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魏相之位,公叔痤設計陷害吳起,卻使魏國遭受巨大的損失

2021-01-07 寒松722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衛國人,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和改革家。他曾經擔任過魯國的官員,卻一直鬱郁不得志,於是投奔魏國。吳起在魏國很快獲得魏文侯的賞識和提拔。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吳起在魏國進行軍事改革,建立強悍的「魏武卒制度」。吳起實施的軍事改革,使魏軍戰鬥力迅速大幅提高。吳起帶領魏軍擊敗秦國,順利奪取秦國富饒的河西地區。

其實吳起既有軍事才華,在治理國家處理內政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面對吳起這樣文武雙全的優秀人才,魏相公叔痤內心一直忐忑不安,日夜擔心自己的魏相之位難以保全。其實公叔痤娶的妻子是魏國的一位公主。公叔座在魏國根本不缺榮華富貴。

公叔座的心思被他身邊的一個僕人發現了。僕人對公叔痤說:「其實吳起這個人很容易對付。他為人非常剛直,又很容易沾沾自喜。您可以對大王說吳起這個人非常有才華。可是魏國太小,恐怕吳起不會長期留在魏國。可以試一試他。大王可以把一個公主嫁給他。如果他不想長期留在魏國,就會拒絕這門婚事。

然後,您再邀請吳起來家中做客,讓您的夫人(也是魏國公主)當眾羞辱您。吳起必定認為魏國的公主都刁蠻任性。他肯定拒絕這門婚事。如此一來,大王自然會猜忌吳起。您的計劃就能夠實現了。」

於是,公叔痤按照這個計劃去實施。吳起果然拒絕娶公主為妻。從此,魏武侯逐漸猜忌和防範吳起。吳起已經失去魏武侯信任。他害怕自己會被冤殺,悄悄逃往楚國。

吳起到了楚國以後,受到楚悼王的熱烈歡迎。在楚悼王統治前期,楚國正在走下坡路。楚國內部矛盾重重,對外戰爭也是屢戰屢敗。吳起得到來,使楚悼王再次看到楚國復興的希望。吳起和楚悼王兩人秉燭夜談,越聊越投機。楚悼王提拔吳起擔任令尹(楚相),在楚國進行變法。吳起從政治、軍事和律法等領域進行改革。吳起對楚軍進行改革,重新制定獎懲制度。

吳起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高。楚軍的戰鬥力顯著提升。楚國持續開疆拓土,國土面積大幅增長。

此時的吳起絲毫不念舊情,很快把進攻的矛頭指向昔日的老東家魏國。吳起親自帶領楚軍進攻魏國,將他親手重建的魏軍打得丟盔卸甲、損失慘重。吳起趁機帶領楚軍攻佔魏國的許多城市。不知道魏武侯在這個時候有沒有後悔,當初為何不重用吳起,或者將吳起處決?

