、女蝸氏、神龍(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就是說我國最早的一批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基本都是蛇身,還有一些原始部落部落以蛇為圖騰,龍的形象演化過程中也借鑑了蛇的元素。

01

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對蛇的崇拜中加入了恐懼的元素,東方文化中的蛇類也逐步有了負面的含義。最典型的就是在我們熟悉的《白蛇傳》中,裡面法海代表的是正義的一方,而白蛇和青蛇代表的是邪惡、為禍人間的一方。因而,蛇的出現越來越不受到人們的歡迎,蛇災更是成為人們相當害怕的一種「天災」。比如1983年安康水災發生時的慘狀,大洪水讓蛇無家可歸,導致蛇群遍地爬,當地人都以為有天災。

▲1983年安康大水災舊照

陝西省原本不是一個降水量特別大的省,然而1983年的7月31日,在我國的氣象系統還不是很成熟的情況下,沒有人預料到這一年陝西安康的雨會下得長這麼大。7月29日時,南鄭地區日降雨量已經達到了82毫米;7月30日,暴雨的重心轉移到了安康市,當天日降雨量超過了100毫米,最嚴重的地區達到了137毫米——這是什麼概念呢?暴雨的日降雨量標準,是50毫米。

▲受災群眾聚集舊照

7月31日,暴雨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受此影響,漢江各個支流的水位急速上漲。在7月31日凌晨3時左右,石泉電站每秒洩洪量已經達到了1.47萬立方米,上午9時達到了1.7萬立方米每秒,下午18時暴漲到了2.75萬立方米每秒——這座電站雖然按照百年一遇大洪水標準設計,但正常境況下每秒流量不過200-300立方米。

02

7月31日當天暴漲的漢江幾乎與漢江大橋橋面持平——事實上在最嚴重的時候,洪水已經高過了橋圍欄兩米之多。當天上午十點半,安康行署要求下午六點之前老城區的所有人都必須撤離。六點後漢江水位的上升速度達到了每小時0.75米,電石廠爆炸了,電燈熄滅了,當時人們最為依賴的信息獲取渠道——廣播信號全部中斷。晚上8時20分,單薄的老城堤被衝垮了,排山倒海的洪水湧入老城區中,近兩萬人被困在了高樓屋頂上。

▲水中的水蛇照片

870人喪生於這場洪水中,受災人數達到了近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億元。安康成為我國建國以來,第一座被洪水衝垮的地級市——儘管它絕不想擁有這一項「第一」。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安康人民如何重建家園的過程並沒有留下詳細的記錄。流言的傳播不會因為網際網路不存在而消失,最多是速度有所減緩,很快相當多的人得知了安康水災後的另一項災禍——蛇災。

▲1983年安康水災受災群眾舊照

據及時撤離出老城區的人說,大洪水導致蛇群遍地爬,他們在逃離的路上就遇到了大規模的蛇群,當時已經引起了很大恐慌,也拖慢了人們撤離的步伐。在那個基礎教育遠沒有現在普及,很多人的迷信思想還沒有祛除的年代,甚至有有當地人將這場洪水和蛇災視為上天對安康的懲罰,認為這是天災,而蛇災正為其增添了相當多的靈異色彩,為「天災」的說法添上了一塊砝碼。

▲1983年安康水災舊照

蛇災的出現,一方面與蛇的習性有關。大部分的小型蛇類有穴居生活,這部分的蛇大多是無毒蛇。暴雨淹沒了這些蛇的洞穴,迫使它們來到地面上,並尋找一些比較乾淨的地方重新建立自己的洞穴。某些營地面生活的蛇類也會居住在地洞內,它們同樣也會受到洪水的影響。蛇災中也是有人為因素的。在這場蛇災之前不久,剛好是放生節,顧名思義放生節就是要將原本受到桎梏,即將被吃掉的動物放生回野外。在這部分被放生的生命中,就有蛇的存在。一些信徒從捕蛇人的手裡買來大量的蛇,在橋頭放生,象徵它們會迎來新的生命。這些蛇也成為了蛇災的一部分。

結語

這場蛇災並沒有被記錄下來,而是化於流言之中,但是它足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儘管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但是大自然的力量之恐怖,還是人類個體無法對抗的。此外,儘管「上天有好生之德」,但人為對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進行幹擾,總不是一件好事情。爭取綠色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與其他生命和諧共處,才是人類能夠延續的唯一正途。

