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寶寶吃手沒有那麼簡單

2020-09-18 孟孟成長日記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有這個疑問,到底應不應該阻止寶寶吃手

我的孩子一歲多還在吃手,吃手這個問題已經成了我的一塊心病。下面用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一些迷茫中的寶媽有一些幫助!

我和大部分吃手孩子的寶媽一樣矛盾,寶寶還小到處摸抓以後再把手放到嘴裡吃進很多細菌髒東西怎麼辦?再加上身邊各種聲音「誰誰誰孩子吃手,手都變形了,長大了兩個大拇指不一樣大,還兜齒兒」。「我家表哥孩子都20多了還在吃手就因為小時候沒制止」。我聽了以後擔心這些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那麼到底應不應該阻止孩子吃手的行為呢?

不得不說養孩子是個細緻長期的事情,吃手這件事還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區分對待。

弗洛伊德性心理發展的內容分為五個階段:

1、口欲期(0-1歲)

2、肛門期(1-3歲)

3、性蕾期(4-5歲)

4、潛伏期(6-12歲)

5、生殖器(12歲以上)

口欲期: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摘自《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

可以看到一歲之前屬於口欲期,這個時期孩子吃手不要幹預。這是滿足孩子心理生理髮育的一個重要過程。

此期, 如果嘴巴欲望得到滿足,則有助於寶寶情緒及人格的正常發展。反之則會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問題,例如孤僻,缺乏自信。同時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長大了也會延續咬手指的習慣。

每個時期孩子成長不同需求不同吃手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吃手,然後再考慮我們應該為他做些什麼,怎麼做。

3—4月齡孩子 幾乎所有的寶寶從3到4個月開始吃手。這個時段我家孩子也開始吃手,這證明孩子手眼協調發育的很好,可以準確的把手送到嘴裡去吃,發育落後的孩子是不能正確完成吃手的動作的。此時你不應該有任何擔憂,洗淨寶寶小手的同時也應該為他感到驕傲。

4—6月齡孩子 這個時期寶寶已經可以熟練掌握了吃手技能。在他每天努力的鍛鍊吃手的同時,你會發現他會準確的把玩具拿來拿去,會握住勺子。因為吃手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感知力,此時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很多情緒無法表達,吃手可以讓寶寶的負面情緒得到舒緩得以安慰,為寶寶以後有個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寶寶長牙階段,除了必備的牙咬膠,小手指更能派上用場,它隨時攜帶,牙床不舒服就咬一咬,別說還真的很管用。此時家長不應該幹預吃手,做到勤洗手的同時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注,陪伴,為以後戒掉吃手打下基礎。

6—12月齡 這個時期是一個關鍵時期,因為3月齡到12月齡的寶寶吃手為正常的,超過12月齡如果還在吃手就要加以幹預。所以一歲之前是寶寶以後能否成功戒掉吃手的關鍵時期。

長牙的不適,這類寶寶隨著以後牙齒萌出會減少甚至徹底戒斷吃手的問題。

習慣性吃手,吃手並沒有特定時間和誘因,只是單純的想起來了就吃一口,高興了可能吃兩口,出去玩時候沒事也吃一下。這類寶寶吃手並不是必須,只是單純的一個習慣,所以也不必擔心。只要一歲以後慢慢的幹預就會輕鬆的戒掉吃手的問題,

心理上的原因也是最難辦的一類,這類孩子往往有這些標籤:敏感,粘人,高需求,好動。他們時刻都想要親近的家人陪伴。一陣興奮的玩耍結束過後會吃手,因為他們內心接受不了興奮與安靜之間的落差。

當他們需要陪伴家長又正好有事情在做,他們也會用吃手撫慰自己的寂寞。

睡覺對於這類寶寶是較難的一件事,餓了的話也需要去學習等待,這些情況他們都需要用吃手去緩解壓力,去適應。

在一歲前這類寶寶家長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溝通,儘量去減少他們吃手的次數與時間。