從公叔座的角度看,吳起是公叔痤最大的競爭對手。吳起逃離魏國以後,公叔座長期擔任魏相,時間長達十多年。他個人的職業生涯非常成功,在魏國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然而,對於魏國來說,失去吳起這個優秀人才,使魏國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損失。這一切都源於公叔座的自私自利。如果魏武侯知道事實真相的話,會不會找公叔座興師問罪呢?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魏國流失了多少人才?商鞅範雎送秦國,魏文侯死後氣哭
    他任用翟璜為相,注重改革,杜絕朝政弊端。又以名將樂羊、吳起為將軍,攻取中山,擴充領土。魏國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整個國力日漸強盛,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霸主。但自魏文侯之後的魏武侯、魏襄侯、魏昭侯等等,雖然沒有昏庸至極但也賢明欠缺。魏國「愛才」的傳統早已不在,數不清的人才開始流失。
  • 「因士人而興」的魏國,魏惠王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
    但獨具慧眼的魏文侯發現了吳起的不尋常之處,他任命吳起擔任西河郡守,主持軍隊的日常訓練。吳起不負眾望,在他擔任西河郡守期間,一手創建了馳名天下的魏武卒,吳起帶領這支魏武卒南徵北戰,東亡齊,西攻秦,攻城掠地,一舉將魏國帶上了巔峰,魏國也因此被周天子冊封為諸侯。
  • 魏國先後失去的這三個人才,得一可霸天下!
    一、吳起 就是上一篇說的,「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的吳起, 吳起是魏文侯時代的名將,魏文侯死後,就把吳起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武侯, 魏國有個丞相叫公叔痤,公叔痤這個人有一定的才能,但凡有點才能的人都有個毛病:嫉賢妒能。
  • 作為戰國首霸的魏國,為何人才流失現象這麼嚴重?
    也就是說,魏國的霸業不僅和魏文侯的賢明有關,還和魏文侯提拔重用的賢臣有關。可是,自魏文侯去世以後,魏國的君王卻再也沒有出現能夠知人善用的君王。魏文侯去世以後,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即位之初,以公叔痤為相。公孫痤知曉吳起的才能,所以害怕他有一天取自己而代之,於是便用計令魏武侯相信吳起已經有了背叛魏國的心思。其結果就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而吳起前往楚國以後,馬上就得到了楚王的重用,並在楚國開展變法。至此以後,楚國便逐漸強大起來,對魏國產生了不小的威脅。
  • 三晉之中的魏國,將多少的人才流失到了他國,加快了自己的滅亡
    這些文臣武將,撐起了魏國的一片天,在對他國的戰爭之中,屢屢獲勝,打壓韓趙,滅國中山,大敗秦、楚、齊國,成為了中原之地的霸主。但是魏國的衰亡,也正是因為人才的流失,可以說,魏國之成,在於人才,魏國之敗,亦是人才。
  • 作為戰國時期人才輸出基地的魏國,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戰國七雄爭霸,最終由秦國橫掃六國完成大一統的千秋偉業,這其中當然要歸功於秦國君主的深明大義,同時也少不了手下將領的高素質高情操,但殊不知,秦國打天下倚仗的幾位名人包括商鞅,張儀和範雎竟然出奇的都是來自外國,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國jia魏國這真是造化弄人。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的3位頂尖人才,隨便留住1個,都可能統一六國!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的3位頂尖人才,隨便留住1個,都可能統一六國! 在戰國歷史上,要說對各國貢獻最大的那些臣子名將裡,細數之下我們很容易發現大多都是魏國人:張儀、商鞅、範睢,這三人可以說是為秦國掃六合鋪下了堅實的基礎;吳起、孫臏、龐涓、李悝等等也都在戰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魏國流失的三位頂級人才,幫助三個大國崛起,最終坑了魏國自己!
