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這個時候還吃手,家長就要幹預了!

2021-01-18 人民資訊

小寶寶一邊吃手,一邊睜著澄澈的大眼睛看著你,這種模樣特別可愛,萌化人心。除了媽媽的奶,手是寶寶最喜歡吃的了。寶寶把一兩根手指塞在嘴裡,有時候甚至想要吞下整個小拳頭。

但當寶寶長到四五歲,還喜歡吃手的話,家長或許就不覺得可愛,反而覺得這是種特別討厭的壞習慣了。

1歲內的小寶寶總喜歡吃手,對此,有些媽媽擔心。其實寶寶一歲內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現,如果家長過分阻止,會造成口欲期的延遲,不利於寶寶的發育。嬰兒出生後第一年成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

在孩子1-2歲時仍然喜歡吃手,家長則需要引導,他們可能是通過吃手來尋求安全感,不要訓斥批評孩子。一般兩歲後,孩子吃手的習慣就逐漸消失。期間,家長們需注意寶寶的手部衛生和勤剪指甲。

但若到了4歲還有吃手的習慣,就有可能存在身體或心理上的問題了。 如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等,或者是一種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如壓抑、焦慮、強迫。此時,家長們不要過於焦急而責怪孩子,得先找到孩子喜歡吃手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寶寶吃手的危害

手:寶寶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裡,受到牙齒的壓迫,時間一久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牙:小手放在嘴裡,影響出牙,時間一久可能會引起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

衛生: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粘了不少髒東西,一吃手,髒東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心理:如果寶寶形成了吃手的壞習慣,不僅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情感,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寶寶吃手的原因

看到寶寶吃手的行為,要先了解TA這個行為所代表的意義和動機,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才會讓寶寶心理上得到放鬆,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1.寶寶壓力過大或者缺乏安全感

如果寶寶在6個月後仍然繼續吃手指,則不再是滿足吸吮的需要,而是一種自慰需要的表現了。6個月後的寶寶,在情感上較為脆弱,害怕離開父母和身邊熟悉的人,對親人特別依戀,此時又有了自己初步獨立的要求,因而常常會在疲勞、緊張、情緒低落、脫離最親近的人時,利用吃手指來使自己得到安慰。

2.身體方面的問題

如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需要提醒的是,小孩吃手指頭有可能是缺鋅的一種表現,但是並非一定是缺鋅。如果要確定小孩子是否缺鋅的話,最好的方法應該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缺鋅,而且寶媽們也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鋅。

3.家長教育方式不當

家長看見孩子吃手指時,心裡就很著急,馬上嚴厲斥責,甚至動手打孩子。家長沒有想到,這樣做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和焦慮,甚至與家長產生對抗情緒,毛病就更難改了。

4.寶寶出牙疼痛

5-12個月的嬰兒吃手能緩解出牙痛,他們通過咬自己的手指來得到安撫,媽媽可以給寶寶準備個牙膠或磨牙棒,達到輕輕按摩牙齦的作用。

家長如何對待?

1.轉移注意力

家長可利用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方式,例如:陪寶寶玩玩具,畫畫等,這都是可讓寶寶戒掉吃手的好方法。對給寶寶一些關愛與照顧,相信你的寶寶會很快忘了吃手的癖好。

6個月後的寶寶吃手指是一種自慰的表現,家長應想辦法來緩和寶寶緊張的情緒,可以多帶寶寶到戶外走走,讓他多接觸新鮮的事物,把精力用於探索外界感興趣的事情上,這樣,寶寶吃手指的習慣就會逐漸消失。

2.講清楚吃手的危害

可以告訴孩子手指縫裡有很多髒東西,有會使人生病的細菌,還有鉛等有害物質,會影響健康。甚或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網上搜一搜,一起看繪本,看看手指縫裡究竟有什麼髒東西,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克服這種壞習慣的動力和決心。

另外,當孩子吃指甲時,不要提這件事,而馬上將其注意力轉移掉,這樣孩子就忘記了吃指甲這件事了。如果在孩子吃指甲的時候用語言制止,這樣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強化了孩子的這種行為。

3.佔用雙手

家長可以想出各種辦法來佔用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去做需要雙手完成的事情或者遊戲,這樣孩子吃手的時間就會逐步減少,最終消失。或者當發現孩子正在咬手指時,可以心平氣和地拉出他的小手,然後陪他玩一會兒,讓他小手忙得沒功夫塞進嘴裡。

4.給寶寶選擇一些替代物

口欲期階段,爸媽要有意識給寶寶選擇一些吸引孩子並且便於抓握的玩具,如撥浪鼓、捏響玩具等。最初用玩具觸碰寶寶手,讓寶寶感受不同玩具不同質地。家長一定要經常用熱水清潔,以免損害寶寶的健康。