參考資料:

《列子》

相關焦點

  • 37年前安康水災:街頭蛇群遍地,當地人都以為有大災難,結果如何
    「春江水暖鴨先知」,「蜻蜓低飛,暴雨即將到來」……無論是古詩,還是俗語,都透露出動物比人類更早了解大自然的變化,而多數人對蛇更懼怕些,於是三十七年前的安康水災,當地人見街上到處是蛇,便以為是大災難。蛇類也是我們文化中一個特殊的存在。
  • 80年代安康水災:街邊遍地是蛇群,民眾以為大難臨頭,最後怎樣了
    因為人們對蛇的恐懼,在1983年,安康發生大水災時,看到遍地都是蛇,當地人認為是大難臨頭了,甚至以為,是人類過度的捕殺蛇類,蛇類開始反擊了,從這種認知,和當地人的恐懼中,也可以看出人類對蛇類的誤解和無知。
  • 1983年安康洪水,洪災過後出現了大批量的蛇,這件事怎麼解釋?
    01說到洪水,很多人會想到1983年的那次。1983年7月下旬,陝南因為遭受暴風雨的襲擊,很多地方的道路和房屋被洪水淹沒,有的人只能在屋頂生活。看著家園遭到洪水肆虐,當地人民的心裡都不是滋味。後來,就連康安老城大橋都被淹沒了,大壩都抵擋不住洪水。隨著大壩決堤,安康城變為汪洋。
  • 用鏡頭見證半世紀安康變遷文
    那時候都用黑白膠捲,不僅拍照還得自己衝洗、放大。這些技術主要是自學。1983年成立了地區攝影家協會,第一屆主席由地區文教局劉文杰局長兼任,我當選副主席負責協會日常工作。李西平擔任秘書長,吳定國、宋選成擔任副主席,直到2005年換屆我被聘為名譽主席。拍了幾十年題材都離不開安康。」邱老師饒有興趣地慢慢回憶著他的攝影之路,思路清晰,表述完整,根本想不到他已經是83歲老人。
  • 【隨筆札記】田曉霞之死與安康大洪水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親情、友情、愛情、同事情、鄉鄰情,都足以溫暖底層生活的每一個平凡的人。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苦難是它的底色: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倆,在最底層的生活中奮力掙扎,磨難接踵而至。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我們感受到了平凡人物身上的不平凡,那就是面對重重苦難從不放棄努力,從不放棄善良與堅守。
  • 餘姚「百年一遇」水災 天災猶堪憐但除此之外呢
    一位正準備跑到隔壁城市親戚家避難的市民說,水災後,他也沒看到有及時的救援,基本上還是靠自救。  政府相關部門回應:8號早上六點鐘開始,他們就通過中國三大運營商向所有餘姚的手機號發布預警信息,並通過電臺不間斷地發布各類相關信息,但當地的通訊信號較差,可能導致部分民眾無法收到。政府部門也承認「對這次災情估計不足,來得太突然,餘姚幾乎每年都會有颱風,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沒有那麼嚴重。」
  • 「落雨大、水浸街」——1915年乙卯大水災,水淹廣州城七日七夜
    1915年乙卯大水災,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淹廣州城七日七夜不退。俗謂「水火無情」。1915年乙卯大水災就是這樣的體現,先是大水災,然後就是火災。那是93年前的1915年,因農曆是乙卯年,故那次大水災史稱「乙卯水災」。
  • 自然界的天災:地震、火災、洪水、瘟疫,你覺得哪一種危害最大?
    那些我們生活中稱為天災的地震、火災、洪水和瘟疫等,都屬於自然災害,如果要進行排名我們將會怎麼排呢?對於這四種不同的自然災害,進行排名確實不容易,很難有確定的標準,我們姑且用大家看到這些災害的「恐懼指數」來進行排名吧!
  • 147萬升啤酒從天而降致死8人,被認為天災
    「洪水」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就湧向了周邊的街區,淹沒了兩所房子,房子也倒塌了。由於事故發生的地方是倫敦人口密集的貧民窟,這裡有很多人居住在地下室,「洪水」灌入地下室,地下室的人們只能緊緊挨著家具,漂浮在水面上。
  • 水災來臨前的徵兆?
    水災前都有什麼徵兆(預兆)?水災前周圍事物會有什麼徵兆?大自然非常的神奇,她孕育著我們的地球,灌木叢林經過大自然的灌溉顯得勃勃生機,人類有著趨吉避兇的本能,接下來我們了解下做好知識儲備為防災避險做準備。接下來為大家分享水災在形成前的表現都有哪些?讓我們可以做到提前早知道、早辨別、早逃生。
  • 黃河是天災,長江是人禍
    沿岸不少地方五年一大水災、三年一小水災,甚至有地方到了「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悲慘地步。可這事真的怪不到大禹身上。從黃土高原上奔流翻滾下來的黃河連湯帶水竟然夾帶著超過一半的泥沙:既然大禹你把河道都給咱疏通了,那咱就不泛濫了。但咱這一身泥沙也得有個去處呀?這樣吧,咱全留在你疏通好挺順暢的河道裡!大禹能活多少歲?