    然而,在我看來,魏國三大頂尖人才的流失是魏國衰落的重要原因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大將軍,攻克臨晉、沅利,在河西, 秦國建市。次年,吳起率軍再次進攻秦國,一路殺到鄭縣然而,在魏文侯,之後,吳起未能獲得魏武侯的信任,被魏國部長驅逐出境,他不得不離開魏國前往楚國來到楚國,後,吳起獲得了楚悼王的重要地位,吳起在楚國推行了「改革」,成為楚國靈隱。眾所周知,魏國在戰國早期因為「改革」的成功而變得繁榮。就「改革」而言,它也有助於楚國變得強大。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六位頂級人才,讓四個國家崛起!
    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 戰國七雄:戰國首霸,被稱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魏國,流失了哪些人才
    而後,魏國經過李悝、吳起等人變法圖強,不僅將分晉初期分散的領地整合,而且抑制同為三晉的韓國、趙國,滅掉中山國,西敗秦國、東制齊國、南壓楚國等等,公元前343年,逢澤之會,魏惠王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 戰國首霸就此崛起。好了簡單的講述了魏國的來歷和首霸的崛起,那麼被戲稱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哪些人才?
  • 兵家七聖第三位,亞聖吳起,在魏國揚名殺妻求將,為何慘死在楚國
    此後就發生了兩次吳起人生的汙點事件,一是吳起逃跑之前向母親告別時,發誓說如果不能當上一國之相,就絕不返回家鄉,然後就到魯國,拜在孔子學生曾參的兒子曾申的門下。不久他的母親死了,吳起記著自己的誓言,始終沒有回家,講究孝道的曾申因此鄙視吳起,把他趕出師門;二是吳起放棄儒學開始學習兵法,並在魯國覓得一職。
  • 商鞅秦國變法成功,為何遭受車裂之刑?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戰國時,有重要的現象,人才的流動性強,這往往影響到國家的盛衰。早年在公叔痤門下任職,才幹受賞識,但是商鞅當時年輕,他沒有急於推薦。一次魏惠王在公叔痤病重時,去看望他,公叔痤就推薦了商鞅。雖然年輕,但是能幹,希望魏惠王能信任,舉國而聽之。
  • 他是魏國的元老重臣,在彌留之際舉薦商鞅,魏惠王為何不予重用?
    在與秦國的少梁之戰中,作為魏軍主將的公叔座被秦軍俘虜,不久就被釋放回魏國。沒過多少時日就身染重病,在丞相府中休養。在病危之際,魏惠王親自登門拜見公叔座,公叔座屏退左右後,魏惠王寒暄道:「老丞相,儘管養病,國事就交給那個笨公子卬多管管也行。」
  • 從主觀原因入手,分析魏國為何人才流失嚴重?魏王缺乏憂患意識
    如果不是因為魏國在對抗秦國的戰爭當中無能為力的話,如果不是魏國有著生存危機的話,魏王也是絕對不會將信陵君贏回魏國的,而後來魏國的危機解除,魏王對於信陵君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的排擠,哪怕魏國的上將軍之位空缺,魏王也絕對不啟用信陵君,這其實是魏國的一種悲哀。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魏國的這種狀態呢?
  • 戰國大亂之時,魏國如此對待人才,註定了自己的命運
    戰國時期,人才為先,秦國自秦孝公變法之後,人才紛紛來秦。秦國也是最重視人才的諸侯國。那麼誰是對待人才最差的國家呢?戰國七雄孫臏出仕魏國,因龐涓嫉妒,遭到陷害,被挖去髕骨,裝瘋賣傻才逃過死劫;範雎出仕魏國丞相魏齊門下,懷疑他通齊賣魏,遭到各種羞辱,差點打死他
  • 可憐的魏國!可憐的魏惠王!
    魏國,就是這樣的國家;魏惠王,就是這樣的人!偏偏,他在位時間很長,51年,可以預想到,大好江山在自己手裡不斷淪喪給他老人家帶來的衝擊力!要知道,如果按照《資治通鑑》的春秋戰國劃分,公元前403年進入戰國時代,那麼戰國第一個崛起的強國就是魏國,魏惠王的祖父魏文侯帶領著剛剛建立的魏國,和一班能臣幹將一起,改革創新、禮賢下士,成為戰國第一強國。
  • 說說歷史上的三個魏國,以及魏氏的由來
    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意思就是說:畢萬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魏」是「大」的意思,《史記》記載:「魏,大名也。」東漢學者服虔說:「魏,喻巍巍高大也。」
  • 魏國霸業的衰落和人才流失的原因
    吳起殺妻求將,母喪不歸,貪財好色,但是用兵天下無敵,有沒有人說吳起的壞話?肯定有。但這個時候良師益友出來了,李克說兩句,翟璜說兩句,文侯心裡有底了。樂羊食子之肉,手握五萬重兵,說壞話的人多不多?太多了,壞話一籮筐,四個大漢才抬得動。文侯為什麼用人不疑,我想他的良師益友肯定起到很大作用,暗中說了不少好話。