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有心腦血管問題的朋友看病時,會被醫生要求「低鹽低脂飲食」,醫生為什麼要求你調控飲食,因為過多的攝入鹽分會影響血壓,甚至可能損傷腎臟,並加重心臟負擔。血脂升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會加速動脈硬化,誘發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不過,水、蛋白質、脂類、糖類、礦物質(鹽份包含其中)、維生素類、膳食纖維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七大營養物質,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攝入的,那麼,具體怎麼吃,才是科學的,才能既保證飲食結構的合理,又能預防疾病?
低鹽飲食
首先強調一點,低鹽飲食,不是「無鹽」飲食,不是不吃鹽,而是控制吃鹽的量。為什麼要說這些?因為作者在臨床中遇到了太多這樣的病人,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得過一次腦梗塞或其他什麼心腦血管病,醫生給他說要低鹽飲食,有些人回家以後,天天開水煮白菜,煮豆腐……油鹽都不放,一段時間以後,出現了渾身無力,不思飲食,甚至精神行為異常等低鈉血症的表現而前來就醫。
唉!這些「老革命」難道忘了《閃閃的紅星》裡潘東子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勁往山上帶鹽?忘了《白毛女》的女主角躲在山上沒鹽吃的後果……
再次強調!食鹽是人正常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營養物質,正常人每天都必須吃的,但是不能過量,特別是愛吃「鹹乎乎」「辣乎乎」「黑乎乎」徐州菜的重口味人群,更要注意過多的攝入鹽分可以誘發高血壓病有損害腎臟功能的風險,特別是心腦血管病、腎臟病、腹水病人,更要重視這一點。
為此,作者翻查一些資料,一般來說,正常人要求每天食鹽總量控制在5-6克以內(假設是用550ml包裝的農夫山泉飲用水的瓶蓋,一瓶蓋鹽大概是3克),那麼對於上述的一些需要格外注意鹽分攝入的人群,要控制在這個量。如此,既可以防控高血壓又可以降低血容量,為心臟減負。(對於一些腹水、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限制會更加嚴格,請注意和你的主診醫生溝通)
另外,大家還需注意的是:
第一,除了鹽罐罐裡的食鹽外,醬油、調味醬、鹹菜、蜜餞等醃製的食品裡也含有較大量的鹽,這也應該算在每日的攝入量裡的。
第二,在腹瀉、反覆嘔吐、大量出汗後,人體會丟失較多的鹽分,或者是因為種種原因進食量明顯減少的情況下,特別是老年人,此時就不能再按照正常情況下吃鹽了,這時應該適當多補充一些鹽分,以保證人體的正常穩態。
低脂飲食
接下來再說脂肪的攝入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雞鴨魚肉蛋已成為了普通家庭每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規配置了,而長期的高脂肪攝入造成了大量人患上了高脂血症,也就是說。當血中脂類物質甘油三酯、膽固醇己超過正常需要量。若想儘可能減輕高脂血症對機體的危害,首先必須進行膳食結構的調整,進食含脂類物質尤其是甘油三酯、膽固醇比例較少的食物,這種飲食結構被稱之為低脂飲食。
低脂飲食提倡「素多葷少,多果蔬、少肉」的原則,注意多攝取五穀雜糧、薯類和各類新鮮蔬菜水果。也就是說低脂飲食提倡清淡,但也不一定只能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這也就是很多老年人,明明非常注意油脂的攝入,幾乎不吃什麼葷菜,但一查血脂仍然超標的原因。
舉個例子,一位我管床的老太太,早上一碗米粥,一個雞蛋,中午炒個素菜,吃點米飯或麵食,晚上,喝上三碗稀飯,其餘一概不吃(南瓜稀飯、紅薯稀飯、山藥稀飯、雜糧稀飯是輪番上陣)。但是她的血脂水平卻居高不下。因為她不明白稀飯作為糖分攝入體內,多餘的部分是可以轉化為脂肪的,雖然這不是她血脂高的全部原因,但絕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所以,低脂不代表「禁葷」,相反,不是所有的素食都低脂,例如油條、薯條、蜜三刀等等,所以無論是葷油還是素油都是油脂。還有就是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特別是糖和脂肪在體內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所以,飲食要均衡。
另外, 有高等級的證據顯示,攝入脂肪的類型似乎比脂肪的總量更為重要。反式脂肪會提升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而n-3多不飽和脂肪則具有保護作用,n-6多不飽和脂肪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應儘可能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包括人造黃油和部分氫化植物油。這些脂肪也存在於許多加工食品和快餐中。
還有研究顯示,長期食用魚油和n-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多數成年人每周食用1-2份富含油脂的魚類。
所以說,油脂也分「好」、「壞」,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對於低脂飲食,這個「脂」低到多少才好?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定論!
為此,作者查閱了一些資料:目前醫學和營養專家認為:
①把限制脂肪總量作為主要推薦可能會適得其反。應著重推薦食用天然食物(水果、蔬菜、豆類、全穀類產品等),替代動物脂肪和氫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②儘可能用植物來源的食品來替代動物來源的食品(但並不意味著「禁葷」)。
③最好少攝入固體人造黃油、市售烘烤食品和油炸快餐,以減少飲食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④當烹調、塗抹或其他方面需要使用脂肪時,推薦使用含大量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特別是含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芥花籽油、橄欖油和大豆油。
⑤建議可適量食用堅果類和種子類食物。
總結一下,當醫生告知您因為心腦血管問題而建議「低鹽低脂飲食」的時候,您應該明白以下幾點:
1.低鹽低脂不是無鹽無脂;
2.低鹽飲食可以把每天吃鹽的量控制在1-2礦泉水瓶蓋的量即可;
3.除了鹽,醬油、調味醬、鹹菜、蜜餞等醃製的食品裡也含有較大量的鹽,這也應該算在每日的攝入量裡的;在出汗多,吃飯少,腹瀉嘔吐時要適當補充鹽分;
4.低脂飲食沒有每天要吃少於幾兩油這麼一說,油的類型控制的意義遠遠大於油的量。
5.深海魚的油、芥花籽油、橄欖油和大豆油是相對健康的油脂。不過,也要適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