  • 為何天災時大家都是吃草根樹皮和觀音土,而不抓魚找蟲打野味?
    如果是天幹這樣的災難,那就不僅僅是田地裡沒水,包括河裡也一樣不會有水的。既然河裡連水都沒有了,哪裡還去找魚?換成是洪水的話,一般來講,一場洪水下來,什麼東西都被衝走了,這就包括了魚。而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大災過後,水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死屍,自然是會有各種細菌的。
  • 1931年特大水災,我國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而據《中國歷史大洪水》一書記載:「從6月28日到7月12日,為時大約半月,許多地方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雨量一天就超過200毫米。……7月18日到28日,歷時11天。不論是近江還是離江較遠的一些地方,都留下連降暴雨的記載,譬如安徽的安慶『連日大雨如注』,銅陵『急雨傾盆,連綿十數晝夜』……。
  • 建國後中國經歷的水災TOP6
    TOP6:1996年洪水。1994年,長江流域、海河流域、柳江流域均出現較大洪水。其中長江流域洪水水量僅次於1954年和1998年,柳江洪水達到百年一遇,海河流域部分支流甚至達到200年一遇。因災死亡超過5000人。TOP5:1991水災。
  • 汶川大地震12周年|文明史、災難史,以及更好的社會
    作者 | 蔣海松災難的神話想像:最早的神話幾乎都與災難有關災難之於人類可謂是與生俱來。全人類最早的神話幾乎都與災難有關,比如幾乎所有民族都有過大洪水一類的神話。大洪水幾乎是各個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瑪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時間出現的洪水滅世的傳說。 《聖經·創世紀》記載,上帝因人類失義而暴怒,發大洪水毀滅人類。這是極為可怕的場景: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就後悔造人在地上。
  • 98年特大洪水,十萬百姓跪地求子弟兵別跳,房子沒你們重要
    據統計,從公元前185年(西漢初)到1911年,長江在這2096年間總共發生較大洪水災害有214次。作為中華文明重要標識的黃河也曾決口泛濫超過1500多次,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每3年一次決口,每100年一次大改道。這是中華大地上兩條重要河流在有文字記載以來,出現過的數不清的重大災害。
  • 「水城」威尼斯遭水災,它何時會消失?世界遺產之城魅力何在?
    最近,義大利著名旅遊城市威尼斯經歷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災,是自1966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水深達1.87米。這意味威尼斯85%的地方都被淹沒在水下。據悉,這是有記錄以來,威尼斯出現過的第二高水位,僅次於1966年的194釐米。
  • 中國神秘城隍廟:47次大洪水都繞它而走,百姓都說城隍爺顯靈了
    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小傳說,直到現在也被大家津津樂道,當作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在我國陝西的寧陝縣,有一處經過了200年的風吹雨打,更是經歷了多達47次的大洪水,其他地方房屋倒塌,大樹連根拔起,但寧陝縣的城隍廟仍是矗立不倒,堪為當地一奇。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其中,唐代發生水災16次,平均每18年發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 次,平均每4.2年1次。而近代以來,水患有增無減。1860年(清鹹豐十年)、1870年(清同治九年), 長江上中遊發生了兩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災。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洪澇淹沒地區積水時間長,房屋大量倒塌,莊稼大部分絕收,災後數年才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