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鄧阿姨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平時除了雞蛋和奶製品外,一日三餐全吃素食,體型也偏瘦。
但在今年的社區體檢中,被醫生告訴患上了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總膽固醇7.9mmol/L,甘油三酯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2/L。頸部血管彩超報告也提示有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這意味著高血脂已經讓鄧阿姨的血管受損了。
鄧阿姨真的是想不明白,自己這種與肥肉、葷腥絕緣的飲食習慣,怎麼會惹上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呢?
高血脂,素食也不能絕對解決
很多人在想到高血脂的時候單純的認為就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只要減少脂肪的攝入,血脂就能降下來。於是高血脂患者開始吃素食,但吃到最後,發現體重是下降了,但血脂還是在較高的水平。
首先,素食(低脂飲食)對高血脂的肯定是有控制作用的,美國基督復臨教派曾對中年教徒進行過大型觀察性研究。
結果發現,素食者6年的死亡率較肉食者低12%,且觀察發現素食者缺血性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下降,說明素食確實有改善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作用,但不能因此得出「素食能解決降血脂」的結論,因為血脂的合成和代謝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就算是長期素食的人也有可能會患上高血脂。
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外界飲食的攝入和人體自身肝臟的合成,所以,就算有些人不攝入含有膽固醇的食物,血液中的膽固醇依舊過高。
很多純素食的人由於不吃魚類、動物內臟、甚至是蛋、奶,很容易出現B族維生素的缺乏,而B族維生素與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密切相關,所以素食者很容易因為缺乏B族維生素導致糖、脂肪代謝紊亂,從而患上高血脂。
即使堅持素食,這些飲食習慣也會「惹上」高血脂
攝入過多主食。很多素食者雖然不吃肉類,但是主食會吃得很多。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人體如果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轉化為甘油三酯,將甘油三酯儲存在細胞裡。
重油、煎炸烹飪。有些人在炒菜的時候會用重油,覺得這樣做出來的菜更好吃,但是這種做法讓蔬菜的纖維吸收了大量的油脂,多吃這種做法的蔬菜反而會攝入過多的油脂。
攝入大量果糖。果汁、水果、飲料中都含有果糖,如果大量的食用水果,飲用果汁和含糖飲料,身體會優先將果糖轉化成脂肪酸。血脂的主要組成就是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離的脂肪酸。
防治「三高」,這樣吃才更科學
少油、少鹽、少糖。飲食上的清淡健康,少油、少鹽、少糖是關鍵,油最好選用健康的植物油,每天攝入量最好為25到30克,鹽每日攝入量推薦的是5克,糖則為20克。在計算攝入量的時候不要忘記隱形的攝入量,如醬油等調味品中的鹽,零食中的鹽分和油。
優質蛋白攝入。蛋、奶、魚類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B族維生素等,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怕牛奶中的脂肪可以喝脫脂牛奶,純素食者可以喝豆漿等豆製品補充蛋白質。
新鮮蔬菜,適量水果。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有注意糖分的攝入,可以吃一些糖分較低的水果,在吃水果時最好不要榨成果汁,整個吃或者切塊吃比喝果汁更好。
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可以參與生命運動、排除有害毒素、幫助新陳代謝、維持有氧呼吸等等。「三高」人士更應該多喝水,但要注意的是,多喝水指的是白開水,不是咖啡、可樂等飲料,尤其是含糖飲料,是不可以替代白開水的。
「三高」患者控制飲食,不是意味著不能吃肉
「三高」患者在日常飲食期間,可以適度食用高蛋白、低脂肪肉類,最適合吃5種肉:
1.雞胸肉
得了「三高」的患者日常除了避免吃牛肉豬肉等紅肉以外,可以適當吃一些白肉。去皮的雞胸肉就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2.魚肉
三高患者吃魚也有講究,魚肉營養豐富,在淡水魚中,鯉魚是很好的降脂食物,海產品中的三文魚也適合。雖然鯉魚的脂肪含量高,但是大部分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降低膽固醇。
3.鴨肉
鴨肉脂肪比較少,化學成份接近橄欖油,不會升高血脂,也能促進膽固醇的消化,有效預防心血管的異常症狀。
4.牡蠣
牡蠣含有大量的鋅元素和牛磺酸等,可以促進膽固醇的分解,減少血脂和血糖的含量,最適合三高人群吃。
5.鵝肉
鵝肉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和維生素可以幫助三高人群改善身體,所以三高人群還是可以吃鵝肉的。但是一定要適量食用。
長期吃純素食很容易缺乏營養素,反而會致使高血脂,所以只是為了身體健康的話,不必太過追求吃素。中國人經常食用精米精面,卻意識不到控制碳水化合物很重要,當然,控制碳水化合物不是不讓吃主食,可以適當吃,還可以用粗糧代替主食。
參考資料:[1]為何天天吃素血脂仍高 [J]保健與生活. 2017.3:30[2]杭州阿姨常年吃素還查出高血脂? 醫生提醒這些食物是隱形「兇手」.網易新聞.2020年5月23日[3]吃素就能遠離高血脂?醫生告誡:關於高血脂的飲食謠言切勿聽信.鳳凰網.2020年5月23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