寶寶手張開後,可將玩具放入寶寶手中,當寶寶握緊後再慢慢抽出。也可讓寶寶用手去觸碰不同物體,這其實也是早期教育的感知活動。

如果寶寶吃手已成習慣,可以用糖果及餅乾取代,讓寶寶戒掉。

5.多陪陪寶寶

爸爸媽媽要多摟抱、多陪伴寶寶,仔細分辨寶寶的各種要求,滿足他的各種需要,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為寶寶做撫觸按摩,睡前給寶寶講輕鬆愉快的故事,讀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寶寶愉快地入睡,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

6.尋求專業矯正

如果在家無法幫助孩子把吃手的毛病改掉,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矯正。兒童口腔科可以採取很多措施管住孩子的不良習慣。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來設計矯正措施,就像量身訂製服裝一樣。

相關焦點

  • 寶寶吃手好處多,除非是在這個階段,否則不要貿然幹預
    好處多,無需幹預寶寶為啥會對吃手如此情有獨鍾?因此,當看到小寶貝們開始有吃手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緊張,更不要過多幹預。1、不要強行戒斷吃手這個階段如果強行制止寶寶吃手,只會讓寶寶產生挫敗感和逆反心理。
  • 寶寶吃手不應該過度幹預?家長了解這些,寶寶才能用嘴巴探索世界
    寶寶每天要接觸很多的環境刺激,如果有吃手的習慣,會有更多的細菌進入體內的。其實,寶寶吃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孩子要長牙了,因為覺得長牙不舒服,而選擇用吃手的方式來緩解,也有可能是孩子餓了,通過吃手的方式來安撫自己。但是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這很可能是寶寶的口腔敏感期特有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給予重視,但是卻不應該過分的幹預。
  • 寶寶吃手很正常,但是超過這個年齡就要注意了
    通常情況下,寶寶會在3~4月齡時開始吃手。 7~8月齡達到高峰期,2歲後逐漸減退、消失,所以專家一般建議2歲前不用特別幹預。 但如果娃養成了隨時吃手的習慣,每次都是「吃」半小時以上,或兩歲以後還在吃,就屬於過度吃手,要提早幹預,因為有可能造成以下3大危害: 1.
  •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小心幹預不當影響寶寶成長
    6個月的寶寶就能夠感受世界,離開父母懷抱或者熟悉的環境後變得很沒安全感,這個時候通過吃手,寶寶能進行自我安撫,為自己提供安全感。從上面的幾點看出,寶寶吃手是在不斷地發出信號,想要告訴爸爸媽媽他們正在健健康康的長身體。一般來說,頻繁吃手的行為會集中在0~1歲,1歲以後吃手的頻率會逐漸減少消退。
  • 寶寶愛吃手更有利於智力發育,可過了這個月齡還吃手,就要管管了
    寶寶在這個時期運動的能力會有非常大的進步,可以輕鬆翻身,抓住物體,還可以吃到自己的腳。寶寶將手或者玩具放到嘴巴的時候,還會明確做出舔或咀嚼的動作。隨著寶寶的運動能力和活動範圍的擴大,這種探索有利於感知能力的發展。家長可以抓住機會鍛鍊寶寶小手的能力,比如在寶寶的旁邊放置一些可以吸引他的玩具,引導他用小手伸過去抓握,幫助他探索更多。
  • 寶寶吃手的習慣是自己改掉好還是家長幹預好
    關於這個問題,學界專家和身邊的寶媽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寶寶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行為,這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因此無需幹擾,隨著寶寶長大會自然消失。有的則認為寶寶吃手是非常不衛生的行為,並且會影響手指和牙齒的生長,因此一旦發現寶寶吃手應立即制止。
  • 寶寶睡前總吃手家長用管嗎,如何幫寶寶戒掉吃手習慣?
    寶寶睡前總吃手,是否需要家長幹預?很多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會擔心,寶寶這樣睡前吃手,會不會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用不用家長幹預呢?其實是分情況來看的:1、不用幹預——吃手促進睡眠有很多寶寶吃手其實只會促進睡眠,而不會對睡眠產生太大的影響。比如寶寶在入睡時稍微吃吃手就平靜下來自己睡了,接覺的時候再把手放進嘴裡吃一會兒,深淺睡眠轉換之後又安穩地睡下並把手放出來了,這樣其實完全不需要家長幹預和焦慮。
  • 寶寶吃手是壞習慣,必須改?怎麼幹預才靠譜?
    ……當然,還有一個絕大多數媽媽都糾結的問題: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管?其實,當寶寶第一次笨拙地嘬到手指的時候,當媽的都是欣喜若狂的:呀,我們寶寶get了新技能,才3個月就學會吃小手手了,真聰明!然而,隨著寶寶成長,到了1歲、2歲甚至三四歲還在吃手,這時媽媽們的煩惱就隨之而來了:不僅擔心病從口入,還顧慮長時間吃手會不會變醜等。那麼,寶寶吃手是好是壞?到底要不要管呢?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寶寶吃手這個問題。一、寶寶為什麼對吃手「情有獨鍾」?
  • 吃手可能影響寶寶智力發展!兒科專家:父母不要幹預
    家長看到小嬰兒吃手,就趕緊把寶寶的小手拿出來。但沒過一會,小傢伙又把小手放到嘴裡了。 9個月左右,孩子開始用手頻繁地接觸外界,此時的動作不只是本能,而是由寶寶意識操作而執行的動作。 別小看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寶寶從吃整個手到吃手指,再到用手指探索外界的過程,需要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
  •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嗎?