12月齡以後 大部分寶寶過了一歲以後,即使不會說話,或者說的比較少的詞語。但他們都能聽懂日常的一些話。這個時候就要幹預還在繼續吃手的寶寶了。因為一歲以後再繼續吃手就會引發一些負面的問題。

  • 問題一:造成牙列,面型等問題。由於長期保持吸吮狀態含裹手指,容易造成兜齒兒,或者齙牙。下巴也會拉長。影響面容美觀。
  • 問題二:對手指的損傷,這點我深有體會,不多說大家看下面的圖片,因為每天都吃,我家寶寶的手從來沒有好過。不加以幹涉長期下去也會造成手指骨骼變形。
  • 問題三:由於這個時期大部分寶寶已經會走了,增加了戶外活動。孩子天生好奇心很強,會抓摸一些比較髒的東西,這個是很難避免的。這時候吃手就會吃到更多的細菌,導致痢疾,腸胃炎,寄生蟲等各種疾病。
  • 問題四:上幼兒園以後會遭到小朋友的嘲笑,影響社交,甚至因此影響到性格發展。
  • 問題五:正在語言發育期的寶寶吃手指的會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發音不準確。

如果你的寶寶一歲以後還在吃手,首先帶他去檢測一下微量元素。缺乏鋅或者鐵微量元素,或者維生素也會導致寶寶吃手。

排除了缺微量元素的問題,大部分寶寶都是因為前面說的心理原因還在繼續吃手。

對於高需求寶寶,你能做的只有付出更多的耐心去陪伴。千萬不要打手,或者大聲訓斥,相信我這會適得其反的。

你可以多帶他參加室外活動或者結交一些同齡小朋友。分散注意力的同時加深親子感情,讓寶寶心理上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從而增加自信心。當他發現還有那麼多好玩的事和人以後就沒有那麼多精力還顧得上吃手啦。

如果在家的時候可以買一些積木類需要動手的玩具。讓他有事情做,培養他除了吃手的其他愛好。

關於安撫奶嘴真的不建議使用,因為太多寶媽和我提及安撫奶嘴也是非常非常難戒掉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以上所有的方式都不管用,最後建議塗一些苦的水在手指上,例如苦瓜水。為了讓我孩子戒掉吃手我用了很多方法,都得到了他聲嘶力竭的抗議和更嚴重的吃手。最後用了苦瓜水,發現我以前的擔憂都煙消雲散了,三天,只用了三天就戒掉了,沒有任何的不適,他自己不想吃了而且不覺得是我做的手腳,沒有情緒波動,這就是我想要的。

感謝廣大條友給我出的建議,把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幫上遇到問題的你。

相關焦點

  • 小寶寶做的這個動作,很多寶寶都親身經歷過,網友:寶寶還挺倔
    導讀:小寶寶做的這個動作,很多寶寶都親身經歷過,網友:寶寶還挺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寶寶做的這個動作,很多寶寶都親身經歷過,網友:寶寶還挺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親身經歷告訴你:美國大片都是騙人的!
    寶寶親身經歷告訴你:美國大片都是騙人的!11-27 00:00 來源:巴西技術控 原標題:寶寶親身經歷告訴你
  • 寶寶吃手怎麼戒 寶寶吃手正常嗎
    新手寶媽們經常會遇到寶寶吃手的情況,寶寶吃手家長們通常都很擔心,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有什麼不好的情況,也怕不衛生。那麼,寶寶吃手正常嗎?寶寶吃手有什麼害處?寶寶吃手怎麼戒?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吃手怎麼戒寶寶經常吃手,這可急壞了寶媽們,手上細菌那麼多,太不衛生了。那麼,寶寶吃手怎麼戒?
  • 寶寶吃手有沒有危害?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別不在意
    文|秘籍君對於寶寶吃手這件事,很多寶媽都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所有寶寶小的時候都會整天把小手放在嘴巴裡。甚至還有一些寶寶不只喜歡吃手,還特別喜歡吃腳。我大侄子就是這樣每次把他放在床上的時候,都會趴在腳上啃來啃去。
  • 寶寶吃手到底有沒有壞處?關於娃吃手問題,看完你就懂了!
    寶寶吃手到底有沒有壞處?關於娃吃手問題,看完你就懂了!大家好,我是陳庭盟,很高興再次和大家見面。昨天,我所在的寶媽群裡突然就聊起了一個話題,那就是:孩子吃手問題。其實吃手早在胎兒時期就會伴隨著吸吮發射出現了,寶寶未來在出生後可以洗到母乳,於是在肚子裡就開始練習了,而腦袋旁的小手則是最佳的練習對象,不知道各位寶媽還有沒有印象,就是在媽媽在做B超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孩子在吃手的動作,所以說這也是更加驗證了早在媽媽肚子裡就會吃手的事實。所以說,孩子吃手完全是孩子的天生的一個動作,不用教就會的。
  • 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人們 糖尿病併發症沒那麼可怕
    ■共同關注糖尿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有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近日,在重慶晨報健康大講堂攜手知蜂堂聯合開展的「共同關注糖尿病」系列活動中,「尋找知蜂堂的老朋友」尋人活動完美收官,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只要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糖尿病併發症也沒那麼可怕。老人患糖尿病長達15年88歲卻常被誤認只有60歲「尋找知蜂堂的老朋友」尋人活動啟動後,引起了眾多市民關注。「服用了十年知蜂堂蜂膠?
  • 寶寶愛吃手什麼時候該管?聰明媽媽用3招,寶寶戒吃手很簡單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遇到的煩惱多,有時候孩子的一個動作,會發展成一個習慣,最後要糾正卻發現太難了,許多媽媽在帶娃時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就是寶寶吃手,有人說寶寶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有人說寶寶吃手必須馬上糾正,否則比戒奶還難,到底寶寶吃手要不要管,這個習慣該怎麼戒?一起來學習吧!
  • 去泰國做試管被騙經歷,寶寶出生了,還吃手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4個月左右的時候,會開始「吃手」,樣子特別的可愛,但是寶寶總是吃手,會讓家長感到很擔心,怕寶寶長時間吃手會影響健康,想要幫寶寶改正,卻發現沒那麼容易。寶寶吃手,其實有很多的好處寶寶吃手,不僅看上去很可愛,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好處,這是一件好事,家長不要過於擔心。其實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會吮吸自己的手指了,這是孩子的天性,就和寶寶出生就會吮吸母乳一樣,是孩子天生的本領。
  • 寶寶老是吃手,是媽媽沒有餵飽嗎?
    即使寶寶一天中多次看到吃手,也不會影響以後的長牙。2,病從口入,寶寶吃手就是禍根啊寶寶習慣性的抓啥吃啥,尤其是更大一點的寶寶,在地上撿到什麼就往嘴裡塞。有次我見到親戚家1歲多的寶寶,撿地上的菸蒂吃,表姐夫當時急了,抱起寶寶強行掰開嘴,用那粗手在嘴裡使勁的掏,弄的寶寶娃娃的邊哭邊嘔吐。吃手相比這些是不是安全很多呢?只要你隨時保證寶寶的手指清潔乾淨,病毒細菌是侵蝕不到寶寶的呢。
  • 寶寶吃手怎麼辦?
    很多媽媽發現,兩到三個月之後的寶寶開始吃手了,尤其是吃大拇指,吮吸的津津有味同時弄的到處都是口水。那麼這時候的寶寶吃手,爸爸媽媽該怎麼應對呢?今天,悠卡樂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寶寶吃手的相關知識。