    有些家長聽到這個就鬧心,寶寶吃手會不會將細菌吃到肚子裡,影響健康?會不會影響長牙,牙齒排列不整齊?這樣吃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要不要幹預?先別焦慮,寶寶愛吃手可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呢,凡事都有一個度,可謂物極必反,寶寶吃手也是同樣的道理。
  • 小寶寶總是吃手需要幹預嗎
    有些家長可能是覺得吃手不乾淨,或者害怕影響寶寶牙齒發育,這些擔心是對的,同時也有辦法解決:1.平時注意寶寶的手衛生,家長可以每天給寶寶洗手,只要洗乾淨了,吃下去也沒什麼;2.一歲左右寶寶開始出牙了,這個時候寶寶還在吃手容易使牙齒外凸,上下牙齒無法咬合,這時家長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和幹預寶寶吃手的行為了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口腔敏感期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寶寶總喜歡吃手?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在作怪,父母別過度幹預
    吃手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不應該吃手,不過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孩子喜歡吃手的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父母要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地度過這個時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這又被稱為口欲期,寶寶一般在出生後兩個月進入這段時間,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所有行動都要依靠父母,唯一能使用的器官就是嘴巴了,他們會使用嘴巴來探索自己身邊的事物。正常情況下,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結束口欲期。
  • 寶寶怎麼總吃手,難道越吃越聰明?
    寶寶吃手會不會將細菌吃到肚子裡,影響健康?這樣吃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要不要幹預?先別焦慮,寶寶愛吃手可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呢,凡事都有一個度,可謂物極必反,寶寶吃手也是同樣的道理。1.智力發展信號1~2個月的寶寶還沒有自主打開手的能力,所以只能把整個手的小拳頭放在嘴邊吮吸。當寶寶長到3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吮吸手指,剛開始可能是大拇指,然後是食指或幾根手指一起。
  • 超過這個年齡,寶寶還總吃手?當心會有2個危害
    1、原始反射寶寶吮吸手指,其實就是嬰兒出生時的吮吸和覓食反射,尤其是當寶寶肚子餓的時候,很容易把小手作為食物。2、對外界的探索對於12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這個時期就是口欲期,他們喜歡用嘴巴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想「品嘗」他們看到的一切。
  • 寶寶吃手,這樣做就對了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吃手不衛生,寶寶會受到病毒或細菌的入侵,所以會想方設法阻止寶寶吃手,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在孩子手上塗辣椒醬,但寶寶依然鍥而不捨,還會用哭鬧錶達他們的不滿。那為什麼寶寶這麼喜歡吃手?我們要不要幹預寶寶?
  • 當寶寶吃手吃腳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寶寶的大腦是漸進發展的,隨著各種動作的熟練,大腦的各項功能也逐步完善。寶寶岀生後,伴隨著生命的覺醒,口的敏感期到來了。這個時候,寶寶發現了自己的小手。最初的時候,寶寶用口去認識自己的手。這個時候,寶寶用嘴咬東西,不是飢餓的原因,而是要通過口的接觸去感知、了解這個陌生的世界,媽媽不阻止,充分滿足寶寶這種欲的需求,寶寶就能順利進入對這世界的深入認知階段。
  • 為什麼寶寶喜歡吃手手?吃手變聰明或是變醜,關鍵在父母如何處理
    其實,寶寶喜歡吃手手是一個普遍現象:從五六個月開始,他們就開始吃手手了,一直延續到三四歲,寶寶們依然對吃手手這件事樂此不疲!在分析上面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弄明白寶寶為什麼喜歡吃手手?①寶寶進入口欲期「口欲期」的概念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0-1歲的寶寶是通過口腔來滿足欲望和探索世界的。
  • 孩子吃手好處多,但在這兩個年齡還再吃,家長該幹預了
    這位朋友還很有成就感,覺得這招真的太好使了,一下就治了孩子愛吃手的「毛病」。聽完這件事,淘媽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不光是因為吃了辣椒水,更是因為這位媽媽的無知與愚昧。有很多媽媽看到孩子吃手就會覺得是「不衛生」、「習慣不好」,然後變著法的讓孩子戒掉吃手的習慣。那孩子吃手到底該不該管呢?每位家長都應該心中有數。孩子為什麼都喜歡吃手?
  • 親身經歷:寶寶吃手沒有那麼簡單
    在他每天努力的鍛鍊吃手的同時,你會發現他會準確的把玩具拿來拿去,會握住勺子。因為吃手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感知力,此時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很多情緒無法表達,吃手可以讓寶寶的負面情緒得到舒緩得以安慰,為寶寶以後有個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寶寶長牙階段,除了必備的牙咬膠,小手指更能派上用場,它隨時攜帶,牙床不舒服就咬一咬,別說還真的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