  • 寶寶吃手怎麼辦?寶寶吃手的心理探秘
    在小區裡或者大街上,你們是不是也經常看到寶寶們坐在推車裡很專注的在吃手,甚至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看起來非常享受、放鬆的樣子呢? 於是寶寶慢慢的學會用手去探索世界,這裡抓抓,那裡捏捏;這個撕撕,那個戳戳。 嬰幼兒通過口欲期的發展,將自己與外界慢慢的剝離開了,有了自我。面對寶寶吃手這個行為,應該怎麼辦呢?
  • 允許寶寶吃手,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智慧的父母會視情況而定
    在出生後會逐漸演變成有意識吃手、咬手,對於寶寶的這種行為,有哪些好處跟壞處呢?寶寶吃手,有沒有好處?相信在多數父母的眼裡,寶寶吃手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其實這件事並不是那麼絕對的,若寶寶吃手沒有影響到生長發育,反而對身體有好處。
  • 當寶寶吃手吃腳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
    不只是吃著玩那麼簡單寶寶喜歡吃手,是由寶寶的生理發展特點決定的。著名育兒專家秦銳說:「這個階段的寶寶吃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吃手可以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他的自我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所以,當孩子躺在小床上或者小車上自己玩耍的時候,媽媽可以先把孩子的手洗乾淨,這樣就不會存在衛生問題了。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講,到了2歲以後,寶寶吃手的欲望就已經很低了,如果這個時候寶寶還是很熱衷於吃手,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就起不到積極的作用了。
  • 親身經歷,望對大家有參考價值
    依然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只有經歷了才知道為母確實不易!......看著那麼小的寶寶吃不到奶,心裡別提多著急了!很明顯是寶寶吸不出來,但是也不確定有沒有奶,於是就拿出了我的神器-吸奶器,吸了兩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吸出了一滴奶,終於放心了,或許也就是這樣,乳腺被打通了?然後寶寶沒有哭鬧,吃的津津有味,吸吸歇歇的,吃了一個小時,睡著了...看著她滿足的睡著,老母親的心也融化了...
  • 寶寶為啥愛吃手?吃手有啥壞處?怎麼辦?醫生的建議爸媽值得一看
    導讀:寶寶為啥愛吃手?吃手有啥壞處?怎麼辦?醫生的建議爸媽值得一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為啥愛吃手?吃手有啥壞處?怎麼辦?醫生的建議爸媽值得一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為什麼愛吃手?吃手的利與弊?知道這幾點正確應對寶寶吃手
    其實吃手指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可以說寶寶最初認識這個世界,就是從口唇開始的。因為吮吸是寶寶一出生就會的「技能」,所以寶寶的嘴巴接觸到任何東西,都會有天然的吮吸反射。寶寶3、4個月的時候,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可以慢慢控制自己的小手,將手放進自己嘴裡吃的「津津有味」,正是一種探索行為,媽媽們不需要過度的阻止。
  • 寶寶喜歡吃手,對智力發育有幫助,但這個月齡後還在吃手,要管了
    寶寶長到一定月齡後,都有吃手的習慣,有人認為這是寶寶成長的一大進步,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幫助,不過也有人不這麼認為,寶寶常吃手很不健康,畢竟手上有很多細菌,還可能會造成手指變形等等情況,那麼寶寶喜歡吃手,到底好不好呢?
  • 奶睡的寶寶後來怎樣了?寶媽親身經歷告訴你,寶寶帶起來很輕鬆!
    在還沒有生寶寶之前,我就開始接收從四面八方,傳來各式各樣的育兒經,說的最多的就有「奶睡」這個話題,包括我自己購買的育兒書,對於這個話題,有些作者是贊成的,而有的卻是反對的,心裡自然會糾結的,但我認為,按古人說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先看實際情況,再見招拆招吧。
  • 親身經歷才能讓我們有更深的感悟
    很多事,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讓我們真正了解,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很多綜藝節目,現在都推出了親子體驗遊,而目的地則是偏遠地區,環境沒有城市好,條件也跟不上,在體驗中,孩子們就要親身感受到,不好好吃飯,過了飯點就不再有吃的東西,真正體驗了什麼是餓的感覺,第二天立馬就乖乖吃飯了。
  • 3天蘋果減肥法親身經歷
    核心提示:  為了減肥,大家使用的絕招真的無其不有,節食這是最常見的了,幾天不吃或是一天吃定量的食物,對於愛吃的人真的是很難做到的,也有人通過只吃水果或只喝水的方式達到減肥目的,最近幾天聽朋友說了一個關於3天蘋果減肥法親身經歷事件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